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成果首發 > 正文

升級扶貧產業價值鏈是高質量減貧的關鍵

【摘要】升級扶貧產業價值鏈,穩定實現扶貧產業價值,是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具體需要,也是解決相對貧困問題的重要環節。文章通過價值鏈分析框架和價值鏈風險分析框架分析了當前影響產業扶貧效果的主要因素及其深層原因。著眼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應加強全價值鏈的風險意識建立、風險分析和風險管理;培育和發展貧困地區的相對優勢產業,探索“扶貧產品”的標識認證;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降低貧困小農戶的生產成本;圍繞農業產業鏈加強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和產業設施支持;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扶貧產業發展聯合體;鼓勵貧困地區青年創業,等等。

【關鍵詞】扶貧產業 價值鏈風險 價值鏈分析 貧困地區

【中圖分類號】F3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9.23.004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國家扶貧日專門指示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發展產業是貧困地區脫貧的根本途徑、也是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之根本所在、難點所在。在當前復雜的市場經濟條件下,貧困地區,尤其是深度貧困地區如何通過產業發展切實幫助貧困農戶增加生產性收入,進而實現可持續脫貧是一個亟需解決的重點問題。在脫貧攻堅中,全國投入了大量的產能,但主要在種養業第一產業,后續的加工和第三產業不多。目前產業扶貧存在產業價值鏈短、總增加值不高、利益聯結不公平不牢固等問題。大規模產業扶持引發的同質競爭、產能過剩、產品附加值低等問題也不容忽視。[1]要實現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的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就必須強化農業基礎之上的全產業的價值鏈管理。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對扶持小農生產提出了明確的政策意見,要求構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這本質上也是一個價值鏈管理的問題。提升扶貧產業價值鏈,穩定實現和提升扶貧產業價值,是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具體需要,也是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的重要環節,更是實現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的關鍵載體。[2]

本文試圖通過價值鏈分析框架(Value Chain Analysis Framework)[3]和價值鏈風險分析框架,分析扶貧產業價值鏈中存在的風險等薄弱環節,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升級扶貧產業價值鏈的有關建議。價值鏈分析框架,包括對價值鏈增加值價值分析、價值鏈制約因素分析和價值鏈治理策略三個模塊。其中增加值價值分析模塊是基礎,既分析產品增值過程垂直的價值分配,也分析具體層次的水平價值分配;在價值鏈制約因素分析中和價值鏈治理策略分析中,價值鏈風險分析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風險存在于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在常規地考量增加值、成本的同時,需要衡量不同環節的風險。

當前農業產業扶貧的基本情況及其問題

農村產業發展問題是脫貧攻堅中的關鍵問題,也是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首要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實施了包括特色產業扶貧在內的“五個一批”組合式脫貧攻堅舉措。在鄉村振興的戰略背景下,農村產業發展需要考慮如何突破內外限制,將相對比較優勢轉換成產業優勢,進而實現貧困人口的增收。在各地的脫貧攻堅實踐中,產業扶貧也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4]為了完善和升級產業鏈,在傳統的農業生產環節的產業扶貧之外,有關部門還先后及時推出《農業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動貫徹落實農產品加工業扶持政策的通知》《關于促進電商精準扶貧的指導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指導意見》等政策計劃,解決加工、銷售和消費終端的價值實現問題。

農村產業扶貧產生了重要的減貧效果。2013年精準扶貧方略實施以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扶貧資金投入增長迅速,其中用于發展生產的資金總量大幅增加。2016年,貧困地區縣級扶貧資金共2958.6億元,比2014年的1420.9億元增加了一倍多,其中用于發展生產的扶貧資金投入總量由2014年的298.4億元增加至2016年的576.2億元,增加了93.1%。發展生產的資金主要投向農業、林業和畜牧業,三項資金累計占比超過90%,農產品加工業的資金投入所占比例由2014年的7.6%下降為2016年的3.9%。

在產業扶貧政策的支持下,貧困地區農民人均收入增長迅速,但貧困人口的農業經營凈收入絕對值仍然偏低。2017年,全國農民人均收入中,人均產業經營凈收入為5028元,占人均純收入的37.4%;同年,從人均生產經營凈收入來看,中西部22個省份所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含貧困縣和非貧困縣)的人均生產經營凈收入為1344.13元,產業經營凈收入的比重僅為11.1%。我們也發現,中西部22個省份的建檔立卡剩余貧困人口人均生產經營凈收入為852.70元;中西部153個已摘帽貧困縣的建檔立卡人口人均生產經營凈收入為1551.95元,是前者的1.8倍,說明人均經營性收入高低是脫貧與否的一個關鍵因素。因此,挖掘農業產業對農民增收的潛力對于貧困地區農民而言依然具有重要的意義。

