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前沿理論> 正文

實現治理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

摘 要:當今世界,信息技術創新日新月異,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興起,不僅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還對政府治理現代化產生深刻的影響,如數字政府、智能決策,等等。大數據時代下,技術變革正在成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力量。我們不僅要充分發揮大數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治理現代化上的重要作用,更要正視、預防和解決其可能帶來的消極后果及潛在威脅,確保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關鍵詞:數字化 智能化 治理現代化

中圖分類號D630 文獻標識碼A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戰略部署。當前我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正是在網絡化、數據化與智能化新時代的背景下展開的,新技術革命尤其是信息技術革命在推動國家治理以及政府治理現代化方面作用巨大,前景廣闊。

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興起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發展更迭速度和激烈競爭前所未有,全球治理體系與國際形勢變化的不適應、不對稱前所未有。隨著當代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人工智能和量子技術的發展,人類社會進入了信息社會的更高階段,即所謂的“大數據時代”“智能化時代”或“新智能社會”“超智能社會(Society 5.0)”。繼“大數據”之后,“智能化”或“人工智能”成為近幾年的社會流行語。“智能化時代”或“新智能社會”以人工智能的發展為視角,強調電腦智能與人腦智能、工業社會與信息社會的有機融合。萬物互聯、人機協同、群智開放、跨界融合、共創分享以及網絡空間實體化與現實生活數字化,是網絡化、數據化與智能化新時代的基本特征。

據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54億,互聯網普及率首次突破60%;手機網民規模達8.47億,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率接近100%。另外,據華為發布的全球產業展望GIV@2025預測,到2025年,智能技術將滲透到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全球將有58%的人口能享有5G網絡,14%的家庭擁有“機器人管家”,97%的大企業采用AI;其中,在全球數字治理方面,全球年存儲數據量將高達180ZB。以人工智能、5G、云計算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改變各行各業,推動智能世界加速到來。

與此同時,量子信息技術(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的突破及其應用,表明了量子化時代以及“量子計算+人工智能”的時代即將到來。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是下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重要方向,是下一個改變世界的技術領域。從電子計算機飛躍到量子計算機,整個人類計算能力、處理大數據的能力,將出現上千上萬乃至上億次的提升,無論科技、生產和日常生活,世界將經歷顛覆性改變。以量子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第二次量子革命將帶來人類社會物質文明的巨大進步。2019年10月24日,谷歌公司在《自然》發表“量子優先性”(“量子霸權”)一文,宣布開發出了一款54量子比特數的超導量子芯片,對一個53比特、20深度的電路采樣一百萬次只需200秒。而目前最強的經典超級計算機要得到類似的結果,則需要一萬年。幾乎同時,IBM宣布在量子計算領域取得了突破,它展示了一種控制單個原子量子行為的方法,這為量子計算展示了一個新的基石。奇點臨近,量子計算機的面世恰逢其時:5G已經成熟并開始運用,大數據也在蓬勃發展,人工智能迎來了發展新階段。

大數據以及智能化成為政府治理的重要方式

習近平總書記在致第三屆世界智能大會的賀信中指出:“當前,由人工智能引領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超級計算、傳感網、腦科學等新理論新技術驅動下,人工智能呈現深度學習、跨界融合、人機協同、群智開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正在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全球治理等方面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數據化、網絡化與智能化給人類的生產、生活、工作、學習以及思維與認知方式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不僅改變經濟模式、產業結構和社會結構,而且推動政府治理朝向數字化和智能化的迅速轉型,催生了新一輪政府治理變革浪潮——人們稱其為“數字政府”“政府3.0”“智能化政府”“智慧治理”“智慧決策”等等。有學者認為,大數據使傳統政府向智慧政府發展演進成為可能且必然。所謂的智慧政府指的是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數據挖掘、知識管理等技術的新型政府。而所謂的智慧決策或智能化決策則是指以大數據分析為核心,以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和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全新公共決策模式,其在技術操作上是對數據驅動決策的承接和發展。

數據化、網絡化與智能化增強了人類行為的可預測性

大數據及智能化的核心是預測,這為揭示人類集體行動的邏輯,預測人類決策與管理行為及其后果提供重要依據,同時也改變了我們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及將行動方案付諸執行的方式。大數據時代開創了科學研究的“第四范式”——數據密集型科學發現或數據驅動的知識增長;另外,大數據也在社會科學領域催生了計算社會科學這一新的交叉學科。2009年2月6日,15名來自社會科學、計算機科學和物理學的重要科學家聯名在《自然》(Science)雜志上發表了“Computer Social Science”一文,宣告計算社會科學的誕生。該文指出:過去關于人類互動的研究還主要依賴于某一特定時段個人抽樣調查。今天技術發展帶來的海量數據,能夠極大地改善這一現象。互聯網所營造的虛擬世界,可以自然而又輕松地捕獲個體行為的完整記錄,這為原本不可能實現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數據基礎。大數據時代下,人類行動的數據可以被系統地、規模化地掌控,為人類的生活創造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的維度;同時大數據對人類生活以及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提出了挑戰,正在改變人類理解現實與作出決定的方式。

