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前沿理論 > 正文

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統一 推動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達到新高度

適應我國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新形勢新要求,黨中央、國務院最近印發了《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科學總結了2001年黨中央印發《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來所取得的顯著成效和實踐經驗,全面體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公民道德建設,立根塑魂、正本清源,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舉措及所取得的新經驗新進展。《綱要》更加突出了公民道德建設的時代性、人民性和實踐性,它的頒布是推動我國公民道德建設進入新階段達到新境界的綱領性文件。《綱要》強調,加強公民道德建設,要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統一。這既是我國公民道德建設長期實踐經驗的啟示,又是在新時代破解新問題、解決新矛盾的必要遵循。認真學習、深入領會、切實貫徹《綱要》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綱要》提出的各項舉措,對于我國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人的全面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目標的確定是從事任何一項事業的前提和根據,它不僅決定了一項事業的發展方向,也是激發為完成這項事業攻堅克難的動力源泉。只有目標明確堅定,才能喚起人們的斗志,動員人們積極主動地大膽實踐,形成一種“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氣勢和豪情。

道德建設說到底是人的建設,是人的德行的培養和造就。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必須聚力于培養造就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種時代新人,必須在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精神狀況等方面同新時代發展要求相符合。他們能夠聽從時代的召喚,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同國家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結合起來,作出自己的貢獻,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這是公民道德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我們公民道德建設必須堅持的目標導向。公民道德建設所要進行的一切工作必須聚集于這個目標,脫離或違背這個目標都可能勞而無功甚至誤入歧途。

歷史證明,每個時代都會造就出每個時代的人,而這個時代的發展又都有賴于這個時代人的擔當和奮斗。因此,對于每個人來說,只有順應歷史發展的要求,才能立時代的潮頭,做時代的弄潮兒,為國家和人民作出自己的貢獻,無愧自己的一生。反之,則會成為時代的落伍者,其生存的意義和價值也就無從談起,甚至被時代所淘汰。當前我們正處在新科技革命的浪潮之中,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也引發出所謂“現代化的陷阱”;在國際關系的大變局中,霸權主義、單邊主義在不斷給我們國家民族的發展提出各種嚴重的挑戰;在國內,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改革開放也進入深水區,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不斷涌現。這些新的挑戰需要我們勇敢面對,把挑戰轉化為機遇;這些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需要我們認真對待,不斷破解并將其轉化為發展的動力,這樣才能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偉大事業、偉大工程、偉大斗爭推向前進。因此,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就成了我們各族人民的歷史使命和內在要求。

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和當代世界發展的大趨勢、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道德觀、社會主義的道德觀,就能保持公民道德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使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培養始終著眼于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以促進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密團結在一起,在全民族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在社會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全面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的建設,持續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不斷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必須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將國家、社會、個人層面的價值要求貫穿到公民道德建設的各個方面,以主流價值構筑道德規范,強化道德認同,指導道德實踐,引導人們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做一個勇于奉獻、道德高尚的人。

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必須堅持在繼承傳統中創新發展,自覺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繼承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革命道德,適應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積極推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人們在自己的生活和實踐中能夠立足本來、學習外來、面向未來,能夠具有民族復興大任的深邃的歷史意識和博大的文化胸懷。

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還必須堅持提升人們的道德認知與推動道德實踐相結合,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激發人們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養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提高道德實踐能力尤其是自覺實踐能力,引導人們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總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的強烈愿望和不懈追求。如果說在新中國成立之前這只能是人們的一種美好的夢想,那么新中國成立以后,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后,人民當家作主、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已經創造了實現這一偉大夢想的現實條件,使這一偉大夢想成為各族人民的現實實踐。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從事這一偉大實踐的擔當者。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必須適應這一偉大實踐的需要,堅定不移地把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為其鮮明堅定的目標導向。

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是一項長期而緊迫、艱巨而復雜的任務。這是一個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歷史實踐的過程。因此,在堅持目標導向的同時,還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努力把堅持目標導向和堅持問題導向統一起來。

應該看到,在當代,我們所面臨的是現實生活中不斷涌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這就注定了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必須在面對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破解新矛盾中才能向前推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也只有在面對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破解新矛盾中才能健康成長。因此,在堅持目標導向的同時堅持問題導向,實現兩者的統一,就成了保證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時代性、現實性和實效性的必然要求。

第一,要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和處理價值共識和價值多元的關系。這是公民道德建設中的一個基本問題,也是現實生活必須面對和解決的一個實踐問題。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中外思想文化交流對話的日益頻繁,不同社會階層社會群體的經濟狀況和利益訴求必然呈現出明顯的差別,人們思想行為的多元多樣多變日益增強。由于內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價值取向多元化成為新時代最明顯的特征之一。應該肯定,價值多元化是社會進步的一種表現,也是現代社會文化發展一個基本趨勢,它能使社會充滿活力。但價值多元不能也不應該否定社會的價值共識。歷史證明,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需要有共同的、統一的價值觀來維系。如果僅有價值多元而沒有價值共識,就會導致思想混亂,引發思想文化的沖突,破壞聯結社會的精神紐帶。當前,我國社會更需要價值共識,因為我國的現代化是后發型的現代化,是追趕型的現代化,是需要惠及近14億人的現代化,其環境更復雜,任務更艱巨,更需要有效整合多元價值,形成一種強大的主流價值,將整個民族緊緊地凝聚在一起。因此在公民道德建設中,如何引導人們在尊重差異中達成價值共識,在包容多樣中實現道德認同,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也是一個實踐的難題,這就需要我們去研究、去破解,把堅定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統一起來。一個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應該是一個能夠把個人的需求和利益服從于民族復興共同崇高事業,并在這個過程中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人。

