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年符號消費具有依賴性、炫耀性和象征性等特征,成為青年獲取身份認同、建構社會關系、彰顯個人品味的重要方式,但過度追逐符號消費會使青年陷入消費異化、超前消費、非理性消費的窠臼。應從消費的本質屬性和人的需要出發,培養青年健康、理性、適度的消費理念。
【關鍵詞】青年 身份認同 符號消費
【中圖分類號】C913.5 【文獻標識碼】A
任何經濟活動都以滿足人的需要為基礎,深深植根于人性深處。現實的個人是自然屬性、社會屬性和精神屬性的統一體,不僅有衣食住行等生存需要,還有獲得社會認同、實現身份認同等社會需要,以及實現自我價值、彰顯生命意義等精神需要。這些意味著人類社會的消費行為也是復雜多樣的,既有物質性、生存性消費,也有社會性和精神性消費。符號消費就是一種以彰顯社會地位、個人品味等為目的的消費活動,它滿足了消費者的社會身份認同需要,并逐漸成為當代青年群體的一個重要消費趨向。
青年符號消費現象的歷史唯物主義分析
美國經濟學家凡勃倫在《有閑階級論》一書中闡述了“炫耀性消費”,隨著經濟發展和物質豐裕,社會上會出現一些“有閑階級”,其消費不再僅僅滿足于商品的使用價值,還需要通過消費彰顯自己的與眾不同、身份地位等,以此獲得社會認同和他人尊敬。此后學者們相繼提出“時尚消費”“地位消費”等,將商品的精神屬性作為重要研究對象。法國思想家鮑德里亞在《消費社會》中提出,后工業化時代的商品已經成為一種“符號體系”。后現代主義認為,在物質豐裕的后現代社會中,人們的消費理念發生了深刻變化,正在從“勞動力消費向身份消費轉變”,人們需要通過商品和消費建立自己的身份認同,展現自己的與眾不同。
通常情況下,可以從社會學、心理學等方面解讀青年符號消費現象,但這難以從根本上把握青年符號消費現象的內在本質。從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的理論高度看青年符號消費現象,消費行為是由人的本質屬性所決定的,人是自然性、社會性和精神性的統一體,人的需要包括物質需要、社會需要和精神需要。其中,物質需要是人賴以生存的基本前提,當人的生存需要得到滿足后,就會產生社會需要和精神需要。從本質上看,青年符號消費是一種滿足人的社會需要的精神性消費,“人的本質是現實性基礎上的社會關系的總和”,人需要在社會關系中獲得地位、認同、尊重等,而符號消費就是青年群體獲得身份認同的重要方式。此外,消費活動是由生產活動所決定的,最終取決于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物質資料生產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前提,它決定著社會關系、消費行為等。
改革開放40多年,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快速進入物質豐裕的時代,人們的物質需要、生存消費基本得到滿足,精神性消費成了社會消費的重要內容,并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態勢,青年符號消費就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產生的。在消費活動中,人們不僅僅注重商品的使用價值,還需要以商品消費彰顯自己的身份地位和獨特個性,這在一些青年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青年符號消費的內在本質
青年符號消費具有依賴性、炫耀性和象征性特征。多數青年在經濟上往往依賴于父母,其消費活動具有較強的依賴性;許多青年的消費觀念不夠理性,往往會為一時沖動買單,具有情感性消費特征;青年的許多消費行為是為了彰顯身份和與眾不同,具有鮮明的炫耀性目的。具體來說,青年熱衷符號消費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獲取身份認同。在消費社會中,消費已成為整合人與人、人與社會關系的主流話語,人們需要以消費的方式彰顯“我是誰”“我的個性”等社會身份。許多青年都將消費作為身份識別的重要方式,通過購買品牌球鞋、高檔化妝品等展現自己的社會身份和社會地位。一些青年具有強烈的符號消費傾向,需要以符號消費的方式彰顯自己在社會結構和社會關系中的地位,以獲取社會身份認同。
