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國家治理研究院> 正文

全力推進社會救助兜底脫貧工作

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底線制度安排,是脫貧攻堅的最后一道防線。做好社會救助兜底保障,確保最困難的群體一戶不漏、一人不落地脫貧,是各級民政部門服務支持脫貧攻堅決戰決勝大局、推動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政治責任。

調整完善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政策措施,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堅實基礎

民政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重要論述、關于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將脫貧攻堅中的社會救助兜底保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積極推進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銜接,確保納入兜底保障范圍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吃穿“兩不愁”,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奠定堅實基礎。

農村低保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實現有效銜接。為將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納入救助范圍,民政部會同相關部門制定政策措施,健全完善制度機制,加強部門工作協同和數據比對,扎實推進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加強農村低保標準與國家扶貧標準銜接,2017年底全國所有縣(市、區)的農村低保標準全部達到或超過國家扶貧標準。2019年12月,全國農村低保平均標準為5336元/人·年,22個脫貧攻堅任務重的省份農村低保平均標準達到4697元/人·年,全國深度貧困縣達到4199元/人·年,“三區三州”所轄縣也達到了4068元/人·年;納入特困救助供養的貧困人口生活保障標準不低于當地低保標準的1.3倍。截至2019年12月,全國共有1857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低保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其中已脫貧1693萬人、未脫貧164萬人,納入低保或特困救助供養范圍的貧困人口穩定實現吃穿“兩不愁”。

特殊貧困群體基本生活得到有力保障。為確保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和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依靠產業就業幫扶脫貧的特殊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調整完善農村低保政策,明確將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中靠家庭供養且無法單獨立戶的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等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和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參照單人戶納入低保范圍。河北、遼寧、浙江、江西、甘肅等省份進一步擴大兜底范圍,將困難老年人、未成年人、低收入家庭、支出型貧困家庭、四級智力精神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群體納入低保范圍。健全完善低保漸退、就業成本扣減機制,對納入農村低保范圍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人均收入超過當地低保標準后,給予一定時間的漸退期,實現穩定脫貧后再退出低保;對低保對象就業、參加扶貧項目等必需的工作成本,在計算家庭收入時予以適當扣減,鼓勵其積極就業。山西、內蒙古、吉林等14個省份進一步明確低保漸退期限,激發貧困人口就業動力。建立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分別惠及1069.3萬生活困難殘疾人和1354.5萬重度殘疾人。

陜西省寧陜縣自2016年開始實行貧困失能、半失能人員集中供養,為其提供干凈舒適的住所、24小時全面護理,不僅讓貧困失能、半失能人員得到良好照料,也徹底將失能家庭解放出來,全身心脫貧致富奔小康。圖為2018年8月20日,寧陜縣中心敬老院五保失能托養中心內,護理員在與托養老人聊天。 新華社記者 劉瀟/攝

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特困人員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且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做好供養服務工作十分重要。近年來,民政部門持續規范特困人員認定工作,科學制定救助供養標準,將符合特困人員認定條件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救助供養范圍,為其提供基本生活條件和照料服務、疾病治療、殯葬服務等方面保障。加快推進“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農村特困供養服務機構(敬老院)建設改造,提升機構托底保障能力和服務質量,鼓勵有條件的農村特困供養服務機構在滿足特困人員集中供養需求的前提下,逐步為農村低保、低收入家庭和建檔立卡貧困家庭中的老年人、殘疾人,提供低償或無償的集中托養服務。截至2019年12月,全國共有農村特困人員439.3萬人,其中集中供養75.2萬人,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員107.3萬人,全年累計支出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資金346.9億元。

