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疫情下全球供應鏈重構與中國制造業應對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了深遠影響,全球供應鏈可能將面臨新一輪震蕩和重組,我國制造業供應鏈也受到明顯的沖擊。當前中國供應鏈開始進入競爭優勢提升期,供應鏈發展正面臨全球資金回流、供應商本土化、產業鏈升級、數字化經濟快速發展的戰略機遇。疫情危機后加快推動中國制造企業供應鏈發展應從以下四個方面著力:高度重視逆全球化影響,對制造業供應鏈進行長期系統布局;推動產業升級轉型,深度提升中國制造業供應鏈管理能力;加強區域經濟全面合作,加強制造業供應鏈全球布局;高度重視供應鏈安全建設,提升制造企業供應鏈彈性。

【關鍵詞】疫情 全球供應鏈 制造企業 供應鏈安全 【中圖分類號】F274 【文獻標識碼】A

疫情沖擊下,中國制造業及制造業供應鏈有哪些表現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發展非常迅速,新增病例的數量呈快速增長趨勢,全球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報告了確診病例。歐洲疾控中心(ECDC)在6月11日發布報告,預測未來數周歐盟國家可能出現新增病例數的上升。特別是印度及南美、非洲等的發展中國家地區,盡管報告病例不多,但這些國家人口基數大,由于醫療水平、社會發展條件等限制,實際情況可能比報告數據嚴重,這進一步加劇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增長,短期內無法消除的危險。

中國制造業PMI指數穩中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作為反映制造業景氣的重要指數,制造業的采購經理人指數(Purchase Managers' Index,PMI)今年以來呈現明顯的波動。總體來看(如圖1所示),受疫情全球暴發和經濟下行壓力的影響,2020年2月份,我國的PMI指數僅有35.7%,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29.6%,創有歷史記錄以來的新低;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復工復產進程加快,3月份的PMI指數恢復到52%,上升了16.3個百分點。4月份的PMI指數為50.8%,5月份的PMI指數為50.6%,雖然比3月份略有下降,但也已經連續三個月保持在榮枯線以上。由于海外疫情形勢嚴峻,多個經濟體經濟下行嚴重,全球經濟萎縮;加上國內部分地區疫情形勢出現變化,中國制造業的市場發展仍然存在不確定性。另外,據全球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如圖2所示),5月份PMI較上月回升2.9個百分點,但保持在42.4%的較低水平,連續4個月運行在50%以下,顯示出全球制造業萎縮的趨勢,制造業經濟增長動力有待加強。因此,中國的制造業PMI指數雖然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但穩中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圖1圖2

對于產業的沖擊逐步由中國的內部沖擊演變為內外雙向沖擊。疫情發生后,受人流受限、商流抑制、物流不暢等因素影響,不少產業受到明顯的沖擊,其中受損產業主要包括:一是與居民出行相關的產業,例如旅游、餐飲、住宿、交通、會展、文化娛樂等行業呈現斷崖式下降,居民消費減少導致需求銳減。二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對一些典型的行業如物流企業、來料加工等行業影響較大。三是全球進出口相關的產業,尤其是疫情沖擊了全球多個重要經濟體,以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國家為典型代表,中國的進出口訂單被大面積取消,導致企業經營出現困難,產業受損嚴重。總體上看,這些沖擊逐步由中國的內部沖擊演變為內外雙向沖擊。

中小企業遭遇嚴峻挑戰。中小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受到疫情的影響,2月中小企業PMI急劇下降,新增訂單明顯減少,加上資金鏈本來就非常脆弱,運營產能不確定,現金收入的急劇下降、以及傳統的三角債問題,導致近70%的中小型企業,特別是餐飲企業面臨資金鏈斷裂、甚至倒閉風險。其中現金流不好、經營不穩健的中小企業遭遇嚴峻挑戰,由于抗風險能力差,難免會面臨破產危險。根據天眼查發布《2020年第一季度全國企業大數據》,2020年前三個月,超過46萬家企業在此期間注銷或者吊銷,以外貿行業為例,前三個月有2.6萬家外貿企業注銷、吊銷。

