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全球化是全球共同抗疫期間國際社會的主要思潮。世界各國人民的奮發拼搏和擔當有為生動詮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前瞻性、深刻性、正確性。新全球化思潮折射出了人類友好交往的深情厚誼、消除成見的寬宏氣度、文明進步的共同福祉,其凝聚的強大力量為人類早日實現大同夢想提供了強大助力。
【關鍵詞】新全球化 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際思潮 【中圖分類號】D815 【文獻標識碼】A
當前,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懈努力和有效措施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蘊含著縱跨地域乃至穿越疆界的情感擴散及信息傳播的輿情能量場,中國在全球共同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提供了重要經驗和有益模式,因而可以作為打量并評價新全球化思潮的“驗金石”。
新全球化是全球共同抗疫期間國際社會思潮的主基調、正能量、強心劑、新愿景
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格局加速變革,國際社會中各種思潮持續涌動并激烈碰撞。在全球化進程中,由于產業競爭力下降、治理能力不振、勞資收入差距擴大、金融風險加劇等原因,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產業空心化、高失業率以及低福利等問題,激化了政治層面的保守主義、外交層面的孤立主義、貿易層面的保護主義、社會層面的民粹主義。在全球經濟增長動能換擋尚未完成、全球治理體系規則有待重塑的背景下,“逆全球化”浪潮席卷而來,給全球經濟復蘇和良序治理帶來了嚴峻挑戰,但全球化的歷史大勢不會因此而停止。
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推動者和貢獻者,也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近年來,中國作為“一帶一路”倡議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倡導者、引領者、先行者,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為遏制“逆全球化”開出了新全球化的良方善策。新全球化不僅是以平等互信、開放互容、合作互諒、共享互益為基本原則和重要目標的國際秩序格局與全球治理模式,還是事關國際合作和地區合作以及各國人民相知相親的國際社會主要思潮,其反映了全球化時代不同民族休戚相關、同此涼熱的信念、態度、意見和情感。在全球共同抗疫期間,新全球化思潮成為國際社會思潮的主基調、正能量、強心劑、新愿景,備受矚目。
新全球化是全球共同抗疫期間國際社會思潮的主基調。新冠肺炎疫情在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缺少足夠了解和充分預案的情況下集中暴發并迅速擴散。很多國家在嚴峻的防控形勢之下以及突發的應急處置當中,承受境外政府、組織、媒體的謠言誤傳,其中不乏幸災樂禍者的污名惡語、麻木不仁者的隔岸觀火甚至包藏禍心者的彈冠相慶。但相比這些雜音,國際社會的團結合作和共克時艱以及各國人民的聲援慰問和深厚情誼仍是輿情的主基調。柬埔寨首相洪森表示計劃親自前往武漢慰問柬埔寨留學生,蒙古國政府在疫情期間仍積極支持中蒙間最重要的貿易通道,日本松山芭蕾舞團用中文演唱《義勇軍進行曲》為武漢加油……不勝枚舉的事例所呈現的互信友愛以及鼓勵支持,令人感念深切。
新全球化是全球共同抗疫期間國際社會思潮的正能量。長期存在于國際社會中的利己主義、孤立主義、民粹主義等并未在此次疫情期間銷聲匿跡,特別是在疫情尚未形成席卷全球態勢之前,不乏無動于衷的風言冷語以及事不關己的高高掛起。在同負能量斗爭角力的過程中,各國政府保持良好溝通,與人民攜手同行,展現了昂揚上進、積極進取的正能量。日本初中女孩身著旗袍在東京池袋區街頭冒著嚴寒為中國武漢募捐,在日華僑華人志愿者團體在東京池袋站前向當地民眾免費發放口罩,中國駐韓國大使館為首爾市捐贈防護口罩……這些行動傳達了守望相助的無盡情意以及共克時艱的無限溫暖。
新全球化是全球共同抗疫期間國際社會思潮的強心劑。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初期,一些國家一度出現了截留防疫物資、實施苛刻限制措施等現象。為此,國際社會的有識之士呼吁取消單邊主義出口禁令、單方面管制邊界以及歧視疫情國家民眾等做法。疫情的強烈沖擊力證明,沒有國家可以置身事外,各國只有在同舟共濟中展現硬核力量、在患難與共中彰顯擔當精神,既對本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也對全球公共衛生事業盡責,才能為穩定全球防疫抗疫大局注入強心劑。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中國人民為盡量減輕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負面影響,實施嚴格的防控措施,以犧牲正常生活的方式為全人類作出了貢獻。世界衛生組織訪華專家組組長布魯斯·艾爾沃德也指出,中國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是在保衛中國乃至整個世界。以上種種,表明了國際社會對中國方案、中國行動、中國貢獻的高度肯定。
