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網絡眾籌平臺騙捐詐捐現象頻發,如何破

核心提示: 近年來,由于網絡眾籌存在法治建設滯后、網絡眾籌平臺管理能力不足、公眾對個人求助信息難以鑒別等問題,導致騙捐和詐捐現象時有發生,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網民和社會公眾的信任。為此,在強化源頭治理、提升社會保障覆蓋范圍和保障水平的同時,還需要從引入區塊鏈等可追溯技術、建立全流程項目管理機制、強化行業自律等方面入手,推動網絡眾籌行業的規范化發展。

【摘要】近年來,由于網絡眾籌存在法治建設滯后、網絡眾籌平臺管理能力不足、公眾對個人求助信息難以鑒別等問題,導致騙捐和詐捐現象時有發生,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網民和社會公眾的信任。為此,在強化源頭治理、提升社會保障覆蓋范圍和保障水平的同時,還需要從引入區塊鏈等可追溯技術、建立全流程項目管理機制、強化行業自律等方面入手,推動網絡眾籌行業的規范化發展。

【關鍵詞】網絡眾籌 騙捐詐捐 個人求助 監管

【中圖分類號】D632.9 【文獻標識碼】A

2001年,世界上首家網絡眾籌網站Artist Share在美國上線,隨后網絡眾籌因其進入門檻低、傳播速度快、籌款效率高等特點,迅速在全球范圍內興起,成為發揮人類互助與共助精神,解決社會問題的典范。2011年之后,網絡眾籌被引入到我國公益慈善行業,并且在為公益慈善行業帶來更多資金的同時,也面臨著發起人和捐贈人信息不對稱、制度建設滯后等困境,特別是個人求助式網絡眾籌中出現的騙捐和詐捐現象,損害了社會公眾對公益慈善事業的信任。

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以及網絡眾籌平臺內部管理體系不完善等因素導致網絡眾籌容易出現騙捐詐捐現象

首先,個人救助存在巨大的社會需求。當前,由于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尚不完善,特別是農村地區,“新農合”作為農村居民的一項基本醫療保障手段,只能滿足農民的基本醫療需求,對于那些尚未被社保覆蓋的人群、尚未被社保覆蓋的病種(如兒童大病、罕見病等)而言,重大疾病仍然是導致個人或家庭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正因為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因病陷入困境的群體數量龐大,網絡眾籌才有巨大的個人求助需求。在這一背景下,伴隨網絡眾籌短期內的快速發展,以及相應的管理與技術的滯后,騙捐和詐捐才有了滋生之地。

其次,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導致個人求助類網絡眾籌處于監管的模糊地帶?!吨腥A人民共和國慈善法》(以下簡稱《慈善法》)以及相關配套的《慈善組織公開募捐管理辦法》和《公開募捐平臺服務管理辦法》等法律規章,僅對慈善組織的公開募捐作出相關規定,而對個人求助式網絡眾籌的法律定位等缺乏明確的規定。也就是說,公眾通過慈善組織進行捐贈,其權益受《慈善法》保護,民政部等政府部門會依據《慈善法》對慈善組織的公募行為依法進行監管。而個人基于網絡的求助行為,不受《慈善法》調節,目前僅可依據民法的贈與合同進行解讀。而且網絡眾籌中每筆贈予資金的規模較小,法律維權的成本又很高,以至于贈予人即使發現上當受騙,大多也是選擇不了了之,這就為騙捐者和詐捐者提供了可乘之機。

再次,我國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網絡眾籌平臺缺乏征信來源與技術手段。目前,我國的社會信用體系還處于建設的起步階段,社會征信系統尚不完善,社會信用信息分散在不同的職能部門,以至于個人因失信所受的懲罰少、失信的成本低。網絡眾籌平臺既缺乏獲取求助人信用信息的渠道,又缺少甄別求助信息的技術手段,導致騙捐和詐捐的風險進一步提高。例如,與個人求助信息發起人和受益人密切相關的醫療信息、財產信息、不動產信息、車輛信息等分別由不同的政府部門或相關機構進行管理。作為發布個人求助信息的網絡眾籌平臺在信息審核過程中,缺少接入醫療機構和政府信息平臺的權限,難以實現數據共享,導致眾籌項目審核缺少聯動機制。再加上一些網絡眾籌平臺進行大數據挖掘與開發的技術水平不高,也缺乏相應的技術能力對求助人以及受益人的醫療信息、財產信息、個人信息等進行甄別,難以實現對個人求助信息進行實質審核。而一旦平臺自身偏離初心、審核把關不嚴,甚至采用提成等方式鼓勵線下地推人員掃樓拉單、有意隱瞞求助者財產狀況,那么,平臺的審核制度更是形同虛設。

