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時間:2019年3月4日—2019年3月11日
調查方式:通過互聯網和微信公眾平臺渠道發布網絡問卷進行調查
樣本構成:此次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3291份。其中,男性受訪者占58.64%,女性受訪者占41.36%。樣本年齡覆蓋全部人口,18歲及以下占3.77%,19—30歲占48.37%,31—40歲占38.50%,41—50歲占7.81%,51—60歲占1.03%,60歲以上占0.52%。受訪者的學歷情況為:博士研究生及以上占6.72%,碩士研究生(含在職)占17.35%,大學本科占46.58%,大學專科占15.92%,高中及以下占13.43%。受訪者中,日常居住地為城市的占74.17%,鄉鎮的占15.86%,農村的占9.97%。所在城市為一線城市的占18.87%,新一線城市占37.08%,二線城市占23.21%,三線城市占12.76%,四線城市及以下占8.08%。受訪者的收入分布為:5000元以下的占21.18%,5000—9999元的占45.88%,10000—14999元的占21.15%,15000—19999元的占7.96%,20000元以上的占3.83%。
主要發現:
·超三成的受訪者認為文化創意產業代表著“有內涵”“潮流”“文藝范”“時尚”“個性”。
·公眾對當前文創產品印象深刻,尤其是文化品牌類、文創街區類、文創空間類和文創衍生品。
·文化創意產業的精髓在于文化市場化,文創產品應當凸顯文化性。
·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提高是文化創意產業火熱現象產生的重要原因。
·文創產品主要滿足了審美、精神和社交方面的需求。
·八成公眾有消費文創產品的意向,城市發展水平越高的地方文化消費能力越強。
·與國外相比,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差距主要體現在產品開發的形式不夠豐富。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提出,“十三五”末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的時代背景下,文化產業以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產業優勢成為經濟轉型、結構升級的重要方向之一。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群眾對基本物質文化的需要已經升級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文化需求大大提高,供需兩端的共同發力使得文化創意產業在近兩年呈現爆發式增長。
文化創意產業是隨著經濟發展而生的新型產業,是以思想、知識、文化、技能和創造力等創意為核心產品的新經濟形態。它不僅實現了創意能力的價值變現,也升級了公眾的消費需求。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立足公眾視角,對當前時期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調查,旨在了解公眾對文創產品的認識、需求和期待。
公眾對文化創意產業的認識
超三成的受訪者認為文化創意產業代表著“有內涵”“潮流”“文藝范”“時尚”“個性”
調查顯示,在公眾給文化創意產業貼的標簽中,排名前五的依次分別是“有內涵”“潮流”“文藝范”“時尚”“個性”,這集中體現了公眾對文化創意產業文化屬性、前沿屬性和個人定制屬性的認可。對于文化創意產業的細分化標簽也受到兩成以上公眾的認可,如“復古”“小眾”“小清新”“傳統”,可見公眾對于文化創意產業具有不同的關注點。總體而言,公眾對于文化創意產業的看法比較積極,如“昂貴”“華而不實”“裝X”等負面標簽占比很低。
公眾對當前文創產品印象深刻,尤其是文化品牌類、文創街區類、文創空間類和文創衍生品
調查顯示,公眾對當前炙手可熱的文創產品或品牌印象都比較深刻,其中占比超二成的文創產品或品牌分別是“開心麻花劇場院線”“《讀者》線下文創店”“北京南鑼鼓巷”“北京798”“星巴克貓爪杯”“上海石庫門”“西西弗書店”“誠品書店”“鐘書閣”“故宮文創”。這些產品和品牌有以下特點:一是具有強大的文化品牌,如“開心麻花”和《讀者》,本身是以話劇、電影和雜志為文化核心,經過長期發展已經在本行業內具有很強的影響力,文創發展只是其延伸產業鏈、業務多元化的方式,其業務的核心仍然是以原創文化內容的開發為主;二是文化創意產業街區,如北京的南鑼鼓巷和798藝術園區、上海的石庫門,文創街區作為政府著力打造的城市品牌,本身得到了很好的宣傳推廣,再加上文創街區具有很強的商業屬性,是滿足公眾文化消費的重要渠道,其自身具備很強的生命力;三是以書店為內核打造的文化創意空間,如西西弗書店、誠品書店、鐘書閣,他們的共性是品牌鮮明、起步較早,而排名靠后的幾家文化創意空間則在亮點特色上稍顯不足;四是文化創意衍生品,即基于原本的產品或服務進行文創產品的開發,如星巴克貓爪杯和故宮文創,這類產品不僅能為原有品牌帶來新的盈利點,同時也可以成為原有品牌的營銷方式。
文化創意產業的精髓在于文化市場化,文創產品應當凸顯文化性