新全球化是全球共同抗疫期間國際社會思潮的新愿景。疫情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戰勝疫情是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的共同使命。全球共同抗疫期間,各國同氣連枝、精誠合作,證明了“逆全球化”的錯誤。當前,“積極開展抗疫國際合作”“維護地區和全球公共衛生安全”的美好愿景正在變為現實。中國通過多項措施助力全球抗疫行動,比如,同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社會加強溝通協調,同世界各國開展抗疫經驗分享交流,向有需要的國家和地區派遣醫療專家團隊,向有困難的國家和地區提供防疫物資援助。從中國專家組攜帶救援物資設備赴援意大利、伊朗等事件中,國際社會真切看到了“加強協調,為維護人類健康福祉而努力”的前景和希望。
全球化時代不同民族間的利益一致性充分表明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前瞻性、深刻性、正確性
當前,人類正處在持續發展、廣泛變革、深刻調整的關鍵時期,還處在挑戰層出不窮、風險日益增多的重要時代。在全球化向更深、更廣層次發展的背景下,共同發展更符合世界各國人民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契合人類共同發展的歷史潮流和時代趨勢,不僅為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積極構建公平正義的國際社會新秩序提供了中國方案以及中國智慧,也為新全球化思潮所蘊含的安危與共、患難相恤、利益交融、風雨同舟等主張提供了價值取向和行動路徑。在全球共同抗疫期間,各國人民的奮發拼搏和擔當有為生動詮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前瞻性、深刻性、正確性。
全球化時代不同民族間的利益一致性充分表明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前瞻性。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從人類整體的戰略高度,自覺審視并明確回答事關人類發展和世界前途的重大問題。人類歷史和現實所交匯的共同時空,以及愈益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場域,構成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現實依據和實踐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曾明確指出,“世上沒有絕對安全的世外桃源,一國的安全不能建立在別國的動蕩之上,他國的威脅也可能成為本國的挑戰。鄰居出了問題,不能光想著扎好自家籬笆,而應該去幫一把。‘單則易折,眾則難摧。’各方應該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和全球共同抗疫工作的開展,表明了各國人民休戚相關以及國際社會的天下一家。疫情面前置身事外、單槍匹馬而獨善其身、以鄰為壑而遠害全身的觀念和行徑,只會導致四處碰壁的下場。不同民族間相互合作和彼此支持,各國人民以長遠眼光看待宏大目標,則必然能夠戰勝困難。
全球化時代不同民族間的利益一致性充分表明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深刻性。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容納基本內涵和價值意蘊、預期目標和行動路線的全球治理新方案以及國際關系新準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的基礎上促進世界各國良性互動和互利共贏。習近平總書記曾明確指出,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我們要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不能搞‘一國獨霸’或‘幾方共治’。世界命運應該由各國共同掌握,國際規則應該由各國共同書寫,全球事務應該由各國共同治理,發展成果應該由各國共同分享”。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與國際社會通力合作、攜手應對,充分展示了各國人民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相待中增進信任、消除疑慮的可能性,在協商對話和諒解包容中化解分歧、解決爭端的可能性,在和衷共濟和相濡以沫中擴大共識、深化合作的可能性。不同民族間的相互合作和彼此支持,讓各國人民關注人類社會的共同發展,主動尋求最大公約數來擴大利益匯合點。