最后,網絡眾籌平臺內部管理體系不完善,平臺對個人求助項目全流程管理的能力不足。個人求助式網絡眾籌涉及到項目信息審核、項目發起、資金撥付、善款使用、剩余善款處置和信息披露等,然而,目前大多數網絡眾籌平臺在將公眾捐贈的資金撥付給求助人或受益人之后,眾籌項目基本等同于結束。然而,從網絡眾籌平臺規范化發展的角度而言,還需要建立覆蓋善款使用、剩余善款處置、信息披露等全流程管理信息系統。事實上,現有的網絡眾籌平臺大多采用簡單的信息發布方式,缺乏對善款使用和剩余善款處置跟蹤的能力與動力,這也為騙捐和詐捐提供了生存的空間。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提升社會保障體系的覆蓋面和保障水平;借助技術創新,提高個人求助項目的透明度;對個人求助項目進行全流程管理

源頭治理: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提升社會保障體系的覆蓋面和保障水平。個人求助式網絡眾籌的爆炸式增長,其根源在于個人求助存在巨大的社會需求,特別是兒童大病、罕見病等重大疾病的個人求助需求強烈。要解決騙捐詐捐問題,還需要從源頭上治理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等社會問題,提升社會保障的覆蓋面和保障水平。例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大量貧困地區的兒童因為繳納不起學雜費而輟學,這引發了公眾的捐贈熱潮,與此同時,以救助失學兒童為名的騙捐或詐捐事件時有發生。然而,2001年,國家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的兒童實行“兩免一補”政策之后,該問題得以妥善解決,通過源頭上治理,此類騙捐詐捐問題得到妥善解決,逐步消失。

技術層面:借助技術創新,提高個人求助項目的透明度。網絡眾籌是互聯網技術在慈善領域應用的一種創新,但是,現有的網絡眾籌平臺在個人求助信息審核方面,大多仍然采用人工審核方式對申請人提交的書面材料進行形式審核。一般情況下,網絡眾籌平臺僅僅對發起人和受益人個人基本信息、疾病基本信息進行審查,但是面對海量的個人求助信息,網絡眾籌平臺缺少足夠的資源和能力對所有申請項目進行充分的調查。因此,引進新的審核和監管技術,通過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提升平臺審核效率,可以有效降低騙捐詐捐的發生率。例如,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和數據可追溯的分布式數據管理特性,不僅可以確保網絡眾籌中諸如個人基本信息、資產信息以及醫療信息等各個環節數據的真實性,還可以確保善款捐贈人可以實時確認捐贈資金的流向和使用情況,還可以對騙捐詐捐行為人形成一種震懾。

管理層面:實施個人求助項目的全流程管理。目前,我國網絡眾籌平臺上發起的個人求助式眾籌項目在善款撥付給發起人或受助人之后,項目即終結,缺少對善款的使用以及剩余善款處置的管理。對此,可以選擇眾籌項目信息發布平臺與善款管理平臺脫離的方式,或者采用善款由網絡眾籌平臺直接撥付給醫療機構的方式。例如,國外的Watis網絡眾籌平臺通過醫生和醫療機構決定募集資金的金額,并將募集到的善款交由第三方公益基金會進行管理,實現了項目信息發布平臺與善款使用平臺的脫離,由第三方的公益基金會根據病人實際情況將善款直接支付給醫療機構,同時向社會公眾及時公布善款使用情況,提高了善款使用的透明度。

又如,湖北省慈善總會發起實施的“慈善醫療眾籌”項目,采取與民政部指定的慈善組織互聯網募捐信息發布平臺之一公益寶平臺合作,個人求助式網絡眾籌項目在公益寶平臺上募集到的資金禁止項目發起人或受益人提現,而是由項目申請人根據病人治療需求向醫院撥款,而在剩余善款的處置方面,患者可以在平臺上直接轉贈給其他有需要的患者或者轉入湖北省慈善總會的救助基金;同時,為提升網絡眾籌平臺對個人求助信息審核的能力,在湖北省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公益寶平臺獲準接入湖北省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中心數據庫,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對大病眾籌患者經濟狀況進行自動核實,減少申請人和受益人材料造假現象的發生。