農村產業扶貧的效益總體比較好,深度貧困人口和貧困縣的差距仍比較大。從生產經營凈收入占生產經營性收入比重來看,2017年底,中西部22個省份全口徑建檔立卡人口的平均比重為61.5%,有18個省份的比重超過50%,大部分省份的總體效益比較好,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生產經營效益趨于積極,其中,海南比重最高,達74.15%。而內蒙古、黑龍江、青海和西藏4個省份的比重低于50%,西藏比重最低,僅為20.91%,需要采取農業科技創新等手段進一步提高生產經營效益。

建檔立卡剩余貧困人口的數據反映出產業扶貧效率的問題也不少,2017年中西部22個省份的建檔立卡剩余貧困人口的人均經營凈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為53.79%,比上述平均水平低7個百分點,黑龍江的比重僅為29.25%,內蒙古的比重僅為22.03%,西藏和青海的生產經營的差距更大。根據中西部已經摘帽的153個深度貧困縣的信息,生產經營凈收入占生產經營性收入比重值為36.35%,比重高于70%的縣有27個,比重介于50%~70%之間的縣最多,有89個,總體情況良好。比重介于10%~30%之間的縣有7個,比重介于30%~50%之間的縣有19個,這些縣雖然已經脫貧摘帽,但是在生產經營效益方面依然面臨很大的問題,扶貧產業投入的生產成本較大,要使生產效益完全表現出來還需要繼續加以培育。

總體來看,扶貧產業的價值鏈仍然存在三個方面的不足:(1)由于缺乏充分的設計、開發、認證、促銷、營銷環節介入,扶貧產業總的價值鏈的附加值較低、價值鏈較短和價值鏈環節不牢固:(2)社會經濟機構和定價系統等因素造成整個價值鏈中農民生產部分占有的份額仍然較小;(3)價值鏈中產業組織的問題造成的同一水平層次上不同群體的分配不平衡,主要是貧困戶和龍頭企業或領辦人之間的責權利不平衡;[5](4)價值鏈的風險意識和風險管理不足,價值實現不穩定。

價值鏈視角下產業扶貧問題的深層原因分析

貧困地區大多位于偏遠山區,基礎設施建設薄弱、信息閉塞、物流不暢,導致貧困地區的農業產品遠離消費市場、運輸成本高;現有的農產品附加值低,農業產業鏈短;同時,貧困地區發展產業還面臨農業產能轉換、經濟結構調整和供給側結構性矛盾突出等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制約著貧困地區農業產業的減貧效應的發揮。

貧困地區的主導產業和農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優勢,甚至可能出現產品過剩的風險。貧困地區大多位于幾省交界的山區,地理環境較偏,交通不便和信息閉塞,導致這些地區農業產業發展基礎薄弱,農業產業的投資建設成本高,如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落后,缺少適用的農機具,農產品生產和運輸成本均高,農業的經營效益難以大幅提升。根據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2016年西部地區每百戶農戶僅擁有拖拉機8.7臺、插秧機0.09臺、收獲機0.24臺、脫粒機9臺。同時,由于這些地區的農業產業缺乏統一規劃與經營,導致一些貧困地區的農業產業發展雜亂無章,農產品種類多而不優,品牌雜而不亮,難以形成一定的市場經營規模,在產業發展上缺乏農業龍頭企業帶動,導致貧困地區的農業產業發展和農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優勢。當前,貧困縣重點支持發展的產業扶貧項目同質性明顯,主要集中于茶葉、水果、蔬菜等經濟作物的生產,既存在內部競爭問題,也存在“銷售難”、甚至產品過剩的風險。

農業社會化服務不足,造成農戶產業經營成本大,制約著貧困地區農業產業的良性發展。貧困人口大多是小規模經營,因此,社會化服務是提升經營效率的重要路徑。農業社會化服務對農業產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但通過實地調研來看,貧困地區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尚不健全。一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區域差異明顯。東西部地區、城鄉之間的差異比較明顯,根據全國第三次農業普查數據,2016年西部地區每百戶農戶僅擁有0.33個以農業生產經營或服務為主的農民合作社,遠遠不能滿足農戶對社會化服務的需求。二是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間的職能定位不清晰。目前各種農業服務組織間的角色有所錯位,政府、市場和社會組織間重疊與缺位的現象并存,服務供給與需求之間存在結構性矛盾;三是社會化服務的監管力度不夠,容易導致農民的利益受損。由于監管機制不到位,一些從事農業社會化服務的社會組織在經營過程中違法亂紀或故意壓價等,侵害農民的利益。

