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治理要聞> 正文

新時代縣域綠色轉型的思考與體會

——訪中共沁源縣委書記金所軍

《國家治理》周刊: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地區,近幾年來,沁源在發展轉型方面面臨哪些突出瓶頸和困難?在這樣的背景下,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綠色轉型,對沁源有哪些現實意義?

金所軍: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是世界性難題,也是不少地區在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地區,沁源在高質量轉型發展道路上主要面臨以下幾個方面的瓶頸和困難:

一是保守思想根深蒂固。受地理位置和交通因素影響,沁源的干部、群眾以及企業家逐漸形成了因循守舊、偏安一隅的保守思想,觀念的大門打不開,先進的知識進不來,眼界不夠長遠、信心不夠堅定,煤炭形勢好的時候“無心”轉,形勢不好的時候又“無力”轉,特別是煤企周邊的村民,逐漸養成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封閉式生活習慣。轉型先要轉思想,要想徹底轉變僵化保守的思想觀念非一日之功,必須把轉變思想作為轉型發展的重中之重,結合省委“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安排部署,圍繞“六個破除”“六個著力”“六個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堅持不懈站在新時代的戰略高度上謀發展、繪藍圖。

二是產業結構過于單一。長久以來,煤炭產業在沁源的經濟發展中一直占據著主導地位,煤炭企業習慣了以資源開采、粗放型經濟為主的業態模式,尚未形成布局合理、技術先進的煤化工產業鏈條,導致“一煤獨大”的縣域經濟飽受煤炭行情波動的影響。在高質量轉型發展過程中,部分企業推進傳統產業資源整合和技術改造的力度不夠強、措施不夠硬、后勁不夠足,缺乏現代化管理理念,缺乏現代化高水平研發人才隊伍,戰略性新興產業基礎薄弱,新的經濟增長點尚未形成規模,轉型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是交通瓶頸仍然突出。經濟發展,交通先行。沁源山大溝深,地形地質復雜,公路建設的費用高、缺口大,雖然經過多年努力,境內的大動脈、大網絡基本實現暢通,但還遠遠談不上“四通八達”“內聯外接”。向內,路梗阻、末梢路、循環路的問題尚未完全解決;向外,“鐵公機”更是成為老百姓長久以來的“心頭病”,直接導致縣外的資金、理念進不來,縣內的產品、名頭出不去,信息不對等、溝通不便利,嚴重制約了物流業、旅游業的發展,難以將沁源地處屯留、沁縣、武鄉、平遙、介休、靈石、霍州、古縣、安澤九縣中心的區位優勢和“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的生態優勢充分轉化為經濟優勢。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綠色轉型,對沁源的現實意義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以一個縣的縣域發展印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真理性,確保中央、省、市決策部署在沁源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二是全面釋放“生態紅利”,為百姓謀來更多民生福祉,帶來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三是對于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必將扎實推動新時代綠色沁源走好更高質量、更高效益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國家治理》周刊:2018年初,沁源縣委確立“綠色立縣,建設美麗沁源”的發展戰略,并出臺有關“決定”。圍繞這一發展戰略,沁源縣委縣政府進行了哪些謀劃和部署?

金所軍:2018年初,縣委審時度勢、著眼長遠,以建設“綠色沁源、康養沁源、文化沁源、幸福沁源、美麗沁源”為目標,提出了“綠色立縣,建設美麗沁源”發展戰略,并圍繞這一發展戰略,確定了“轉型、增綠、開放、強基、富民”五大發展思路,以及“修路、種樹、治水、興文、尚旅”五條發展路徑。

五大發展思路中,轉型,就是按照中央、省委、市委要求,大力推進能源革命,徹底摘掉“煤老大”的帽子;增綠,就是按照“山上造林、山下綠化、逐年遞增”的思路,啟動大規模綠化、大范圍綠化、大面積綠化行動,進一步擴大生態優勢,不斷做足、做實、做大“增綠”文章;開放,就是全面強化謀開放的意識,全面提升抓開放的能力,全面拿出促開放的行動,構建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強基,就是下大力氣強基固本,狠抓交通、水利、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教育、醫療、就業、文化、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加強基層組織、基礎工作、基本能力“三基建設”,扎扎實實打好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根基;富民,就是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加快產業興旺、精神文化、社會建設等全方位發展步伐,推動民生福祉全面升級,真正實現16萬人民的整體富裕。

