【摘要】立德樹人是高校辦學治校的立身之本,它深刻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雙一流”、怎樣建設“雙一流”及為誰建設“雙一流”這一根本問題,是新時代“雙一流”建設的重要內涵與價值指向。當前推進“雙一流”建設必須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的教育優勢,把立德樹人精準融入建設一流師資隊伍、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提升科學研究水平、傳承創新優秀文化、著力推進成果轉化等“雙一流”建設的戰略任務中。在此基礎上,以黨對高校全面領導為根本、師生主體作用發揮為基礎、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為底線,形成新時代“雙一流”建設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支撐體系。
【關鍵詞】“雙一流”建設 立德樹人 戰略思考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高等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并日益走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舞臺中心,這對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提出了新要求、新期待,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正是對這一新要求、新期待的戰略回應,對于新時代提升高等教育公平與質量、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奠定民族復興長遠發展基礎具有重要意義。2020年6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致哈爾濱工業大學建校100周年的賀信中期許哈爾濱工業大學“在新的起點上,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這為新時代“雙一流”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時代“雙一流”建設必須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圍繞“為什么扣”“扣什么”“如何扣”等戰略問題,樹立戰略意識、聚焦戰略重點、構建戰略支撐,扎實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
“雙一流”建設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意義
新時代“雙一流”建設為什么要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2016年12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只有培養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夠成為世界一流大學。”面對新時代“雙一流”建設前進中的問題、成長中的煩惱和發展中的困惑,“雙一流”建設之所以必須緊扣、能夠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就在于立德樹人深刻回應、科學解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雙一流”、怎樣建設“雙一流”及為誰建設“雙一流”這一新時代“雙一流”建設的根本問題。
立德樹人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建設什么樣‘雙一流’”的問題。我國有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這決定了必須走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發展道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世界上不會有第二個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劍橋,但會有第一個北大、清華、浙大、復旦、南大等中國著名學府。”世界高等教育發展到今天,不可能有一成不變、等齊劃一的發展模式與建設標準。各國大學具有一些普遍性特征,但不同歷史文化背景、不同政治制度又塑造著不同的大學理念和大學實踐,使各國大學具有差異性。新時代“雙一流”建設,必須有中國特色。西方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經驗可以參考借鑒,但如果不加分析地盲目模仿,就會陷入拿來主義的困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何為“雙一流”建設的中國特色?“立德樹人”應該是其重要內容。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這是人才培養的辯證法,也是“雙一流”建設的客觀規律,應把一流水平的立德樹人工作作為“雙一流”的重要標志與核心內容,切實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在推進“雙一流”建設的進程中,努力做到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
立德樹人深刻回答了“新時代怎樣建設‘雙一流’”的問題。“雙一流”建設的內涵十分豐富,也有很多路徑選擇,但有一條主線始終貫穿其中,那就是立德樹人,有一個要求始終沒有變化,那就是把立德樹人放在“雙一流”建設全部工作的首位。可以說,立德樹人是新時代“雙一流”建設的生命線。從生命線之“生命”的規定性來理解立德樹人的作用,表現為立德樹人體現了新時代“雙一流”建設的本質、目的與優勢,影響著“雙一流”建設的實現及實際成效,更意味著高校推進“雙一流”建設的根本在于: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等。從生命線之“線”的規定性來理解立德樹人的作用,體現在其作為一條“作用線”,貫穿于高校“雙一流”建設重點任務、改革任務與支持措施的方方面面。應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和社會實踐教育各領域,貫穿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及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各環節,將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雙一流”建設水平的根本標準,努力開創新時代“雙一流”建設發展新局面。
立德樹人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為誰建設‘雙一流’”的問題。建設“雙一流”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其目標是提高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及國際交流與合作水平,使之成為知識發現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先進思想和優秀文化的重要源泉、培養各類高素質優秀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支撐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等方面發揮重大作用。從根本上講,新時代“雙一流”建設方向要同國家發展的現實目標和未來方向緊密聯系,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堅持立德樹人、落實“四個服務”,積極探索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之路,瞄準世界一流,匯聚優質資源,培養一流人才,產出一流成果,以“雙一流”建設成效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這既是扎根中國大地推進“雙一流”建設的實踐路徑,更是新時代高校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根本落腳點。
