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新時代提升公民道德素質三策

核心提示: 加強新時代道德建設,促進公民道德素質提高,是構建新時代精神文明的重要一環。新時代提升公民道德素質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加強正確價值觀導向,二是完善新時代社會信用體系,三是加強法治建設。

【摘要】加強新時代道德建設,促進公民道德素質提高,是構建新時代精神文明的重要一環。新時代提升公民道德素質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加強正確價值觀導向,二是完善新時代社會信用體系,三是加強法治建設。

【關鍵詞】新時代 公德 私德 【中圖分類號】D648 【文獻識別碼】A

在中國社會中,道德一直扮演著維護社會穩定與秩序的重要角色。梁啟超將道德歸屬為人的一項素質,并將其表現劃分為公德和私德兩個方面。日本思想家福澤諭吉認為,道德是一切的根本,社會上的任何事業,若不依靠道德就不會成功,如果有了道德素養,則將無往而不利。習近平總書記教導我們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大德”“公德”“私德”都屬于道德范疇。加強新時代的道德建設,促進公民道德素質提高,是構建新時代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

堅持正確價值導向,提升公民道德素質

道德屬于上層建筑,社會道德是由社會經濟狀況決定的。在道德發展史上,每一個歷史時期的道德要求都會存在差異,即使同一歷史時期,處在不同發展階段的社會道德要求,也會顯示不同。每個時代的道德都受該時代主流意識形態的指引,資產階級有資產階級的道德,無產階級有無產階級的道德。由此,道德具有歷史性,也具有階級性。新時代,要堅持正確價值導向,不斷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質,使其能夠“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

堅持正確價值導向,公民要“明大德”,樹立崇高信仰。“明大德”不僅是中央對領導干部的要求,也是對每個公民的要求。“明大德”要求公民必須熱愛自己的祖國,忠于自己的民族,樹立崇高的信仰。人沒有“信仰”如同航行失去指引的燈塔,就像失去了靈魂的行尸走肉;錯誤的“信仰”會引導人走向迷途,或誤入歧途;唯有正確的“信仰”才會催人奮進。歷史上,“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崇高信仰指引無數先烈為了人民拋頭顱、灑熱血而心無悔。現今時代,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須堅持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明大德”為國家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堅持正確價值導向,公民要“守公德”。“守公德”是公共道德方面表現出來的品質。梁啟超認為“公德”是“人人相善其群”。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公民的公德水平正在飛速地提高。例如,我國城市面貌愈發清潔、有序。我們國家為了“公德”建設,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廁所革命”、逐步推行“垃圾分類”等等。公民“守公德”意識在逐漸增強,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的現象越來越少。一個國家的“公德”水平,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表征之一。所以,每個公民都應該“守公德”,自覺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做到“文明、和諧、友善”,利于群體,不斷提高“公德”水平。

堅持正確價值導向,公民要“嚴私德”。梁啟超認為“私德”是“獨善其身”,是相對于“公德”而言的。“私德”注重個人的道德修養,其“私德”的修養程度,也會在與外界聯系的過程中呈現出來。“私德”主要表現于私人領域,是處理私人關系時表現出來的情操,是私人交往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德行。

“嚴私德”與“明大德”“守公德”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新時代每個公民都應嚴格要求自己,堅定崇高信仰,樹立遠大理想,把控私欲、克制貪欲,讓自己的行為符合道德規范,堅持自省、自律、慎獨,養浩然正氣。

完善新時代社會信用體系,提升公民道德素質

誠信是公民道德素質中最重要的素養之一。人無誠信不立、企業無誠信不發、國無誠信不興。我國非常重視誠信建設,因為誠信不僅僅是人們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礎,也是社會建立良好社會秩序發展的基石。當今時代,誠信建設已成為我國社會治理中的重要措施之一。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建設需要特別重視誠信建設。社會發展過程中食品安全的改善、人與人之間和諧關系的加強等等,都需要加強誠信建設。建立社會信用體系是加強社會誠信建設的重要渠道之一。社會信用體系是通過記錄社會主體信用狀況,明確社會主體信用優劣,并且給予社會主體的信用風險以警示,采取一定的措施懲戒失信主體,達到弘揚正氣、褒揚誠信的目的。社會信用體系不僅記錄失信行為,而且保存失信者的失信記錄,及時對失信者的失信行為進行警示懲罰。所以,要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進信用的立法,進一步完善信用的法治體系,構建合理的社會信用體系,遏制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從而保障公民的道德素質不斷提高。

構建合理的社會信用體系,就需要為社會信用立法。然而,社會信用立法非常復雜,具有艱巨性、綜合性、創新性,是一項系統工程。信用立法涉及的方面非常多,既涉及公權力也涉及個人權利,既涉及法律也涉及道德;既需要高層次的國家設計,也需要社會成員的共同努力;既要有國際視野,也要立足本國實際情況。構建社會信用體系需要多個部門、多個領域,多個主體的相互配合。社會信用立法需要凝聚各方面的力量,使各方的主體共同參與,明確各級政府在社會信用體系構建過程中的職責,做到職權分明,實施過程中避免互相推諉責任;建立實施過程中的監督機制,建立統一的信用信息分級服務平臺,促進各部門、各地區之間的信用信息共享,合理懲戒失信行為。

吸取國外信用立法、信用體系建設的經驗。例如,全球信用體系建設最為發達的美國,從20世紀初就已經開始實施信用立法,現已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信用法律體系,運行良好且行之有效。當前,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還處于初期階段,應該吸取美國、日本等國比較成熟的立法經驗,結合本國的具體實踐,構建適合我國發展的社會信用體系。近幾年,我國在信用體系構建方面已經初見成效,但要進一步推進信用體系的構建,還需要通過立法,詳盡地、科學地界定主體的失信程度,并且進一步構建失信行為分類管理機制,及時對失信行為進行合理的處罰。同時,要依法推進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的機制,并且對守信的激勵與對失信的懲戒都要有相應的法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依法形成“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局面,使各類信用主體不敢失信、不想失信,使信用主體對失信的后果有恐懼感。如果一個人失去了誠信,就沒有了道德底線。新時代的公民要以誠信為本,“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提升自身道德品質。

法治為提升新時代公民道德素質保駕護航

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緊密結合,是古今中外治國經驗的總結。法治和德治雖然有強制和非強制的區別,但是法治也有顯著的道德效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良好的法治能夠更快地促進公民的道德水平提高。通過法治規范人們的行為,久而久之人們按照法律做事的行為就會形成一定的習慣。為此,新時代公民具有良好公德,要有完備、詳盡、具體的法律和規范為“公德”提高提供保障。此外,公民要加強個人修養,做到“慎獨”,凈化心靈,時常反省自己;在私人交往中,一言一行都要符合道德規范;獨善其身、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對于不孝順之人要給予法治的必要強制加以糾正輔助。由此可見,新時代公民無論是“公德”水平的提升,還是“私德”素質的提高,都需要法治的護航。

(作者分別為哈爾濱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哈爾濱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注:本文系2019年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日本近代公德流變探究”(項目編號:19ZXZ007)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梁啟超:《新民說》,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

②[日]福澤諭吉著、北京編譯社譯,《文明論概略》,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

責編/趙博藝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張忠華]
標簽: 新時代   公民   道德   素質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