全球疫情的不斷惡化使出口市場需求急劇萎縮,對中國出口供應鏈產生了不小沖擊。2020年1-5月,中國貨物出口貿易總額為61989.4億元,同比下降4.7%。從出口地來看,超過10萬例的19個國家如美國、巴西、俄羅斯、印度、英國、西班牙、秘魯、智利、意大利、伊朗、法國、墨西哥、德國、土耳其、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孟加拉、南非、加拿大中,2019年我國對其出口額占比分別為16.8%、1.4%、2.0%、3.0%、2.5%、1.1%、0.3%、0.6%、1.3%、0.4%、1.3%、1.9%、3.2%、0.7%、0.6%、1.0%、0.7%、0.7%、1.5%,合計40.9%,這些國家在中國進出口貿易中占據重要地位;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2020年1-5月,除伊朗、法國、德國、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外,我國對其余14個國家的出口同比下降,依次為11.4%、6.1%、4.2%、22.5%、12.6%、5.0%、11.1%、9.1%、10.5%、6.3%、8.7%、21.2%、20.2%、9.4%,如果全球疫情得不到控制,至少40%的出口訂單會受到影響。

圖3

圖4

從出口受損產業來看,根據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2020年1-5月,肥料、船舶、鞋靴服裝等、家具、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農產品等多產業出口額下降,其中除燈具、照明裝置及其零件、手機、汽車、成品油、家用電器外,其余出口重點商品出口額累計同比下降均超過10%(如圖3所示)。其中機電產品、家具、汽車、高新技術產品、紡織物、服裝、鋼材、玩具均屬于2019年中國十大出口商品類別。重點疫情國家的需求限制,導致我國商品出口受阻,出口供應鏈受到影響,出口額顯著下降。

我國主要進口國受到疫情沖擊,已對我國的進口貿易產生了影響,造成相關產業進口供應鏈原材料不足。2020年1-5月,中國貨物進口貿易總額為53391.3億元,同比下降5.2%。從進口地來看,超過10萬例的19個國家如美國、巴西、俄羅斯、印度、英國、西班牙、秘魯、智利、意大利、伊朗、法國、墨西哥、德國、土耳其、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孟加拉、南非、加拿大中,2019年我國對其出口額占比分別為5.9%、3.9%、2.9%、0.9%、1.2%、0.4%、0.7%、1.3%、1.0%、0.6%、1.6%、0.7%、5.1%、0.2%、0.1%、2.6%、0.05%、1.2%、1.4%,合計31.7%;2020年1-5月,我國對美國、巴西、印度、英國、秘魯、意大利、伊朗、法國、德國、土耳其、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孟加拉、南非、加拿大的進口額同比下降,依次為4.5%、4.0%、13.6%、14.0%、8.4%、13.5%、60.9%、22.1%、12.2%、2.5%、3.8%、12.2%、24.1%、30.7%、35.2%,如果全球疫情得不到控制,至少30%的進口訂單會受到影響。

在工業產品方面,2019年中國十大進口產品分別是:鋼材、集成電路、汽車發動機、儀器、儀表、初級形狀的塑料、顯示面板、芯片、飛機及航空器、電子元器件、醫療產品。從2020年的進口受損產業來看,根據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2020年1-5月,飛機、汽車、肥料、機床、成品油、原木及鋸材、液晶顯示板的進口額累計同比下降超過20%(如圖4所示)。因此,可以看出進口額下降的產品大部分屬于中國依賴進口的產品,這意味著我國主要進口國的疫情暴發,已經對我國的進口貿易產生了影響,造成相關產業進口供應鏈原材料不足,無法正常生產。

物流效率大幅下降,物流成本飆升,加劇產業鏈供需風險。疫情對全球物流造成了巨大的沖擊,航運、航空、海關等物流渠道紛紛受阻,由于跨境物流能力減少、物流時間加長導致物流效率大幅下降,進而物流成本飆升,加劇產業鏈供需風險。例如,在航運方面,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發布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航運景氣報告顯示,受疫情影響,中國航運企業經營嚴重受挫,航運市場供需不平衡,中國航運景氣指數跌至62.95點(正常是100點),進入較為不景氣區間;中國航運信心指數僅39.05點(正常是100點)。此外,截止到2020年5月底,全球集裝箱船閑置數量上升至551艘,合計運力272萬TEU,閑置數量占全球總運力的11.6%,創下歷史新記錄。在航空方面,全球航空公司紛紛縮減航線和航班,甚至無限期停飛,國際航空運力下降了70%以上,導致航空運費急劇上漲,大量貨物積壓,影響中國制造業的進出口業務正常開展。此外,疫情在全球的暴發使得各個國家紛紛加強海關對貨物的檢驗檢疫,提升安全防疫等級,導致清關時間變長,進口原材料不能及時投入生產,使得生產活動不能正常進行,出口的產品也不能準時到達客戶手中,訂單逾期風險增大。