“雙一流”建設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重點
國務院印發的《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把“建設一流師資隊伍、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提升科學研究水平、傳承創新優秀文化、著力推進成果轉化”等作為“雙一流”建設的重點任務,“雙一流”建設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就應重點扣在上述重點任務的落實上,對準焦點、突破難點,以重點任務的重點突破保障“雙一流”建設的整體推進。
緊扣立德樹人建設一流師資團隊。“師者,人之模范也。”人才培養,關鍵在教師。教師隊伍素質直接決定著大學“雙一流”建設的能力和水平。“雙一流”建設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應把培養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作為重要內容:一方面,加強對教師的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的要求,善于發現、總結、宣傳教書育人榜樣的先進事跡和高尚品德,發揮典型的示范效應和引領作用。引導廣大教師不僅做學問之師,更做品行之師,不僅以學術造詣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更以人格魅力引導學生心靈。另一方面,編好師德師風建設的制度籠子。嚴把教師聘用考核政治關,把政治標準作為基本標準,把是否增強“四個意識”、是否堅定“四個自信”、是否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作為具體要求。嚴格執行師德師風底線要求,將師德師風表現作為教師考核獎懲及“雙一流”建設的首要內容,從根本上遏制和杜絕師德師風失范現象發生。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能適應“雙一流”建設要求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使廣大教師真正成為科學知識的傳播者、崇高理想的引領者、高尚品德的示范者。
緊扣立德樹人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我國高校,辦出世界一流大學,必須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并以此來帶動高校其他工作。”所謂拔尖創新人才,不僅要理論深厚、學術精湛,更應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應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育人優勢,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形成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和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著力培養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培養具有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心,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各類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優秀人才。
緊扣立德樹人提升科學研究水平。高校具有創新資源集聚、創新活動深入和國際交流活躍的獨特優勢,承擔著科學研究的重要職能,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科學研究與科研院所科學研究的最大區別在于它始終與育人緊密結合,應緊扣立德樹人,切實提升高校科學研究水平與科研育人能力。一是站穩學術立場。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哲學社會科學,都應堅持學術研究的人民立場,急國家之所急、解人民之所難,以國家戰略需求、人民重大需要為導向,提升高水平科學研究能力,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戰略實施貢獻力量,用實際行動服務廣大人民。二是推進科研育人。切實發揮科研工作的育人功能,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選題設計、科研立項、項目研究、成果運用全過程;完善科研評價標準,健全具有中國特色的學術評價標準和科研成果評價辦法;構建集教育、預防、監督、懲治于一體的學術誠信體系,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價值取向、學術導向,培養他們至誠報國的理想追求、敢為人先的科學精神、開拓創新的進取意識和嚴謹求實的科研作風,練就建設祖國、報效人民的過硬本領,自覺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
緊扣立德樹人傳承創新優秀文化。高校是文化傳承和文化創新的重要陣地,校園文化在育人方面具有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作用,傳承創新優秀文化既是高校的重要職能,也是“雙一流”建設的重要內容和實踐抓手。一是構建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體系。不斷創新新時代高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念、形式與方法,深入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高校教育。二是構建高校革命文化傳承創新體系。不斷賦予革命文化新內涵與新功能,組織編排展演以革命先驅為原型、以革命精神為主題、以革命文化為內涵的舞臺劇、歌舞音樂、網絡作品等,進一步講好革命故事、堅定理想信念。三是構建高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傳承創新體系。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體現到大學精神培育、校風校訓凝練中,滲透到課外活動、社會實踐中。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學術、科技、體育、藝術、娛樂活動,弘揚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增強感召力,打造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要求和高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品牌,把高校建設成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理論研究高地、實踐傳承基地及傳播展示重地。
