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鄉鎮財政作為我國公共財政體系中的基礎環節,是實現鄉鎮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國鄉鎮財政還存在與政府權責不相適應的情況,制約了鄉鎮職能的有效發揮。對此,應從推動事權財權統一、加強鄉鎮預算管理、改善鄉鎮財政服務保障、防范鄉鎮財政運行風險四個方面著手,不斷調整優化鄉鎮財政運行機制,提升運行效能。
【關鍵詞】鄉鎮財政 鄉村振興 政府職能 【中圖分類號】F812.8 【文獻標識碼】A
鄉鎮財政作為我國公共財政體系中的基礎環節,是鄉鎮治理的基礎和支撐,是助推鄉鎮政府從經濟建設型轉向公共服務型,進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服務鄉鎮政府的職能履行是鄉鎮財政運行的內在要求,與鄉鎮政府不同階段、職能相對應,其財政體制也應有所不同。自分稅制運行以來,鄉鎮財政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職能不斷拓展,能力顯著提升;但隨著基層社會公共需求的快速增長,特別是在后稅費時代,現行鄉鎮財政體制逐步呈現出與政府職能不適應、財權和事權不對等現象,滋生出財政收支矛盾、財力運行不穩定等問題,從而影響了鄉鎮政府作用的充分發揮。創新推動鄉鎮財政體制改革,已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創新推動鄉鎮財政體制改革的重要意義
鄉鎮財政體制改革是推動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保證。后農業稅時代,中央財政賦予了鄉鎮財政在服務保障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方面更為重要的職能任務。一方面,作為公共財政運行終端,鄉鎮財政是維護和改善村級組織運轉、完善基層經費管理使用的基礎力量,在傳導落實國家支農強農惠農政策、維護農民合法權益、增強基層民眾獲得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作為傳導者和推動者,鄉鎮財政在貼近農村發展需求、對接國家財政支持方面具備信息獲取的“一線”優勢,在優化農業資源市場化配置和產業化發展、提供公共產品等方面承擔著更為重要的責任和義務;在建設農村道路、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提供義務教育、醫療衛生、環境保護等基本民生產品,建設現代農業特色示范區,發展高水平農業產業鏈等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鄉鎮財政體制改革是深化鄉鎮政府職能轉變的有效保障。現階段,我國鄉鎮政府逐步由經濟建設型向公共服務型、由全能型向有限責任型、由單一業務型向綜合協調型轉變,更加聚焦基層公共產品的有效供給。鄉鎮財政隨政府職能的確定而確立、變化而變化。鄉鎮財政擔負著政府集中運用資金的重要職能,不但決定基層黨的政權架構的運行效率,而且能夠有效拓展鄉鎮自主權利,提升其增收節支的主動性。因此,構建與鄉鎮政府職能相匹配的財政運行機制,有利于最大限度地發揮服務保障功能,推動鄉鎮高質量發展。
鄉鎮財政體制改革是破解鄉鎮財政運行困境的有效途徑。目前,一些鄉鎮不同程度地存在債務、赤字等問題,其主要原因在于鄉鎮財政管理機制不夠完善,存在職能上的“空位”“缺位”“錯位” 等現象。因此,只有因地制宜地探索鄉鎮財政運行體制改革,建立與鄉鎮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相統一的鄉鎮財政保障機制,在充分理順縣鄉兩級財政運行關系的基礎上,有效界定財政支出,優化支出結構,改善人員素質,拓寬收入來源,化解存量風險,才能充分激發鄉鎮政府自主發展的積極性。
創新推動鄉鎮財政體制改革的政策建議
理順財政關系,確保事權財權協調統一。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財政制度”。基于這一要求,要按照“一級政府,一級財政”的思路,進一步從縱向上理順縣鄉兩級以及從橫向上理順不同發展水平鄉鎮之間的事權、財權劃分,圍繞鄉鎮政府“由包攬一切轉變為只提供核心公共產品”的職責進行重新調整,以城鄉融合發展為契機,探索建立鄉鎮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著力破解因事權與支出責任不清晰導致的鄉鎮政務低效、服務低質等問題,在此基礎上,全面加強轉移支付落實,規范縣鄉兩級財政收支分成。要強化對鄉鎮財稅的業務指導和考核監督,合理推進財政重心下沉,按照職能充分整合原則,成立執法、政務服務和社會事務綜合服務三類綜合執法服務機構,進一步整合政府公共服務資源,充分激發鄉鎮發展新動能。
