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一些黨員干部為了一己私利,將“領導”和“群眾”對立起來,做了自以為“領導滿意”但卻讓“群眾失望”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蠢事”。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至上”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發展的根本保證。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等各項任務,都需要人民群眾的滿意度來檢驗成色。人民群眾答應不答應、滿意不滿意,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標準。“決不做自以為領導滿意卻讓群眾失望的蠢事”的要求,充分表明了黨中央以人民為中心、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的鮮明導向。
【關鍵詞】“領導滿意” “群眾失望” “蠢事” 形式主義 【中圖分類號】D264 【文獻標識碼】A
一直以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表現五花八門,并且隨著環境的變化、時代的發展而衍生出新變種,貽害黨風、政風、民風、家風。因此,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不斷地與形形色色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進行斗爭,可以說,中國共產黨就是在與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斗爭中發展壯大起來的;一部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中國共產黨與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斗爭史。2020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持續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作風保證的通知》,特別強調要“切實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統一起來,決不做自以為領導滿意卻讓群眾失望的蠢事”,這一要求可以說是切中要害、直指命門。
一些黨員干部將“領導”和“群眾”對立起來,做出了自以為“領導滿意”但卻讓“群眾失望”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蠢事”
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至上”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發展的根本保證。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將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人民是國家的主人,黨員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和勤務員,因而其為政行事、所作所為,要堅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忘“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然而,一些黨員干部為了一己私利,將“領導”和“群眾”對立起來,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變成了“全心全意為領導服務”,自以為只要領導滿意了,群眾滿不滿意無所謂,做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蠢事”:
一是一些黨員干部對“領導滿意”的理解變了味,甚至過度理解、過度執行、層層加碼、矯枉過正。為了滿足領導好大喜功的虛榮心,有的黨員干部甚至還在領導意見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比如,不做難以給領導留下印象的事情,不做無法形成多大影響的事情,卻熱衷于做不顧當地資源稟賦和實際能力的事情以及超出當地群眾承受能力的事情,盲目施政,發力過猛,表面上是按照領導的意見辦,實際上卻是站到了群眾的對立面。
二是一些黨員干部一味迎合領導的偏好。明知政績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勞民傷財、污染環境、敗壞社會風氣,卻不提出反對意見,反而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幫著“抬橋子”“吹喇叭”,有聲有色地吹捧領導的指示正確、做法英明、成效顯著。最終結果無疑是領導高興了、滿意了、露臉了,老百姓卻被害苦了、受罪了、遭殃了,真正印證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害死人的箴言。
