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佟亞洲 上海師范大學21世紀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研究員
近期,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復旦大學師生的回信中,再次強調了學習四史,傳承紅色精神的重要性。聯系我們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網絡課程中與學生思想互動情形,可以見得,很多學生的“家門口”就有著豐富的紅色資源。
做好紅色資源的重要意義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新時代就應該有與新時代精神所需且相匹配的紅色文化資源。秉承新時代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紅色資源”是高校師生觀察當代世界變化的重要認識工具;1915年的上海《新青年》雜志讓我們看到新文化的傳遞出世界的力量;陳望道故居、團中央機關舊址、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中共中央特科機關舊址、澎湃在滬開展革命工作的中央軍委機關等是也蘊含著指引當代中國發展行動指南的密碼;傳承者引領人類社會進步的科學真理。家門口的紅色資源是中共黨史的活的“教科書”,更是新時代師生精神家園的“營養劑”。
激發學生運用好紅色資源
首先,學生對“家門口”紅色資源的認識要體現出“科學性”。實踐課程設計上重在與教育的全過程有機地融合起來。深入思考,什么樣的資源可以成為紅色資源,從自己的家門口獲得怎樣的紅色資源。例如,英語專業的研究生小許,就幫助自己家鄉的“黨建文化中心”進行了英文簡介,并找自己的導師加以潤色。為了打破因傳統線下教育,局限于時空條件,刻板地研習紅色資源,要充分科學地運用“云學習”功能打破時空學習局限,尊重教育教學規律和紅色資源稟賦,科學地運用技術在挖掘“家門口”紅色資源的功能。
其次,學生對“家門口”紅色資源的認識要認識到“革命性”。紅色資源中有著豐富的創造力,這種創造力是以創新發展先行者的革命精神為動力的。深刻體會并在克服困難中,發揚革命奮斗精神,在“百年變局”中,不忘初心地挖掘“家門口”最本源、最純粹的精神靈魂、文化基因和歷史根脈,傳承真實可感的建黨歷程,追尋共產黨人忠貞無悔的信仰之家。
第三,學生對“家門口”紅色資源的認識要把握住“實踐性”。事實上,中國大地就是最大的紅色資源,可以說,每一寸土地上都有紅色資源。年初至今,因為疫情,教師可以通過網絡課程與天南海北、東西南北中的各地區同學充分地思想交流,學生也都很“自豪”地在網絡課程中分享自己家鄉的紅色資源,或是“詹天佑故居、虎門炮臺、新漁陽里6號、太倉路博文女校、多倫路文化名人街……”大家共建了一個豐富的自家門口紅色課程資源庫。由此,獲得一個重要啟示,應該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并服務自家門口的“紅色資源”,學生們挖掘紅色資源的智慧是無窮的。
第四,學生對“家門口”紅色資源的認識要回歸到“人民性”。家門口的紅色資源的挖掘和研習,最終目的是增強自身對“人民的熱愛”,提高青年人對“自己門口”人民生活的責任意識和“舍我其誰”的擔當精神,從小事做起,以身作則。
第五,學生對“家門口”紅色資源的認識要提煉出“發展性”。有紅色資源和有待挖掘紅色資源的社區可以與高校合作,統計排摸自身社區內大學生的專業情況和課程安排,編制統一的教學實踐大綱和課程目錄,研發“家門口”紅色資源研習學分互認機制,增強學生對家門口紅色資源的“主人翁”精神和意識。用職業長遠發展的眼光來培養“家門口”的紅色人力資源。
期待我們能從家門口的紅色資源中成長出專家級的講解員和紅色精神傳承人。正所謂,生在那里,根在那里,精神就應該在那里,人生發展的起點也就在那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