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9日至22日,習近平總書記到甘肅視察指導工作,我們深感振奮、深為鼓舞、深受教育。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思想深邃、內涵豐富、指向鮮明,特別是闡明了諸多方向性戰略性根本性的重大任務,指明了甘肅當下和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釋放出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導向。我們要始終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作為引領甘肅發展的總方略、推進甘肅工作的總綱領,牢牢扭住脫貧攻堅和生態保護兩項底線任務不動搖,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切實以擔當實干的新氣象新作為,把習近平總書記交給的富民興隴的政治責任、歷史責任、工作責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到實處。特別是對標對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部署新要求新任務,既提出當下解決問題之策,也謀劃長遠發展之計,抓緊做好一些重大問題的深度思考和研究謀劃。
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指導甘肅的精神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這次甘肅之行,時機特別重要,意義十分重大,我們既要學習好、把握準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人民的深情牽掛,對甘肅發展的特殊關懷,對甘肅工作的勉勵期許,又要體會到、領會透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指導背后彰顯的時代內涵和精神意蘊。
一是堅毅的戰略定力。習近平總書記一路走來,用了整整4天時間,縱貫河西走廊,行程1000多公里,沿途作出系列指示,兩次發表重要講話,親切走進群眾中間,在千里隴原大地引起了沸騰和熱議。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發展指方向、明方略、教方法,給我們以強大的思想力量和精神感染。在國際形勢復雜多變,面臨很多不確定性因素的大背景下,這些充分體現出習近平總書記立足自身扎扎實實辦好自己事情的深謀遠慮,體現出“不畏浮云遮望眼”“亂云飛渡仍從容”堅如磐石的政治定力和戰略定力。
二是高度的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用“心向往之”表達對敦煌和河西走廊的孜孜情愫,對敦煌文化、長城文化、河西文化給予高度評價,非常少有的在文物保護單位召開座談會,既講文化遺產的搶救保護,又談對歷史文化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范的深入挖掘,表明了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文化的格外看重,體現出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折射出對中華傳統文化的高度自信。
三是強烈的歷史責任。習近平總書記看黃河、贊黃河、說黃河,講甘肅舉足輕重的生態地位,談祁連山維系生態平衡的重要作用,闡述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理,對甘肅的生態保護和治理作了一次全面的透視和體檢,進行了精準指導和把脈定向,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保護這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千年大計”“根本大計”的深遠思考和責任堅守。
四是赤誠的民生牽掛。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的是脫貧攻堅,裝在心里的是人民群眾,強調金杯銀杯不如群眾的口碑,讓老百姓幸福就是我們共產黨的事業,叮嚀要解決好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上學難、看病難、行路難等問題。特別是在四天時間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與沿途群眾握手交談、互動交流,生動展現了人民領袖愛人民、人民領袖人民愛的溫馨感人場景。
五是深厚的紅色情懷。習近平總書記追尋紅色足跡,瞻仰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碑,參觀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對甘肅這片紅色土地情有獨鐘,對甘肅的革命歷史稔熟于心,強調要學習黨史、新中國史,運用紅色資源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堅守初心使命,這些都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根植血脈的紅色傳承和崇高無比的信仰追求。
深入謀劃解決缺水的問題
缺水干旱的問題是習近平總書記最關心的事情之一,2013年視察甘肅時,習近平總書記就專程到渭源縣引洮供水工程工地進行考察,這次又指出,甘肅缺水問題比較突出,要重視解決飲水安全問題。按照國家確定的用水指標測算,甘肅用水總量短缺的問題非常突出。為此,我們要按照“河西控水、南部保水、隴東調水、隴中優水”的總體構想,通過保供水、抓節水、優配水、增綠水、防洪水“五水共抓”,逐步解決甘肅缺水的問題。
一是大力開源。進一步加大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力度,實施引大入秦配套延伸、引洮供水配套與提升、景泰川電力提灌挖潛等供水能力提質工程,推進白龍江引水、引哈濟黨等水利項目建設,切實提升全省供水保障能力。
二是深入節流。做足“深度節水、極限節水”的文章,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探索模式節水、機制節水、工程節水和管理節水,提高農業工業水資源利用水平,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
三是抓好保護。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突出甘南黃河上游水源涵養區和隴中隴東黃土高原水土治理兩大重點,采取小流域綜合治理、淤地壩建設、坡耕地整治、生態修復等措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提升水源涵養功能。
扎實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文章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時指出,要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不斷推進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視察期間,又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升為重大國家戰略并作出全面部署。黃河流經甘肅913公里,占流域全長的約17%,是黃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和補給區,支撐著全省70%的人口和經濟總量,貫徹落實好黨中央決策部署,抓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擺在甘肅面前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相較于長江等大江大河,黃河生態更脆弱、文化更厚重、經濟更粗放,今后黃河的治理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面臨著生態修復、文化復興、經濟轉型三大任務。
因此,在總體方向上,我們要牢牢把握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不斷推進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這個要求,堅持生態優良、生產低碳、生活宜居的“三生”綠色導向,強化“上游意識”,擔起“上游責任”,體現“上游水平”。