三是個別黨員干部察言觀色、媚上欺下,將領導的個人愛好、私人見解、只言片語奉為“圣旨”,借貫徹領導指示為名,行謀取私利之實。有的黨員干部熱衷于揣摩上意、投上所好、唯上所從,大搞表忠站隊。其在日常工作和施政過程中,往往不是實事求是地從實際出發,而是張口某某書記怎么說,閉口某某領導怎么指示,以迎合領導、討好領導作為干工作、辦事情的衡量標尺,滿心想著怎樣為領導分憂,以求博取領導歡心、贏得領導好感,卻不管群眾有什么要求、老百姓有什么需要。
四是個別黨員干部成為作表面文章、搞虛假政績的幫兇。比如,個別黨員干部在招商引資過程中,為了讓領導“臉上好看”,將本地企業拉到外地簽訂商業合同“充數”,或者把已經簽訂的項目甚至開工的項目在招商會上裝模作樣地再簽一遍,“做大”招商數字;在脫貧攻堅中,為了應付檢查,搞虛假脫貧、數字脫貧,高估甚至亂估貧困戶的收入,“急脫貧”“撤攤子”,或者明明脫貧攻堅任務沒有完成,為了不給領導“抹黑”,欺騙上級工作組檢查;在疫情防控期間,大搞表格抗疫,多頭重復向基層派任務、要表格,層層加壓,使得基層干部疲于應付,無心、無力、無時間真抓實干。還有些黨員干部以影響地方經濟發展和領導政績為由,發現問題不及時上報,出現問題不及時改正,伏在辦公室不愿到一線,唯上是從、敷衍群眾,落實領導指示不過夜,碰到群眾問題卻躲著走,或者看到群眾冷臉相對、腔調傲慢,門難進事難辦。還有些黨員干部熱衷于“造盆景”“堆材料”“演線路”,討了領導的歡心,卻冷了群眾的期待。
五是個別黨員干部對領導吹吹拍拍、曲意奉承,甚至在自己主管的部門和領域內吹捧上級領導。領導來視察,搞超標準接待,前呼后擁,高接遠送。相反,有些聲音、意見怕領導聽到不高興,就采取各種辦法,不讓群眾發聲和提意見。對群眾反映的問題不重視,推諉扯皮,有些事情幾年甚至十幾年都解決不了;不關心群眾疾苦,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現象仍然存在。對于這種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做法,群眾很有意見也很反感,但卻敢怒不敢言。
綜上所述,一些黨員干部自以為的“領導滿意”可能并不是領導的初衷和本意,而往往是會錯意、表錯情、辦錯事,最終反倒是給領導添亂、讓群眾寒心。
自以為“領導滿意”卻讓“群眾失望”,有產生的深厚土壤和環境
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中,之所以有些黨員干部做自以為“領導滿意”卻讓“群眾失望”的蠢事,而且屢禁不止、禁而不絕(嚴厲打擊后偃旗息鼓一段時間,之后又會以新的形式、新的變種死灰復燃),主要是因為有其產生的深厚土壤和環境。
一些地方仍然存在重“領導意見”輕“群眾評價”的不合理選拔制度。以“領導滿意”代替“群眾滿意”的背后是精致利己的算計和考量,即黨員干部的“官帽子”“權把子”。在干部選拔的實際工作中,分管領導對于一個人的選拔任用具有絕對的話語權。通常情況下,當單位需要提拔干部時,領導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身邊的、熟悉的、信得過的,而那些在基層、在第一線工作的人,沒有時間、也沒有機會接觸領導,沒有與領導說過話、聊過天、吃過飯,領導甚至連這個人的名字都不知道,何談為這些人提名、投票。有些人由此認為:“跟著書記走,提拔不用愁”“跟著組織部,天天有進步”。雖然人們經常說“金杯銀杯比不上老百姓的口碑”,但一些黨員干部卻認為這在實際工作中很難實現,他們相信“群眾稱贊的干部未必能被提拔,將上面的領導服務好了,自己的進步會更快”。真正排民憂、解民困的黨員干部“仕途無亮”,眼光一直向上的黨員干部卻有利可圖,則必然難以破解形式主義頑疾,也必會消解基層治理實效。
一些地方仍然存在重“形式”輕“內容”的官員評價制度??茖W評價體系的建立是組織團隊運行的“指示燈”,能夠引導和指引團隊成員按照正確的方向待人接物、施政干事,以便創造出令人滿意的組織效率。在一些地方,人們評價黨員干部,往往只看其眼前做了什么,諸如出勤怎么樣、待人接物如何、會不會做人等,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只問耕耘”;而“結果”如何、“內容”怎樣,卻是需要長期不懈的堅持才能取得的,這樣就使得那些在基層為老百姓干實事的人得不到領導的青睞和重視,很難有升遷的機會。重“形式”輕“內容”的評價體系使得一些人熱衷短平快的項目,搞一些花拳繡腿、干一些花架子工程。實際上,形式只是載體,成效才是最終目的,沒有成效的形式就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不能給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和福祉。
一些地方仍然存在重“上層”輕“基層”的工作方式。一些黨員干部在工作中只盯著上級,整個工作流程都以領導為中心,以“領導高興不高興、領導滿意不滿意”為指南。在制定方案時,一切按照上級的指示,以文件復制文件、以方案制定方案,制定出來的方案千篇一律、大同小異;在實施方案時,以領導的喜好為依據,按照上級給出的規定動作“依葫蘆畫瓢”;在總結工作時,成績說得多,問題說得少,把成績歸結于上級的英明領導,把功勞歸屬于忠實地貫徹執行上級的指示,至于存在的問題,則完全是由于環境的變化、突發的事件造成的。老百姓滿不滿意、高不高興,似乎成為無關緊要的事情。
