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為立國之基、樹人之本。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綱要》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尊重群眾實踐,突出問題導向,把握歷史規律,明確了“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等四項重點任務,為新時代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推動全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提供了重要價值規范。
要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必須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信仰信念指引人生方向,引領道德追求。歷史和現實一再證明,從飽受屈辱與壓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走來的中國之所以能夠得到解放,并實現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新中國的歷史和改革開放的歷史已經證明,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完全正確的,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是完全正確的。歷史和現實還將證明,只有繼續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不斷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思考問題、分析問題,才能更好地解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所面臨的一系列新情況、新任務。當前,要破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就要繼續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以此筑牢我們的信念之基。要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使之成為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要深化對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的認識與感悟,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我們的頭腦,準確把握其豐富內涵、精神實質、實踐要求,大力筑牢信仰信念的思想堤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精神支撐。
要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必須盡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是凝聚中國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面給我們每一個公民提出了行動準則,是新時代中國人民共同遵守的價值規范,承載著中華民族、中國人民共同的心靈愿望與精神追求。尤其是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偉大而又艱辛的征程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聚全體人民共識的“最大公約數”,要進行偉大斗爭、推進偉大事業、建設偉大工程、實現偉大夢想,必須要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要盡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持續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增進價值認同、樹立鮮明導向、強化示范帶動,引導人們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明德修身、立德樹人的根本遵循。堅持貫穿結合融入、落細落小落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融入日常生活,使之成為人們日用而不覺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要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社會、深入群眾、深入人心,積極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使之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有力的精神支撐。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全面體現到全面依法治國中,體現到法律法規立改廢釋、公共政策制定修訂、社會治理改進完善中,為弘揚社會主義主流價值提供良好社會環境和制度保障。
要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必須傳承中華傳統美德。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是道德建設的不竭源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和諧協調的人倫關系,“為公”“為群體”的整體主義觀念,孝老愛親的傳統家風,“民本主義”“重民”思想以及“見利思義”“先義后利”“義然后取”的義利觀等思想,對于今天弘揚社會主義道德、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就曾經專門針對傳統家庭美德強調,要發揚中華民族孝親敬老的傳統美德,引導人們自覺承擔家庭責任、樹立良好家風,強化家庭成員贍養、扶養老年人的責任意識,促進家庭老少和順。當前,要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邁上新臺階,必須傳承中華傳統美德,以禮敬自豪的態度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中華文化中優秀基因更好地植根于人們的思想意識和道德觀念。要深入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深入挖掘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正揚善、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傳統美德,使之與現代文化、現實生活相融相通,成為全體人民精神生活、道德實踐的鮮明標識。
要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必須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是一個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體現。時代精神是一個時代的人們在文明創建活動中體現出來的精神風貌和優良品格。當前,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讓其成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堅實精神支撐和強大道德力量。要大力弘揚中國人民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讓他們成為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動力源泉。要大力弘揚改革開放精神、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優秀企業家精神、科學家精神,使全體人民在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始終保持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
(作者:貴州省委黨校教授 黃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