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疫情影響下嚴峻的就業形勢,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包括增加畢業生升學深造機會、支持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多種途徑拓寬招聘渠道等,極大提振了畢業生的信心。疫情當前,高校要把就業指導工作做精做細,幫助畢業生正確認識疫情下的就業形勢與政策,提高畢業生就業創業能力。
【關鍵詞】大學生 疫情 就業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識碼】A
疫情影響下,今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如何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飛速發展,畢業生人數不斷攀升。國家統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全年在學研究生286.4萬人,畢業生64.0萬人;普通本專科招生914.9萬人,在校生3031.5萬人,畢業生758.5萬人。據教育部網站消息,2020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將達到874萬人,同比增加40萬。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數以千萬計的高素質人才,高校畢業生就業難是一個結構性問題,就業難與招工難同時存在,有業不就與無業可就或將持續較長一段時間。突發的疫情使國內很多行業遭遇沉重打擊,加重了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度。
疫情期間,校園現場招聘活動暫停,和用人單位擬定初步意向需要面試、實習的畢業生無法出門,就業求職遭到諸多困難不便,使畢業生就業難上加難。2020年的春招與以往大不相同,各種不利因素疊加,直接影響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的雙向選澤,增加了畢業生就業壓力,每年3、4月求職擇業的旺季成為本屆高校畢業生的“最難就業季”。
在我國疫情得到階段性有效控制形勢下,境外疫情大規模蔓延,對多個產業鏈造成嚴重沖擊,外貿型、出口導向型企業受到的沖擊更為明顯,也影響到2020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由于市場風險加劇,不少企業停工停產,餐飲住宿、交通運輸、文化旅游、廣告傳媒等行業受到的影響尤為嚴重,多數企業面臨著資金租金、人工成本、原料供給、市場營銷等巨大壓力,甚至陷入裁員、降薪、破產、停運的境地,用人招聘計劃也被擱置。針對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2020年3月26日,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特別峰會上的發言中倡議,各國應該聯手加大宏觀政策對沖力度,防止世界經濟陷入衰退。
變局也給我們帶來了新機遇,催生大量新需求,倒逼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智能制造、在線消費、直播電商等新興產業提供了市場。實際上,信息傳輸、軟件服務業不但受疫情沖擊較小,而且還有很多創新性增長,此外,農業、金融業和其他服務業受疫情影響也比較小。物流、醫療健康與教育培訓行業逆風而上,云計算、運維、后端開發、架構師等主要負責信息服務速度、性能和穩定性提升的崗位更為活躍,互聯網企業發揮了重大作用。當前,國內戰“疫”進入下半場,加快復工復產,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幫助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加快重大投資項目開復工,千方百計穩就業、保就業、促就業,努力把疫情對就業的影響降到最低。
在往年支持鼓勵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的基礎上,今年新增一系列政策“大禮包”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大學生就業更是重中之重。疫情發生以后,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就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國務院、各部委、各地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鼓勵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政策措施,樹立鮮明的支持就業導向,千方百計加快恢復生產和穩定就業,為就業創業提供更多機會。