全球化時代不同民族間的利益一致性充分表明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正確性。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反映世界發展規律的重要戰略思想以及世界普遍聯系的有效行動指南,由于其符合各國人民的長遠利益,能夠凝聚各國人民的共同理想、回應各國人民的深切關注,因此必然是經得起實踐檢驗的真理。習近平總書記曾明確指出,“人類命運共同體,顧名思義,就是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的前途命運都緊緊聯系在一起,應該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努力把我們生于斯、長于斯的這個星球建成一個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倡議已被多次寫入聯合國文件,正在從理念轉化為行動,產生日益廣泛而深遠的國際影響,成為中國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文明進步方向的鮮明旗幟”。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優異表現,真正體現了精誠合作以及同心協力的精神,既契合現實規律也順應民意人心。由此可見,只要不同民族相互合作和彼此支持,取得的成就便不因一時一事而受影響。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讓人們看到了“逆全球化”思潮逆風濁浪的惡果以及新全球化思潮新發于硎的力量。
運用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寶貴經歷,厚植中國與各國的友誼,消除歷史隔閡,推進人類文明進步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全球抗疫合力的凝聚奠定了重要基礎,而全球抗疫合力凝聚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供了最好注腳。在國際社會共同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眾多催人淚下、催人奮進的鮮活事例讓人們看到了新全球化思潮折射出的人類友好交往的深情厚誼、人類消除成見的寬宏氣度、人類文明進步的共同福祉。
新全球化時代應進一步加強交流、深化合作、厚植友誼。美國著名人類學家博厄斯指出,“人類的歷史證明,一個社會群體,其文化的進步往往取決于它是否有機會吸取臨近社會群體的經驗;一個社會群體所獲得的種種發現可以傳給其他社會群體,彼此之間的交流愈多樣化,相互學習的機會也就愈多”。民意基礎的鞏固、情感紐帶的維系,依賴于世界各國同舟共濟。在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國政府和人民展現了開放、共享、協作的精神,給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奮戰在國內國際疫區的一線醫護人員、奔波于全球不同地區的公共衛生專家、堅守在平凡而又神圣崗位的各行各業人士,都在竭力傳遞相互支撐的正能量,真切表明了唯有團結合作才能應對各種挑戰的真理。可以說,在新全球化時代,人心是最強大的力量,厚植友誼意味著彼此付出真心以增強實干信心;團結是最寶貴的財富,厚植友誼意味著將初始的磨合向深度的融合推進;行動是最真誠的表態,厚植友誼意味著將相互配合的協力轉化為彼此交融的聚力。
新全球化時代應進一步化解沖突、捐棄嫌隙、消弭隔閡。英國近代唯物主義哲學家培根認為,人類對知識和技能的追求要以謙卑和仁慈的方式進行,“不是為了心情的愉悅,或為了競爭,或為了比別人優越,或為了利益、名譽、權力或任何這些劣等的東西,而是為了生命的利益和價值”。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深刻智慧和獨特力量表現為中國與世界各國致力于相互尊重和求同存異。在新全球化時代,合則兩利、分則兩傷日漸成為共識,消弭隔閡意味著各國必須努力將疏離和誤解降至最低,而在艱難時刻、危急關頭共鳴愈益激發;消弭隔閡意味著各國必須要摒棄各掃門前雪的狹隘觀念。
新全球化時代應進一步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古往今來,眾多東西方思想家以樸實無華而又極具遠見卓識的語句,強調人類相互聯系和彼此依存的必要性和有益性。比如,阿拉伯哲學家阿爾法拉比提出,“人群共同體必須緊密靠近,生活在同一個地方”。近代英國自由主義政治哲學家密爾提出,“凡傾向于民族的混合,以及在共同聯合中調和它們的屬性和特征的,都有裨益于人類”。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呼吁中國與世界各國準確把握新全球化的時代大勢,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發展,真正實現共贏多贏。中國政府和人民同國際社會和各國人民密切合作,在抗擊疫情并克服其消極影響、保護各國人民生命健康、提振全球經濟活力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作為增進人民健康福祉的積極舉措,中國政府協同多個國家成立應對疫情聯防聯控合作機制,推動重大突發危機治理全球性合作機制建立。在新全球化時代,推動人類文明進步意味著要以相互尊重為前提、以公平正義為準則、以合作共贏為目標,共面風險、共擔責任、共享成果,攜手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新全球化思潮凝聚的強大力量,能夠助推各民族繁榮進步、共同發展