文化創意產業是典型的綜合性產業,中國傳媒大學協同創新中心教授齊勇鋒提到,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已經進入到與相關產業領域交叉融合、廣泛滲透的文化經濟發展階段,實際上已經形成了經濟基礎、文化經濟、上層建筑這樣一個三層的結構。調查顯示,當問及文化創意產業的精髓時,位列前三的分別是“文化市場化”(49.47%)、“創意生活化”(47.40%)、“經濟文化化”(45.52%),此外還有42.54%的受訪者選擇了“產業融合化”,39.20%的受訪者選擇了“業態多元化”。整體來看,當前文化創意產業的突出特點是文化、創意、經濟的融合和多元發展。
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提高是文化創意產業火熱現象產生的重要原因
自黨的十六大提出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后,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一直穩步慢行,而近兩年,從電視、電影到文博、演出,再到衍生品市場,都呈現出井噴式發展態勢,如《國家寶藏》《流浪地球》、故宮文創、星巴克貓爪杯等都掀起了陣陣輿論熱潮,故宮口紅一夜刷屏、星巴克貓爪杯一杯難求。當問及“您如何看待文創火熱的現象”時,48.40%的受訪者認為是“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提高”,46.98%的受訪者認為是“營銷思路理念創新”,45.00%的受訪者認為是“新媒體推廣效果好”,43.66%的受訪者認為是“創意設計水平提高”,還有41.11%的受訪者認為是“消費者文化需求升級”??梢姡幕瘎撘猱a業的火熱是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動的結果。
公眾對文化創意產業的需求
文創產品主要滿足了審美、精神和社交方面的需求
調查顯示,文創產品主要滿足了公眾“提高審美情趣”(49.23%)、“表達理念態度”(46.55%)、“享受獨特體驗”(45.43%)、“社交標簽、文化符號”(42.39%)和“饋贈紀念品、禮物”(41.81%)的需求。與受訪者所在地區交叉分析顯示,城市消費者主要滿足“提高審美情趣”的需求,鄉鎮消費者主要滿足“饋贈紀念品、禮物”的需求,農村消費者主要滿足“表達理念態度”的需求。與受訪者收入交叉分析顯示,收入在15000元以下的消費者的主要需求是“提高審美情趣”,收入在15000元以上的消費者的主要需求是“社交標簽、文化符號”。可見,當前不同類型的消費者對于文創產品的需求是多樣化的。
八成公眾會消費文創產品,城市發展水平越高的地方文化消費能力越強
調查顯示,消費文創產品的受訪者占八成,其中8.27%的受訪者表示“總會消費”文創產品,28.71%的受訪者表示“經常消費”,43.51%的受訪者表示“有時消費”,16.32%的消費者表示“不常消費”,3.19%的受訪者表示“不會消費”。將文創的消費情況轉換成5分制(不會消費為1分,不常消費為2分,有時消費為3分,經常消費為4分,總會消費為5分)與受訪者收入進行交叉分析,結果顯示,收入越高的受訪者消費文創產品的頻率更高??梢娊洕教岣叩耐瑫r,公眾對文創產品的消費力也在相應提高。
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持續快速提升,居民文化消費持續擴大,據文化和旅游部官方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2226元,占人均消費支出比重為11.2%。本次調查顯示,文化娛樂消費支出與人均消費支出占比以5%—15%為主,低于5%和高于20%的均不足一成。進一步與城市發展水平交叉分析顯示,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的文化娛樂消費支出占比集中在10%—15%,而二線城市、三線城市和四線及以下城市占比集中在5%—10%??梢?,城市發展水平越高的地方文化消費能力越強。
與國外相比,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差距主要體現在產品開發的形式不夠豐富
當問及“與國外相比,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時,44.52%的受訪者選擇了“產品開發的形式不夠豐富”,42.75%的受訪者選擇了“文化價值的普適性”,39.71%的受訪者選擇了“營銷推廣能力”,34.03%的受訪者選擇了“原創IP開發能力”,33.24%的受訪者選擇了“產品質量不夠高”,還有31.57%的受訪者選擇了“產品層次比較低端”。可見,與國外文化創意產業相比,我國文創產品還需要進一步豐富形式,提高文化產品的普適性,讓更多人能夠了解、接受中國文化價值,此外還要加強營銷推廣能力,講好中國故事。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流量為王”是當前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在發展中的主要問題,問題背后的核心原因是缺乏人才