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強化穩就業舉措的實施意見》,提出五個方面的政策措施;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財政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5部門就做好疫情防控期間有關就業工作印發通知,明確了6個方面就業工作舉措;教育部發布《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做好2020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就進一步指導推動各地各高校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開展網上就業服務、拓寬就業和升學渠道、強化就業困難幫扶等工作作出專門部署安排;中共中央組織部辦公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發布《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做好事業單位公開招聘高校畢業生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在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安全有序開展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同時,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多次邀請相關部委負責人介紹鼓勵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促進“雙創”支持擴大就業、復工復產、有序恢復正常秩序等情況,回答畢業生關心的問題,各地、各部門、各高校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畢業生就業創業。在往年支持鼓勵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的基礎上,今年新增一系列政策“大禮包”:
一是擴大企業吸納畢業生規模。當前,國內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企業加快復工復產,特別在鼓勵中小微企業吸納就業方面,作為大學生就業的主要領域,國家不僅最大限度地提供支持力度,減少其在疫情中的損失,而且出臺優惠政策,對中小微企業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并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為中小微企業的發展創造條件。同時明確國有企業今明兩年連續擴大高校畢業生招聘規模,不得隨意毀約,不得將本單位實習期限作為招聘入職的前提條件。現在,各大國有企業陸續發布響應政策,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對畢業生就業起到了極大的支撐和幫助作用。
二是支持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基層是畢業生發揮作用的廣闊天地,也是吸納畢業生就業的龐大蓄水池。政策明確提出要提高各級事業單位招聘高校畢業生的比例,開發城鄉社區等基層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崗位,重點加大基礎教育、基層醫療、社區服務等領域招錄,繼續組織實施好大學生村官、到鄉鎮從事支教支農支醫和扶貧工作、西部計劃等基層就業項目,擴大基層服務項目招募規模。同時提出,出臺改革措施,允許部分專業高校畢業生免試取得相關職業資格證書,暢通民營企業專業技術職稱評審渠道,為畢業生扎根基層、助力脫貧攻堅提供保障。
三是增加畢業生升學深造機會。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財政支撐情況,以及高校辦學條件等因素,在確保培養質量的前提下,政策提出擴大2020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和普通高校專升本招生規模,其中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同比增加18.9萬人,普通高校專升本規模同比增加32.2萬人。擴招是對高校學科布局的合理調整,不僅滿足社會對高水平人才和畢業生對更高學歷的需求,也為緩沖就業壓力、為今年的畢業生充分就業創造了條件。
四是鼓勵畢業生參軍入伍。征集普通高等學校應屆畢業生入伍,是適應新時期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需要,進一步優化兵員結構,提高部隊戰斗力,加強基層指揮軍官隊伍建設,增強退役士兵就業能力的重要舉措。目前國家每年征兵中,超過一半是大學生,畢業生參軍入伍積極性很高。政策明確今年將繼續擴大大學生應征入伍規模,通過優化指標分配、提前體檢等舉措,向畢業生傾斜,健全參軍入伍激勵政策,大力提高應屆畢業生征集比例。
五是加大事業單位招聘力度。政策表明,今明兩年事業單位空缺崗位主要用于專項招聘高校畢業生(含擇業期內未落實工作單位的高校畢業生),要求事業單位及早發布招聘公告,擴大信息發布范圍和社會知曉度,及時為畢業生提供崗位信息,增加就業機會。明確艱苦邊遠地區鄉鎮事業單位招聘本科以上高校畢業生、縣級事業單位招聘碩士以上高校畢業生,以及招聘行業、崗位、脫貧攻堅急需緊缺專業高校畢業生,可以采取面試、直接考察的方式公開招聘;可以根據應聘人員報名、專業分布等情況適當降低開考比例,或不設開考比例,劃定成績合格線。
六是擴大就業見習規模。政策提出,支持企業、政府投資項目、科研項目設立見習崗位,對企業開放見習崗位的,給予3—12個月的政策補貼;對因疫情影響見習暫時中斷的,相應延長見習單位補貼期限;對見習期未滿與高校畢業生簽訂勞動合同的,給予見習單位剩余期限見習補貼。教育部負責人提出,今明兩年將組織百萬畢業生見習,豐富他們的實踐經驗,提升他們的就業能力,增強他們的市場競爭能力。