農業基本公共服務和產業設施滯后,無法滿足農業生產和產業發展的需要。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薄弱,近年來雖有所改善,但由于歷史欠賬較多,建設缺口大,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無法滿足農業生產和農業產業發展的需要,尤其是深度貧困地區的農業基本公共服務嚴重滯后。農產品生產的產前、產中和產后,涉及到農產品的倉儲、冷藏、初加工和物流等環節,這都是重要的產業發展設施。具體而言,建立和完善用于儲存農產品的冷庫,對于農產品的保鮮和錯季銷售具有重要作用;而完善的基礎設施和發達的物流條件,對降低農產品的運輸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農業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進一步支持貧困地區產地初加工設施建設,全年共建設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設施984座,新增果蔬貯藏能力5.4萬噸、果蔬烘干能力1.6萬噸、馬鈴薯儲藏能力1.9萬噸,但貧困地區的農業基本公共服務和產業設施供給嚴重不足仍沒有得到根本改變,限制了農業產業的市場化深度發展。

貧困地區的農業產業價值鏈短,農產品的附加值低。農村地區貧困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低,生產技能和經營能力不足,農戶的組織化程度低,基本上還是一家一戶獨立生產和經營,雖已不再“為生存而生產”,但也很難轉向“為市場而生產”。小農生產因難以形成規模而抵抗市場的風險能力弱。全國農業經營人員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主體,據全國第三次農業普查數據,2016年全口徑農業經營人員中學及以下文化程度占43.4%,西部地區為53.4%;即使是規模經營大戶的文化程度也不樂觀,西部地區經營大戶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的達40.9%。同時,貧困地區的農村基礎設施落后,交通條件較差,自然環境惡劣,遠離市場,銷售不暢,導致鄉村旅游業開發難度大,農業特色資源開發程度低,農業產業鏈不完整,農產品附加值低,當地的資源優勢難以轉換成產業發展優勢。西部地區有的貧困縣全縣都沒有一個具有一定服務能力的農產品市場。根據全國第三次農業普查的數據,2016年西部地區只有36.2%的鄉鎮有以糧油、蔬菜、水果為主的專業市場。

綜合經營人才不足是貧困地區扶貧產業發展的根本制約。傳統的貧困小農農業生產的目的是家庭消費,農戶需要的主要能力是生產技能。當前;包括貧困地區在內,我國農村已經全面融入市場經濟,貧困戶的生產也需要經過市場獲得盈利,這就需要貧困戶具有生產技能以外的其他能力,包括決策能力、營銷能力等,一個貧困戶實際上也是市場經濟中的一個“個體戶”,需要類似企業的綜合經營基本素質。但目前普遍的情況是貧困地區青壯年外出務工,在村務農的大多老齡化,貧困農戶不僅技術不足,也一定程度存在面對市場經濟的“話語權”不足的問題。[6]脫貧攻堅中為了使得貧困產業項目落地,一方面依靠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等外部力量,幫助設計、形成產業扶貧項目;另一方面在駐村干部的推動下動員當地市場精英,形成“貧困戶+(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產)領辦人”的產業發展模式,帶動貧困的自然資源、產品和勞動力資源的市場價值轉化。長遠來看,駐村干部和領辦人這兩個群體均存在不確定的因素,而貧困戶自身的能力成長遠未跟上,綜合經營人才不足在一定時期之內仍是貧困地區扶貧產業發展的根本制約。

升級扶貧產業價值鏈的政策建議

有效破解貧困地區農業產業發展小而雜、散而弱和效率低的難題,從而實現產業扶貧向產業興旺的轉換,是進入脫貧攻堅決戰期必須解決的現實問題。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持續推動農業產業發展,有利于鞏固脫貧攻堅的成果,為產業興旺奠定基礎。從價值鏈視角,高質量做好產業扶貧,必須從四個方面升級扶貧產業價值鏈:價值鏈風險防范,生產系統的升級(產品創新、產品的區別化和多樣化),價值鏈網絡的升級(更多的渠道、更大的市場網絡),治理模式的升級(貧困地區農民間的水平的組織方式優化和垂直的價值鏈伙伴關系的建立)。

加強全價值鏈的風險意識建立、風險分析和風險管理。風險意識不足或者對風險沒有充分重視是當前脫貧攻堅扶貧產業發展的問題,風險管理應該是扶貧產業價值鏈管理的常態。農業產業本身具有很多自然風險,易受自然災害的影響;在市場經濟下,供需和價格的不確定性造成扶貧產業價值的波動。脫貧攻堅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是一個普遍的組織方式,但貧困地區的合作傳統和契約意識的風險程度較高,產權不清晰、人員成本及穩定性也是是重要的風險來源。[7]