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制造業供應鏈的階段性影響

依據疫情在全球范圍暴發的特點,以及供應鏈影響的規律,本次疫情對中國供應鏈的沖擊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2月初至2月底):疫情暴發導致中國的出口產能不足與供應鏈中斷,全球供應鏈出現短期的紊亂。中國作為世界制造業大國,擁有世界上最長和最全的產業鏈條,也是世界制造業的供應鏈樞紐。由于疫情暴發,出口產能短期之內難以恢復,導致出口產能受阻,全球許多跨國制造企業原材料庫存供給不足,美國、德國、日本等跨國汽車、半導體等行業受影響顯著。

第二階段(3月初至3月下旬):疫情在3月初快速暴發,全球供應鏈出現了明顯的不穩定現象。伴隨疫情在發達國家如韓國、日本、意大利、德國、英國、法國、西班牙等國的暴發,發達國家先后采取了停工、停產、隔離、斷航等措施,跨境物流通道受阻,造成中國出口的訂單難以短期交貨,甚至部分訂單被取消。許多外貿出口企業難以承壓,陸續出現了經營受阻的發展困境,甚至出現短期復工后又開始停工的狀態。

第三階段(3月初至4月中旬):全球疫情發展勢頭迅猛,全球經濟受到嚴重沖擊,中國面臨產能恢復和國外需求銳減的雙重壓力。盡管中國制造業產能逐步恢復,但國外需求和產能的銳減以及難以預估的物流成本給中國進出口帶來了巨大壓力。作為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外貿在中國經濟增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據商務部外貿司統計,2019年前三季度,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中國GDP增長貢獻率達19.6%。因此,全球疫情帶來的進出口環境惡化給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不可小覷,中國部分制造業的供應鏈可能面臨破裂、重組和震蕩的危險。

第四階段(疫情危機后的經濟復蘇期):當前中國已經在全球中率先走出疫情危機,中國經濟進入真正復蘇期,中國供應鏈開始進入競爭優勢提升期。這一時期呈現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方面該時期中國經濟產能快速恢復,此時采取有效吸引全球投資者策略非常重要,若能以良好的市場環境吸引人流、物流、資金流,形成更加完整的產業鏈條、物流環境和投資機遇,中國在高端產業、高端人才、高端技術、高端服務等方面,可能會成為新的競爭優勢。另一方面,不少國家主動的“鎖鏈”“縮鏈”“斷鏈”甚至“撤鏈”,導致全球供應鏈呈現復雜的戰略調整和沖突,此時,中國采取正確的戰略舉措推動供應鏈開放、安全和穩定至關重要。

應對疫情沖擊,如何穩定中國制造業供應鏈

6月24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萎縮4.9%,發達經濟體預計將萎縮8.0%,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經濟體預計將萎縮3.0%。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協會、穆迪公司、摩根斯坦利、亞洲開發銀行等機構也都紛紛下調2020年的全年經濟預期。從疫情的影響來看,未來一段時間對全球經濟和我國產業發展的影響仍將持續。影響的主要行業短期內集中于外需進出口相關的行業,長期來看,由于產業鏈的相關性和向上游的傳導,也將進一步影響到內需相關的其他行業。因此,疫情帶來的長期影響仍需要高度重視。

全球供應鏈層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穩市場、保增長、保民生,確保全球供應鏈開放、穩定、安全。然而,全球供應鏈恢復面臨極大的挑戰,4月11日美國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Kudlow要求美國在華企業撤出中國,回到美國或者其他東南亞國家,美國政府負責全部的搬遷費用,同一時間,日本政府也宣布出資22億美金推動日企撤離中國,意義非同小可,全球供應鏈可能將面臨新一輪震蕩和重組。因此,穩定中國制造業供應鏈非常重要。

