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是5G網絡應用元年,國際社會中的科技競爭愈益激烈,科技本位主義正在演化為一種引人注目的社會思潮,在國家戰略、市場導向和社會輿論層面均產生重大影響。從歷史、現實與未來角度看,科技本位主義有其深厚的經濟、政治和社會根基,它不僅對于經濟社會發展有著積極意義,同時也有利于科技強國和治理現代化的實現。但過于強調科技本位主義也有消極影響,需要理性看待、正確引導這一兼具時代性和革命性的社會思潮,踐行開放、進步、包容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科技領域促進更廣泛的國際合作與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科技本位主義 科技本位 社會技術想象 【中圖分類號】G30 【文獻標識碼】A
關于科技本位主義理念,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的希拉·賈薩諾夫(Sheila Jasanoff)教授提出“社會技術想象”(Sociotechnical Imaginaries)概念,即“集體持有的、制度上穩定的和公開執行的理想未來愿景,其動力來自于對社會生活形式和社會秩序的共同理解,并可以通過支持科學和技術的進步來實現”。①“社會技術想象”不僅存在于個體思維之中,而且廣泛存在于社會思維乃至國家決策中,并被現代社會后期的決策者廣泛使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一種組織行為和政治文化。它有助于證明對科技投資的正當性,反過來,科技的進步又證明了國家作為負責任的公共利益管理者的能力。因此,“社會技術想象”既是政策模式和政策目的,也是政策動議和促進政治認同的權力合法化工具。就賈薩諾夫闡述的“社會技術想象”的概念內涵而言,科技本位主義與其有著高度一致性。
科技與國家、市場、社會的融合互動:2019年科技本位主義的新動向
從國家層面看科技在國家戰略決策與大國競爭中的核心地位。國家戰略決策中將科技列為涉及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的重要國家利益,各國不斷通過各種戰略文件舉措明確上述認知并提升對科技創新的推崇與支持,強化對科技自主和科技產業化的認知和重視。2019年各大國對科技表現出了史無前例的重視,密集推出了各種前沿科技相關戰略文件。以中美兩國的人工智能戰略為例,2019年,特朗普政府首先通過《美國主導未來產業》戰略規劃明確了人工智能、先進制造業、量子信息科學和第五代移動通信等決定美國未來命運的四大高端產業領域,隨后相繼頒布了《維護美國人工智能領導力的行政命令》《國家人工智能戰略》,國防部也發布了《2018國防部人工智能戰略概要》,以應對中俄在人工智能方面的進展。同樣,中國也在努力踐行“創新驅動是國策”的戰略方針。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央政治局圍繞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開展集體學習,突出體現了中央對戰略前沿科技的高度重視。在人工智能方面,2019年度推出了多項重大政策和實質舉措,如先后頒布《關于促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建設工作指引》。許多實際行動也在配合上述戰略政策,如2019年6月中國人工智能峰會上公布人工智能示范園區,同年8月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公布國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名單。這些戰略和措施都說明科技發展和科技創新已上升為國家意志。
大國競爭中科技因素成為博弈和沖突的前沿和核心,如中美貿易摩擦日益演化為對核心技術和關鍵應用的控制和爭奪。中美兩國關系建交后經歷了40年的跌宕起伏,但2019年是動蕩最多的一年。②而科技已經成為中美沖突的核心。華為事件尤其可以看出這一實質,從2019年5月特朗普簽署的禁止美國企業購買或使用一些外國企業生產的電信設備的行政命令,到同月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宣布的管制實體名單,再到11月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的禁止任何接受通用服務基金補貼的電信運營商從華為、中興購買設備的禁令。美國國內出現一股科技“麥卡錫主義”旋風,如對科技交流的限制和警惕,對中國留學生和學者簽證的收緊等。“科技冷戰”一詞被媒體廣泛關注。科技創新也被認為是應對中國崛起的唯一方法,而這也是美國“第三次抵消”戰略的核心。
全球格局正在圍繞科技進行重構。隨著中美貿易戰的進一步激化,許多國家在中美之間和華為事件上不得不表明立場,如是否沿用或啟用華為的5G技術。同時,各大國都在加緊進行技術研發并積極布局,希望在新一輪技術革命中占有一席之地。科技本位主義已經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一種國家戰略思維。
