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崗村借助農村“三變改革”的政策東風,激發農村金融各參與方積極性,探索商業銀行、擔保公司、村集體企業三方合作,允許村民將自己手中的股權證進行質押融資,讓“紅證書”變成活資產,緩解農民創業融資過程中的無抵押、無擔保困境,助力農民脫貧致富——
41年前,這里的18位村民在土地承包責任書上按下紅手印,拉開了中國新一輪農村改革的序幕;41年后,這里的改革仍在進行,尤其是在農村產權制度、金融服務方面,一系列創新持續深入。這里就是安徽滁州市鳳陽縣小溪河鎮小崗村。
日前,經濟日報記者赴小崗村調研發現,為破解村民無抵押、無擔保的窘境,當地在“三變改革”(即“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基礎上,商業銀行、擔保公司、村集體企業三方合作,允許村民將自己手中的股權證進行質押融資。由此一來,村民手中的“紅證書”變成了活資產,融資難題得以緩解;同時,信用風險也由以上三方共擔,農村金融各參與方的積極性得以激發。據了解,經過前期的探索與總結,此項改革目前已形成一套可持續、可推廣的業務模式,并擴展至安徽省16個市。
“回村創業”需求旺
細數小崗村近年來的變化,較突出的就是“回村創業”和“領頭致富”。
現年40歲的村民殷玉榮便是“回村創業致富”的典型代表。2012年之前,她在外地跑過運輸、送過快遞,但心中總是惦念著家鄉。
“回村創業后,我開始從事種植養殖,養豬、養雞、養稻蝦。”殷玉榮說,后來發現“土地入股”模式能更好地發揮土地效能、實現經濟效益,便借助當時的改革東風,于2017年牽頭成立了“鳳陽縣小崗村民益土地股份合作社”,自己擔任理事長。
具體來看,村民將手中閑置的、不愿種植的土地交由合作社統一管理,用于稻蝦共養、山核桃種植等。在此模式下,如果村民在合作社入股,每年能獲得租金和分紅。如果村民在合作社種地工作,還能再獲得一份工資。
“目前,稻蝦養殖已達800畝,生豬年出欄約1000頭,行情好的時候一年能收入40萬元到50萬元。”殷玉榮說。
2012年退伍回鄉的楊偉也是“創業致富”的代表,記者在“小崗村大包干紀念館”對面看到了他的草莓大棚。“我這個棚的地理位置算是村里的‘黃金地段’了。”楊偉笑稱,因平時客流量大,除了日常銷售,他們的種植基地還為游客提供采摘、觀光服務,這幾年做下來,平均一個棚年利潤在6000元左右。
記者看到,該種植基地面積達20余畝,共有標準化大棚12個。由于每年9月份是草莓的定制時間,一系列生產準備工作已在這里有序開展。
紅紅火火的背后,殷玉榮、楊偉也有自己的煩惱——資金掣肘。“就拿9月份這個時間段說吧,種草莓一畝地的成本約1萬元,用工成本一天80元,更不要說苗錢、新薄膜費用、大棚更新費用了。”楊偉說。
從銀行貸款通常需要抵押物,但這恰恰是村民們所缺乏的。“抵押貸款做不了,保證貸款也需要找擔保人,都挺難的。”楊偉說。
“三變改革”打基礎
如何破解這些困難?這要從農村“三變改革”說起。
小崗村是我國農村改革的主要發源地。2016年4月份,習近平總書記在小崗村主持召開農村改革座談會時指出,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要順應農民保留土地承包權、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意愿,把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分為承包權和經營權,實現承包權和經營權分置并行。
同年4月份,小崗村被確定為安徽省首批13個“三變改革”試點村,即“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試點方案于9月份正式出臺。緊接著,“小崗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社”于12月份成立,該合作社以村集體資產為基礎,1028戶村民共持有合作社3026萬元股權,合作社為村民頒發股權證。
然后,合作社再入股小崗村的集體企業“小崗村創新發展有限公司”,持股比例49%,實現收益分紅。“2018年春節期間,每名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從‘小崗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社’獲得350元分紅,這標志著小崗村‘三變改革’試點完成。”小崗村黨委副書記馬武俊說。
“三變改革”的完成,為村民股權質押融資打下了基礎。于是,當地的政府、金融機構開始探索,如何將村民手中的股權“紅證書”變成活資產。
探索之路并非坦途,諸多問題也擺在眼前:股權質押后,給村民的授信額度如何確定?是否僅由銀行一家承擔信用風險?如果采取“幾家抬”模式,信用風險如何分擔?貸款利率水平如何確定?
“興農貸”幾家抬
經過反復調研和磋商,“興農貸”方案最終形成,即由小崗村創新發展有限公司、鳳陽縣中都融資擔保有限公司、中國農業銀行三方合作,為有資金需求的村民提供3000元至30萬元不等的股權質押貸款,執行基準利率,村民可在1年期的授信額度內隨借隨還,利隨本清。
具體來看,鳳陽縣中都融資擔保有限公司、農行鳳陽縣支行按7︰3的比例分擔風險,但為了降低擔保公司風險敞口,由村集體企業小崗村創新發展有限公司設立“風險補償基金”,為擔保公司提供30%的反擔保,相當于村集體企業、擔保公司、銀行最終按3︰4︰3的比例分擔風險。
“這樣一來,擔保公司的承保意愿進一步提升,同時,我們還為村民降低了擔保費率,由通常執行的1.2%降至0.8%,假如村民貸款10萬元1年期,僅需支付擔保費800元。”鳳陽縣中都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客戶經理張敏說。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進一步節約村民的資金成本,擔保費還創新采用了“可退還”模式。“假如村民提前還款,1年期的貸款只用了10個月,那么擔保公司只收10個月的擔保費,會把剩余2個月的錢退給村民。”張敏說。
據介紹,引入了村集體企業為擔保公司提供30%的反擔保,這除了降低擔保公司風險敞口、提升其擔保意愿,還對貸款的風險識別與防控起到了積極作用。
“這相當于讓村集體企業參與了風險分擔,企業有更大的動力進行貸款客戶篩查,由于企業對村民十分熟悉,這無形中也為銀行的貸前審查提供了有益補充。”馬武俊說。
農行鳳陽縣支行行長胡愛民表示,銀行在確定貸款額度時,會綜合考慮農戶的實際生產資金需要、生產成本、股權價值等因素,最終與擔保公司一起為申請人核定可貸額度,目前集中在3000元至30萬元不等。
在銀行支持下,村民們受益越來越多。“我最初能貸到10萬元,后來,我的還款情況好、信用等級升高、生產規模也在擴大,現在可以貸到30萬元了。”殷玉榮說。
胡愛民介紹,從2018年7月份正式落地至今,小崗村已累計發放“興農貸”40筆,共計510萬元,尚未出現一筆不良貸款,業務前景廣闊。
“在小崗村首批貸款成功投放后,我們對‘興農貸’及時總結,研究改進,目前已形成了一套可持續、可推廣的業務模式。”農行安徽省分行副行長汪曉健說,希望接下來能進一步助力農村“三變改革”,并推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新模式向縱深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