應該根據貧困地區不同地理和市場區位特點、不同性質的扶貧產業、價值鏈的不同緩解分析其面臨的風險,提出應對風險的規避、轉移、緩解甚至適應措施(見下表)。在產前,要注重土地和經營聯合體的責權利的關系,建立共同的預期;“產中”是常規扶貧產業行政管理中的強項,除了常規的技術服務外,要注重替代方案的比較選擇,要注重業內的競爭,簡單的基礎設施也能較好地降低成本、減少損耗,促進農產品價格保有;產后初加工、儲運、營銷是扶貧產業發展的薄弱緩解,需要通過發展初加工、倉儲、物流、訂單、電商等,實現農業初級產品的價值升級,也有可能積極應對價格波動;消費環節是關鍵,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生產者和消費者直接聯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扶貧產品的標識和認證也是一個潛在的產業扶貧的發展機會。

TIM截圖20200421143027

培育和發展貧困地區的相對優勢產業,開發地理標志產品,同時積極探索“扶貧產品”的標識認證,增強產業扶貧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針對貧困地區有產業而無優勢產業的現狀,應該注重挖掘和培育現有產業中業態比較好,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業產業,加大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扶貧產業政策的支持力度。在選擇產業時,應該根據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和市場環境來選擇發展適宜貧困地區發展的農業產業,加強產業發展的中長期規劃,防止出現以追求短期脫貧績效而出現的“虛假”產業,避免造成扶貧資源的浪費和農業產業發展的惡性循環。同時,注重加強對貧困地區的農業產品的質量監管,發展地方特色產品,努力打造屬于貧困地區的地理標志產品,并加強宣傳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增強市場競爭力。為了更好地調動社會資源,可以積極探索“扶貧產品”的標識認證,提升產業扶貧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力。

加強對服務主體的扶持和監管力度,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降低貧困小農戶的生產成本。一是充分發揮政府系統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作用。為農民提供基礎性、公益性的社會化服務,如農業技術指導、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其他公益性服務,這是政府的基本責任。同時,對一些政府無法或不便直接提供服務的領域,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提供。二是進一步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目前貧困地區的農戶大部分仍處于小規模和分散經營的狀態,規模化程度較低,必須進一步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把農民和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組織起來,才會實現服務的規模化。三是大力培育多元化市場主體。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和其他社會服務機構等社會組織的帶動作用,為農民提高全方位的社會化服務,政府可以將部分服務委托給社會組織,但需要加強對服務主體的監管,以避免農民的利益受損。

圍繞農業產業鏈加強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和產業設施支持,突出解決農產品儲運、加工、銷售中的各種難題。加強貧困地區農業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和產業設施支持,主要涉及產前、產中和產后三個階段,即倉儲、物流和銷售等幾個環節。國家財政和地方政府應該出資設立專項基金,用于建立和完善全產業鏈的基本公共服務。一是加強產前的農業技術指導,保證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二是在農業產業發展較為成功的村莊建設冷庫,以保證農產品的新鮮程度,延長農產品的保質期和銷售期,提高農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三是加強農村的物流網絡體系建設,保證農村電商平臺能夠快速便捷地為市場供應農產品,在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時提高農戶的生產性收入。四是繼續加強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如村組道路、水利設施等,以保證農產品能夠快速運輸到市場,降低運輸成本和運輸損耗,提高農民收入。

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產業發展聯合體,升級農業產業的價值鏈,提高和實現農產品的附加值。農業作為初級產業,附加值較低,必須通過與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延伸產業鏈,形成產業聯合體,拓展農業的多功能性,才能不斷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8]一是可將初加工、脫水包裝等環節留在農村,這樣既可以降低生產成本,還可以解決當地農民的就業問題,農民可通過參與就業直接提高工資性收入。二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調整和優化三產所占的比例,提高二三產業所占的比重,逐漸形成“一產接二連三”的互動型和融合性發展模式。同時,引進和培育具有競爭力的農產品加工企業,提高區域內農業企業的競爭力。三是不斷健全現代農產品物流體系,加強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建設,提高鮮活農產品冷藏運輸比例,推進農產品流通轉型升級,以此保證農產品的品質。四是拓展農業的多功能性,推動農業與旅游、教育、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例如可利用產業文化遺產、古村落等特色資源發展農耕文化傳承與教育基地,利用田園風光等發展康養產業,增加農業全產業鏈的附加值。現在一些地方有不少探索,或以金融支持位抓手,或以電商平臺為龍頭,[9]如電商企業拼多多就在云南開展了融合一二三產業的扶貧項目。