從市場層面看科技在投資動向、市場表現、市場前景中的引領地位。從市場投資動向看,前沿科技領域成為市場最熱門的投資目標。企業對前沿科技領域爭搶式進入,同時,企業也不惜在技術上加大投資。根據中投投資咨詢網信息,十大投資熱點中幾乎全部與科技相關,如智能制造、半導體、通信技術(5G)、人工智能等。2019年,全球技術支出創歷史新高,其中50%的全球技術支出增長源于新興技術,例如物聯網軟件和硬件、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AR/VR)、網絡軟件服務和網絡平臺服務(SaaS+PaaS)、機器人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下一代安全技術。③可見,科技本位主義影響了科技支出和市場投資方向。
從市場表現和市場反應看,市場對高科技企業的興趣和信心上升,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企業成長潛能最被市場所期待。2019年是自2009年以來科技股漲幅最大的一年,標普500指數中的科技股上漲了41%,遠高于該指數24%的整體漲幅。④納斯達克的科技股表現更為亮眼,微軟、蘋果、谷歌、亞馬遜等頭部企業的市值相繼站上萬億美元。這凸顯出投資者對高科技企業的濃厚興趣和信心,也說明了科技本位主義對市場的主導性在逐步上升。
從市場前景看,科技創新引導下的需求發現和市場增長不斷催生出一大批快速成長的新興企業,以科技為核心的企業發展模式日益清晰。企業是對新型科技最為敏感的主體。《2019年技術遠景》報告根據對6672名企業高管的調查指出,45%的人表示,過去三年來其組織的創新速度由于新興技術的出現而顯著加快。該報告還提出了DARQ力量,認為這是每個企業都必須掌握的下一套技術,即分布式賬本技術、人工智能、擴展現實、量子計算,⑤因為這四項技術中的每一項都是下一個差異化和顛覆性的來源。可見,科技本位主義在決定市場前景的企業決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從社會層面看科技對日常生活、公眾輿論和社會心理的主宰地位。在日常生活中,高科技產品日益得到公眾持續不斷的追捧。“中產階層科技消費調查報告”顯示,技術消費品市場在中國保持積極的增長趨勢。中國消費市場由線上消費主導,科技進步推動的供給側改革促進了中國消費市場和消費環境的升級。年輕人是高科技產品的主要消費群體和市場定位對象。基于2億年輕用戶的財務大數據顯示,18-35歲的年輕人消費最多的是電子產品。⑥可見,電子產品已經成為生活必需品,而產品的科技含量已成為最前衛的時尚觀。
在公眾輿論中,創新企業業主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明星般的關注和推崇。例如,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一言一行都深入媒體和公眾視野,成為公眾討論話題,成為研究對象,成為被引用的人生哲學,甚至有人將其命名為“傳奇教父”,這遠遠超出了對娛樂明星的關注。與娛樂明星關注人群的特定性別、年齡、職業、層次等相比,對于任正非、馬云、馬斯克、扎克伯格等創新企業業主的關注可以說是全社會現象。而科技本位主義正是此現象的潛在動因。
在社會心理方面,公眾形成了對科技依賴的擔憂和實現科技自主的迫切愿望,擔憂本國一些關鍵技術和重要產品的供應會因國家對外關系的變化而被卡脖子、斷路子,同時也希望能找到應對之策。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增長,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的國家戰略意志越來越清晰。國家政策動向和宣傳往往反映并引領大眾社會心理。企業也紛紛認識到數字化轉型和創新的重要性。研究顯示,幾乎十分之九的IT決策者認為,如果不接受數字化轉型,他們的組織競爭力將下降。⑦可見,科技本位主義已經在各個層級的行為決策和心理思維中存在。
信息化時代向智能化時代的快速演進,使科技本位趨勢日益凸顯
從歷史角度看科技革命對世界文明發展及世界領導權更替的推動效應。從世界文明史看,科學技術是人類戰勝自然、改造自然的武器,是推動人類文明持續進步和世界不斷前行的不竭動力。科學技術可以創造、更新生產工具并提高勞動技能,可以擴大勞動對象的范圍,科學技術還可促進社會關系的變革,如蒸汽機的廣泛應用,使以機器為主體的工廠制度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歐洲開始建立。科學技術還具有認識功能,推動了社會精神文明的發展,使人們從愚昧無知走向思想科學化。16世紀以來,人類社會進入前所未有的創新活躍期,人類文明也發生了巨大飛躍。
從世界政治的發展史看,每一次科技和產業革命都深刻改變了世界的發展面貌和基本格局,影響著大國的興衰,而世界領導權始終在每一輪科技革命的引領者手中。美國學者莫德爾斯基(George Modelski)在用長周期理論分析世界政治時,提出了“世界領導權”的概念,認為統治一個時期的領導國,通過技術創新、經濟領先和軍事實力支配整個體系。顯然,這三者中,技術創新起著核心作用。同時,通過設立標準、提供公共產品等方式,科技優勢還是霸權合法性的核心源泉。英國憑借蒸汽機技術開啟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創了稱霸世界的帝業。美國壟斷了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上世紀80-90年代新科技革命的主導權,一直處于世界科技的前沿,而這正是美國能夠維持其世界領導地位的關鍵。