新全球化思潮凝聚的強大力量,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和魅力。國際關系與外交政策的相關理論強調重要觀念發揮影響的內在機理和制度因素,認為“觀念成功的關鍵是它能夠通過一種機制的傳遞而以共同體成員所喜愛的方式影響行為”。中國政府和人民與世界各國同心戮力,表明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新全球化所指出的方向,即以觀念背后的制度結構和治理體系作為必要支撐和根本保障。“根深而枝葉茂,行久而名譽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兼具制度優勢和制度魅力,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能夠有效轉化為治理效能,其打動人心的魅力能夠向全世界傳遞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面對當前這場傳播速度快、感染范圍廣、防控難度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充分展現,為國際社會凝心聚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信心之源、能力之基以及把握所在。
新全球化思潮凝聚的強大力量,能夠助推各民族繁榮進步、共同發展。國際關系與外交政策的相關理論在強調觀念能夠協調彼此偏好和維持多方合作的同時,認為“觀念必須與其環境吻合,才能促進參與者的互動,讓他們實現集體目標”。團結合作、同舟共濟既是各國人民戰勝疫情的最好辦法,更是國際社會維護人類健康福祉的根本保證。新全球化思潮在全球共同抗疫期間凝聚起的思想共識和行動方案表明,各民族繁榮進步、共同發展的關鍵在于各國政府和人民作為親歷者、見證人,能夠在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中鞏固利益紐帶;在于各國政府和人民以情感共通和文化共鳴作為戰略互信生發、鞏固的心理橋梁,在國相交、民相親、心相通的價值指引下實現各國人民的美好意愿;在于各國政府和人民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不斷貢獻智慧和力量,在防止治理機制封閉化和治理規則碎片化的新全球化過程中照顧、關切各方利益。
新全球化思潮凝聚的強大力量,能夠為人類早日實現大同夢想提供強大助力。古今中外有眾多學說探尋人類理想生活,大同則是中國思想中蘊含理論淵源和歷史依據的美好理想。習近平總書記曾明確指出,“中國人歷來主張‘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中國人民不僅希望自己過得好,也希望各國人民過得好”。他還在相關論述中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概括為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中國夢與世界夢息息相關,中國夢是和平發展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世界夢是新全球化進程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夢。
總之,新全球化思潮在全球共同抗疫期間凝聚起強大力量,不僅在轉危為安的意義上使國際社會和各國人民共同應對疫情擴散態勢、共同提供人道主義援助,更在化危為機的意義上使國際社會和各國人民把握時代脈搏、認清世界大勢、加強協作溝通、拓展務實合作、有效管控分歧、實現互利共贏。
(作者為吉林大學行政學院政治學系教授、博導)
【注: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政治科學中建構制度主義的理論源流與方法凝練”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美]朱迪斯·戈爾茨坦、羅伯特·基歐漢編,劉東國、于軍譯:《觀念與外交政策:信念、制度與政治變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②[美]斯塔夫里阿諾斯著,吳象嬰等譯:《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
③[古阿拉伯]阿爾法拉比著,程志敏等譯:《政治制度與政治箴言》,北京:華夏出版社,2019年。
④馬雪松:《觀念、話語、修辭:政治科學中建構制度主義的三重取向》,《湖北社會科學》,2017年第6期。
⑤《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北京:學習出版社,2018年。
⑥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⑦《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這些話語深入人心》,新華網,2018年1月24日。
責編/孫渴 美編/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