臨時救助制度防止返貧作用較好發揮。為助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問題,防止脫貧群眾返貧,各地完善臨時救助制度,明確對象范圍和類別,簡化優化審核審批程序,合理制定救助標準,拓展完善救助方式,對返貧人口及時按規定給予臨時救助,并根據其致貧原因和困難程度,采取一次審批、分階段救助等方式,適當提高救助水平。實施“分類救助”、“先行救助”、“特別救助”等,切實加大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臨時救助力度。內蒙古對剛性支出過大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給予特別救助;江西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上浮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臨時救助標準。2019年1—12月,全國共實施臨時救助917.7萬人次,累計支出救助資金128億元,平均救助水平1395元/人次,其中,救助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04萬人次。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困難群眾得到及時救助。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困難群眾面臨因疫致貧、因疫返貧的風險,加劇了社會救助工作難度。為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民政部門認真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加大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困難群眾救助力度,對遭遇急難問題、生活陷入困境、面臨生存危機的城鄉低保家庭、特殊困難家庭、特困供養人員和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等困難群眾實施臨時救助。開通綠色通道,對非本地戶籍的新冠肺炎患者,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由急難發生地及時給予臨時救助。簡化優化低保審核審批程序,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納入救助范圍。落實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今年以來已向社會救助對象發放價格臨時補貼37.1億元,惠及困難群眾8168.9萬人次,努力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價上漲而降低。

全力推進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堅決筑牢脫貧攻堅底線

當前,脫貧攻堅進入決戰倒計時,全國還有551萬未脫貧人口,近200萬已脫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存在返貧風險,近300萬貧困邊緣人口存在致貧風險,還有大量因新冠肺炎疫情致貧返貧的困難群眾,不少都需要通過兜底保障實現脫貧。必須統籌做好脫貧攻堅和疫情防控工作,精準落實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政策。

吉林省人民醫院自2017年起對農村五保對象、城市低保對象及精準扶貧對象等重點救助對象實行免費基本醫療,即全部免除重點救助對象因病住院產生的政策內自付醫療費用。圖為吉林省人民醫院心內科護士為一位享受免費基本醫療的患者佩戴吸氧設備。 新華社記者 張楠/攝

開展專項行動,確保兜住底。為堅決履行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政治責任,確保脫貧攻堅兜底保障“不漏一戶、不落一人”,民政部會同國務院扶貧辦啟動實施“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指導各地落實落細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政策,及時將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納入社會救助兜底保障范圍。健全完善監測預警機制,定期開展信息比對,掌握未脫貧人口、返貧風險較高的已脫貧人口和建檔立卡邊緣人口中尚未納入社會救助的人員信息,組織地方民政部門開展摸排核查,逐戶逐人掌握情況、落實政策。利用社會救助部門信息共享、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等,監測預警潛在救助對象,主動發現、主動救助。堅持“脫貧不脫政策”,落實低保漸退、收入扣減等措施,鞏固拓展脫貧成果。

強化分類救助,確保兜準底。貧困人口中的重病患者、重度殘疾人、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等特殊群體,是民政服務的重點對象,是脫貧攻堅的困中之困、堅中之堅,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對于獲得低保后生活仍有困難的特殊困難群體,按照當地規定適當增發低保金。加大對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救助力度,及時將符合條件人口納入社會救助范圍,確保“應保盡保、應兜盡兜”。繼續完善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健全完善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制,確保“應補盡補、按標施補”;深入開展貧困殘疾人照料護理服務工作,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托養照料等多種方式,為貧困重度殘疾人提供集中或社會化照料護理服務。全面落實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政策,進一步規范特困人員認定,優先為有集中供養意愿的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員提供集中供養服務,加強對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的照料服務;增強特困供養服務機構兜底保障功能,加快推進護理型床位的設施改造。加強貧困地區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關愛保護,完善并落實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生活保障政策,落實好孤兒保障提標工作。

推進綜合施策,確保兜好底。做好社會救助兜底保障,需要統籌資源、加強銜接、合力攻堅。發揮社會救助部際聯席會議機制和縣級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協調機制作用,形成相關部門救助合力。充分發揮臨時救助制度作用,突出“應急”、“過渡”功能,進一步簡化優化審核審批程序,推動全面建立鄉鎮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適當提高救助標準,加強臨時救助和低保政策銜接,發揮救急解難作用。健全完善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在保障城鄉低保對象和特困人員基礎上,將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納入覆蓋范圍,階段性提高價格臨時補貼標準。密切跟蹤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對社會救助兜底脫貧的影響,全面監測預警受疫情影響人員因疫致貧、因疫返貧情況,及時落實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措施。積極引導社會組織和慈善、社會工作、志愿服務力量等參與社會救助,妥善解決特殊困難群眾遇到的個案問題,切實做到弱有所扶、困有所助、難有所幫。

