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后真相時代自媒體言論亂象及規范

核心提示: 在后真相時代,越來越多的訴諸情感以獲得流量的自媒體營銷號為了吸引眼球,發表一些故意制造矛盾、煽動網民情緒的內容,對社會產生消極影響。因此,對于自媒體大號的失當網絡言論必須加以規范管理,在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同時,努力提高公眾的媒介素養和共情能力,多方合力營造更加清朗的網絡環境。

【摘要】在后真相時代,越來越多的訴諸情感以獲得流量的自媒體營銷號為了吸引眼球,發表一些故意制造矛盾、煽動網民情緒的內容,對社會產生消極影響。因此,對于自媒體大號的失當網絡言論必須加以規范管理,在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同時,努力提高公眾的媒介素養和共情能力,多方合力營造更加清朗的網絡環境。

【關鍵詞】網絡言論自由 媒介素養 同理心【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微博、微信等網絡社交平臺成為網絡輿情中的關鍵節點,網絡言論自由使得公眾可通過自媒體平臺發布文章,或直接通過留言參與公共事件的討論,進而挖掘出更多細節內容,推動輿情進展。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毫無責任意識、挑戰道德底線和法律紅線的網絡言論。尤其是在后真相時代,不少自媒體抓住網民的“痛點”,訴諸情緒和信念以塑造公眾輿論,在這些內容的影響下超越言論自由界限的行為也愈發突出。這些言行將網絡言論自由視為一種絕對的、沒有邊界的自由,若放任其發展,則會進一步危害網絡環境。

網絡言論自由與限度

網絡言論自由是在言論自由的基礎上延伸出來的一個概念,主要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通過網絡平臺,搜索、獲取、傳播、發布和發表各種文字、圖片、視頻等言論信息的基本權利。從這一定義來看,網絡言論自由依然屬于言論自由的范疇,這一權利同樣受到法律保護,同時也受到相應的限制,網絡內容發布者需為自己的言行承擔相應的責任。

相比于過去借助傳統媒介實現的言論自由,傳播媒介的特殊性也讓網絡言論具備了一些新的特點,這些特點使得網絡言論更復雜、更難以管理。首先,網絡言論主體具有匿名性的特點。公眾通過注冊不同昵稱的賬號,填入虛假的性別、年齡等信息,戴上不同的“ID面具”,這種隱匿性會讓公眾產生一絲僥幸心理,降低其責任意識,更容易出現不規范行為。其次,“把關人”角色在“去中心化”的網絡中被弱化。雖然多數平臺會過濾內容敏感詞,但總體上審核過程較為簡單,多數信息仍能直接發布,進入廣大網民的視線中。這一特點導致網絡內容的事前審查很難實現,無法事先對潛在的不良信息加以控制。最后,網絡傳播即時性、網絡群體多元性的特點,會讓某些網絡內容在短時間內“引爆”,產生不可估量的社會影響。

網絡言論的這些特點,讓設定言論自由的限度越來越重要,言論自由一旦超過邊界,便有可能給個人和整個社會帶來嚴重后果。一方面,部分網民沉浸于自由的暢想中,對責任、言論自由的界限缺少清晰的認識。另一方面,在后真相時代,情緒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和利用的焦點,加上商業因素的滲透,部分自媒體為了找到吸引巨大流量的入口,故意誘導網絡輿情走向,煽動網民情緒。

自媒體營銷號言論亂象

在諸多網絡主體中,各類自媒體賬號在當今的網絡世界中擁有較大的影響力,發揮著意見領袖的重要作用。但其中也有不少自媒體為吸引流量、獲取更多商業利益而發表一些故意制造矛盾、煽動網民情緒的內容,毫不在乎與言論自由相伴的界限和責任,利用網民心理進行炒作,夸大部分事實以誘導輿論走向,更嚴重的甚至編造謠言。

自媒體營銷號不規范的網絡言論主要表現為四種:一是圍繞公眾關心的議題編造謠言,利用謠言所涉及議題的公共性、敏感性,刺激公眾的神經,從而吸引轉發和討論;二是有選擇地突出和放大公共事件中的部分事實,通過有意地選擇將個案導向體制機制性議題,進而吸引網民圍觀;三是歪曲事件中特定主體的行動邏輯,并給其扣上污名化的帽子;四是習慣站在道德制高點肆意批評、侮辱他人的“鍵盤俠”行為。

