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著力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背景下,職業教育從單維管理走向政府宏觀管理、學校自主辦學、企業積極參與的多元共治新格局,高職院校校長要從戰略研判力、制度執行力、資源整合力、經營管理力四個方面提高治理能力,從而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高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高職院校 多元共治 校長能力 現代化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是高職院校(以下簡稱學校)改革發展面臨的重大戰略、重大任務和重大課題。為了有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學校構建合理的組織結構、規范具有執行能力的管理制度,調動各方力量參與辦學,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高職校長(以下簡稱校長)需要提高戰略研判力、制度執行力、資源整合力、經營管理力。
提高戰略研判力,準確把握治理方向
充分認識職業教育的類型特征。《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這是黨和國家對職業教育的新定位、新戰略,校長要從“跨界”“整合”“重構”三個特征結合實際對新時代的職業教育加深認識。一是“跨界”。職業教育具有學校和企業的跨界屬性,要求學校打破和企業邊界,通過制度建設促進學校和企業的融合,增強教師服務企業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二是“整合”。職業教育需要有整合思維,校長要在職業教育規律和法律法規的框架下,兼顧各利益相關方的訴求,充分整合政府、行業企業和學校的資源,提升辦學實力。三是“重構”。校長要用重構的理念,圍繞職業教育的變化和學校發展的目標定位,對組織和制度進行重構,以職業需求為導向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重構。
深入理解職業教育的使命和責任。進入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詞,學校應該擔負起立德樹人的職責,為社會經濟發展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一是堅定辦學正確政治方向,校長要堅定為黨育人的初心,牢記為國育才的使命,強化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鮮明導向。二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校長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落實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三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校長要盯準實體經濟需求,密切關注宏觀經濟和產業的發展趨勢,統籌推動學校合理調整專業設置,優化專業結構布局,調整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加快建設與新興產業相關的專業和課程,對接產業和企業開展協同育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科學制定和實施學校發展規劃。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對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對學校育人帶來新的挑戰,學校要科學制定和實施學校發展規劃,以獲得持續的發展和競爭優勢。在科學制定學校發展規劃方面,校長要在認真調查研究、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的基礎上,從學校的實際出發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目標,體現出學校的辦學思想、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并從校情出發,制定學校實現規劃目標的措施、路徑和時間表,同時還要考慮如何發揮學校自身優勢,采用聚焦戰略,集中力量辦大事,最大程度發揮學校的特色實力,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在實施學校發展規劃方面,校長要把握學校改革與發展的大方向,統籌做好學校資源配置,處理好各方關系,強有力地推動規劃實施,將規劃的目標分解到人、落實到人,明確內容和時限、明確獎罰措施、明確責任追究制,把教師引領到學校發展規劃的實施中來,確保規劃的有效實施。
提高制度執行力,優化學校治理體系
發揮校長帶頭執行制度的表率作用。校長既是制度建設的組織者和推動者,更是制度執行和制度維護的帶頭者和先行者。在工作中,校長要對制度執行的重要性反復強調,帶頭領會制度精神、熟悉制度內容,不斷增強制度意識,從而營造出制度執行的濃厚氛圍。同時,校長要帶頭執行制度,嚴格按制度辦事,在行使權力時不做選擇、不搞變通、不打折扣,努力維護制度權威。此外,必須要堅持原則、敢抓敢管,堅決同一切違反制度的現象作斗爭,真正把學校領導班子建好,把隊伍帶好,把反腐倡廉建設抓好。
以章程改進助推學校制度建設。學校章程作為學校的基本綱領和準則,是學校制定其他相關規章制度的基礎。因此,改進章程是學校完善制度建設、向現代化治理轉型的重要一步。一要完善治理結構,健全學校、行業、企業、社區等共同參與的學校理事會或董事會,發揮咨詢、協商、議事和監督作用;設立校級專業建設委員會和教材選用委員會,指導和促進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發揮教職工代表大會作用,審議學校重大問題。二要完善領導體制,要明確規定學校黨委書記、校長的職責,規范黨委會、校長辦公會議事規則,確保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得到充分落實。三要完善學術規范,在章程中要明確學校學術管理工作由學術委員會統籌負責,讓學術管理變得更加精細準確,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和完善學術委員會章程。四要完善兩級管理,把人員崗位設置和聘用、運行經費管理、人員經費分配、設備資產管理等權限下放給二級部門,激發二級部門的積極性、創造性,提升辦學活力。
加強民主管理與民主監督。民主管理與監督是現代大學制度的重要基礎和本質體現。學校的民主管理與監督是指師生員工共同參與學校事務的管理與監督,依法行使民主權利。一要以學校章程為依據,完善教代會實施細則和二級教代會制度,民主、公開、透明推選教代會代表,完善校務公開。二要讓教授群體參與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課程建設,推動教授群體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和教學組織安排等方面主動作為。三要充分發揮工會、婦女聯合會、青年聯合會、學生聯合會等聯系師生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四要完善源頭參與、關口前移、事前防范、過程管理的監控保障機制,加大制度執行的監督檢查力度,開展內審、經濟責任審計,對基建工程、維修改造、大宗物資采購等重大項目全程進行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和糾正偏離制度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
提高資源整合力,促進校企多元辦學
與企業建立緊密聯系。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辦學的基本模式,是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內在要求,也是辦好職業教育的關鍵所在。因此,校長要帶頭,帶動學校與企業建立緊密聯系。一是校長要當好職業教育的“操盤手”,帶頭聯系企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帶動學校各部門積極參與企業聯系、市場調研,主動服務企業;二是要建立常態化溝通機制,確保校企溝通、校企合作的可持續性;三是加強人員雙向流動,《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規定》中明確提出“教師企業實踐的形式,包括在企業的生產和管理崗位兼職或任職”,學校要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推動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和學校教師雙向流動,相互兼職兼薪,這樣才能實現校企人員雙向流動,促進雙方深度交流與合作。
