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黨建創新 > 學史明理 > 正文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經歷的磨難與挑戰

【摘要】99年前,中國共產黨從南湖紅船中揚帆起航,一路駛來,櫛風沐雨,劈波斬浪,苦難輝煌。中國共產黨何以歷經磨難與挑戰而走向輝煌?回望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應對磨難和挑戰的偉大實踐,對于我們黨繼續跨越前進道路上的風險挑戰、鑄就新的歷史輝煌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  新民主主義革命  磨難  挑戰

【中圖分類號】D23    【文獻標識碼】A

自1921年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已走過近百年的歷程。對于中國共產黨而言,百年恰是風華正茂,正處在繼往開來、再攀新高的歷史節點。作為百年大黨,中國共產黨如何永葆青春活力、實現長期執政、再創輝煌歷史?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回看波瀾壯闊的中國近現代史,黨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的苦難輝煌無疑是最好的注解。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應對磨難與挑戰的偉大實踐

縱覽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偉大歷程,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創造了彪炳史冊的歷史成就,但是這個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經歷過許多磨難與挑戰。然而,中國共產黨人不懼風險挑戰,一次次迎難而上,一次次浴火重生,最終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應對大革命失敗挑戰,中國共產黨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開創土地革命戰爭新高潮

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中國共產黨在遼闊的中國大地上掀起了翻天覆地的以工農群眾為主體的大革命狂飆,我們黨也逐漸成長為一個擁有近6萬名黨員、有著廣泛群眾基礎的政黨。但是,正當革命形勢空前高漲之際,以蔣介石和汪精衛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卻相繼發動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無數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被殘忍殺戮,共產黨員銳減到1萬余人,工會會員由300萬人銳減到幾萬人。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全面破裂,迫使全國革命由高潮轉入低谷。

大革命失敗后,革命前途渺茫黯淡。但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前進的步伐并沒有停止,而是在黑暗中高舉起革命的旗幟,開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1927年,中國共產黨召開“八七”會議糾正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錯誤,又接連發動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等百余次武裝起義,對國民黨反動派背叛革命的行為作出了最有力的回擊,也宣告了中國共產黨把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強決心。到1928年初,中國共產黨將起義中保留的革命種子傳播到農村的廣闊天地,深入農村開展游擊戰爭,為后來締造人民軍隊,建立革命根據地,實行土地革命奠定了初步的基礎。1928年4月,朱毛兩軍在井岡山會師開創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新局面,為中國革命找到了正確方向,成功地實現了工作重心由城市向農村的轉移,逐步找到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獨特革命道路。在應對大革命失敗的磨難和挑戰中,中國共產黨找到的這條道路,使幾乎陷入到絕境的中國革命獲得了重生,迎來了土地革命戰爭的高潮。

應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挑戰,中國共產黨長征途中召開遵義會議,引領長征走向勝利

土地革命時期,黨領導的紅軍隊伍日益壯大,農村根據地也不斷擴展,但這一切卻引起了國民黨統治當局的極度恐慌。從1930年10月至1932年底,國民黨軍隊向各革命根據地多次發動大規模圍剿。在黨的正確領導下,中央根據地紅軍先后粉碎國民黨軍隊的四次“圍剿”。但由于黨內“左”傾教條主義、冒險主義的錯誤,直接造成紅軍第五次“圍剿”失敗,此后紅軍節節敗退,直至被迫退出根據地實行戰略轉移。在紅軍實行戰略轉移的過程中,博古和李德又犯了逃跑主義的嚴重失誤,導致紅軍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戰斗力空前削弱,中國革命再次瀕臨絕境。

在中國共產黨生死存亡的歷史關頭,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的消極影響,集中解決了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路線問題和組織領導問題,改組了中央領導班子。遵義會議的召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為勝利完成長征、進而開創革命新局面奠定了重要政治基礎。遵義會議后,紅軍重整旗鼓、振奮精神,在新的中央領導集體的領導和指揮下,轉敗為勝、轉危為安,擺脫了幾十萬國民黨大軍的包圍追擊,并最終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勝利結束了兩萬五千里的長征。

第五次反圍剿和長征初期是我們黨在領導革命過程中的又一次磨難與挑戰。但這一切膚之痛,也讓我們黨意識到,實行“左傾”教條主義不可能擔負起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歷史重任,中國革命迫切需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獨立自主的決策機制。遵義會議之后,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領導集體根據中國革命局勢的變化,肩負起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使命擔當。

應對日本全面侵華戰爭挑戰,中國共產黨率先倡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鋼鐵長城,推動全民族抗日的興起

九一八事變后,由于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東北三省逐漸淪陷。1935年日本帝國主義利用國民黨的不抵抗主義加緊侵略華北,將歷盡災難的中華民族推向亡國滅種的邊緣。當此歷史危急關頭,中國共產黨主動擔負起民族救亡的歷史重任,從實現全民族抗戰的根本目的出發提出了正確的統一戰線的策略和政策。而此時執掌著全國政權的國民黨卻依然頑固奉行“攘外必先安內”的錯誤方針,把主要精力放在“圍剿”黨領導的革命力量上,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發展遇到了很大阻礙和挑戰。