完善制度機制,確保兜穩底。2020年后,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將歷史性地得到解決,但相對貧困問題仍會長期存在,需要不斷健全完善解決相對貧困問題的長效機制。要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加快構建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的分層分類救助制度體系,逐步完善涵蓋低保、特困、低收入家庭的多層次救助體系,有效化解“低保捆綁”、“懸崖效應”,鞏固提高脫貧攻堅成效質量。加快推進社會救助立法進程,推動社會救助體系更加優化、成熟和定型,實現兜底保障法治化、規范化,建立健全“兩不愁三保障”兜底保障長效機制,使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網更加密實牢靠。認真研究2020年后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探索建立健全解決相對貧困問題的有效機制。健全養老、兒童、殘疾人福利等各項民政幫扶政策,加強制度銜接,為“十四五”和更長時期解決相對貧困問題打下堅實基礎。

慎終如始、善作善成,以有力措施保障社會救助兜底脫貧任務順利完成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推進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是對各級民政部門的一次大考。必須精心謀劃、周密部署,以時不我待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確保完成社會救助兜底保障任務,助力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

壓緊壓實工作責任,確保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落實到位。將社會救助兜底保障作為工作重中之重,加強組織領導,層層傳導壓力,壓實工作責任,推動擔當作為、履職盡責。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瞄準社會救助政策實施的“最后一公里”,深入調查研究,加強督促指導,推動兜底保障政策精準落地,確保社會救助兜底保障“萬無一失”。將脫貧攻堅任務重的地方納入兜底保障掛牌督戰范圍,落實責任、強化措施、解決問題,確保中央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隨著脫貧攻堅工作持續深入,新疆貧困農牧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人居環境逐步改善,產業發展和就業增收讓貧困群眾的日子越過越好。圖為2019年8月25日,在新疆和田一家服裝公司,一名技術員在與工人們做交流。 新華社記者 丁磊/攝

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兜底保障的傾斜支持,助力深度貧困地區如期脫貧。聚焦深度貧困地區,持續加強政策、資金、項目支持。繼續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社會救助資金支持力度,2020年中央財政新增的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全部分配給“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各級民政部門管理的彩票公益金優先向“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傾斜,助力深度貧困地區推進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建設。加強對深度貧困地區的政策指導、人才培訓,助力深度貧困地區做好社會救助兜底保障。

加強基層社會救助經辦服務能力,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工作效率。加強社會救助信息化建設,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社會救助領域的運用,全面推行基層社會救助“一門受理、協同辦理”,強化部門協同聯動,打通信息孤島,健全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實施基層社會救助能力提升工程,統籌制定按照社會救助對象數量、人員機構等因素配備基層工作人員的政策措施。強化鄉鎮(街道)社會救助工作條件,保障必要的工作人員、工作場所、工作經費,確保事有人管、責有人負。完善政府購買社會救助服務政策措施,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和市場主體參與社會救助經辦服務,擴大基層社會救助服務供給。

持續加強作風建設,為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提供紀律保證。繼續深化農村低保專項治理,緊扣“兩不愁三保障”目標標準,聚焦“漏保”、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資金監管不力等重點問題精準發力,嚴肅查處農村低保工作中的腐敗和作風問題,堅決防止“兜不住底”的情況發生。落實“三個區分開來”的要求,探索建立糾錯容錯機制,做到既嚴肅問責、精準追責,又激勵基層干部擔當作為,保護好基層經辦服務人員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責任編輯:張迪
標簽: 社會救助   兜底脫貧   民政   脫貧攻堅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