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的獲得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評價標準,具有鮮明的標志性意義,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獲得感是高校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題中應有之義。以提升思政課教師的人格魅力和表達能力為抓手增強大學生思政課獲得感,不斷提升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關鍵詞】大學生 思想政治理論課 主體性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時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2019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對于完善思政課課程教材體系,建設思政課教師隊伍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
大學生的獲得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成效的重要評價標準
持續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質量,滿足學生需求,提升學生獲得感,是當前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追求。獲得感反映了學生接受視角下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體驗,是大學生對課程內容的主觀選擇和心理感受。大學生的獲得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評價標準,具有鮮明的標志性意義。
2019年上半年,本課題組開展了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獲得感的調查。通過網絡問卷形式,覆蓋了全國29個省份的高校,回收有效問卷3886份。調查對象中,理工類學生占比為70.15%,哲學社會科學類學生的占比為29.85%,對大學生思政課獲得感作了基本調查了解。出勤率是反映思政課教學效果的最基本因素,調查結果顯示,“每次均準時上課”的學生比例達到78.67%,樣本中學生思政課的出勤率總體較高。
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基本持肯定態度。“滿意度”歷來是衡量思政課教學效果的重要指標,滿意度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對思政課整體的課程設置、教材編撰、師資隊伍、教學方式、教學水平、教學效果、考核方式的接受程度,代表了思政課在學生心目中的整體形象,體現了學生“有所求”與思政課“有所供”之間的“需求”“供給”關系。調查結果顯示,72.26%的大學生對曾經上過的思政課“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一般滿意”的占到25.3%,“滿意”的整體比例達到97.56%,而“不滿意”和“比較不滿意”的僅有2.44%。
了解大學生思政課的獲得感,需要進一步分析評估大學生的知、情、意、行,即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知識的接受狀況,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理論意義的體認情況以及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踐行情況等。具體分析各個因素可以發現,大學生在這些方面的滿意度有待進一步提升。
教師是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獲得感的關鍵因素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全球化背景下,多元價值觀弱化了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關注度,也削減了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的興趣。在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政課話語權受到挑戰,各種非主流信息通過多種傳播渠道不斷向學生群體滲透,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學生對主流價值的信任和認同。當學生投身社會,理論與現實之間存在的固有反差可能會使其產生不適感,導致學生對教師講授理論的接受度降低,個別學生甚至完全不接受教師講授的內容。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可以說,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獲得感是高校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題中應有之義。
獲得感是從物質、精神兩個層面體現出來的,同時也是一種可長久保持的滿足感。明確思政課的學術價值和理論價值,是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獲得感的基礎。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獲得感,必須使學生對課程感興趣,讓學生感受到課程教學的意義和價值,其中,教師是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獲得感的關鍵。在調查中,有77.1%的受訪者表示,師資隊伍整體水平決定了自己對于思政課的獲得感。學生在知識的獲得過程中,其自身的主體性發揮著重要作用,教師是激發學生主體性的關鍵,教師在學生知識接受和意義獲得中啟發學生、激勵學生,引導學生最終將知識和意義落實到行動之中。增強大學生思政課獲得感,關鍵在教師,不僅需要教師持續提升理論水平,更需要教師在教學方法上有所創新。
以提升思政課教師的人格魅力和表達能力為抓手,增強大學生思政課獲得感
增強教師的人格魅力和吸引力,激發學生的主體性,提升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興趣。在調查中,有47.53%的大學生表示“教師授課有趣、課堂氣氛活躍”決定了自己對于思政課的興趣。思政教育是一個主客體互動的過程,學生作為客體,也作為接受和反應主體;對于思政教育的主體來講,受到客體的作用和影響,可以進一步深化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師作為先覺者引導學生作為后覺者的學習過程,思政教育客體的能動性主要包括選擇性和創造性,在教學過程中,主體的引領性與客體的選擇性相互作用,客體的創造性被極大激發,思政教育才能取得更好效果。
提升教師話語表達能力,改變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宏大敘事方式,增加學生個體價值的親身體驗、直接價值的顯性感知。教師要聚焦學生需求,引導學生明確個體價值和社會價值兩者之間的關系。目前不少教師更注重“灌輸”,學生的被動參與成效不佳。在關于“部分思政課教學效果不夠理想的原因”調查中,“學生沒有積極參與”的比例高達57.75%,表明缺乏學生的有效參與是導致思政課教學效果不夠理想的一個重要原因,還有一些學生認為思政課教師教學方法和教學話語單一也是思政課教學效果不夠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提升學生思政課的獲得感,教師要在課堂上實施“有質量”的教學,以有質量的“學”為現實要求,以有質量的“教”為重要步驟,形成學與教之間情感、認知協同發展的交互融合狀態。在思政課教學中,學生全程參與教學過程,讓他們融入“教—學”“知—行”之中,增加情景教學與互動,提升大學生對思政課的興趣。
教師要引導學生學好馬克思主義,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教育和引導學生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目前中國和世界發展的理論和現實問題。為此,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注重開展古今中外的對比,擴大學生的全球視野和全局眼光,不斷提升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培養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作者為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黨委辦公室主任,同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①《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人民日報》,2019年3月19日。
②楊曉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獲得感提升路徑》,《高教論壇》,2019年第3期。
③王易、茹奕蓓:《論思想政治教育獲得感及其提升》,《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年第3期。
責編/趙橙涔 美編/陳琳(見習)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