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國共產黨官方網站刊文《中國新時代及其意蘊》,全景式回顧了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整個發展歷程,高度評價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所取得的光輝成就,并客觀分析了中國進入新時代的重大理論和現實意義,全面展現英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新時代等話題的研判和表態。
【關鍵詞】英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中國新時代及其意蘊》 新時代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9.04.008
英國共產黨官方網站于2018年4月9日全文刊載由英國共產黨國際委員會委員、前英國共產黨國際書記肯尼·科伊爾(Kenny Coyle)撰寫的報告《中國新時代及其意蘊》(China's New Era and What It Means)。該報告由前言、第一章“正確理解中國的崛起”、第二章“中國站起來了”、第三章“四十年變革”、第四章“中國和世界”、第五章“中國和世界的新時代”、第六章“中國和英國”、第七章“結論:中國將走哪條路?”等八個部分組成,全景式回顧了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整個發展歷程,高度評價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所取得的光輝成就,并客觀分析了中國進入新時代的重大理論和現實意義。該報告自刊發以來,在英國共產黨黨員內部廣泛傳閱并產生強烈反響,其被視為英國共產黨對新時代背景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官方表態和最新研判。
正確理解中國的崛起及其進入新時代
《中國新時代及其意蘊》開篇明確指出,該報告旨在掃清關于中國及其在世界經濟中日益重要角色的討論中的層層虛構與誤解。一些虛構單純的是由于西方評論家沒有能力理解中國的現實情況,在許多情況下,中國成為被西方社會肆意嫁禍的替罪羊。該報告客觀地將中國置于一個更加寬泛的國際性、歷史性語境之中。它不僅試圖挑戰政治右翼對中國的誤解與虛構,而且也質疑了政治左翼中存在的“中國代表了一種新的不受約束的資本主義”“中國是新帝國主義敵人”等錯誤言論。
報告指出,中國的華麗崛起震驚了整個世界,如今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獨立經濟體。中國相較于美國更快的經濟增長率意味著其最終會超過美國,將美國從將近一個世紀以來的領先位置拉下來。從世界銀行(World Bank)使用“購買力平價”(PPP)方法的計算結果來看,2016年中國以18萬億美元的國內生產總值排第一,美國以17.4萬億美元排第二。英國在2016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是2.6萬億美元,在國際上排名第五。但如果使用“購買力平價”PPP方法來計算的話,它的排名將會落至第九名。作為一個有著四倍于美國人口、將近二十倍于英國人口的龐大國家,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及人民生活水平仍然只是西方國家的一小部分。然而,近40年來,中國已經使將近5億人脫離了絕對貧困,而這個數字超過了世界其他國家脫貧人口數量的總和。
英國共產黨認為,中國發展突飛猛進正是因為它沒有走前社會主義國家(如中歐及東歐)那種放棄社會主義而回歸資本主義的道路,也沒有重復蘇聯在斯大林時期開創而后又復制到其他地區(包括一定時期的中國)的社會主義發展形式——斯大林模式。相反,中國在經歷了各式各樣的波折與轉型之后,最終建立了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鄧小平在1978年列出的經濟發展路線把目光放到了21世紀中葉。屆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將迎來其建立100周年,完成全方位轉型,最終發展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這期間的另一個重要里程碑是2021年,即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明確指出中國已經闊步進入新時代,未來將實現更多穩健的發展目標,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意味著消除絕對貧困,提高各階層人民的生活水平。英國共產黨認為中國終將會完成這一目標。
中國以各種方式積極融入國際社會
《中國新時代及其意蘊》分析指出,在唐納德·特朗普在白宮激起混亂、特蕾莎·梅因黨內沖突而面臨執政危機、歐盟正面臨英國脫歐以及加泰羅尼亞分裂主義之時,中國日漸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全球領軍者”。
20世紀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后,許多人認為以華盛頓為中心的新單極世界已經出現。面對此情此景,中國不是孤立地撤退,而是著手創建多個國際網絡來應對西方圍剿。1996年,在上海舉行的高級別會議將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五國聯合起來。隨著烏茲別克斯坦的加入,在2002年這個成員網絡發展為上海合作組織(SCO)。201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成為正式成員。上海合作組織不僅是一個外交組織,而且具備軍事功能,如中國和俄羅斯在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舉行了多次聯合演習。另一個更為重要的合作機制是包括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在內的金磚國家(BRICS)。盡管這些經濟體處于不同的發展水平,甚至一些國家的政治命運正在發生劇烈變化,但這些新興經濟體在重塑全球經濟方面大有可為。在任何意義上講,上海合作組織或金磚國家都不能被視為由中國主導。這些參與者的政治和意識形態差異很大,這種機制安排比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或歐盟(EU)寬松得多。但它們確實允許中國擴大其“軟實力”,并在不受美國干預的情況下建立一系列多層次、多邊的合作伙伴關系。中國的戰略通常是盡可能避免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生正面沖突。只有涉及中國主權等高度敏感問題,如臺灣和中國南海領土爭端,中國才可能動用武力。中國現在是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最重要引擎。在特朗普奉行“美國優先”之時,中國則與其貿易伙伴開展“合作共贏”。