創新校企合作模式。當前校企合作過程中仍存在“一頭熱”“兩張皮”等問題,合作層次淺、形式單一,必須在“共贏”上下功夫,創新校企合作模式。一是用好國家政策,校長要帶領教師認真學習《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實施辦法(試行)》、《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等政策,積極與企業開展技術技能培訓、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學生實習、“1+X”證書制度試點、共建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等合作,努力推動企業申報成為產教融合型企業,爭取“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的組合式激勵;二是大膽探索“混合所有制”,學校要緊跟國家職業教育政策的變化,貫徹落實職業教育“放管服”,在制度許可的范圍內,兼顧企業、學校、教師多方面的利益,做好校企合作模式創新的頂層設計,建立健全改革創新容錯糾錯機制,激發和保護干部隊伍敢于擔當、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借鑒其他學校的成功經驗,通過校企合作共建二級學院、產業學院、高水平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等,探索“混合所有制”辦學。
提高學校社會服務能力。提高學校社會服務能力,創新社會服務的模式,有利于推動學校整合資源、開放辦學,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校長要做好學校的實踐探索,引領學校在社會服務的重點領域取得突破。一是通過建立培訓組織機構、打造培訓師資團隊、開發培訓課程,提升職業培訓能力,積極開展企事業員工專業技能提升培訓及素質提升培訓、面向重點人群的就業創業培訓、面向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培訓,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倡議、鄉村振興戰略和企業高質量發展;二是推動共建規范化社區學院,拓展全民終身學習渠道,開展與生產、服務相關的職業技能培訓、學歷提升教育和文化素養教育,提高全民素質,共建和諧社區,助力文明社會建設;三是提高教師科研能力,支持和鼓勵教師面向行業企業開展技術研究、產品開發和技術推廣,助力企業轉型升級。
提高經營管理力,夯實學校治理保障
培養教育家情懷和企業家精神。職業教育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期,學校在生源、師資、經費等方面的競爭加劇,校長肩負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的使命,要培養教育家情懷和企業家精神。一是對職業教育要有前瞻思考,要深入了解社會、經濟、技術的發展趨勢和發達國家職業教育的成功經驗,準確洞察未來社會發展的方向和人才需求,能夠引領學校的專業建設;二是堅持學生成長成才的理念,創造機會讓學生健康成長、成人成才,讓他們對社會有責任、充滿愛心,成為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三是以人為本,校長要通過學校發展目標凝心聚力,并將發展目標轉化為全體師生的共同愿景,內化為學校特色文化,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構建開放式的學習環境;四是具有企業家的開拓創新精神,只有真正具備企業家素質的校長才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發現機會和把握機會,才會發掘學校的優勢與劣勢,才懂得利用市場機制優化資源配置,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學校辦學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使學校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提高領導能力與決策水平。校長領導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學校的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一是提高影響力,校長要營造勇于改革創新、彼此信任、尊重合作、注重學習、積極進取的育人氛圍,以堅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高尚的人格和高度的自信,影響和帶領教師去開創職業教育事業的良好局面。二是提高科學管理能力,校長要系統學習現代管理的理論、方法,樹立學校經營的理念,科學領導學校的行政工作,有效解決日常管理中各種問題和突發事件,維護學校的權益,確保學校師生生命財產安全。三是提高決策水平,校長要掌握國家法律法規和各項規章制度,善于利用各種決策理論、決策方法和決策工具,認真落實“三重一大”決策制度,確保學校資產完整并努力保值增值,促進學校健康可持續發展。四是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校長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設智慧校園,提高行政管理的自動化程度和科學化水平。
加強人才資源開發與管理。人才資源是學校發展的第一資源,校長要從三個方面做好學校人才資源開發與管理。一是健全完善“以崗定薪、突出績效、優勞優酬”的管理機制,實現由“角色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完善績效考核機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對教師進行量化考核,實現多勞者多得、優勞者優酬。二是建立初級職稱、中級職稱、高級職稱分層培育的機制,制定完善教師選聘標準和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選聘辦法,制定高層次人才引進和管理辦法,建立健全學校自主聘任兼職教師的辦法,健全完善優秀人才引領的師資隊伍建設機制。三是要建立“政策公開透明、過程民主公平、選聘符合原則、結果體現民意”的原則公開競聘機制,健全完善能上能下、優勝劣汰的選人用人機制。四是要制定和實施系統培訓,創新培訓方式,落實教師5年一周期的全員輪訓制度,定期組織選派專業骨干教師赴國外研修訪學,全面提高教師素質和能力。
校長治理能力提升事關高等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質量,更事關人民對職業教育期盼,還事關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的成效。在當前多元共治新格局下,研究校長治理能力提升,有利于加快推進職業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而圍繞戰略研判力、制度執行力、經營管理力、資源整合力的提升,探索校長治理能力提升的行之有效的路徑,更具有現實指導意義,需要在后續的研究和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并加以完善,以期為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作者為廣東郵電職業技術學院校長、高級經濟師)
【參考文獻】
①戴成林、耿潔:《以章程改進助推高職院校現代化發展研究》,《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年第13期。
②李芳玲:《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高等職業教育的擔當研究》,《理論研究》,2020年第5期。
責編/趙博藝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