建構社會關系。人的本質屬性是社會性,人需要在社會關系中獲得歸屬感、安全感、滿足感,身份認同是人在社會關系中的社會身份認同。作為還未完全實現社會化的群體,青年在消費活動中有較強的群體歸屬意識,形式多樣的消費活動成了青年群體建構人際關系、獲得群體認同的重要途徑。消費者要通過符號消費在某個群體中獲得身份認同,又需要以符號消費展現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的與眾不同。確切地說,青年符號消費是為了展現自己對青年亞文化的身份認同,對社會主流文化的與眾不同。
彰顯個人品位。符號消費是示同、示異的有機結合,消費者需要通過示異的方式展現自己的時尚品位,獲得一種群體差異感。青年符號消費不僅具有消費的一般屬性,還凸顯了消費的文化內涵和時尚潮流,能夠展現青年群體的社會品位。一些青年消費者認為,商品越貴、越知名,就越能夠展現自己的品位。此外,青年時期是展現自我、揮灑青春的階段,許多青年都希望以“土豪式”消費、炫耀性消費彰顯自己的與眾不同。電視、網絡、自媒體上宣揚的一些炫耀式消費行為也給青年群體帶來了負面示范效應,強化了青年群體以符號消費實現身份建構的心理需要。
符號消費下青年身份認同的重構策略
過度追求符號消費可能使青年群體陷入消費異化的困境。應當從消費的本質屬性和人的需要出發,引導青年理性消費、適度消費,以合理的消費方式重構身份認同。
培養青年形成正確消費理念。引導青年正確看待現代社會中紛繁復雜的消費現象,分析消費現象背后的社會意義和精神內涵,引導青年正確理解生存性消費、炫耀性消費的本質區別,從自身的家庭條件、經濟收入出發進行消費。引導青年正確看待自我身份建構和社會身份認同問題,理清身份認同和符號消費的根本區別,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
優化青年身份認同方式。身份認同以個體的自我認同為前提,個體只有擁有較強的自我認知、自我管理和自我發展意識,能夠在內心深處認同和接納自我,才能更好地獲取身份認同。但是一些青年將身份認同建立在虛無縹緲的符號消費上,這顯然是一種思維混亂和內心自卑的表現,會使個體陷入“喪失自我”“身份焦慮”的困境。應當引導青年正確看待人的需要、身份認同,理性看待炫耀性消費,以個人的勤奮努力、優良品格、優秀成績等獲取身份認同和社會認同。
培育理性健康的社會消費環境。要以公民道德教育、網絡文明培育等方式開展青年消費教育,培育健康的消費文化環境。以道德公約、行業準則等方式約束盲目攀比、鋪張浪費等不良社會現象,促使符號消費健康發展。不斷提高商品的文化附加值,將理性消費、適度消費、綠色消費的消費理念凝結于商品的包裝、造型和設計上,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青年群體的消費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規范青年消費亞文化,遏制消費中的一些不良現象。
社會消費文化是影響青年消費行為的重要因素,只有培育理性健康的消費文化,才能促使青年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大眾媒體要對青年消費亞文化進行引導,對炫耀性消費、過度超前消費進行批判。培育理性消費、適度消費、健康消費的消費文化生態,引導青年群體增加專業技能培訓、網絡付費學習等方面的消費,不斷優化消費結構。
(作者為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浙江水利水電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參考文獻】
①張成林:《符號消費視域下當代大學生身份認同的邏輯分析》,《黑龍江高教研究》,2019年第6期。
②曹澤洲:《符號消費時代超常消費行為研究》,北京: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年。
③陸益龍:《“80后”“90后”青年的思想特征》,《人民論壇》,2018年第22期。
④李薇:《當代符號消費與青年認同危機》,《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6年第3期。
責編/趙橙涔 美編/陳琳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