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讀書 > 正文

文藝創作從高原走向高峰

1571251599569_1

10月15日頒獎的第十屆茅盾文學獎5部獲獎作品從不同側面反映了近年來我國長篇小說創作的思想高度、藝術水準,體現出文藝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入生活,潛心創作,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從“高原”邁向“高峰”的努力和成就。

近年來,中國作家頻頻走向國際領獎臺,劉慈欣的《三體》2015年獲國際科幻文學最高獎“雨果獎”。曹文軒2016年獲國際兒童文學最高獎“安徒生獎”,中國當代文學的成就受到世界的矚目。蓬勃發展的中國網絡文學也在海外引起熱烈反響。

習近平主席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五周年以來,在講話精神的鼓舞下,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努力創作出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優秀作品,推動文藝創作從高原邁向高峰。當代文藝界形成了前所少有的活躍而豐繁的局面。

“打造精品”與“構筑高峰”

“五年來文藝的一個突出變化就是創作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進而構筑我們時代的文藝高峰,成為作家藝術家的自覺追求,‘打造精品’與‘構筑高峰’成為當下文學藝術領域的共同為之奮斗的目標與追求。”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白燁指出。更多的作家開始注重精益求精,使作品盡可能接近“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標高。這在2018年長篇小說創作中表現尤為突出。這一年先后出版的梁曉聲的《人世間》、徐懷中的《牽風記》、徐則臣的《北上》、陳彥的《主角》、李洱的《應物兄》,同時榮獲第十屆茅盾文學獎,是近年來文學創作精品意識增強、精品力作增多的有力證明。

90歲的老作家徐懷中早在1962年就動筆寫《牽風記》,因故中途不得不忍痛將原稿付之一炬。直至耄耋之年,重又開筆打磨。其間經歷了半個多世紀之久,作者汲取了新時期以來多種創作思想的營養,厚積薄發,完全放開手腳作最后一搏!《牽風記》以革命浪漫主義手法書寫波瀾壯闊、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是戰爭史也是人性錄,顯示了作者在藝術上的探索創新。徐懷中說:“希望自己作品充滿著對人民大眾悲歡的關切,努力彰顯深厚的人民情懷。”在中國作家協會辦公廳主任李一鳴看來,以獲得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的5部長篇小說為代表的許多精品佳作,維護了長篇小說作為一個民族秘史和國家社會生活傳記的尊嚴。這些長篇小說將歷史和時代作為小說的發生背景、矛盾場景、生活情景,既莊嚴無畏,敏銳把握歷史風云,摹寫歷史真實本相,又尖銳透徹,楔入時代生活內里,探入人物內心世界,在時代洪流中塑寫人物故事,達到時代思維的新高度,揭示歷史發展的大邏輯,體現出追求史詩的境界和品格。

據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研究員肖驚鴻介紹,近年來,中國網絡文學創作呈現繁榮景象。截至2018年12月,中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4.32億,主要文學網站作者數量達百萬以上,作品總數超2000萬部。越來越多的網絡作家把社會價值放在首位,更加注重提升創作品質,優秀作家作品不斷涌現。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閻晶明談到:“近年來,在文學創作中,我們欣喜地看到既植根于深厚的中國文化土壤,生動講述中國故事,又能夠調用多種藝術表現方法,實現藝術突破的優秀作品。比如在小說創作領域,不少活躍的作家堅持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又能夠自覺地在藝術上打開格局,把具有時代特征,更能夠讓當代讀者接受的藝術元素、創作手法融入其中。同時,發揮文學是其他藝術創作母本作用,以新的藝術形式擴大優秀作品社會影響的成功例證也有很多。近期以來,一些在觀眾中引起熱烈反響的影視作品,如電視劇《平凡的世界》《大江大河》等等,都是由優秀文學作品改編而來。可以預想,這種創作上實現突破的自覺,多種藝術形式的融合,必將催生更多無愧于時代的文藝精品,中國作家藝術家攀登文藝高峰的勇氣與努力,必將帶來文藝創作的嶄新境界。”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在習近平主席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精神感召下,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到社會生活中,身沉下去,情融進去。《北上》是“70后”作家徐則臣歷時4年完成的作品,作品涉及大運河從1901年至今的100多年歷史,作者為寫這部作品,走遍了1797公里長的運河沿線的重要地方,包括18個地級市、4個省、兩個直轄市,閱讀了六七十本有關的資料書,了解運河沿線的經濟、文化、歷史變遷。“只有做了這些功課,你才有可能真實地把這條河寫出來”。徐則臣說。

白燁認為,“五年來文藝的另一個突出變化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普遍深入人心,成為文學藝術家從事創作和文學藝術界開展工作的軸心與重心。”

基于“以人民為中心”的基本認知,五年來,作家藝術家們把深入人民生活,閱讀當下時代,作為創作的必修課,紛紛到基層兼職和下鄉掛職,深入了解和切實觸摸正在“進行時”的時代生活。在此基礎上,從報告文學到長篇小說,都出現了一批反映生活新變化,富有時代新氣息的優秀作品。這樣的作品,報告文學有何建明的《浦東史詩》、紀紅建的《鄉村國是》、寧肯的《中關村筆記》、徐劍的《大國重器》等,長篇小說有關仁山的《金谷銀山》、陳毅達的《海邊春秋》、老藤的《戰國紅》、趙德發的《經山海》等。這些作品都跟“新史詩”有關,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文學新成果。

“我們面對著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生活為文藝創作提供著無比豐富的源泉。同時,審美觀念和審美需求的變化對文藝創新提出了更高要求。真正做到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必須拿出與時代發展相匹配,與人民要求相適應,與新的審美要求相呼應的精品力作。”閻晶明說。

[責任編輯:王爽]
標簽: 文藝創作   茅盾文學獎   時代精神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