強化對網絡眾籌平臺的行業自律,積極培育公眾通過正規的慈善組織進行捐贈的慈善文化,提高慈善資源的使用效率與公平性

行業自律層面:加強網絡眾籌平臺的行業自律與獨立第三方評估。由于個人求助的社會需求巨大,各個平臺的網絡眾籌數量眾多,各平臺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標準參差不齊,一些平臺之間惡性競爭,魚龍混雜。例如,一些求助者在不同的平臺多次重復發起求助項目,這不僅浪費了平臺和社會資源,同時,也嚴重透支了公眾信任。為此,2018年,為實現網絡眾籌平臺行業的規范化發展,“愛心籌”“輕松籌”和“水滴籌”三大網絡眾籌平臺聯合發布了《個人大病求助互聯網服務平臺自律公約》和《個人大病求助互聯網服務平臺自律倡議書》,希望通過行業自律的方式,實現行業自治,吸引更多的網絡眾籌平臺加入到行業自律。當然,網絡眾籌行業自律機制能夠發揮作用的前提是他律。因此,還可以建立獨立第三方的評估機制,通過獨立第三方對網絡眾籌平臺的透明度、問責、信用、管理等情況進行客觀評價,從而為贈予人提供有專業性評判的參考指引。

文化層面:積極培育公眾通過正規的慈善組織進行捐贈的慈善文化,提高慈善資源的使用效率與公平性。個人通過網絡眾籌平臺求助,其優點在于網絡眾籌平臺非常便捷、反應快速,對于突發重大疾病患者或重大自然災害的受害者而言,網絡眾籌平臺具有一定的相對優勢。然而,公眾通過網絡眾籌平臺進行捐贈,也會面臨一些風險。一方面,公眾對個人求助信息缺乏專業的能力進行審核,面對互聯網上真假難辨的個人求助信息,公眾往往容易被“悲情”所誘導,難以對求助信息進行全面、專業的判斷與選擇,結果容易導致“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救助資源過度集中在少數求助項目,而真正需要被救助的個人,由于不善于表達或宣傳,反而得不到捐贈。而且,一些專門進行大病求助的騙捐詐捐者,善于包裝,往往更容易騙取捐贈人的同情。另一方面,公眾通過網絡眾籌平臺對個人求助進行捐贈,其權益不受《慈善法》保護。網絡眾籌平臺并不需要對求助信息的真實性承擔法律責任。因此,從國際趨勢看,通過慈善組織進行捐贈是慈善事業發展的大勢所趨。其原因就在于,公眾通過慈善組織進行捐贈,其權益受《慈善法》保護,不僅可以享受減免稅優惠,而且慈善組織有專職員工、專業的管理流程對求助信息進行審核和篩選,相對更公平公正。

相較于個人通過網絡向求助人贈予,公眾通過慈善組織向非特定群體進行捐贈,不僅相關的法律法規健全,而且政府對慈善組織的募捐管理相對成熟。根據《慈善法》的規定,慈善組織在開展網絡募捐時,需要具有公開募捐資格,同時慈善組織須將募捐方案向民政部門報備登記,并在國務院民政部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臺發布募捐信息,還可以同時在其網站上發布募捐信息。在此過程中,求助人和慈善組織之間建立了一種委托關系,慈善組織有權利和義務對求助人信息進行專業性的調查,而且在善款使用方面,由慈善組織進行管理,確保善款得到合理使用。

例如,目前針對兒童大病救助,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北京新陽光慈善基金會等已經設立了專項的兒童大病救助基金,可以讓關注兒童大病救助的社會上的愛心人士向這些專業的基金會進行慈善捐贈,由基金會根據患病兒童治療情況進行善款撥付。以北京新陽光慈善基金會為例,北京新陽光慈善基金會是一家專注白血病救助的公募基金會,針對個人求助,北京新陽光慈善基金會安排專門的社工與患者進行對接,由專門的社工根據患者提交的材料進行求助文案的撰寫,上傳求助平臺,募集到的善款也由北京新陽光慈善基金會直接撥付給患者所在的醫院賬戶,資助結束后,社工還會定期進行電話回訪,提供專業的指導,通過發揮慈善組織的專業性,從而有效避免了騙捐詐捐現象的發生。

雖然個人求助式網絡眾籌領域騙捐詐捐現象頻發,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網民和社會公眾的信任,也影響到慈善事業的規范化發展,但是,當個人或家庭陷入困境時,向社會公眾進行求助是個人的基本權利,不能因為出現騙捐和詐捐,就因噎廢食,限制或禁止個人求助式網絡眾籌。政府、網絡眾籌平臺、慈善組織、公眾應當構建一個多主體的網絡眾籌協同治理體系,盡最大努力防止騙捐、詐捐事件的發生,恢復公眾的信心,推進互助和共助事業的有序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為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導;青島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王猛對本文亦有貢獻)

【參考文獻】

①崔振、李芳:《個人求助網絡募捐平臺的法律監管》,《社科縱橫》,2019年第4期。

責編/謝帥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謝帥]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