大數據及智能化改變了政府治理的體制、結構、職能、流程和方式

就組織管理與決策體制及方式而言,從電子政務到互聯網政務、云政務等等,信息通信技術及智能化平臺進一步推動了組織管理與決策體制的變革,并顯現出網絡化、扁平化、分布式、小型化、開放性以及由下而上等方面的特征。大數據及智能化技術可以從數據共享、內部競爭、細分服務、智能決策、創新驅動等方面改進政府治理績效,引發政府決策與治理方式的變革。大數據及智能化技術已被普遍應用于政府治理或公共服務的各個領域以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在公共服務各個領域的革命性變化隨處可見,在公共安全、社會管理、公共交通、醫療衛生、科技教育、環境保護等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事實上,數據使我們改變生活變得切實可行:數據可以提升我們的生活質量,轉變我們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途徑,更為重要的是,數據能夠改變我們解決問題方案的實施方式。

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推動了數據化與智能化決策的興起

“數據是決策的生命線”(World Bank,2016)。當代公共決策正朝著數據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數據分析正成為當代公共決策過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隨著網絡化、數據化和智能化技術的發展,通過綜合應用大數據分析、行為實驗和政策仿真技術,公共決策將突破人類的認知、計算和預測能力的局限性,使完全理性由不可能變為可能。在網絡化、數據化和智能化的時代,每個人都不知不覺地融入數據采集過程,數據獲取從調查統計轉變為感知記錄,預測成為大數據分析的核心,公共決策需要通過智能終端、物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等可拓展人類感知能力的技術來追蹤數據足跡,通過“機器學習”、模式識別等方法進行探索式數據挖掘,通過相關關系分析法等進行海量的全樣本分析,進而發現社會規律和預測人的行為。

當前中國及全球的數字政府、智慧政府及智慧城市建設方興未艾、風起云涌。其中,廣東、浙江和廈門等省市是我國地方數字政府或智慧政府的典型樣本。2017年底,廣東省政府率先在全國部署“數字政府”改革建設,探索與數字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政府治理新模式。作為廣東“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的階段性成果,全國首個集成民生服務微信小程序“粵省事”及同名公眾號于2019年5月正式上線運行。浙江省大力推進和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省市兩級和大部分縣(市、區)政府均設立了專門的數據資源管理部門,以“城市大腦”為代表的一批數字化應用已初見成效。作為全國首個信息共享無障礙城市,廈門以數據匯聚、數據共享為核心開展工作,實現政務數據應匯盡匯、共享開放,推動智慧政府及智慧城市不斷向深層次發展。

數字化智能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一把“雙刃劍”

一方面,這些技術具有改善人類生活的巨大的作用及潛力。杰夫·摩根(Geoff Mulgan)在《大智慧》中揭示了大數據與智能化時代集體智慧或集體智能是如何涌現的。他通過哲學、計算機科學和生物學等領域的大量例證,說明如何引導組織和社會充分利用人腦和數字技術進行大規模思考,從而提高整個集體的智力水平,以解決我們時代的巨大挑戰。集體智能即人群與科技力量的結合,其在教育、醫療、環境等許多社會領域都有應用潛力,也能夠為公共政策和全球發展帶來啟示。另外,人工智能對國家職能、政府機器的運作的影響絕不低于它對企業組織所帶來的前所未有的、爆炸性影響;同時,人工智能在選舉預測方面比傳統的民意調查更加準確。

另一方面,這些技術也會帶來巨大風險和威脅。赫拉利認為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人類將面臨三大問題——生物本身就是算法,生命是不斷處理數據的過程;意識與智能的分離;擁有大數據積累的外部環境將比我們自己更了解自己。如何看待和解決這三大問題將直接影響著人類未來的發展。他在《未來簡史》一書中認為,人類的選擇權將逐步讓渡給人工智能。因為人工智能可以了解你的喜好、體會你的情緒,可以提出適合的建議,所以人們會變得慢慢放棄決策權,甚至失去自己作決定的能力。在許多專家或媒體看來,這種“以算法代替人類決策”的想法著實令人擔憂:一是算法程序是由人類編寫的,如果一條算法在創建之初就夾雜著編寫者的主觀偏見,它在運行的時候也勢必會引發種種問題;二是人類在社會生活與交往中涉及極其復雜的行為模式,這是計算機算法所無法捕捉并消化的。

另外,人工智能與數字化技術以及基因編輯的發展,其影響不只是正面的,還帶來了智能化戰爭、就業、歧視、意識沖突以及人類演化與人類尊嚴等問題;云計算和移動互聯網使個人隱私和安全受到威脅的問題。同時,數字化監管(國家監控、網絡安全、侵犯隱私、偏見和競爭問題)的弊端逐漸顯現,對現有的法律法規、倫理規范以及國際規則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總之,政府治理正在經歷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數字政府與智慧政府的曙光初露。不僅必須充分認識和發揮網絡化、數據化和智能化技術在改善人們生活和提升政府治理效能上的巨大作用和潛力,也要正視、預防和解決其可能帶來的消極后果及潛在威脅,確保數據化、網絡化與智能化在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應用,確保數字政府和智慧政府建設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本文作者為廈門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本文受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公共服務及其質量管理的學科基礎構建”以及廈門大學“公共治理”一流學科建設項目資助】

參考文獻

[1]陳振明:《政府治理變革的技術基礎——大數據與智能化時代的政府改革述評》,《行政論壇》,2015年第6期。

[2]《習近平: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發展 更好造福世界各國人民》,《人民日報》,2019年05月17日01版。

[3]陳振明、黃元燦:《智庫專業化建設與公共決策科學化——當代公共政策發展的新趨勢及其啟示》,《公共行政評論》,2019年第3期。

責編:賀勝蘭 / 董 楠(見習)

責任編輯:luotingP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