一是深度調研、搞好體檢。加快建立關于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4個大數據庫,包括搜集整理習近平總書記、中央領導和各方機構人員關于黃河治理保護的有關理論,以及古往今來治黃經驗教訓的“理論庫”;涵蓋國家和省里各級各方面出臺的相關政策,以及國家西線調水、“八七”分水方案、生態移民工程等重大政策在內的“政策庫”;囊括國內外治黃治水所有先進技術的“技術庫”;建立一大批立足自身、符合省情、生態優先大項目、好項目支撐的“項目庫”,夯實深入推進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工作基礎。
二是規劃先行、加強協作。立足省情實際,以蘭州、白銀、臨夏、甘南四個沿黃市州為重點,抓緊啟動編制“一總四分”的黃河流域治理保護規劃和年度實施方案,指導督促其他黃河一級、二級支流的5個市開展規劃編制工作。主動加強與其他沿黃省區溝通,推動建立省際之間、省市之間、市州之間的協同推進機制,聯手開展重大問題研究。
三是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黃河生態系統是一個有機整體,要充分考慮上中下游的差異,并提出了各自要抓好的重點。我們要以祁連山、甘南黃河上游水源涵養區為重點,增強筑牢西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意識,加大水源涵養功能區建設力度,堅決防治生態惡化。緊緊抓住水沙關系調節這個“牛鼻子”,完善水沙調控機制,實施好河道和灘區綜合提升治理工程,推進水環境綜合治理、山洪溝道治理、城市和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減緩黃河下游淤積,確保黃河沿岸安全,切實把“母親河”保護好。
四是生態優先、有序開發。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積極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提出宜水則水、宜山則山,宜糧則糧、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的原則。我們要對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6個宜”要求,堅持集約發展、綠色發展新路,推動實施蘭州黃河風情線、“讀者印象”精品文化街區、白銀景泰黃河石林等黃河沿線重點項目,努力把黃河蘊含的巨大生態價值轉化為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
著力放大文化旅游業綜合效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利用獨特的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優勢,統籌旅游資源保護和開發,完善旅游設施和基礎服務,放大文化旅游業綜合效應。甘肅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古代中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古絲綢之路蜿蜒我省1600余公里,有世界文化遺產7處,旅游資源排名全國第5,先后被《孤獨星球》《紐約時報》評為亞洲最佳旅行地、全球必去的52個目的地。我們要深入挖掘獨特的旅游文化資源,推動甘肅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強省轉變。
一是堅持保護優先。切實加大敦煌莫高窟、長城等重要文化遺產保護力度,進一步推進預防性保護,強化科技支撐,加大資金投入,開展搶救性保護項目,推進文物合理適度利用,全面提升全省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綜合水平。
二是挖掘放大價值。深入研究甘肅古老、厚重、多元的文化資源特色特質,深度挖掘始祖文化、根脈文化、先河文化,以及絲路文化、黃河文化、五涼文化、紅色文化等歷史文化價值,充分展示放大甘肅的文化“瑰寶”,提升文化影響力。
三是促進融合發展。加快推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打好“文化+”“旅游+”牌,延伸產業鏈條,促進提質增效,拓展與農業、體育、康養等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的新領域,全力推進20個大景區建設,著力打造大敦煌文化旅游經濟圈,持續放大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和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的“一會一節”效應,形成點上突破、區域突圍、全面提升的文化旅游發展新格局。
全面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深入分析甘肅城鄉、區域、產業發展不平衡的階段性特征,要求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不斷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并指出了努力方向,為我們畫出了一張欠發達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藍圖。我們要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著力補短板、強弱項、激活力、抓落實。
一是強支撐。圍繞加快構建覆蓋城鄉、功能完備、支撐有力的基礎設施體系,加大交通、水利、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動蘭州至張掖三四線、平涼至慶陽鐵路、中川機場三期擴建、甘肅中部生態移民扶貧開發供水等重大項目建設,增強基礎設施支撐能力和保障能力。
二是優產業。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圍繞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以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循環農業、中醫中藥、文化旅游、通道物流、數據信息、軍民融合、先進制造十大生態產業為抓手,加快傳統產業綠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形成更具競爭力的產業格局。以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為引領,大力發展戈壁生態農業,推廣節水農業、旱作農業、設施農業,著力加強“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和“品種、品質、品牌、標準化生產”兩個“三品一標”建設,培育“甘味”品牌,加快實現特色農業大省向特色農業強省轉變。
三是促開放。圍繞搶抓“一帶一路”這個最大機遇,打造文化、樞紐、技術、信息、生態“五個制高點”,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實質性、多領域合作,鞏固東連、向西為主、深耕南向、促進北拓,推動多式聯運綜合體、物流樞紐等建設,努力把資源、區域、區位優勢轉變為發展和競爭優勢。
四是抓改革。深化“放管服”、投融資體制、電價水價等重點領域改革,特別是加快國企混改步伐,爭取盡快實現突破,切實優化營商環境,破解經濟發展的難點堵點。
五是深謀劃。深入研究國家重大政策導向,圍繞“十四五”規劃編制等工作,加強鐵路建設、煉廠改造、綠色金融、風光電新能源、自貿區建設等重大問題研究,抓緊做好重大項目的梳理、論證和謀劃,最大限度把中央關懷、政策機遇轉化為我們實實在在的發展紅利和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思想財富、精神財富和工作財富,我們唯有以感恩之心、奮進之志、實干之舉,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落實落地、見功見效,才能不負重托,答好我們這一班人譜寫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不斷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時代篇章的答卷。
(作者:唐仁健,系甘肅省委副書記、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