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課堂,應當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自我發現的過程,是學生在教師創設情境下自主探索的過程,是學生通過合作學習自主生成認知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狀態如同草原上的獅子,以主動積極的追逐滿足自己的生存需要。翻轉課堂以實現“理想課堂”為目標,因此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的培養成為影響其能否順利實施的一個關鍵因素。
思考一:如何滿足翻轉課堂自主學習的要求
在全科翻轉學習的體系下,翻轉班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淡薄成為推進課堂學習的一個很大的障礙。微課是翻轉課堂知識內容的重要載體,課前自主學習微課是翻轉課堂得以有效開展的前提。但由于時空上學生不受較多的束縛,難免會有偷懶的現象。各學科的微課學習對學生來說精力不足也會造成學習效率的低下。提高翻轉課堂學習效率首先要在課前學習方式上進行調整。
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學歷史教師付文在課堂上
首先,微課應準確選擇學科知識的重點、難點、盲點、易錯易混點,消除學生自主學習遇到的困難,激發學習興趣。微課時間不宜太長,涉及內容不要太多,不要“亂花漸欲迷人眼”。學生的問題往往集中在于“知”與“不知”,卻并不深入思考“懂”與“不懂”,這是歷史學習中的誤區。如,在學習《改變世界的工業革命》一課時,學習的重點是兩次工業革命的基本史實及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展的影響。然而在預學案中,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什么是工廠制度?”聯系以往學生經常將“工場”和“工廠”寫錯,細思之下,其實是對概念的不理解。工廠制度是將生產資料和工人集中在一起,通過機器進行大規模生產,推動了生產力的迅速發展。因此,利用微課解讀工廠制度概念就非常必要。有了對工廠制度這一概念的準確理解,學生討論工業革命影響的時候就自然想到了生產組織形式的重大變化的意義。
其次,應從學習者的認知水平出發,制訂可行的任務清單,合理地把握任務難度。初高中歷史學習從通史學習到模塊學習,學生本來就存在較大的適應問題,任務單如果過于宏觀艱難,學生不易把握,反而會產生抵觸情緒,不愿完成自學任務。同時,翻轉學習并非完全排斥教材,所以任務單中將任務細化,更利于學生閱讀和理解教材,通過教材與微課的銜接完成不同層次的任務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最容易忽略的是學習目標,考試時覺得最難的是將所學知識與試題材料對應,其實兩者的結合點就是知識目標。教師的任務單上最好明確本課所要掌握的知識目標,學生自主學習時才會有明確的學習方向,完成的時候能夠有的放矢,學和用才能相映成趣。
第三,通過多種形式提供自主學習平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強化。我利用班級公郵、微信群等提供更多的學習渠道,利用學校安排的固定的午自習時間保證學生集中觀看微課,還選擇一些適合的內容在課上觀看質疑和討論。既然鼓勵獅子奔跑,就要讓它有選擇奔跑途徑的權利。我觀察到的課上觀看情況是,學生從開始心不在焉地看到能專心致志地看,從只是坐著“呆看”到有意識地對照任務單觀看,記錄要點,完成任務。
思考二:如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開始翻轉時教師不要介意學生提出的問題簡單,比如為什么叫工業革命?什么是蒸汽時代?萬能蒸汽機為什么萬能?等等,這些問題主要是圍繞知識和概念引發的,說明他們的關注點在知識本身,在主動彌補知識積累的不足,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從中可以看出學生初步掌握了“自學質疑”的程序與方法。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拓展思考,從已知的問題中進一步尋找思考點,比如蒸汽機的優勢、使用范圍、效能等提出新的問題。學生提出瓦特蒸汽機的廣泛應用有什么意義?為什么蒸汽動力的發展在鐵路事業中表現最明顯?為什么說蒸汽機是“工業城市之母”?這些問題是經過初步解決問題之后的再生問題,可以看出學生已經能夠從一個歷史事實出發進行思維的深度拓展了。
那么,從一個歷史事實本身是否可以探究與之關聯的其他問題呢?教師可以對學生思考角度進行有意識的訓練,啟發學生從背景、內容、影響的角度思考形成新的問題,引導學生能講出更多的證據。比如學生提出18世紀為什么英國開始工業革命?殖民侵略與工業革命有什么關系?為什么說工業革命改變了世界?工業革命對社會關系有什么影響?工業革命影響是好是壞?經過這樣的思考,學生思維廣度有了發展,同時主動探究歷史事件之間的連鎖反應,對構建知識體系,探究歷史發展規律進行了初步的嘗試。
學生自主學習提問的能力是循序漸進、逐漸提升的,如果有更多的信息渠道和資源比如時事新聞、時政熱點等作為思考的激發點和引爆點,這個過程還會進一步加快。教師要對這樣的學生給予充分的肯定和激勵,更多的信任和自由,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把知識內化與思想提升有機融合,通過師生互動實現更深層次的學習。
思考三:如何實現翻轉課堂“人人參與,全員發展”的初衷
能夠在課堂上積極參與的學生一定是經過自主學習有了充分準備的,所以課前設計的學習任務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最好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系,考慮學生的興趣,弄清他們到底想學什么,能學什么。明確的、做完后能產生信心、產生滿足感的任務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意義和價值,從而樂于學習,自發學習,學習參與度提高。同時還要適當設置一些有層次的思維拓展題,滿足一些學習能力強的學生的需要,進而做到開放性資料的推介和搜集整理,真正體現課前與課堂自主學習的連續性。
還可以通過評價機制監督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第一階段采用小組積分制的時候,出于集體榮譽感,各組總是派學科能力較強的人回答問題,出現了提問與回答相對集中的情況。第二階段采用了個人積分與小組積分,小組參與人數積分并行的制度,雖然參與者人數增加了,但是答不出問題的同學依然比較被動,有點兒“鸚鵡學舌”的樣子。第三階段改進了答題的程序,小組課前抽簽,課上必答與搶答積分,問題接龍積分,質疑與評價積分,采用主題書簽作為獎品以及積分換獎等多種評價方式后,學生會主動要求抽取問題,對贏得的書簽也是愛不釋手,還會相互交換以便成套收藏。
另外,通過學校提供的網絡平臺進行互動。由于有了老師和同學間的跟帖,觀看微課和進行討論的學生人數從最初的不到20%增加到60%,而且討論的質量明顯提高。利用午自習時間統一觀看微課,參與率100%,學生從最初“冷眼旁觀”到“邊看邊完成預學案”,主動性和自覺性有了進步。當然,讓每個學生逐漸由他律到自律,由被動到主動,能力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喚醒他們的精神和興趣,并以此作為繼續學習的持續動力,就像草原上的獅子,想要不斷獲得捕獲成功的成就感。
翻轉課堂的未來應是在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的基礎上,創設一種富有活力、充滿生機、靈活創新的新型教學形態,幫助每一位學生獲得充分自主的學習機會,讓他們既能自定步調進行個性化學習,又能在需要幫助時得到教師的針對性指導,實現教與學的和諧共融,從而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要讓學生成為“草原上的獅子”積極奔跑,教師自己首先要更新觀念,找準激勵“奔跑”的動力來源,相信他們“奔跑”的能力和信心。
(作者為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學歷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