第二,要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和處理在實際行為活動中的道義取向和功利取向的關系。這就是我們平常講的義利關系問題,這是公民道德發展的一個核心問題。在義利關系問題上,我國傳統社會一直秉持重義輕利的價值模式。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自由競爭成為市場運行機制的主導邏輯,利潤最大化成為企業追求的主要目標,人們的物質利益訴求更加凸顯。在這種情況下,一部分人甚至完全顛覆了傳統的義利觀,從過去的重義輕利轉向了重利輕義。不可否認,對個人利益的追求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從來不否認個人利益的合理性和正當性。但是重利不能輕義,更不能忘義。否則,人們對利益的追求就會迷失方向,就會失去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義觀的制約,導致一些領域道德失范、誠信缺失,破壞市場經濟的正常秩序,引發各種利益矛盾和社會沖突,同時也會扭曲人的社會本質,阻礙人的全面發展。因此,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義利觀,堅持義利統一,奉行義利兼顧,以義取利,反對重利輕義、見利忘義的錯誤傾向,這也是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一個必須認真研究、加強教育引導、努力達成道德共識的重大現實問題。

第三,要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和處理道德自主和道德引導的關系。如何使道德自主和道德引導良性互動,這是一個很多國家在現代化過程中都遇到的不可回避的問題。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非政府組織迅速發展,在推進公民道德發展中的作用日漸顯現。社會由“熟人社會”變成“陌生人社會”,個人也由“單位人”轉變為“社會人”,個人的主體性、自主性和變化性日益增強。應該看到,公民道德自主性的提高無疑是道德上的一種進步,因為尊重個性與自由,不僅是社會主義應有之義,而且也有利于個體責任意識的培養。但是,如果片面地強調道德自主性,在理論上就可能陷入道德的主觀性、自發性,甚至發展為道德相對主義,進而走向道德虛無主義;在實踐中則會造成一系列的負面效應,如道德價值的沖突日益加劇,道德的約束力遭到嚴重削弱,突破道德底線的事件時有發生等等,這些都是現實中客觀存在的。因此,道德自主和道德引導之間的張力,為公民道德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課題。這些課題既需要加強理論研究,揭示其內在規律,又需要在實踐中認真摸索,創新體制機制。這些都是在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中必須面對的問題和必須努力破解的矛盾。

第四,要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和處理網絡自由和網絡治理的關系。我們已經進入網絡時代,我國的網民有數億之多,如何把握網絡治理的合理尺度,就是一個新的難題。應該看到,網絡自由是公民自由在虛擬空間的延展,自由是網絡和網絡技術發展的動力;反過來,網絡的發展也極大地促進了公民的自由。由于網絡的扁平性、開放性和匿名性,由于傳統金字塔式的權力結構被打破,人們的社會交往更加廣泛,網民的意見發表更加自由,促進了公民自由權利的實現。但是,與現實社會的自由一樣,網絡自由也是有限度的。任何人的自由必須以不損害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為前提,這是一個起碼的常識。但是當前網絡上的失德行為卻屢見不鮮,從垃圾郵件、“網絡暴力”到侵犯隱私和商業侵權,從網絡詐騙、網絡謠言到網絡色情和網絡賭博,凡此種種,不勝枚舉。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在一個合理的尺度上加以治理,網絡秩序就得不到保障,網絡自由也將受到傷害,嚴重干擾公民道德建設。但如何把握網絡治理的尺度并在網民中達成廣泛的共識,得到廣大網民的自覺維護和共同遵守,就是一個非常復雜又亟待解決的問題。公民道德建設必須面對和破解這一問題,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創造良好的網絡環境和社會條件。

當然,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需要面對的問題和破解的矛盾遠不止上述幾個方面。還有一些問題和矛盾同樣重要,需要加強引導。例如,在進行社會道德治理中如何協調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的關系,既要防止排斥法律的作用,又要避免忽視道德的作用,真正實現和堅持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結合;在適應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如何引導人們抵制西方的消費主義和物欲主義的侵襲,在不斷提高物質生活水平的同時,注重精神生活的追求,不斷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樹立高尚的幸福觀,實現物質生活幸福和精神生活幸福的統一等等。

總之,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是一項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偉大工程,它必須面向現實、面向實踐,努力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各項工作中去,滲透到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它所面臨的各種問題和矛盾既表明這一偉大工程的艱巨性和復雜性,又表明它的重要性和高尚性。我們必須在黨的領導下,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努力激發人民群眾的創造性,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握規律,積極創新,持之以恒,久久為功,推動全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建設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作者:唐凱麟,系湖南師范大學道德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責任編輯:張迪]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