從現實角度看科技對綜合國力的核心引領效應和“科技生活進化論”。從現實角度看,科技對綜合國力有著核心引領效應,當今綜合國力的競爭實質上就是一場科技創新的爭奪與較量。綜合國力系統諸構成要素中,科學技術是先導,起“龍頭”和核心引領作用,保障了經濟基礎,增強了政治、軍事和外交能力。科學技術已經成為影響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美國經濟學家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20世紀初提出“創新理論”,認為群集式創新所推動的經濟發展具周期性,在一個經濟長波中,創新與波動之間具有本質聯系。工業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伴隨著全球化2.0的深化,更成為主要大國不斷加速科技創新,發揮疊加效應的驅動力。
從現實角度看,科技還全面賦能衣食住行,推動了公眾生活的便利性,“科技生活進化論”成為現實。科學技術已經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交通方面,汽車、輪船、高鐵、飛機讓我們的出行方便而快捷;聯系方面,從書面信件到電子郵件,再到社交媒體上的實時語音和視頻溝通;購物方面,從親身去商場到輕觸手機屏幕即完成交易;查閱資料方面,從大海撈針的圖書館到如今足不出戶就可以查閱的各種網絡數據庫;智能手機、智能家居、遠程教育等成為時尚的生活方式……我們的衣食住行都因為科技而“進化”。
從未來角度看科技領先與未來世界格局的關聯效應。從未來角度看,科技發展越來越快,科技的領先就代表著未來占優的高度可能性。從歷史和現實可以推斷未來。科技發展是維護國家安全和增強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戰略,是國際競爭的新焦點。誰能領導以智能革命為主導的新一輪科技革命,誰就掌握了未來發展的主導權,誰就能在未來世界政治格局中占據領導地位。習近平主席說,“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講到人工智能的重要性時表示,“誰在這個領域領先,誰就是世界的主人。”基于此,2019年10月,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命令,批準2030年前俄羅斯國家人工智能發展戰略。
新一輪科技革命的競爭之所以如此激烈,也是因為它的三個特點決定了其和未來世界格局的關聯。一是新一輪科技革命發展迅速,多種重大顛覆性技術不斷涌現,科技成果轉化速度明顯加快。二是新一輪科技革命的產業組織形式和產業鏈條更具壟斷性,可能在國家之間導致“贏者通吃”的局面,從而加劇各國之間的實力差距。三是新技術趕超周期在信息時代的大大縮短。這些特點決定了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加快重塑世界,科技創新給世界帶來無限發展潛力的同時也將帶來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隨著信息化時代向智能化時代的快速演進,科技本位的趨勢將更加明顯。
以辯證視角看科技本位主義的兩面性
科技本位主義本身并不包含價值判斷,它是當前社會快速變革時期日益凸顯的社會思潮。科技本位主義的興盛有很大積極意義,但科技本位主義也不乏消極影響。
從“科技強國”與“治理現代化”看科技本位主義的積極意義。科技本位主義有助于加快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時代建設科技強國的步伐,從而有助于科技強國的目標實現,有助于中華民族復興,也有助于提高人民幸福感。首先,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本位主義有助于推進歷史性、整體性重大創新成果的出現,從而推動科技強國目標的實現。其次,科技本位主義還可以助推民族復興。科技發展是中華民族進步的動力,從科技大國轉變成科技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再次,科技本位主義也有助于改善人民生活。科技創新可以帶來新機遇,可以解放勞動力,可以使人民獲得精細化、便捷化、智能化的服務,從而提升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科技本位主義及其推動的科技發展也有利于“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第一,科技本位主義有利于改善科技發展的硬環境和軟環境,促進治理環境的優化。第二,各種全天候監測系統、物聯網、數據分析、智能預警等技術有利于迅速發現需要治理的問題和對象,從而有助于擬定問題導向的治理預案。第三,科技發展有助于整合治理平臺體系,推進國家治理組織系統結構的現代化。現代信息技術的協調功能使得多主體同時參與、多任務同時進行、實時共享共治式的治理平臺得以實現,從而減少資源浪費和閑置,減少各自為政和權責失配、部門碎片化等現象。第四,“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為國家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手段,增強了治理的科學依據和精準度,從而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的創新。