加強預算管理,規范鄉鎮財政運行秩序。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要求,堅持以縣為單位,兼顧鄉鎮實情,以落實“六步法”為抓手,以現代化信息技術為手段,以公開透明為原則,統一預算編制政策標準、核算方式及賬戶使用,健全全口徑政府預算、財政服務以及國庫集中收付體系,按全口徑規格編制收入預算體系,量入為出、有保有壓地編制支出預算體系,建立一般性轉移支出機制,不斷提高鄉鎮預算管理規范化水平。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收入管理,以依法治稅為著力點,做到應收盡收,積極培育優質稅源。通過轉向獎勵、加大固定轉移支付力度,逐步健全差異化收入分享機制。通過實施財源信息普查,抓實抓細鄉鎮財源拓展與管控,積極融入市場經濟體系,優化盤活資源,大力推動產業化發展,拓展鄉鎮財政收入渠道。科學設置村級及鄉鎮人員經費、行政運轉費等支出標準,按照均衡支持與專項激勵相結合的原則,進一步推進實施公共服務、城鎮化建設等重點預算支出項目,持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另一方面,要針對鄉鎮財政預算脫軌失控問題,通過組織協調、跟蹤監測、財政調配、考核通報等方式,不斷加大預算精準執行和有效約束力度,堅決遏制資金用途不當及隱形赤字等問題。要加強專項資金預算分析,提升管理使用效率,特別是針對惠農支農資金,要跟進督導落實。要按照完整性、真實性原則,科學編審年度財政決算,充分凸顯鄉鎮財政預算的制度剛性。
強化服務保障,提高鄉鎮財政工作效能。針對目前部分鄉鎮財政管理秩序不正規的現狀,要著力強化鄉鎮財政高效運行的人力資源基礎建設。結合目前鄉鎮財政工作人員缺乏的現實情況,可探索將鄉鎮財政全員納入參公管理,或結合實際需求,通過政府購買形式,開展業務外包或專業人才聘用,最大化整合社會資源;結合鄉鎮財政運行標準化建設進度,圍繞政策法規、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分批次展開培訓及對口指導,著力提升鄉鎮財政人員綜合素質;建立健全鄉鎮財政考核評價機制,完善人員量化考核實施辦法,充分激發鄉鎮財政人員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鄉鎮財政運行效率,通過構建相關數據平臺,打破財政部門上下級、內外部和內部機構之間的信息溝通障礙。
突出監督防范,杜絕鄉鎮財政安全風險。要把鄉鎮財政運行風險防范擺在突出位置,按照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原則,進一步優化和再造內部運行流程,著力完善內部風險控制制度。要依據預防為先的工作思路,圍繞預算編制與執行、財政收支、村級經費管理、集體財產運行、鄉鎮債務、信息系統管理、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等風險隱患,建立健全管理措施,持續優化監督評價機制。要堅決落實鄉鎮財政紀律,綜合運用鄉鎮預決算公開檢查、資金常態巡查、政務公開、績效評價等方式方法,推動形成鄉鎮財政監督檢查的常態化機制,構建順向相互支撐、有效制衡以及逆向真實反饋、有效監督的完整體系。
(作者為山西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經濟學院講師)
【參考文獻】
①王振洪:《鄉鎮財政管理體制改革面臨的困境及對策——基于A市的個案研究》,《新西部(理論版)》,2015年第16期。
②謝菲菲:《鄉鎮財政管理體制改革面臨的困境及對策》,《環渤海經濟瞭望》,2018年第9期。
③馬國慶:《加強鄉鎮財政管理是落實惠農政策奔小康的重要抓手》,《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8年第4期。
責編/刁娜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