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時間貧困人口減少了8000多萬,東部8個省份已經沒有國家標準下的貧困人口。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精準扶貧已經實施了六年,脫貧攻堅戰已經打了三年,832個貧困縣有一半摘帽了。
扶貧日記
“貧困”與“扶貧”,這是一個遙遠又近在身邊的問題。
對于很多生活在城市的人,他們沒見過貧困地區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樣的?甚至無法想象,那里的人們為了生活,做著怎樣的努力。
而對于貧困地區的人而言,他們可能一輩子沒有走出過大山,他們可能住著幾代人的祖屋,他們同樣無法想象,住樓房是什么感覺,飛機坐上去暈不暈。
近幾年,由于工作關系,記者有幸跟隨一些公益團隊的扶貧腳步,一路輾轉走進了那些綠水青山,感受他們的生活。
或許飯菜并不習慣,但是大家對美好的追求一樣,或許幸福的標準不同,但是大家開心時的笑臉一樣。每當分別時,總有孩子問我們,明年你們還來嗎?
來!我們會來,幸福的生活也會來……
走進大山苗寨 做一周志愿老師
“想出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嗎?”“……”
“長大后想離開這里嗎?”“不想,爺爺奶奶怎么辦?”
“那想去看看父母嗎?”“……”
7月14日,一個尋常的周日,記者跟隨融創義工團隊從北京出發,輾轉乘坐了3小時飛機、4小時大巴和1小時的中巴車,終于來到了黔東南雷山縣龍塘小學校門口。
龍塘村由3個自然寨組成,距雷山縣城20公里,全村不到300戶人家,總人口1209 人,分布在9平方公里的大山深處。這里是苗族歷史遷徙地之一,歷史底蘊豐厚,至今還保持著苗族傳統習俗。
內心封閉、缺乏交流主動性,是這里的孩子們給我的第一印象。
文龍是班里最帥的男生,文軍因為比平常人多了一根手指而不太合群,文平是班里最不愛說話的小伙子,卻能畫出讓美術老師都稱贊的作品……我想走近他們。
三步上籃、歐洲步、后撤步投籃,幾個簡單動作教學,使我成為“最受同學歡迎的人”,一場球賽,讓我們從陌生到熟悉。
午休時,買根冰棍兒的提議得到全班所有人的歡迎。學校門口的小賣部里,冰棍兒、奶茶、小零食,通通一元,同學們熟絡的挑選自己要的,看著孩子們的笑臉,我的心被填的滿滿的。
“謝謝你,一共24塊。”小賣部老奶奶一句話將我的思緒拉回,我習慣性地掏出手機,老奶奶也習慣性說,“抱歉,只收現金。”幸好同行帶現金的小伙伴幫我解了圍。
孩子們拎著滿滿兩兜子冰棍兒沖回學校,老奶奶拿出一雙布鞋,邊納鞋底兒邊跟我們嘮起了家常。
她的普通話很好,曾在廣東與兒子呆過八年,為了兩個孫子讀書返鄉。兒子在附近養豬,可惜剛剛發了豬瘟,虧了一大筆錢。但她覺得自己家還是很幸運的,見過世面,又能陪著孩子一起成長,村里很多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老人根本管不了孩子的學習……
陽光灑在她的手上,一上一下,每個針腳都扥的扎扎實實,就像眼下通過努力慢慢變好的生活。
山巒疊嶂 攔不住知識的翅膀
來這里的第三天,期末考試的成績單發下來了。兩個三年級的男生,數學一個40多,一個50多。“總分100分,但很多同學都不及格。”他們有點不好意思地說。
英語的境況并沒有比數學好哪去。同行一位志愿老師想教他們一點中英文雙語表演,這個課題的高難度讓雙方都費了一番周折。
當天,是苗族“小年”的吃新節,在雷山縣城工作的退伍軍人文大哥帶著女兒回村過節。距離僅僅是一小時車程,縣城來的孩子與山村里的孩子一起玩耍時,已有鮮明對比。
連綿不斷的山巒,像一道道屏障,阻隔的不只是游子的鄉愁,也阻礙了孩子們的知識與視野。
記得幾年前,高考題首次出現“支付寶”“VR”“共享單車”等題目,對于很多孩子而言,這就是他們的日常,但對于他們呢?我心里隱隱地擔心。
龍塘小學楊校長說,最近一年,孩子們開始喜歡看書與畫畫。他們現在的作文有很大進步。此行,融創也給龍塘小學帶去了投影儀、電腦、體育用品和書籍等,還邀請了4位老師與24個孩子一起走出大山,到廣州和無錫去看外面的世界。這將是他們第一次走出大山,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坐過山車。