一些地方仍然存在重“八小時之內”輕“八小時之外”的監管制度。一些地方對黨員干部的監管大多注重于“八小時之內”,而“八小時之外”往往成為被忽視、不受約束的空檔。而實際上,很多“蠢事”都是在“八小時之外”做出來的。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日益豐富,黨員干部“八小時之外”的生活圈、社交圈、娛樂圈不斷擴大、向外延伸,很大一部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消極腐敗現象都出現在“八小時之外”。一些人利用“八小時之外”的“個人隱私”,以所謂人情交往作為掩護,做一些與私人活動和民間活動混在一起的、具有很強偽裝性和復雜性的、讓“領導滿意”的“蠢事”。比如,為領導干私活牽線搭橋,成為領導的“管家”,以博得領導的“滿意”和“高興”。由于“八小時之外”的活動具有多樣性、隱蔽性、分散性、流動性等特征,監督部門要掌握線索和證據難度較大。因此,官場上經常出現這種現象:一些黨員干部在“八小時之內”的正式場合西裝革履、一本正經;而“八小時之外”卻不思進取、求神拜佛,把初心和使命全都拋在腦后,成為典型的“兩面人”“陰陽臉”。
一些地方仍然存在重“數字”輕“實干”、重“務虛”輕“務實”的官德官風建設短板。官德官風建設是公務員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但一些地方在官德官風建設過程中,重視紙面上的“數字”、輕視實踐中的“實干”。個別黨員干部在實地檢查考核時走馬觀花、蜻蜓點水,習慣于看展板、對檔案、查記錄、算數字,而對具體成效關注較少,對群眾真實感受了解較少。久而久之,一些黨員干部便忙于追求“眼球政績”,只顧大手筆、大投入創“點”示范,卻不管能否長久發揮作用,以至于出現統計造假、數字脫貧等問題。這種華而不實、虛頭巴腦、勞民傷財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行為,或許能帶來短期利益,但卻留下了一大堆爛攤子、后遺癥,遭群眾抱怨。
不做“自以為領導滿意卻讓群眾失望的蠢事”,關鍵是要端正權力觀,增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
一要樹立“人民至上”理念,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擺在第一位,牢記“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黨的各級領導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務員,都要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因此,各級黨員干部應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擺在第一位。各級黨員干部只要時時、事事、處處把人民的利益擺在第一位,堅持把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導向,讓人民群眾參與干部工作實績的評判,眼光向下,作風踏實,就會與上級領導找到最大的共同點,所做的工作就能夠讓領導和群眾都滿意。只要真正把人民的利益擺在第一位,即使你的做法(經過實踐的檢視證明是正確的)暫時沒有被領導理解,使領導感到不滿意,但最終也還是會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使領導感到滿意的。因此,干事情、想問題,一定要從人民群眾的利益出發,要考慮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要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做好群眾工作,把人民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雪中送炭,紓難解困,扎扎實實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最困難最憂慮最急迫的實際問題”。如果為了要讓領導滿意而違反原則、喪失黨性,就是典型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二要充分相信上級領導的判斷力,不要以個人心思去揣測上級。一些黨員干部之所以會干出“自以為領導滿意卻讓群眾失望的蠢事”,往往在于他們不相信上級領導,低估了上級領導的判斷力和原則性。熱衷于做“蠢事”的人,往往帶著自己的私心、打著自己的“小算盤”,以自己的小心思去揣測上級領導的大思路,以為上級領導也與他們一樣。他們并沒有意識到,“領導滿意”和“群眾滿意”在本質上具有一致性,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是統一的。更何況大多數領導是經過長期鍛煉、層層選拔出來的,他們清楚地知道把“領導滿意”和“群眾滿意”對立起來的危害。因此,只有充分相信上級領導的水平和能力,深刻領會上級領導作出的決策,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擺在第一位,撲下身子真抓實干,才能避免做出自以為“領導滿意”而實際上卻是領導與群眾都不滿意的“蠢事”,做既讓領導滿意也讓群眾滿意的好事。