七是多種途徑拓寬招聘渠道。教育部正式推出“24365全天候網上校園招聘”服務,每天24小時、全年365天服務不打烊,創造不見面也能招聘的條件,也可簽約認定。3月份各地各高校舉辦的各級各類網上招聘活動近2萬場,招聘單位、就業信息遠超往年。此外,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還廣泛發動社會企業作用,聯合前程無憂、智聯招聘、BOSS直聘、中華英才網、獵聘網等5家規模大、崗位與畢業生匹配度高的企業開辟“24365校園招聘服務”專欄,全部為大學畢業生提供免費服務,活動啟動一周,就優選累計發布校園招聘崗位信息200多萬個,畢業生注冊人數達25萬,投遞簡歷53萬人次。
八是強化對特殊畢業生群體的幫扶。做好大學生當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農村生源學生、殘疾學生、少數民族學生等特殊群體就業,確保每一個人都實現穩定就業,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守初心、兜底線、防風險的重要內容,教育部歷來高度重視這些學生的就業。教育部負責人在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承諾,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身體殘疾等特殊的畢業生實行分類幫扶、“一人一策”動態服務,一定要讓他們畢業時能夠有合適的去向、合適的崗位。同時,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湖北高校,教育部將在就業、畢業等方面加大政策傾斜力度,在特設崗位計劃、中央基層項目、研究生招生計劃、普通高校專升本招生計劃等方面給予更多傾斜,舉辦面向湖北高校以及湖北籍學生的專場網上招聘活動,讓這些畢業生能夠安心。
九是加強對畢業生的服務保障。政策還對適當延長畢業生擇業時間、延遲錄用接收、研究生學位授予時間等事項作出了安排,用人單位可推遲面試體檢和簽約錄取時間,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采用電子形式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對因疫情影響無法按時完成學位論文的春季畢業研究生,培養單位可適當順延培養和學位授予時間;對延遲離校的應屆畢業生,相應延長報到接收、檔案轉遞、落戶辦理時限;對7月份離校時還沒有落實工作單位的畢業生,可根據本人意愿,將戶口、檔案在學校保留2年或轉入生源地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以應屆畢業生身份參加用人單位考試、錄用,2年內落實工作單位以后,可參照應屆畢業生辦理相關手續,讓他們能夠繼續安心地尋找合適的工作。
十是上下聯動促進畢業生就業創業。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下,各地、各高校、各企業把責任扛在肩上,把做好疫情下的畢業生就業作為政治任務,作為“兩個維護”的具體體現。貴州省發布“促進2020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十條措施”,從擴大基層就業機會、開發設置公益性崗位、盤活編制崗位存量、擴大“訂單班”畢業生就業規模等10個方面給出了具體方案;青島市發布“聚青行動計劃”十條舉措,通過畢業學年可在青落戶、發放住房補貼、見習補貼、靈活就業社保補貼、創業補貼、給予安家費、補助創業學費、免費檔案托管等吸引大學生來青、留青、回青創新創業;等等。各地高校高度重視,制定疫情下詳細的就業工作方案,為畢業生鋪路搭橋,“空中招聘”“云服務”忙不停。
疫情當前,畢業生對就業指導需求更加迫切,高校要加強就業創業教育
疫情是一場大考,對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工作和畢業生就業能力也是一次重大檢驗。疫情當前,畢業生對就業指導需求更加迫切,如何應對疫情下的就業壓力,需要高校和畢業生共同努力。
第一,高校要幫助畢業生理智看待疫情下的就業形勢,穩定情緒,增強信心。要使畢業生看到眼下的疫情對求職擇業的影響是一時的,疫情對畢業生和用人方的影響是雙重的,不要害怕恐慌,疫情只是隔斷了雙方面對面的交流,絕大多數用人單位的招聘計劃沒有改變,就業需求信息沒有減少,各級各類不同規模的“空中招聘”活動在不停地舉辦,線上交流、簽約同樣可以進行。對不善表達的畢業生來說,網上面試交流可以讓他們更加從容淡定。
要使畢業生看到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趨勢。不僅要讓廣大畢業生看到中國經濟依然會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也要看到在全球抗擊疫情下給中國經濟發展和畢業生就業創造的新機遇、新動能、新領域、新需求、新崗位。疫情下,一些行業、企業用人需求更為緊迫,疫情對中小微企業的影響也是短暫的,國家正在全力幫助這些企業渡過難關,全力推進復工復產,這既是穩經濟,也是穩就業、穩人心,疫情過后,被壓抑的內需會大量釋放,為彌補疫情造成的損失,用人需求會更加強烈,就業市場會更加活躍。
要使畢業生看到中央和各地采取的一系列穩就業措施。這些措施為做好今年的畢業生就業工作保駕護航,要讓畢業生充分了解這些政策,享受政策紅利。要大力弘揚全民疫情阻擊戰中的抗疫精神,特別要鼓勵更多畢業生積極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引導畢業生正確看待個人利益、眼前利益和國家發展、自身長遠發展的關系。
要使畢業生看到人數日益增多的就業大趨勢。高等教育普及化是優先發展教育、實現人民群眾對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強大人才支撐的國家戰略,是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內容。招生人數增加,意味著今后的高校畢業生還會更多。在求職擇業過程中大學畢業生不是弱者,人生職業選擇很難一步到位,高校要引導畢業生合理調整預期,不必過度等待觀望,以積極的心態主動就業。