一是保證全球供應鏈開放。開放是保證供應鏈不中斷的首要前提。宏觀層面,全球應協同一致,加強抗疫聯動攻關,有效降低關稅,清除供應鏈障礙,確保關鍵的航空、航運、鐵路等運輸方式不中斷。積極發揮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價值,推動各國區域信任與合作,利用各國獨特的資源、地域優勢,加強區域性合作,打通產業合作全鏈條,實現優勢互補。企業合作層面,面對疫情危機,從供應鏈長期合作出發,中國進出口企業要主動加強海外供應商的信任與關懷,加強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成本可控的范圍內,優先選擇國際采購,確保國際供應鏈合作不中斷。

二是保證全球供應鏈穩定。中國作為疫情中率先復蘇的國家,要展現大國擔當,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產能合作,加強與全球主要貿易合作伙伴在航運、航空、關稅、海關、商檢、金融等方面的高級別磋商,發揮溝通與橋梁作用,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框架下開展非常規時期的貿易互惠,破除供應鏈上的制度壁壘,確保全球供應鏈的長期穩定。

三是保證全球供應鏈安全。鑒于全球疫情暴發帶來的深遠影響以及抗疫的長期性、復雜性等因素,要積極發揮聯合國、WTO、世界衛生組織(WHO)等國際機構作用,積極推動全球供應鏈應急協同機制建設,構建全球供應鏈合作的應急機制、互惠機制、產能合作機制以及法律合作機制,加強高級別磋商,積極吸收各國應對突發事件的管理經驗,加強供應鏈產能協作預警和風險監測,防范跨境物流中斷,積極構建信息共享的國際供應鏈協同體系,防止全球經濟大衰退。

國內產業政策層面。一是研究外貿供應鏈“固鏈”計劃,出臺非常規時期的扶持政策。鑒于當前進出口供應鏈受到全球疫情的顯著影響,應采取“固鏈”計劃,推出更強有力的措施扶持進出口產業發展。例如,在出口政策中,要深度調研外貿出口企業的困難與訴求,對可能出口受阻的訂單進行信息溝通與協調,整合構建出口訂單信息共享平臺,實現出口訂單的國內需求轉移,推動出口產能國內共享。在進口政策中,要出臺相關稅收減免,對具有高附加值的核心零部件、原材料以及研發、生產、測試設備等進口物品,積極尋找國內替代和國產化,提高國內產業配套水平,扶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收購、吸引國外企業向中國轉移,形成國內完整的產業供給體系。對進出口貿易企業,要在調費率、再融資、給補貼、保險理賠、進出口退稅等方面上,實施更為精準的扶持政策,助力外貿企業恢復產能。

二是抓住消費回補窗口期,推動內需供應鏈體系分層優化。緊緊抓住消費回補的戰略機遇,實施有效擴大內需政策,加快謀劃實施一批新的擴內需、補短板、強弱項項目,利用項目拉動內需,促進國內產業的供應鏈系統布局。此外,根據不同產品的需求,對供應鏈開展分行業管理,對于應急物資供應鏈,要優先進行產能保障和建設,對民生物資供應鏈,要確保產能平穩和充足供應,對戰略性物資如糧食、石油等產品,要加強國內產能儲備,謹防全球疫情帶來的逆向傷害;對高新技術尤其是新基建建設相關的技術,要加強其供應鏈系統設計與優化,采取更加積極有效的政策措施,著力促進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供應鏈整體體系建設,抓住全球新一輪技術革命的創新機遇,促進供應鏈的創新發展。

三是加快完善保障支撐,推動供應鏈金融與平臺服務體系建設。供應鏈健康發展離不開健全的制度保障。當前的全球疫情暴露了供應鏈建設更多的深層次問題,尤其是保障制度問題。要積極把握新時期供應鏈數字化轉型的重大趨勢,積極推動供應鏈金融體系和平臺服務體系完善。在供應鏈金融體系建設中,要出臺相關金融政策,發揮核心企業作用,分擔緩解核心企業的業務壓力,提升其主導供應鏈金融的意愿;要鼓勵物流與供應鏈服務企業、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和金融機構通過大數據、AI、物聯網、區塊鏈等先進技術為供應鏈金融業務賦能,鼓勵核心企業利用自身優勢,切入供應鏈金融服務領域,協助構建供應鏈金融生態圈。要積極發揮各類平臺型企業(交易平臺、信息平臺)在疫情防控中的有效供需對接和快速資源分配組織作用,推動平臺服務安全體系建設,制定平臺供應鏈監管體系,加快建設以平臺為核心的高效供應鏈體系。