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單世聯教授提到,當前文化產業體系存在價值評價系統不明顯的問題。文化作為社會生活領域相對獨立的部門,有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政治效益、生態效益。各種效益很難做到統一,但是社會效益應當放在首位。調查顯示,當前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有“在流量影響下內容低俗、媚俗、庸俗”(46.28%),“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不統一”(45.88%),“只看眼前利益、不注重長遠發展”(44.03%),“跟風抄襲、炒作概念多于實干”(43.63%),以及“創意水平低、原創能力差”(39.78%)。這顯示出,當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主要問題是行業標準的問題,只有改變當前以流量為唯一指標的評價機制,才能改變由此而生的“三俗”問題,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效統一,促進文化創意產業健康長效發展。
當前我國文創產品的主要缺點是創意設計沒有特色、思想價值空洞,核心制約因素是缺乏原創能力和人才
調查顯示,當問及“當前我國文化創意產品有哪些缺點”時,45.94%的受訪者表示“創意設計沒特色”,45.06%的受訪者表示“思想價值空洞”,43.03%的受訪者表示“價格偏高”,42.94%的受訪者表示“實用性不夠強”,41.26%的受訪者表示“產品質量不夠好”??梢?,當前我國文創產品在文化屬性方面的缺點比較明顯,還需要著重體現創意設計和思想價值,而在商品屬性方面的缺點次之。盡管在價格、實用性、質量上還不能滿足公眾的需求,但公眾認為核心層上的缺點更加突出。
進一步問及“目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制約”時,選擇“原創能力”和“人才”的受訪者最多,分別占49.65%和49.01%,其次是“資金”(42.66%)、“傳播力”(40.99%)和“技術”(38.77%)??梢?,要提高當前的文創發展水平,重點在于提高原創能力和培養人才。
公眾對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期待
超八成受訪者對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有信心
調查顯示,當問及“您對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有多大信心”時,27.29%的受訪者表示“非常有信心”,32.36%的受訪者表示“比較有信心”,21.94%的受訪者表示“一般”,9.97%的受訪者表示“比較沒有信心”,8.45%的受訪者表示“完全沒有信心”。整體來看,超八成受訪者對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有信心。
公眾希望未來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將更趨個性化、智能化、社交化
調查顯示,當問及“未來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趨勢”時,35.82%的受訪者選擇了“個性化”,34.40%的受訪者選擇了“智能化”,33.45%的受訪者選擇了“社交化”,30.78%的受訪者選擇了“多元化”,30.45%的受訪者選擇了“生活化”。此外還有受訪者選擇了“娛樂化”“品牌化”“體驗化”“定制化”“細分化”“數字化”和“資本化”。這說明公眾更希望文化創意產業的未來向個性化、智能化、社交化發展。清華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提到,從人機傳播到大眾傳播,產生了社會化、社交化的需求;從大眾傳播到分眾傳播產生了差異化、個性化的需求;從分眾傳播向交互傳播、沉浸傳播發展產生了數字化、感官化的需求。這些需求的變化將成為影響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趨勢的重要因素。熊澄宇還強調,數字化是工具、人性化是目的,不能本末倒置,數字化要為人服務??v觀上述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趨勢,其核心都是更好地為人服務,人性化將是一切發展趨勢的核心。
(報告還對當前文化創意產業問題產生的原因、未來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核心、文創產業還需如何培育等方面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因版面承載內容所限,僅在此呈現部分內容,如需完整調查報告請聯系《國家治理》周刊編輯部。 )
【執筆:人民智庫研究員 王 虹】
責編:賀勝蘭 / 楊 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