鼓勵貧困地區的青年返鄉扶貧創業,形成一支內生的本土創業領辦人和脫貧致富帶頭人,支撐貧困地區扶貧產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青年返鄉創業是可預期的長期解決貧困地區產業發展人才不足的重要舉措。一是將返鄉下鄉青年作為重點支持對象、向貧困地區傾斜優質創業服務資源。返鄉下鄉青年能夠有效推動城鄉一體化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當地資源、產業與外部市場、機制、要素、需求對接,在服務深度貧困地區產業發展、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創業就業咨詢服務領域青年創業對改進當地青年創業就業理念、技能、方法等,具有特殊價值。二是打造孵化、培訓、交流平臺,提升返鄉青年創業者的創業能力。要堅持青年創業的主體地位,以服務青年創業、促進青年發展為方向,通過“干中學”,鍛煉、提升返鄉創業青年交流合作與成長發展能力,直接聯系、凝聚、服務更多青年。三是為貧困地區返鄉創業青年爭取更多資源支持。地方有關部門應增進對國家及地方創新創業支持政策的了解與理解,廣泛聯合政府、社會等力量推動青年返鄉扶貧創業工作,營造有利條件與公平環境,幫助青年有效解決創業疑難問題,特別是要加快實施小額信用貸款、大額農業貸款擔保項目,適當降低放貸條件,合力探索創新金融扶持新模式,著力解決好創業青年突出反映的融資難題。四是加強服務平臺建設,協助創業青年防范抗擊和化解風險。貧困地區相關政府部門及科研教育機構在資金、土地、稅收優惠等方面為青年創業提供有效支持,要制定一些青年創業特惠政策,幫助青年解決創業過程中通過自身力量難以解決的問題。建議發起、設立、積極推進建立青年企業發展基金、中小民營企業互助基金等與政府政策保險、金融機構等建立戰略合作平臺,使之更好為青年實體經濟服務,提高其防范、抗擊、化解風險能力。

(本文系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大精神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實現‘脫真貧’‘真脫貧’跟蹤評估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8VSJ099)

左停,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教授、博導。研究方向為農村公共管理。主要著作有《技術發展與農民參與》、《中國西南生物資源管理的社會文化研究》(主編)、《2002中國農村情況研究報告》(主編)等。

注釋

[1]茹玉、肖慶文、都靜:《全球價值鏈助推農業產業升級的創新路徑研究——基于湄潭縣茶產業扶貧項目的案例分析》,《農業經濟問題》,2019年第4期。

[2]胡石其、熊磊:《價值鏈視角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徑找尋》,《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5期。

[3]Trienekens, Jacques H., "Agricultural Value Chain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International Food and Agribusiness Management Review, Volume 14, Issue 2, 2011.

[4]本部分涉及的全國性的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其余的數據根據國務院扶貧辦信息中心的建檔立卡數據整理而得。

[5]湯碧、常月:《中國農業價值鏈地位測度與發展研究——基于亞太區域的分析》,《農業經濟問題》,2019年第10期。

[6]蔣永穆、戴中亮:《小農戶銜接現代農業中的價值創造與價值獲取》,《社會科學研究》,2019年第4期。

[7]周力、龍子妍:《市場風險沖擊下的契約穩定性分析——基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隱性違約的視角》,《財經研究》,2019年第10期。

[8]王志剛、于濱銅:《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概念內涵、組織邊界與增效機制:安徽案例舉證》,《中國農村經濟》,2019年第2期。

[9]李建英、武亞楠:《“互聯網+”農業價值鏈融資的融合模式、運行機制及效果》,《西南金融》,2019年第10期。

責 編∕趙鑫洋

Upgrading the Value Chain of Poverty Reduction Industry

Is Key to High-quality Poverty Reduction

Zuo Ting

Abstract: Upgrading the value chai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dustry and steadily realizing its value are not only the specific needs of consolidating and expanding the achievemen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but also the important link in solving the relative poverty problems. Through the framework of value chain analysis and value chain risk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and deep-seated reasons that affect the effect of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In order to consolidate the key achievements in poverty alleviation, we should strengthen risk awareness, risk analysis and risk management in the whole value chain; cultivate and develop the industries of the poor areas with comparative advantages, and explore the identification and certifica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products"; improve the agricultural social service system, and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 of poor farmers; strengthen the supply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and industrial facilities focusing on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chain; promot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and form a poverty alleviation industrial consortium; and encourage young people in the poverty-stricken areas to start businesses.

Keywords: poverty alleviation industry, value chain risk, value chain analysis, poor areas

[責任編輯:趙鑫洋]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