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中國品牌 > 品牌案例 > 正文

東風扶貧隊伍拉來特色產業 小山村筑巢引鳳變成“富強村”

春節前,湖北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的員工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節日禮物,來自東風公司定點幫扶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馬山縣立星村的精品沃柑。

“好吃!”“能再買一箱嗎?”經歷了近20小時車程的沃柑,仍保留著剛采摘時的甜蜜。“能種出這么好吃的沃柑,那里一定是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在品嘗馬山沃柑后,員工們感慨說。

不過,如今“柑甜景美”的馬山縣,在5年前還是個年輕勞動力流失嚴重、經濟產業單一的國家級貧困縣。尤其在立星村,很長一段時間,“土房、泥路、荒地,只有老人、兒童留守”曾是這里的真實景象。

2015年,立星村迎來東風公司的定點幫扶,變化就是從那時開始的。

5年來,在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公司”)和馬山縣當地村民們的共同努力下,包括立星村在內的多個村鎮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這些特色產業不僅解決了當地村民的工作問題,大幅提高當地人均收入水平,還不斷拓寬產品銷售渠道,讓當地老百姓致富路越走越寬。就連附近的兄弟縣市也有人感慨,小山村華麗轉身,成了遠近聞名的“富強村”。

小蠶場藏著大學問

覃慶財是立星村脫貧致富的親歷者和見證者之一。

2013年,30歲的覃慶財和妻子決定不再去廣州打工,回立星村創業。“當時我們年紀已經不小了,在外打工壓力大,也不穩定。我和老婆思來想去,決定回家鄉試試看,希望找到更穩定的生活。”覃慶財告訴記者,在當時的立星村,不少孩子剛滿18歲就外出打工,村里青壯年人口流失嚴重。

經過幾個月的考察,他和妻子決定從創業成本較低、勞動力需求少的種桑養蠶入手。

大棚、選種、種桑、養蠶……起初幾個月,覃慶財的創業進展得很順利??粗约业男Q一天天茁壯成長,他心中充滿了喜悅和期待。

不久后,覃慶財突然發現,幾只蠶爬行緩慢、僵硬,反應也有些遲鈍,“平時它們都是動得很活潑的,而且警覺性強、反應靈敏。”覃慶財看到幾只蠶出現了吐出胃液的痕跡,頓時心里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肯定是蠶病了。”覃慶財立馬上網搜索相關癥狀和治療辦法。但試了幾次后,越來越多的蠶出現了類似癥狀。為了防止疾病蔓延,覃慶財只好忍痛把所有出現癥狀的病蠶和周圍的蠶全部扔掉。

“它們都是我和老婆日日夜夜精心照顧的寶貝,一下子要扔掉當然很心疼。”他說,自己扔蠶的時候,感覺心里在滴血。

作為門外漢,覃慶財只好和妻子一起自學種桑養蠶的知識、技巧。

“自學畢竟進展很慢,效果也一般。”覃慶財回憶說,最開始的兩年里,他們每年都會遇到幾次蠶得病的情況,導致每年收入只有5萬元左右。“那時候種桑養蠶就像是靠天吃飯。”

2015年,東風公司向立星村派駐扶貧干部,兩任第一書記洪光、沈擁軍都曾多次到覃慶財家走訪。了解到他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后,兩人都幫助他聯系養蠶專家。

“在他們的幫助下,我到一些專業養蠶基地交流、學習,在那里學到了成熟的養殖技術。”覃慶財回憶起那段受益匪淺的經歷,笑著說。

隨后,在東風公司扶貧工作隊的推動下,覃慶財與17戶貧困戶通過“以獎代補資金入股”的方式,聯合成立慶財種桑養蠶合作社,把傳統的家庭作坊式種植培養發展為現代化的半機械化培育模式。

合作社成立1年多就帶動了40人就業,平均每人每天收入80元,還間接讓521人增收。

“剛開始時養殖規模只有5畝,后來擴大到20畝。從幼蠶到吐絲結繭只要20天左右,減去兩次睡眠,喂養時間就是15天左右。”覃慶財高興地說,現在畝產蠶繭能達到上百斤,行情好的時候,基本一畝地不到一個月就能收入3000多元。

如今,立星村的種桑面積已經達到了500畝。覃慶財也成了村里有名的“致富帶頭人”。擔任村委會副主任后,他還要帶領村民們一起走向致富路。

“未來,在種桑養蠶的基礎上,合作社還計劃建設食用菌廠房,把桑樹枝加工成培育食用菌的主要材料。”和大家談到未來時,覃慶財總是會露出期待的眼神,“東風公司扶貧工作隊為我們找到了致富經,今后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

小沃柑搭上“互聯網+”快車

從2015年開始,在東風公司扶貧工作隊的指導和幫助下,馬山縣下屬的多個村鎮在發展新興產業的同時,還大力開展消費扶貧生態建設。

村民們發現,“筑巢引鳳”后,馬山縣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年輕面孔。

羅永翔是馬山縣喬利鄉一名返鄉創業的大學生。他成立的馬山縣華銳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是東風公司馬山沃柑產業扶貧基地之一。

