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防沉迷”既要治標 更要治本
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這個備受社會關注的問題上,監管部門一直在努力。
近日,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了《關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六方面的具體舉措“拳拳到肉”:賬號實名注冊制度、嚴控未成年人游戲時段時長、規范提供付費服務、加強行業監管、探索實施適齡提示制度和引導各界力量履行監護守護責任,幫助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網絡游戲消費觀念和養成良好行為習慣。
在六大舉措當中,針對此前頻頻引發社會關注的未成年人網游大額充值等問題更是作出明確的規定。總體而言,《通知》針對當前防沉迷存在的重點難點問題,精準施策、靶向治療,提出了關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工作要求和具體安排,明確了網絡游戲行業為未成年人提供服務應遵循的原則和規范。
作為專門針對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發布的細則,《通知》可謂近年來最具體最直接的規范和指引,但是《通知》的發布并不代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問題就能夠一蹴而就解決。正如國家新聞出版署有關負責人答記者問時所說:“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積極推進,不斷研究完善相關做法。”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通過手機就能輕松接觸網絡游戲,使得越來越多的未成年人開始接觸甚至沉迷網絡游戲,也引發了諸如未成年人為網絡游戲大額充值和深度沉迷網絡游戲等諸多社會討論。針對這些問題,不少游戲企業為了避免背上導致未成年人沉迷游戲這個“鍋”,早已推出了基于自身平臺的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舉措,其中網絡游戲巨頭騰訊的“防沉迷”系統更是將年齡段限制在12歲以下,也啟動了實名注冊策略并接入公安權威數據平臺進行校驗。
通過強制措施和技術手段來“防沉迷”,目前而言的確是最直接的辦法,但始終治標不治本。因為只要是技術手段,就有破解的方法。例如《通知》中提出了實名注冊制度,但似乎沒有辦法解決孩子們使用家長賬號無限制地進行游戲,甚至在一些電商平臺上,還有各種破解“防沉迷”系統的服務;而《通知》中對未成年人網絡游戲充值金額的限制,也只是基于未成年人游戲賬號而言的,但此前多起未成年人大額充值的事件,其實都是孩子使用了父母賬號或者使用了父母支付賬號,這種情況顯然不是直接限制未成年人賬號支付額度能夠解決的。
此外,此前在騰訊“防沉迷”系統推出后的反饋中,有不少家長更是吐槽限制了孩子玩游戲的時間,反而讓孩子在玩游戲的時候投入了比之前更高的專注度,是集中時間的“沉迷”,而且也并不能阻止孩子在非可玩時間里對游戲相關內容進行關注和了解。
網絡游戲從來不會主動找上門,網絡游戲也從來都不是洪水猛獸,有益的網絡游戲也是可以“教書育人”的。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用強制措施“一刀切”無疑最簡單直接,但并不是良方妙藥。如果家長都習慣性地把手機扔給孩子,那沉迷不沉迷也只能看孩子的造化了。如何讓未成年人接觸到他們適合的游戲,是監管部門和游戲行業更加需要關注的。如何讓未成年人在健康有益的網絡游戲中“沉迷”,又何嘗不是監管部門和游戲企業為行業健康發展所需要努力的方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