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事務主任基倫·斯金納最近臆言美中之間的沖突是“一場與一種完全不同的文明和不同的意識形態的斗爭”。此言一出,美國國內和國際輿論場一片嘩然。許多有識之士認為,斯金納聳人聽聞之語是嘩眾取寵,玷污了“文明”,不僅讓美國政界和學界下不了臺,也讓美國國務院在國際上貽笑大方。
幾年前,特朗普總統前首席戰略顧問師班農在日本發表演講,稱中國對美國在五大領域發起了致命挑戰:一,中國制造2025。特朗普按照這個打壓中興。二,5G。特朗普按照這個打壓華為。三,“一帶一路”。近一年多來,打壓“一帶一路”,世人皆知。四,人民幣國際化。貿易戰背后的將來就是金融戰。五,中國模式。稱儒家重商主義挑戰了美國倡導的自由資本主義發展模式。現在正在出這張牌。
美國搞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沖擊了全球多邊主義和現代國際政治文明,不得人心。怎么辦呢?反而倒打一耙,把美國對中國的打壓,說成“文明的沖突”,希望團結西方盟友共同對付中國。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中國立場與美國形成鮮明對比,舉辦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就是典型例證。5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指出,“每一種文明都是美的結晶,都彰顯著創造之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是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的!各種文明本沒有沖突,只是要有欣賞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正好美國給我們一個機會去正面闡述文明對話的意義。
一是文明興,亞洲起,或者說亞洲崛起喚醒文明復興意識和文明對話需求。亞洲合作需要亞洲價值觀支撐。
二是全球治理的東方智慧,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是各國人民的期待,也是我們這一代政治家應有的擔當。中國方案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
著名漢學家、德國波恩大學東亞系教授沃爾夫岡·顧彬認為,中國是歐洲文明的“福分”,中華文化一直為西方文化提供滋養,但長期以來,西方人并不了解中華文化與世界文明的對話歷史,更不了解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的影響。如果說20世紀的德國哲學是“我者”與“他者”的對話,那么今天的世界就是“我者”與“伙伴”的交流,開放對話為當今世界不同文化間互融互鑒、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打開了大門。
一位西方學者曾經這樣說過,人類的奇遇中最引人入勝的時候,可能就是希臘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國文明相遇的時候。的確,中華文化正在走向世界,正像世界文化正在走進中國一樣。中華文化正在成為世界主流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自由、平等、尊嚴等人類普遍的價值觀念則正在被有機地整合進中華文化之中。
三是命運共同體的文明底蘊。“一帶一路”倡導的是文明間的互學互鑒、命運與共。歷史上不同文明間的互學互鑒,成就了絲路精神。中國希望通過“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與其他國家攜手前行,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意味著命運與共。今天我們身處全球化的世界,更多的是強調共同書寫、成就人類文明。如最近中國國家博物館進行的“殊方共享”聯展,講述關于文明過去的故事,形成文明之間的平等對話和交流。這一行為本身,恰恰是共同創造人類文明歷史的具體實踐,在創造文明史的同時,更是寄托了對“一帶一路”國家未來文明交流共融的美好期許。
“一帶一路”正在共同創造人類新的文明。習近平主席說“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一帶一路”不是復古,而是面向未來,源于歷史而屬于未來,源于中國而屬于世界。歷史給我們啟發和智慧,但是我們要著眼于未來,共同解決人類當前面臨的難題,共同開創人類文明新紀元。
播撒種子,就是要讓文明的種子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我們要把合作共贏的理念,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把中國夢和世界各國夢融通的種子播種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讓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從利我到利人,最后到利我們大家。
從絲路文明的歷史深處走來,向人類共同的美好未來延伸,“一帶一路”不僅是一條包容發展之路,一條合作共贏之路,更是一條文明互鑒、交流共融之路。相信沿著這樣的道路堅定前行,我們一定能夠奏響人類文明的大合唱,鑄就共贏發展的新輝煌。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