五條發展路徑中,修路,就是實施國省道新框架工程,實施旅游新干線工程,實施循環新網絡工程,實施四好農村路工程,突破綠色發展瓶頸;種樹,就是實現全域種樹,實現四季見綠,實現處處見景,實現滿目生機,增添綠色發展底色;治水,就是防洪水,保供水,抓節水,護源水,用活水,強管水,激活綠色發展靈氣;興文,就是不斷弘揚、傳承、挖掘、鞏固我縣的特色文化,弘揚先進文化,傳承紅色文化,挖掘歷史文化,保護民俗文化,豐富群眾文化,發展文化產業,提升綠色發展品位;尚旅,就是大力實施康養產業項目,著力構建全域旅游格局,加強旅游要素提升,推進旅游機制創新,加快旅游產品開發,做活綠色發展文章。

《國家治理》周刊:在縣域綠色轉型、鄉村振興、精準扶貧等工作中,沁源圍繞激發干部群眾干事創業動力,進行了哪些有益探索和實踐?

金所軍:一是強化思想建設。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轉型發展、鄉村振興、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匯編成冊,作為各級干部的案頭書,作為農民講習所(鄉村小夜校)的重要學習資料,時時學、處處學;以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會議形式,先后及時組織各級各類干部學習省、市關于轉型發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重大會議精神和政策要求;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向上向善好青年”“感動沁源十大人物”評選表彰活動;在農村建立“一約四會”“一墻三榜一欄”,深入開展“六風塑好人”“七在農家”活動,全縣共有36名同志入選第六屆長治市道德模范及“長治好人”榜,引導廣大群眾見賢思齊、崇德向善,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二是強化學習培訓。大規模開展干部專業化培訓,邀請中國鄉建院院長李昌平等知名專家、教授,針對鄉村振興、垃圾分類等重點工作進行專題授課;赴浙江大學舉辦沁源縣“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建設綠色美麗沁源”科級干部能力提升班;加強與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合作,開展兩期“兩高下基層”干部培訓;共計開展各級各類培訓109個班1.2萬人次,組織外出培訓考察6500余人次,極大地提升了全縣黨員領導干部的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進一步開闊了視野、理清了思路、激發了干勁,為鞏固脫貧成效、實施鄉村振興、高質量轉型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三是強化導向引領。2019年初,在縣委經濟工作會議暨勞模表彰大會上,對優秀駐村工作隊長、第一書記每人獎勵5000元,對十佳駐村工作隊長、第一書記每人獎勵6000元;在全縣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7周年暨“七一”表彰大會上,對在推進黨的建設、經濟社會建設、脫貧攻堅工作中,涌現出的80個基層黨組織先進集體,200名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黨支部書記、優秀共產黨員及駐村工作隊長和第一書記進行了表彰,對20個鄉村振興示范村每村發放200萬元財政預算資金;針對各鄉鎮脫貧成效鞏固、鄉村振興、產業轉型等重點工作開展兩次半年大觀摩、大檢查、大評比活動,對工作力度大、措施實、效果好的鄉鎮和農村進行獎勵,共撥付獎金和補助8600萬元;公開招聘高層次人才51名,儲備農村后備干部481名;始終堅持把政治過硬、勇于擔當、真抓實干,并在轉型發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主戰場上取得突出成績的干部選出來、用起來,樹起干事創業的風向標。

《國家治理》周刊:“綠色立縣,建設美麗沁源”實踐,給全縣經濟社會帶來的深層次變化有哪些?

金所軍:通過對“綠色立縣,建設美麗沁源”的生動實踐,全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邁出堅實步伐,呈現出“穩、增、新、變、強”五個顯著特征:一是綜合施策,保持了“穩”。在國內外經濟環境錯綜復雜、環保約束不斷強化的大背景下,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轉變發展方式,經濟社會保持了穩中向好、穩中有進、穩中有升、穩中有為的良好態勢。二是產業轉型,實現了“增”。在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堅持高質量發展,深入實施創新驅動,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推動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同步遞增,實現了產量增長、結構增優、項目增多、效益增強。三是動能轉換,展現了“新”。在推動新舊動能加快轉換的過程中,堅持新發展理念,充分調動人民群眾參與綠色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統籌推進綠色、康養、文化、幸福、美麗沁源建設,全縣各行各業、各個領域活力迸發。四是改革創新,發生了“變”。在改革發展推進過程中,全面強化謀開放的意識,提升抓開放的能力,拿出促開放的行動,大力推進深化改革、鄉村振興、社會事業,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進一步提升。五是夯實基礎,做到了“強”。在強基固本上,突出重點、攻克難點,狠抓“三基”建設、城鄉基礎建設、綠色品牌建設,不斷筑牢筑強綠色發展根基。

