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前,難以見面。“政策紅包”如何落實到位是重中之重。遠程送政策、在線報稅、線上辦理社保減免、“隔空”辦理貸款、“大數據”幫找供應商……面對疫情沖擊,靈活多樣的“線上+線下”不打烊服務,讓各種優惠政策盡快落地、落實到每一家企業。
疫情暫時按下了經濟發展的“暫停鍵”,能否在短期內提振市場信心,暢通經濟循環的系統是重中之重。中國經濟是一片汪洋大海,尤其我國人口眾多、消費市場潛力巨大,唯有“別出心裁”,在尊重市場和消費規律的前提下,打出促進消費政策的“組合拳”,才能高效地實現消費回暖,保持社會大局穩定。
線上“自助”辦,釋放惠民惠企新潛力。為活躍消費市場,釋放消費潛力,支持武漢市商貿和文旅行業復工、復產、復市,武漢市人民政府陸續向全體在漢人員投放5億元的“武漢消費券”。消費券“大禮包”的放送是政府刺激消費、促進生產端回暖、保障民生的有效手段。消費券瞬間被“秒光”的火熱現象顯現出消費市場的非凡活力。此外,在采訪中,許多企業表示,這次的優惠政策許多是一經發布就能得到。比如電價下調5%、水價氣價下調10%,社保中的養老、失業、工傷三項保險免交5個月,對大多數企業來說不用打報告、不需審批,也不用備案,支付水電氣費時直接按打折價格計算。“民呼有應”“有呼必應”。優惠政策,幫助企業享受優惠,最大限度為企業提供便利,以服務“不掉線”助力企業“不掉鏈”。
消費券“促”進買,彰顯經濟發展新韌勁。其實,為促進市場回暖,各地各級政府都作出了許多努力,多個城市陸續發布了消費券政策,多地通過微信發放消費券,拉動消費杠桿效應明顯。深圳市羅湖區 4月1日首次發券,僅6天帶動消費超30倍。青島市城陽區消費券上線后,帶動消費14倍。在當前,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的情形之下,線下商業零售、餐飲、文化、旅游、住宿等服務業受到明顯影響。此形勢之下,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挖掘國內市場潛力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和重點。當前疫情態勢向好,經濟秩序有序推進,擴大居民消費是拉動經濟的重要舉措,給公眾發放消費券既是應對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沖擊的一個通行做法,也是刺激消費的一個直接手段。消費券的“秒光”能夠產生帶動力,帶來消費力,從側面證明了中國經濟的巨大發展韌性、發展潛力和回旋的余地。
權益“得以”保障,帶動經濟增長“主引擎”。發消費券是一件利民好事,要把好事辦好,還得多措并舉提振消費信心。首先要聚焦居民收入的穩定性。居民消費支出能力取決于居民收入額度,收入穩定才能有消費能力。這就啟示我們保就業才能促消費,實施積極的穩就業政策,提升對中小微民營企業的優惠政策扶持和金融服務支持,提高就業水平,能讓消費者收入得到有效保障,其次,持續提升居民的社會保障水平,才能堅持完善保障體系,提升保障能力和效率,讓消費者樹立信心。最后,還需多措并舉,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加強消費市場監管,因時而動、順勢而為,著力維護消費市場運行平穩,打擊囤積居奇、哄抬物價、假冒偽劣等不良行為,讓消費者的需求得到有效滿足,讓消費者的權益得到有力保障。
消費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主引擎”,對經濟發展起著基礎性作用,是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無論是一些地方鼓勵黨員領導干部帶頭下館子、逛超市,還是現在的發放消費券,都傳遞出促進消費的明確信號,有助于提振消費信心、激發消費欲望、活躍消費市場,引導、鼓勵人們走出家門,大膽消費。通過這場疫情,我們對此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讓“煙火氣”更盛,消費市場“活起來”,需要一時的“特殊手段”,更需要科學謀劃、因地制宜的政策組合拳。唯有營造起誠信、安全、公平的消費環境,穩定和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注重建立更加完善的長效機制,才能讓人們愿消費、能消費、敢消費,為消費者注入更足的信心和底氣。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如今春已回,花已開,我們要把握好消費市場特點,轉“危”為“機”,著力推動經濟平穩增長,提振消費市場信心,等待“疫”散花開之時,人間煙火味“更盛”。(作者: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