要使畢業生看到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中國共產黨秉持為人民謀幸福,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堅定了廣大畢業生的信心。要用全國各族人民在抗擊疫情中展現出來的抗疫精神、民族精神、中國速度、中國效率激勵廣大畢業生勇擔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引導廣大學生發奮學習、增長本領、報效祖國。
第二,高校要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多措并舉,把畢業生就業工作做精做細。畢業生能不能順利就業、高質量就業是對高校立德樹人工作成效和辦學水平的實際檢驗。高校要充分認識經濟下行和疫情影響下的復雜就業局勢,強化政治責任,加強對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組織領導。疫情之下,更需要學校、院系兩級負責人切實履行就業“一把手”職責,親自部署,細化就業措施,加強就業工作考核,把就業責任壓實,用畢業生就業質量檢驗教育教學質量、人才培養質量、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各級各部門負責人、輔導員、班主任、專業教師、研究生指導教師要全員參與,充分發揮學術資源、校友資源的作用,調動一切力量,積極主動聯系用人單位,尋找就業崗位,為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信息,向用人單位舉才薦才,廣泛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
疫情阻斷了用人單位的線下校園招聘活動,如何使畢業生不出家門就能找到適合的工作,如何為畢業生提供最急需的貼心服務,是對高校畢業生就業主管部門服務能力的檢驗。需要高校加強網上就業指導、心理輔導,及時發布信息,為畢業生提供隨時隨地的貼心服務;需要優化網上就業服務,創新方式,加快建設“互聯網+就業”智慧平臺,與相關招聘網站共享信息,搭建好畢業生與用人單位有效對接的通道,豐富和完善線上業務辦理功能,組織好“云端招聘”“空中招聘”;需要輔導員、班主任、研究生導師加強與每一位畢業生的聯系,精準掌握畢業生求職心態和就業進展,熟知國家促進疫情下畢業生就業的相關政策,讓學生用好政策,幫助畢業生解決就業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第三,高校要堅持不懈地開展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提高畢業生就業創業能力。在這個階段,有的畢業生就業還沒有眉目,有的已經拿到了幾個offer,疫情考量著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和就業質量。高校要把社會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滿意度作為風向標,合理設置、及時調整學科布局、專業設置、師資配備,摒棄“精英”誤區、“學歷”誤區,把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目標,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注重能力培養。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以德為先,使畢業生具備過硬的思想政治素質;打造金課,淘汰水課,使畢業生具有較強的專業知識素質和職業技能;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使大學生從入學開始就能夠樹立較為明確的職業目標,通過實踐鍛煉,在語言文字表達、社會工作、人際交往、身心素質、職業道德、勞動素養、生活技能、抗挫折能力等多方面培養學生的能力,使之在畢業求職擇業的時候能夠與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的社會需求相適應。疫情階段,畢業生缺什么,就抓緊給他們補什么。
疫情之下,也將會有更多的畢業生選擇靈活就業、自主創業。實際上,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引導和扶持下,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放棄“鐵飯碗”“金飯碗”,走上了自主創業的路子,取得了事業上的成功。遍觀各地創新創業示范區里的創業者,剛畢業的大學生占很大一部分,畢業生身邊的成功案例不勝枚舉。細觀這些創業成功者,多數都是憑借自己扎實的專業技術優勢打拼,他們并不是“學霸”,出身也非“豪門”,但他們都不是宿舍里的“宅男”“宅女”,不是“佛系”學生,都是歷練奮斗出來的。疫情之下,高校尤其要加強畢業生的創業教育和引導、幫扶,積極組織開展網上創新創業競賽等活動,增強學生的創業意識。
(作者為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教授)
【注:本文系首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新進展”(項目批準號:SDSZJD2019001)的階段性成果】
責編/趙橙涔 美編/陳琳(見習)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