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完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體系,應從普及金融知識與提升社會金融素養,健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法規,強化金融行業自律規范與自我調解,加強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升級,以及設立“金融消費保障局”專業監管機構等方面入手,從而達到有效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目的。
【關鍵詞】金融消費者 權益保護 金融素養 【中圖分類號】D923.8 【文獻標識碼】A
不同于其他商品,金融產品或服務存在著一定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導致消費者處于弱勢地位。為確保我國金融產業持續發展、消費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障,應從教育、法律、維權、科技、監管五大保護體系入手,積極構建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體系。
教育保護體系:普及金融知識與提升社會金融素養
相比其他侵權行為,金融消費侵權具有一定專業性,主要是由于消費者缺乏金融專業知識。因此,應注重向消費者普及金融知識和提升社會金融素養,從而更好地進行自我保護。
落實金融機構制定消費者教育計劃。鑒于金融知識普及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有著積極作用,中國人民銀行已經全面要求各省市金融機構制定消費者教育計劃,要求金融機構結合自身特點、服務項目制定教育工作規劃,確保金融消費者在完全理解金融服務的前提下進行消費。同時,央行將對各省市金融機構消費者教育計劃進行檢查和考核,確保金融機構認真對待金融消費者教育活動,提高消費者金融素養,提升自我保護能力。
注重金融機構工作人員職業素養教育。金融機構應對崗位員工進行培訓,特殊崗位員工更需持證上崗,要確保崗位員工熟悉金融服務內容,嚴禁金融機構服務人員夸大服務內容,更不能存在欺騙、隱瞞金融服務內容等現象,確保金融機構擁有專業化服務團隊。同時,金融機構應定期對崗位員工進行考核,并檢驗員工職業素養,一旦發現存在欺騙消費者的現象,應及時進行處理。
強化消費者自我保護能力。金融消費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消費者對金融風險估計不足、對維權方式不了解,應重點開展這兩個方面的教育活動。為此,金融機構應提示消費者風險系數,提高消費者的警覺性,建議消費者依據個人條件選擇相應的金融服務,防止金融業務產生過高風險。同時,金融機構應普及維權知識,告知消費者維權途徑,一旦出現侵權現象,金融機構要協助消費者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法律保護體系:健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法規
在完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體系的過程中,法律保護占據著重要地位,只有在相關法律法規健全的前提下,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金融消費者屬于消費者群體,理應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保護,但是,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金融領域消費行為的管理和約束不足,需加以完善。應增設金融消費領域專項保護,界定金融消費內涵,明確金融消費者基本權利義務、保護范疇和矛盾糾紛處理機制,并對處于劣勢地位的金融消費者群體進行傾斜性保護。
修改金融行業相關法律規范。我國涉及金融行業的法律法規數量眾多,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等,但是,這些法律法規在司法實踐中存在一定缺陷,尤其是缺乏關于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保障的相關內容,應在各個法律法規中增設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規定。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為例,該法應突出對消費者知情權、公平交易權的保護,防止商業銀行存在欺詐金融消費者,擅自代替消費者作出選擇和決定的行為。
建議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金融消費者進行全面、系統的保護,將金融消費者與傳統消費者進行區分,結合金融消費的特點進行立法保護,為金融消費者與金融機構之間糾紛解決提供法律依據?!吨腥A人民共和國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應將重點放在保障金融消費安全性、公平性、知情權方面,確保金融消費者能夠透明消費、合理消費。此外,該法還應強調金融機構需要承擔的義務,尤其是風險告知義務、提示義務,確保金融消費環境更加公平合理。
維權保護體系:強化金融行業自律規范與自我調解
金融行業自律與自我調解能夠有效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特別是在產生金融消費糾紛時,行業自律協會的調解能夠降低維權成本,縮短維權時間,盡快還金融消費者一個公道。
成立金融行業自律協會。金融行業自律協會主要用于約束金融機構,尤其是涉及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機構,確保金融服務符合法律法規要求,符合行業自律規范。以四川為例,四川省金融行業成立自律協會,出臺《銀行業消費者權益保護公約》,要求四川省金融機構積極參與協會,并遵循公約規范,在四川省金融行業自律協會的帶頭下,金融消費者權益得到了良好的保護。
以行業自我調解化解糾紛。在金融機構日常經營過程中,難免會與消費者產生糾紛,部分糾紛在法律范疇內存在空白,難以利用法律途徑解決。同時,對于消費者而言,一旦與金融機構產生糾紛,利用法律訴訟方式解決的成本相對較高,此時消費者應采取行業自我調解化解糾紛。作為金融行業協會,應從消費者利益出發,主動為消費者與金融機構之間化解矛盾,既維護金融機構的品牌形象,又確保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
設立金融糾紛法庭。當行業協會利用調解方式不足以解決雙方矛盾時,司法機關應予以介入,為降低維權成本,應在法院內部設立金融糾紛法庭,專門處理金融糾紛案件,不同于其他法庭,金融糾紛法庭僅僅處理銀行理財產品糾紛、保險產品糾紛、信用卡糾紛、互聯網金融糾紛,通過專門設置金融糾紛法庭能夠大大提高處理效率,降低維權成本。同時,在我國金融業高速發展的前提下,金融糾紛案件增多,法院設置金融糾紛法庭尤為必要。
科技保護體系:加強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升級
一方面,利用大數據技術對金融交易進行深入分析。隨著我國金融行業的不斷發展,金融交易數量日益增多,依靠傳統的金融服務審查方式難以應對,為此,應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對每一筆金融交易進行風險監測,一旦察覺異常交易,應積極主動提示金融消費者可能遇到的風險,通過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金融機構能夠更加主動地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另一方面,利用區塊鏈技術保護金融信息安全。隨著網絡金融日益普及,消費者網絡金融服務面臨著信息被篡改和刪除的威脅,應利用區塊鏈技術,對金融信息進行增信,憑借著區塊鏈技術的不可更改、不可替換、不可刪除等特征,確保消費者在網絡金融服務中信息準確,避免金融交易受到人為干擾,最大限度確保消費者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監管保護體系:設立“金融消費保障局”專業監管機構
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離不開有效的監管,應成立“金融消費保障局”專業監管機構,整合現有的保護組織,將分散在各部門的監管權力進行統一,尤其是涉及各類金融機構的產品設計、市場銷售、金融服務等方面的監管工作,通過設立獨立的金融監管部門,能夠更加有效的開展監管活動,提升金融消費者保障水平。“金融消費者保障局”著重監管互聯網金融發展。在未來,應將重點放在互聯網金融監管,尤其是設立高標準市場準入制度,制定實施互聯網金融監管細則,加大對互聯網金融的查處力度,侵犯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一經發現應從重處罰。
(作者為浙江工業大學法學院講師)
【注:本文系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上海自貿區金融消費糾紛多元解決機制的構建”(項目編號:14YJC820035)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①李兵:《金融安全觀視野下民間金融監管立法》,《廣西社會科學》,2018年第1期。
責編/謝帥 美編、圖表設計/宋揚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