“為幫助家鄉人民脫貧,東風公司的扶貧干部帶我考察了不少項目。選定沃柑項目后,他們還邀請技術專家來這里進行指導。”羅永翔回憶說,種植沃柑幫他找到了脫貧“鑰匙”。

據介紹,過去當地以“小農生產”為主,生產經營分散、集中度較低。農民把各自產的農產品出售給來村里收貨的小販,再由它們賣給城里的批發商,批發商再銷往超市、社區商店等。“這條過長的農產品流通鏈條增加了農產品交易成本。”羅永翔用自己所學的經濟學常識分析說,這樣總是消費者購買農產品價格高,而農業生產者利潤率低。

“因此,我們打造了從種植、采收、清洗、包裝到銷售的‘一條龍模式’,沒有中間環節。”羅永翔說,隨著農產品交易成本的降低,自己的沃柑產品漸漸有了更強的市場競爭力。

在潘瑞歡的沃柑園里,另一個新的沃柑品牌也誕生了。

2016年,潘瑞歡首次進行沃柑種植試果。為了幫助他解決種植沃柑技術難關,東風公司扶貧工作隊找來“科技特派員”,到當地對大家進行全面技術培訓。隨后,他們還幫助潘瑞歡注冊了“沃康紅”商標,并試水網絡銷售。

由于品質優、價格好,他們的銷售業績得到快速增長。潘瑞歡介紹說,2018年果園產量達到120萬斤,銷售額超過400萬元。“在參與種植沃柑的貧困戶中,收入最高的都超過了3萬元。”他回憶說,自2019年12月以來,東風公司馬山沃柑產業扶貧基地300多萬斤沃柑已經售罄,有產品還遠銷香港、新加坡等地。

受此影響,有人看上了這片土地,斥資數千萬元發展現代農業和鄉村旅游。如今,集種植、生產、加工、旅游為一體的果園在當地愈發常見,花海、房車露營地、農家樂、健身騎行等鄉村旅游項目也吸引了不少旅客前來游玩。

此外,為了幫助消費扶貧搭上“互聯網+”快車,東風公司工會打造了“東風惠購”電商平臺,作為支持各地農特產品的網銷渠道。在這里,扶貧點的沃柑、羊肉、紅棗、土雞等特產紛紛走出大山,被送進大城市,端上餐桌,為過去苦于“銷路窄、增產不增收”的農民們換來了真金白銀的收入。

“種下一片果,致富一個村。”東風扶貧工作隊幫助馬山縣引進的沃柑產業,已經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為“幸福果”。

戰“疫”中不停扶貧腳步

今年1月,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中國人的生活節奏。

在疫情重災區的東風公司面臨著不小的挑戰。一方面,東風公司要在工廠停工、產業鏈不通暢的情況下為員工提供生活保障;另一方面,其還要配合武漢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全力支持和配合醫護人員,克服多種難題,做好疫情防控和支援工作。

盡管身處“疫情漩渦”,但東風公司并沒有忘記廣西、新疆、西藏等地的對口扶貧縣村。

“老鄉們的身體怎么樣?”“疫情會不會耽誤村里的項目建設進度?”這些問題成了東風公司扶貧辦近3個月關注的焦點,“防疫扶貧‘兩手抓,兩不誤’”也成了所有東風公司扶貧隊員在心中暗暗定下的目標。

東風公司扶貧干部、馬山縣掛職副縣長劉宏濤放棄了回家與家人一起過年的機會,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他一邊頂著寒冬與其他村干部一起進行防疫宣傳、人員排查、物資調配和防疫消毒,為當地筑起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一邊與縣里的商戶、種植戶、合作社積極溝通協調,保障疫情期間當地群眾重要生活物資的供應。

“馬山的村民們不是家人,卻勝似家人。”劉宏濤說,“他們的健康安全是我最關注的事情,這個時候我必須留下來和他們一起渡過難關。”

在保障村民健康的同時,為了將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影響降到最低,劉宏濤與其他同事協作,幫助貧困勞動力盡快返崗,科學有序引導扶貧龍頭企業、扶貧車間復工復產,并專門設立了公益性崗位。他說:“我們鼓勵企業更多招用建檔立卡貧困戶,以就業促脫貧。”

在東風扶貧工作隊的協調幫助下,馬山縣的人飲工程、農業機械現代化等惠民項目,也在3月全面復工,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建設中。

此外,借助“東風惠購”電商平臺等渠道,沃柑、黑山羊等馬山縣優勢產業扶貧項目的幫扶成果,也在快遞陸續恢復后,逐步發往全國,送到各地的買家手中。

多年幫扶工作,讓這些扶貧工作人員們與當地干部群眾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武漢市因疫情嚴重而宣布“封城”的消息,讓廣西、新疆、西藏等地的人們非常掛念,大家自發組織起來,為武漢送去羊肉、礦泉水、沃柑等物資,幫助武漢渡過難關。

馬山縣一位負責搬運物資的志愿者說:“作為東風公司的老朋友,我們送去沃柑也是應該的。希望東風的兄弟姐妹們和所有武漢人民一起加油,早日戰勝疫情。”

“脫貧攻堅是一場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緊繃這根弦,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松。”馬山縣喬利鄉鄉長陳國棟向記者直言,戰“疫”沒有讓大家停下扶貧的腳步。“過去這些年,東風公司扶貧工作隊幫助我們廣大村民脫貧,有了‘造血’能力,大家都生活得越來越好。我相信,這次我們也能一起渡過疫情難關,一鼓作氣打贏這場脫貧攻堅的硬仗。”

[責任編輯:潘旺旺]
標簽: 東風汽車   東風公司   企業扶貧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