在后真相時代,訴諸情感和個人信仰是塑造公眾輿論的重要方式,自媒體營銷號深諳這套運作方式,擅長從公眾敏感的事件和有爭議性的社會議題中尋找內容角度,精準地戳中公眾痛點。相關研究發現,相比中性表達的新聞內容,情緒化表達的內容更能吸引個體主動參與到新聞閱讀過程中,但與此同時,個體對新聞材料本身的關注有所下降,個體在閱讀過程中的深度思考受到阻礙。此外,當公眾看到大量文章內容的轉發、討論時,容易受到彌漫在其中的群體情緒的感染。勒龐在《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一書中提到,“群體中的情緒傳染和暗示是促成群體心理的重要因素,而當處于群體之中時,個人的智力和個性被拉平甚至被削弱,群體的道德反而會背道而馳,降低了文明的水平”。處在特定的網民群體中,受到周圍陷入狂歡狀態的個體間的感染,公眾更加容易受到群體本能情感的驅動,評論、轉發這些爆款內容。

自媒體營銷號的不良影響,從事件本身而言,一方面,這些言論可能直接侵犯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對其個人和家庭造成傷害;另一方面,對某些特定內容的選擇性放大也可能強化對特定階層的刻板印象,消解對話的可能性,不利于社會和諧穩定。從這兩方面看,自媒體營銷號發布的某些失實內容以及所帶來的部分網民的情緒化評論,不僅會損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權利,也會對國家和社會穩定造成消極影響。

網絡言論的規范化管理

自媒體營銷號的不當言論與流量、經濟利益掛鉤,若不及時加以管理和約束,會有越來越多的效仿者受到利益的誘惑,“炮制”出更多同類型的內容。在網絡言論自由的管理上,一方面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懲罰體系,另一方面需提升內容生產者和傳播者的道德素質,加強媒介素養教育,增強同理心。

從傳播過程的參與者角度看,媒介素養主要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作為信息接收者,應正確理解分析媒介信息,提出批判意見,提高對負面信息的免疫能力。在面對網絡環境中紛繁復雜、充滿陷阱的信息時,公眾應盡可能地保持理性思考,尊重、接受事實,不將一兩篇自媒體賬號的文章作為認知公共事件的唯一渠道,而是需要以多種方式獲取更全面的信息內容,在認知地圖中勾畫出立體的事件過程,并勇于將自己獨立思考的觀點傳播出去,以進一步影響身邊人群。隨著網民自身媒介素養的不斷提升,社會公眾也在逐漸熟悉這些營銷號爆款文章的基本操作,不再輕易受到誘導。二是作為信息傳播者,要自覺接受傳媒素養教育,強化自身的傳媒職業精神。作為自媒體賬號的運營者,應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言行可能會對他人造成的影響和傷害,重視基本的道德素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自覺遵守媒體倫理,不在利益的誘惑下毫無底線地編造謠言、虛構煽情元素來夸大故事性,甚至為了引起網民關注而肆意揣測、亂扣帽子;必須尊重事實,理性傳播,嚴格遵守法律和道德的底線,為整個社會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

除此之外,增強公眾的同理心也十分重要。同理心能夠讓網民站在當事人的立場上設身處地進行思考,避免觀點過于極端偏執。同理心更多的是個體在深思熟慮之后作出的回應,強調的是有意識地進行換位思考,來理解別人的思想和感受的過程,而不是一個泛化的、普遍的、由推論得來的當即反應。在很多情況下,受到自媒體賬號強烈煽情類文章的引導,公眾看到被放大、被凸顯的弱勢群體或故事個體的悲慘遭遇都會深受觸動,忍不住為其發言,但這類情緒更多的是同情而非同理心。當同理心增強后,公眾所獲得的不僅僅是對特定當事人的同情,還有在深思熟慮之后對整個事件以及相關當事人的行動邏輯有一個更清晰全面的理解,能夠不再受到某些自媒體賬號煽情性文章的誘導。

(作者為深圳大學傳播學院院長、教授、博導)

【參考文獻】

①陳國飛:《網絡言論自由的濫用與規制》,《黨政干部學刊》,2019年第4期。

②喻國明、錢緋璠等:《“后真相”的發生機制:情緒化文本的傳播效果——基于腦電技術范式的研究》,《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4期。

③[法]古斯塔夫·勒龐著、馮克利譯:《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年。

④吳飛:《共情傳播的理論基礎與實踐路徑探索》,《新聞與傳播研究》,2019年第5期。

責編/銀冰瑤 美編/陳琳(見習)

[責任編輯:張忠華]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