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多維視角看8月中國經濟:數據波動未撼動穩健大局
中新社北京9月16日電 (記者 王恩博)中國官方16日發布8月國民經濟運行“成績單”,其中多項宏觀經濟指標有所波動。不過,在當前復雜形勢下,研判中國經濟走向還需要從更多維度觀察。
其一,看長線。判斷經濟形勢不能只盯著一個月的變動,要拉長時間線分析。
8月份,中國主要經濟指標有升有降,其中工業生產略有放緩,服務業增長加快,同時市場銷售保持穩定,投資略有放緩。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說,月度指標因各種因素影響會有一定波動,但從1-8月總的情況看,經濟運行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發展態勢。
例如,8月消費、投資數據均有所放緩,但中國內需擴大、結構優化大勢未改。前8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2%,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明顯快于總體消費增速;同期,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快于全部投資增速,且生態環保、教育等短板領域投資增長明顯。
其二,看動力。經濟增長后勁充足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不斷挖掘發展新動力。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成效顯著,內需已成為增長主引擎。今年上半年,內需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近80%,其中最終消費支出貢獻超60%。中國潛力無限的市場空間,正激發出強勁的內生增長動力。
持續火爆的假日經濟是其注腳之一。中國文化和旅游部數據顯示,剛剛過去的中秋節期間,中國接待國內旅游總人數1.05億人次,同比增長7.6%;實現國內旅游收入472.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7%。
其三,看變化。從經濟各方面的變化中,可以讀出趨勢。
中國已進入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發展階段。今年以來服務業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前8月,中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長7.0%,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快1.4個百分點,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等現代服務業增長尤其迅速。
這一變化,不僅是經濟轉型升級的發展規律和內在需求,更被看作釋放巨大消費潛力的關鍵所在,將有利于提升經濟增長穩定性。
其四,看民生。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是一個良性循環,后者能有效調動人們發展生產積極性,從而催生經濟新增長點。
作為民生之本,今年中國首次將就業優先政策置于宏觀經濟政策層面,并打出政策“組合拳”。從實際情況看,8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總體穩定;新增城鎮就業達984萬人,已完成全年計劃的89.5%。
付凌暉指出,就業穩就意味著收入穩,也意味著民生穩,這對于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奠定了很好基礎。
從多維視角觀察不難發現,8月份部分經濟數據波動并未撼動穩健大局。但也要看到,當前國際環境復雜多變,不確定因素增加,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政策調控難度提升。下一步穩增長如何“出牌”還需要動腦筋、花功夫。
“提振內需對經濟穩增長十分重要”,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建議,財政政策要繼續加力提效,繼續推進減稅降費政策,為企業減負;落實專項債相關政策,充分動員社會資本等資金,拓展基建資金來源,促進基建切實發揮托底作用。
興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王涵則注意到,從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全面+定向”降準,到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額度放開等,近期官方多項措施均有支持實體融資的作用,8月社融數據增長超預期也體現了逆周期調節導向。往后看,在增長承壓背景下,政策有望助力流動性層面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