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化解科技本位主義的消極影響。正如科技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科技本位主義也可能走向消極面。在科技本位主義推動下,國家對于人工智能武器化和網絡空間武器化的嘗試威脅國際社會的安全、和平與穩定。科技本位主義的強勁社會潮流也使社會道德、人性倫理等因素的重要性相對降低。但是科技本位主義最大的消極面是國家政府在注重科技的戰略性和競爭性的同時,給予科技交流與發展過多干涉,忽視了科技的共享性和開放性,忽視了科技僅僅是實現目標的手段而不是目標本身。在現實世界中,這種極端科技本位主義措施屢見不鮮,比如當前美國對科技交流的限制、對知識產權的技術封鎖、對科技公司設置的貿易壁壘等科技壟斷、技術霸權做法,從長遠而言有悖于科技本身發展規律,將影響科技發展進程,不利于科技的進步,也不利于本國的長遠發展和人類的共同利益。因為科學在開放環境中才能不斷進步并造福人類。正如任正非就中美科技企業的競爭與合作關系所言:“最終,我們還是要在山頂上擁抱,一起為人類社會做貢獻。”這種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才是科技發展的最終目的。
(作者為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博導)
【注: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構建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研究”(項目編號:18BGJ022)的階段性成果】
【注釋】
①Sheila Jasanoff and Sang-Hyung Kim, eds., Dreamscapes of Modernity:Sociotechnical Imaginaries and the Fabrication of Power,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5, p.4.
②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2019 Report to Congress, November 2019, https://www.uscc.gov/annual-report/2019-annual-report.
③Jenny Chang, “150+ Technology Statistics You Must Know: 2019 Market Share Analysis & Data,” https://financesonline.com/technology-statistics/.
④Akane Otani and Karen Langley, “Technology Stocks Head Toward Best Year Since 2009,” November 19, 2019,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https://www.wsj.com/articles/technology-stocks-head-toward-best-year-since-2009-11574159401.
⑤Accenture Technology Vision 2019 (The Post-Digital Era is Upon Us, Are You Ready for What’s Next?), Accenture, https://www.accenture.com/_acnmedia/pdf-94/accenture-techvision-2019-tech-trends-report.pdf.
⑥《2017年輕人消費趨勢報告》(2017年1月15日),中商情報網, http://www.askci.com/news/finance/20170115/08491587924.shtml?_da0.5124208401588988.
⑦Bill Lundell, 2019 Technology Spending Intentions Survey, The Enterprise Strategy Group, https://www.esg-global.com/2019-technology-spending.
責編/周小梨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