四是依托供應鏈升級戰略機遇,加大供應鏈營商環境建設。當前,中國供應鏈發展正面臨全球資金回流、供應商本土化、產業鏈升級、數字化經濟快速發展的戰略機遇,中國應制定準確的技術創新與產業結構轉型規劃,以穩定的運營環境和立足先發的產業變革趨勢吸引國際資本和國際人才的關注,并通過外資市場準入、外資金融機構開放、穩定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知識產權保護政策形成穩健的市場環境組合拳,構建高質量、高效率、透明化的政策供給體系,提供良好的供應鏈營商環境。

疫情危機后,如何加快推動中國制造企業供應鏈發展

第一,高度重視逆全球化影響,對制造業供應鏈進行長期系統布局。中國具有世界最完備的制造行業門類和配套體系,在500多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有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全球第一,但受制于全球產業鏈的原有分工,制造業發展仍然處于價值鏈中低端。在半導體、機電產品、光學醫療設備等高端設備方面長期依賴歐美日韓進口。此次疫情將給全球化帶來嚴重傷害,美國、日本等國家已經明確表示供應鏈要縮短,積極推行供應鏈本土化。疫情加劇了供應鏈脫鉤,要注意發達國家高端制造業撤離速度太快甚至快過我們國內產業升級,也要注意其他國家考慮對中國供應鏈依賴而產生的中斷風險,“去中國化”“逆全球化”和民族主義興起發展可能成為今后供應鏈發展必須高度關注的影響因素。因此,一方面,要高度警惕少數發達國家利用自身資源、關鍵設施、核心技術及其他優勢,削弱中國對供應鏈的主導權和控制權。另一方面,要以重點制造企業供應鏈為抓手,國家有關部門應認真梳理現有供應鏈體系、結構,深入分析供應鏈的各類主體、戰略資源、變革趨勢等關鍵因素,針對供應鏈核心問題與重大缺陷,進行戰略性的系統設計與規劃,著力完善和優化供應鏈體系與結構。

第二,推動產業升級轉型,深度提升中國制造業供應鏈管理能力。在當前發達國家產業大面積停擺的情況下,中國產業轉型升級和價值鏈提升迎來了戰略機遇期。一方面,要深度研究中國各個制造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通過發布產業轉型指南,引導產業創新轉型,完善產業鏈條,加強產業鏈的補鏈、重整和提升,加強產業鏈集群建設,提高中間品國內替代保障能力。另一方面,要抓住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機遇,系統提升中國制造企業供應鏈管理能力。要深度推動制造企業與物流供應鏈企業融合而發展,鼓勵制造企業要將供應鏈管理能力列入企業戰略能力提升范疇,鼓勵制造企業優化供應鏈管理能力,開展供應鏈產能系統分析,構建多源供應計劃,提升應急系統組織與管理能力。

第三,加強區域經濟全面合作,加強制造業供應鏈全球布局。走出去戰略是中國制造業全球化發展的重要選擇,也是中國供應鏈崛起的必由之路。要積極加快自貿區建設,利用自貿區的制度創新為輸入國際優質資源和輸出中國產品提供更為便利的國際環境。要加快國家磋商,推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早日簽署,與更多國家簽訂區域合作協定,高標準推動產業鏈與供應鏈合作發展。在全球新一輪產業和技術革命發展中,要積極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加強全球資源整合和海外建廠,了解歐美市場的消費需求與偏好,利用中國產業復工環境穩定和優厚人才福利提升研發能力,構建人、研、產、銷、供的供應鏈全球化布局。

第四,高度重視供應鏈安全建設,提升制造企業供應鏈彈性。系統梳理“走出去”企業如華為、中興等在全球供應鏈建設中的經驗與教訓,高度重視供應鏈安全體系建設,以重點行業企業為核心,推動上下游企業共同開展供應鏈“備鏈”計劃,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利用新基建建設契機加速構建智慧供應鏈體系。要在中國制造2025的十大關鍵領域如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等領域優先開展供應鏈彈性建設,增強中國供應鏈的韌性。

(作者為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教授、博導、系主任)

【注: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智慧供應鏈創新與應用”(項目編號:18ZDA060)的階段性成果】

責編/李一丹 美編/陳媛媛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李一丹]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