在龍塘的最后一天,孩子們準備了結營小表演,演唱了一首《你的酒館對我打了烊》。
這是我第一次聽這首歌,查了下是網絡紅曲。“你的酒館對我打了烊,子彈在我心口上了膛……請告訴我今后怎么抗,你無關痛癢。”雖然不知道小小年紀的他們,能否理解這些詞,但想起之前的擔心我笑了,看,他們還看視頻玩直播呢,網絡的便捷一定也能讓他們學到更多有用的知識。
歌聲中,孩子們和一群從祖國各地奔赴而來的融創義工們組成了點點“星空”,溫暖了龍塘微涼的夜……
村里老人道謝:孩子心里有了愛的種子
龍塘村一位長輩告訴我,義工們為龍塘播下了愛的種子。這些種子會開花,會結果。
現在,孩子們看到山外的人,已經會主動打招呼。
我們說,明年再來,咱也開一檔“向往的生活”,把這里的美告訴身邊更多的人,臨上車前還真就遇到了一位開民宿的大叔。他去年貸款20萬元修了新房,站在窗前就能看到大山的風景。
龍塘,一切都在慢慢變好。
生活全靠賒的單身媽媽 過上了“城里人生活”
回憶過去,陳朝會用“灰暗”與“絕望”來形容。
她是三個孩子的媽媽,住在離大方縣城50公里外的新壩村,父親去世多年,老母親體弱多病,丈夫酗酒分居已久,一家老小從看病到買日用品都靠賒。
“幸虧山里有海花。”陳朝會邊說邊用手比劃著海花草的樣子,“這么高,長在潮濕的地方,挖了曬干,一斤能賣六七元。”
直到2015年11月,恒大來到畢節,陳朝會的命運軌跡才有了轉變。
2017年7月,恒大集團結對幫扶大方縣的精準脫貧項目“奢香古鎮縣城易地移民搬遷社區”落成。陳朝會搬進這里并參加了扶貧就業培訓,從擔心挖不到海花草孩子就會挨餓的家庭婦女,成了古鎮物業管理處的保潔員。
慢慢的,她有了城鎮戶口和穩定的工作,也有了更多能力和勇氣,重塑自信的陳朝會終于勇敢告別了支離破碎的婚姻,和孩子開啟了全新的生活。
新家里,房屋配套的現代化家具家電一應俱全,她和孩子們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只有墻上的老照片還記載著曾經。
自足即可的老孫頭 脫貧斗志昂揚年收入破2萬
初次來到河北承德于營村孫英家,他就坐在自家炕頭上沒有下地,對到訪扶貧工作小組的建檔提議也愛答不理。村干部介紹,孫英身體不太好,收入主要靠種地,沒農活的時候就在附近打點零工,尚可自給自足。
為響應政府號召,碧桂園北京地區出資144萬,為村里尚未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老弱病殘和不方便外出工作的人設置了公益崗位,統一招錄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工作隊編外人員”,并對其進行宣傳引導、勵志教育、典型宣講等思想扶貧,激發脫貧斗志。
孫英成功應聘為公益護林員,崗位收入3600元/年。嘗到甜頭的他又積極報名了村里綠色苗木培訓示范基地苗木工,年收入又增加了3000元,目前年收入已經22000元!
如今,孫英的脫貧熱情已經被徹底激起,看到生活更加有希望,越來越有干勁。
缺醫少藥的寧夏海原 家門口有了優質醫療
除了教育和就業的資源緊缺,好的治療方案和與之匹配的藥物也是貧困地區所缺乏的。
寧夏海原是國家級貧困縣,這里集中了寧夏80%的貧困人口,當地慢性病高發。2018年以來,華潤雙鶴發揮在慢病領域的專業優勢,定期到這醫療扶貧。
專家義診發現,許多人患高血壓、糖脂代謝紊亂、骨關節病等慢性病,應該長期按時服藥,卻經常漏服,建議可以有針對性地使用一天一片的單片復方制劑。為此,華潤雙鶴特別捐助了北京降壓0號、糖適平、冠爽、卜可等藥品,幫助居民緩解慢病困擾。
義診給當地帶來了最新、最稀缺的權威治療方案。醫護人員為群眾講解疾病知識,與當地醫院分享先進經驗,打造海原家門口的優質醫療服務。
精準扶貧一定要做到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只有對癥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讓扶貧工作扶到點上根上,才能真正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