《國家治理》周刊:結合沁源實踐,在您看來,使“兩山”理念在縣域地區全面落實落地,應抓住哪些關鍵環節、關鍵方面?

金所軍:“兩山”理念是指導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理論,為縣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指導思想。為了讓“兩山”理念在縣域地區全面落實落地、開花結果,我認為應該重點抓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保護是前提,筑牢發展生態底色。要自覺把生態理念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底色、創新特色,在保護的前提下謀劃發展。沁源生態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位居全省第一,是全國天然林保護重點縣;境內流淌著沁河、汾河兩大水系,年均徑流量2.6億立方米,是山西相對富水區,生態環境應該說是沁源的根和魂,是最大優勢、立縣之本。近年來,沁源不斷夯實生態資源基礎,全域種樹,增添綠色發展底色;“六水共治”,激活綠色發展靈氣,連續七年獲評“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連續五年獲評“中國深呼吸小城100佳”,榮獲“全國森林旅游示范縣”國字號名片,綠色發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不斷提升。

第二,轉化是關鍵,拓寬“兩山”轉化通道。要牢牢把握住“產業”這個“兩山”轉化的核心支撐,依托山、水、林、田、湖等生態資源,盤活農村閑置民房、集體用房以及空置廠房等沉睡資產,著力打造文化旅游、森林康養、休閑度假、農業體驗等新業態,不斷拓寬“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近年來,沁源縣委縣政府立足資源優勢,先試先行,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牽引,聚焦文化旅游產業,堅決扛起打開“兩山”轉化通道的使命擔當。在縣委十三屆五次全會上,審議通過了《中共沁源縣委關于加快把文化旅游產業培育成戰略性支柱產業的決定》,依托豐富的生態資源、文化資源、中草藥資源、山地資源,培育打造一批生態旅游產業集群、文化產業集群、中醫藥健康產業集群、運動健康產業集群。同時,將文化、康養、教育、體育融合發展,以森林生態體驗、生物多樣性展示、森林康養度假、觀光旅游休閑、森林科普宣傳為途徑,全力把沁源打造成康養目的地、自駕目的地、采風目的地、研學目的地、會議目的地以及運動員訓練基地,全面叫響“夏住沁之源”品牌。2018年全年接待游客突破40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6.4億元,增長30.4%,讓人民群眾獲得實實在在的“生態紅利”,讓綠水青山變成群眾增收致富的“聚寶盆”和鄉村振興的“大引擎”。

第三,人和是根本,共建共享美好生活。要不斷增強踐行“兩山”理念的思想自覺,以思想自覺引領行動自覺,集聚全縣之力,廣借各方之力,在共建共享美好生活中最大限度提升全縣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2018年,沁源與清華大學建筑研究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啟動實施沁源“1+14”國家級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加速推進100個村的污水處理項目,全面鋪開鄉村“綠色驛站”旱廁無害化改造工程,農村人居環境不斷改善;圍繞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各鄉鎮開展規模性群眾文化展演、文化交流活動50余場,呈現出“鄉鄉有節慶、月月有活動”的喜人態勢;組織外出招商考察50余次,召開有影響的招商推介活動20余次,招商引資簽約50個項目200億元,引進、落地一批利民惠民的大項目、好項目;圍繞“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深入開展“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系列活動,吸引更多的沁源籍在外人士回鄉創業、興業,為綠色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讓綠色發展結出的碩果惠及更多的人民群眾。

作為山西乃至北方的生態環境第一縣,新時代的沁源必將緊緊抓住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凝聚共識,真抓實干,全力推進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譜寫出“兩山”轉化的沁源篇章,爭當“兩山”理論踐行的排頭兵、標桿縣。

責任編輯:賀勝蘭
標簽: 縣域   新時代   綠色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