緊扣立德樹人踐行高校服務社會。服務社會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功能拓展,也是新時代高校“雙一流”建設的責任擔當,具有鮮明的價值指向。高校服務社會應立足自身創新資源與人才優勢,扎實構建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體系。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面對脫貧攻堅的新形勢和新要求,高校應把助力脫貧攻堅擺在服務社會的戰略重位,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貢獻智慧與力量。一是著眼于根本大計繼續抓好教育扶貧。落實好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擴大高校面向農村和貧困地區招生規模”的要求,為西部地區、農村地區、老少邊窮島地區的孩子打開教育改變命運的扎實通道,堅決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二是著眼于能力提升系統抓好人才扶貧。建立起多渠道、立體式、系統化的扶貧人才培訓體系,培養造就一批土專家、田秀才、現代農業創業農民、農業職業經理人、農村電商能手、鄉村工匠、文化能人等脫貧攻堅亟需人才,建好建強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為決戰脫貧攻堅提供堅實人才保障。三是著眼于示范推廣創新抓好科技扶貧。發揮高校作為“三農”領域基礎研究主力軍與技術創新策源地的重要作用,加強原始創新和前沿研究,實現核心關鍵技術和裝備突破。推進科技推廣與科技扶貧深度融合,以積極主動的姿態大力推進校地、校所、校企、校村深度合作,切實將高校的創新優勢、人才優勢與科技優勢轉化為脫貧攻堅的致勝優勢。
“雙一流”建設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支撐
新時代“雙一流”建設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應以黨對高校全面領導為根本、師生主體作用發揮為基礎、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為底線,全力構建新時代“雙一流”建設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支撐體系,確保把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到實處。
把黨對高校全面領導作為根本性支撐。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推進“雙一流”建設,關鍵也在黨,應努力構建把黨的政治、領導、思想、組織優勢轉化為“雙一流”建設制勝優勢的長效機制。一方面,構建高校黨委全面領導“雙一流”建設機制。推進黨委領導下校長負責制為核心的“中國特色”與“現代大學制度”的統一,高校黨委應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雙一流”建設系列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在推進“雙一流”建設中擔當主體責任,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保落實,確保黨對“雙一流”建設的重大部署和各項要求貫徹到位。嚴格落實領導班子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確保“雙一流”建設各項重要工作的充分醞釀與科學管理。另一方面,構建黨的建設與“雙一流”建設深度融合機制。推動黨的政治建設與增強“雙一流”建設政治領導力深度融合,把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作為“雙一流”建設的試金石,把好“雙一流”建設的政治立場、政治方向與政治原則。推動思想建設與增強“雙一流”建設思想引領力深度融合,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加快構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大力選拔在“雙一流”建設中敢于負責、勇于擔當、善于作為、實績突出的干部,準確把握新時期知識分子特點,加大在優秀青年教師、學科帶頭人中發展黨員。推動作風建設,破除“雙一流”建設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建設重大風險嚴肅問責制度,以優良黨風帶動形成良好校風、學風、教風。推動制度建設與構建高校“雙一流”建設制度體系深度融合,有效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高效簡潔的“雙一流”建設制度責任體系。
把師生主體作用發揮作為基礎性支撐。“民齊者強”“上下同欲者勝”。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對于高校而言,以人民為中心深刻回答了高等教育“為了誰”的問題,是“雙一流”建設的價值導向與根本遵循。以人民為中心不是一句空話,必須落實到辦學治校的方方面面。一方面,充分尊重師生的主體地位。讓廣大師生做辦學治校的主人、當“雙一流”建設的主角。切實發揮他們的首創精神,在積極落實建設一流師資隊伍、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提升科學研究水平、傳承創新優秀文化、著力推進成果轉化等“雙一流”建設重點任務上,主動從廣大師生中吸收營養、汲取力量。調動他們參與“雙一流”建設的主動性、積極性,保障他們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與建議權。另一方面,推動“雙一流”建設成果更多惠及師生。“雙一流”建設在理念上應充分反映廣大師生的重大關切,在實踐中應不斷提升廣大師生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師生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贊成不贊成作為“雙一流”建設的重要評價標準,人才培養不能僅看教學成果獎、一流專業、一流課程的數量,更應注重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及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實質性提升。把教師隊伍建設同改善教師學習、工作和生活條件結合起來,政治上主動引導、專業上著力培養、生活上熱情關心,滿腔熱情關愛教師,改善教師待遇,維護教師權益,最大限度匯聚師生員工建設“雙一流”的智慧與力量。
把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作為底線性支撐。當前,應將防范化解高校重大風險作為新時代“雙一流”建設的重中之重,進一步提升高校重大風險的治理應對能力。因此,一要在戰略的高度把防范化解高校重大風險作為高校內涵發展、雙一流建設的基本保障、內在動力與重要契機。二要構建基于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立德樹人工作體系,以思政課建設為重點,以教材為基礎,課堂講壇、學術出版、校園網絡、對外交流等陣地管理為關鍵,高質量建設“十大育人”體系,著力培養具有憂患意識、健康身心,敢于善于在斗爭中推動發展的時代新人。三要提升協同治理能力。做到政策上溝通、目標上貫通、主體上互通、內容上打通、方式上融通、路徑上暢通、資源上流通,實現重大風險洞察、防范、化解、問責、轉化的有效銜接,加強校內外協調聯動,健全與組織、宣傳、統戰、教育、網信等單位的協同協作。四是提升依法治理能力。針對現有法律法規對高校法律責任規定不明、擔責過寬及高校風險治理法律法規不完備等問題,充實完善《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依照法治思維、法治方式防范化解高校重大風險,為新時代高校“雙一流”建設保駕護航。
【注:本文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2019年度卓越研究項目(項目編號:校20190004)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致信祝賀哈爾濱工業大學建校100周年》,《人民日報》,2020年6月8日。
②《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
責編/谷漩 美編/陳琳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