針對國民黨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倒行逆施,以及既不敢公開放棄抗日、又不敢與共產黨徹底破裂的動搖妥協性,中國共產黨采取既合作又斗爭的政策,積極倡導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35年8月,中國共產黨發表了著名的《八一宣言》,鄭重宣布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基本內容,向全國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政治主張。12月瓦窯堡會議的召開明確提出,黨的新策略任務是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這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歷史節點,起到了定方向、開新局的關鍵作用。在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影響下,1936年12月12日,發生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中國共產黨通過卓有成效的工作,促成了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也使得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重大轉折點。“七七”事變爆發后,在日本侵略軍的步步緊逼和全國人民反內戰浪潮的推動下,蔣介石發表“廬山談話”,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至此,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起來,國民黨和共產黨分別負責主導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相互支援、通力合作。國民黨和共產黨兩大政治力量的聯合激活了全民族的抗戰熱情,全國四萬萬民眾以昂揚的革命斗志義無反顧地投入到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革命洪流中去,自近代以來不曾有過的全民族團結抗敵的嶄新局面終于實現。

在這場救亡圖存的偉大斗爭中,面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吞并中國的囂張氣焰和猖狂進攻,抗日戰爭取得了近百年以來中國人民反對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則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民族抗戰勝利的重要法寶。

應對全面內戰爆發挑戰,中國共產黨發動人民解放戰爭,加速中國革命勝利偉大進程

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共產黨力圖通過和平的途徑來建設一個獨立、民主、富強的新民主主義中國,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統治集團卻拒絕和平民主要求,企圖搶奪抗戰勝利果實,悍然發起全面內戰。當時,國民黨軍隊擁有裝備精良的陸、海、空軍430萬人,控制著全國四分之三以上的地區和絕大部分現代工業,而人民解放軍只有127萬,解放區大部分地區經濟落后、資源匱乏。在中國兩種命運、兩種前途決戰的重大歷史關頭,在敵我力量對比如此懸殊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又一次面臨著嚴峻挑戰。

中國共產黨敢不敢以革命戰爭迎擊反革命戰爭?人民解放軍能不能在戰爭中打敗國民黨反動軍隊?這成為擺在中國共產黨人面前必須回答的兩個根本性問題。毛澤東同志客觀而全面地估計了整個形勢,鮮明提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使中國人民樹立起革命必勝的信心。軍事上,黨制定了“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政治方針和軍事原則,對解放戰爭時期全局的政治工作和軍事戰爭的戰略戰術起到了有效的指導作用。政治上,中國共產黨充分發動群眾,調動農民的革命積極性,在各個解放區開始了一場徹底解決中國土地問題的運動。這一運動使廣大農民群眾在政治上、經濟上獲得了解放,迸發出極大的保衛解放區、支援革命戰爭的積極性,為中國共產黨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力、物力支持。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在國統區掀起了聲勢浩大、規模壯觀的愛國民主運動,并逐步形成人民解放戰爭的第二條戰線。僅僅三年多的時間,中國共產黨就以摧枯拉朽之勢推翻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其進展之快、影響之廣在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

經過解放戰爭考驗的中國共產黨,無論是對革命軍事規律的把握和運用上,還是對人民群眾的動員與組織上,還是在對黨的自身建設上已經是一個高度成熟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了。全國解放戰爭的勝利,意味著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完成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使命,人們期盼已久的獨立統一的新中國即將誕生。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應對磨難與挑戰的歷史經驗與啟示

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中國共產黨跨越磨難與挑戰的精神密碼。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和實踐告訴我們一個顛撲不破的道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命脈和靈魂,為中國共產黨提供了經受住磨難的根本支撐和磨難中奮起的強大精神支撐。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之所以能夠經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奮起,歸根到底是因為我們黨有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黨面臨的重大風險和嚴峻挑戰前所未有,四大考驗與四大危險長期存在,更加需要全體中國共產黨人堅守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社會主義信念,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人民至上、為民造福的價值理念是中國共產黨戰勝磨難與挑戰的道義追求與牢固根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回顧近百年黨史,充分說明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最偉大的力量蘊含于人民。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為民造福,無論面臨多大的磨難和挑戰,從來沒有動搖過、放棄過。所以,在黨遇到困難的時候,人民始終積極擁護和支持黨的事業,成為黨奮力前行的牢固根基。在當下的疫情防控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成為中國抗疫斗爭最醒目的價值導向,緊緊依靠人民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戰勝疫情的巨大優勢,這些無不再次深刻印證了中國共產黨人民至上、為民造福的價值理念的強大魅力。

正視問題、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精神是中國共產黨超越磨難與挑戰的不竭動力源泉。正視問題、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精神,其實質是自己反思自己,自己發展自己,充分展現了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堅定的辯證唯物主義立場和作為中國堅強領導核心的強大革命氣魄。翻開風云激蕩的革命篇章,正因為我們黨始終秉持正視問題、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精神,才能一次次在危難之際中實現自我超越和自我變革,始終成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堅強的領導核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日益顯現。因此,黨要帶領人民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更加需要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錘煉自己,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實現新跨越。

居安思危、知危圖安的憂患意識是中國共產黨人應對磨難與挑戰的政治自覺。中國共產黨誕生于中華民族危亡的緊急關頭,與生俱來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可以說,經過長期的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與考驗,憂患意識已經融入中國共產黨的血液,成為我們黨長期堅持的優良傳統。尤其是回首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烽火歲月,正是居安思危、知危圖安的憂患意識使共產黨人一次次轉危為安、化危為機,在危與安的轉化中將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形勢動蕩不安,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處于各方面風險集中顯露的時期,始終保有一份居安思危、知危圖安的憂患意識是我們黨在復雜的執政環境下保持頭腦清醒、沉著應對的重要支撐。

(作者為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導;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王學麗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編/于洪清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周小梨]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