三要筑牢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思想政治根基,堅持學懂弄通馬克思主義,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工作,多向上級領導請示報告,多到基層一線調研走訪,問計于基層、問需于群眾,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一些黨員干部之所以做出“自以為領導滿意卻讓群眾失望的蠢事”,是由于自身的能力不夠、水平不高,缺乏判斷事情正確與否的視野。這就要求各級黨員干部堅持學懂弄通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掌握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強大武器,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使“四個意識”“四個自信”“兩個維護”在內心深處扎根鑄魂。具體而言,一方面,在發現上級領導的指示要求和工作要求不符合實際情況,實施后可能會造成不良后果時,要及時主動向上級領導請示報告,向領導坦誠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如果領導認為你的想法和建議是正確的,一般來說都會接受并作出改變的;另一方面,要眼睛向下看,緊盯基層,多到基層走訪調研,問計于基層、問需于群眾,使領導的“滿意”和基層群眾的“希望”統一起來。如果發生有些領導怕丟面子而固執己見的情況,在認真執行的同時,應通過正常的程序向組織反映,決不能為了迎合領導而做“自以為領導滿意卻讓群眾失望的蠢事”。在這一點上,毛澤東同志為我們做出了典范和榜樣。毛澤東同志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原則,堅持以人民的利益為重,在黨和紅軍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挽救了中國革命。毛澤東同志“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的做法,體現了堅持實事求是和以人民利益為重的精神,為今天黨員干部正確處理“領導滿意”和“群眾滿意”的關系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四要健全對領導干部的全過程監督,建立更加科學的評價體系。根除“自以為領導滿意卻讓群眾失望的蠢事”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弊端,需要健全全過程監督。缺乏監督的權力往往容易出現問題。因此,應明晰監督管理范圍,將行使公權力的人的“八小時之內”和“八小時之外”都納入紀檢監察部門的監督范圍;應建立健全的監管機制,破除公權力行使的自由性和隱蔽性,使之陽光化、透明化,不留死角、不留禁區??梢酝ㄟ^日常觀察、談話、走訪等各種渠道,及時掌握黨員干部的思想動態和行為狀況。在發現潛在風險隱患和苗頭性問題時,通過談心、談話等形式進行提醒,把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消除在萌芽狀態。在健全全過程監督的同時,還需要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和體系,扭轉干部的不當政績觀,使“領導滿意”和“群眾滿意”有機統一起來,將上級部門的實效測評和人民群眾的口碑評價結合起來。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我們要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帶領人民不斷創造美好生活!”當前,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等各項任務,都需要人民群眾的滿意度來檢驗成色。人民群眾答應不答應、滿意不滿意,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標準。“決不做自以為領導滿意卻讓群眾失望的蠢事”這一要求,充分表明了黨中央以人民為中心、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的鮮明導向。
(作者為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導)
【參考文獻】
①《關于持續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作風保證的通知》,《人民日報》,2020年4月15日。
②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③《“自以為領導滿意卻讓群眾失望”,是怎樣的蠢事?》,《中國青年報》,2020年4月16日。
④《“平語”近人——習近平談如何做好群眾工作》,新華網,2016年4月22日。
責編/孫渴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