鑒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等現有全球金融機構對西方的嚴重偏倚,中國已經開始研究替代方案。一個例子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它是一個多邊開發銀行,大約有60個國家表示愿意參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將瞄準亞洲基礎設施和其他生產部門的發展,以滿足其眾多的基礎設施需求。另一個例子是“一帶一路”(OBOR)。如果成功,“一帶一路”將調整世界經濟發展格局,結束由英國和后來的美國所組成的“跨大西洋雙胞胎”在世界范圍內長達三個世紀的霸權。習近平主席在2013年訪問哈薩克斯坦時首次闡述了“新絲綢之路經濟帶”計劃。絲綢之路是縱橫歐亞大陸的古老貿易路線,連接中國與歐洲、中東、中亞和南亞。該計劃涵蓋了60多個合作國家的近90個項目,主要集中在大規模投資新基礎設施——高速公路、能源管道和電網、鐵路以及那些與合作國家海上貿易路線相連接的港口。可見,“一帶一路”將建立一個從太平洋到大西洋的基礎設施的物理走廊。它將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溝通歐亞大陸,為中亞和東歐前社會主義國家提供發展新機遇。英國共產黨認為,“一帶一路”將削弱北大西洋資本主義國家、美國和歐盟的主導地位,這恰恰反映出“一帶一路”的重大國際戰略意義。實現“一帶一路”計劃所需的總投資預計在6500億到8500億英鎊之間。對基礎設施的投資反過來為迄今仍陷入貧窮和債務償還惡性循環的國家創造新的機會。按照習近平主席所言,這是一種體現著“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雙贏”伙伴關系,它為未來發展中國家注入新的活力。同時,它也預示著對現有的由西方主導的國際政治經濟舊體系的挑戰,盡管西方社會曾利用該體系在全球范圍內邊緣化了數十億人。
英國共產黨對“中國是世界新殖民大國嗎?”的堅決反擊
西方媒體如《紐約時報》曾刊登了一篇題為《中國是世界新殖民地嗎?》的報道,暗示中國正在收購非洲,試圖抓住從油田到農田的一切。中國的工業和消費發展肯定會對非洲大陸的石油、原材料和礦產產生需求。然而,正如西方研究顯示的那樣,中國提供的大部分貸款基本用于非洲當地基礎設施項目,譬如運輸和電力生產,這些對相關國家有直接的好處。此外,也沒有證據表明,中國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獲取礦產資源并使其價格低于世界市場價格。
中國的貿易——不僅僅是援助——專注于將其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世界一流的專業知識技術運用到非洲。中國方面自然從中受益,它為中國許多國有鐵路和建筑公司提供額外收入,同時也促進了當地合作伙伴的經濟發展。大部分投資都由中國國有企業牽頭,由國家開發銀行(CDB)和中國進出口銀行(Eximbank)提供優惠融資。世界銀行稱,非洲每年需要93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在許多西方捐助國和企業紛紛撤離之際,中國幫助修建了非洲經濟發展所需的道路、鐵路和港口。基礎設施的改善促進了貿易的繁榮,這得益于非洲在大宗商品方面的相對優勢,以及中國在低成本制造品方面的比較優勢。非洲對中國的出口從2008年的550億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1160億美元,增長了一倍多。中非研究院估計約有40%的運輸貸款集中用于道路建設、改造和維護,鐵路占據大致相同的比例,其余部分用于機場和港口建設。另外,為了使基礎設施建設穩步發展,運輸貸款還用于購買新巴士、卡車軌道發動機、客運和貨運客車。撒哈拉以南非洲迫切需要一個有效的鐵路系統。殖民地和新殖民統治分割了領土和經濟,幾乎沒有提高非洲經濟獨立發展或有效合作的能力。中國援建的馬達拉卡高速鐵路線,投資高達32億美元,其第一站連接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和港口城市蒙巴薩。這是自該國獨立以來最大的基礎設施項目,也是自1916年英國殖民統治以來肯尼亞鐵路的首次擴建。最終,這條線路將延伸至烏干達、盧旺達、南蘇丹和埃塞俄比亞,將肯尼亞置于東非鐵路網絡的中心。
電力貸款可用于發電、燃氣、燃煤電廠、輸電線和輸氣管道。中國在埃塞俄比亞開始了小規模的風力發電項目,中國最前沿的太陽能產業也開始在那里開展項目。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有超過6.35億人沒有電可用。2010~2015年,作為主要承包商的中國公司承擔了撒哈拉以南非洲30%的新產能。2010~2020年,中國承包商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建造或承包的項目具有170億瓦的發電能力,相當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現有產能的10%。2010~2020年,中國項目新增裝機容量中,可再生能源將占56%,其中水電占49%。2010~2020年,將有1.2億人通過電網獲得電力,其中30%來自中國項目。總之,中國已經與非洲國家成為伙伴,發展著平等互利的貿易,非洲并不是被附加任何援助條件的受害者。
中國新時代將實現發展方式根本變革
英國共產黨認為,2017年10月舉行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具有重大意義,這次會議明確表明中國已經進入新時代,中國社會進入了歷史性的新發展階段。到2020年,中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標志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偉大的脫貧攻堅工程得以完成。雖然中國仍然落后于西歐和北美的發達國家,但是中國轉型的速度和效果是顯著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顯示,中國目前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為8600美元。盡管這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0750美元),但遠遠超過印度的1850美元,這是亞洲同類國家中最好的。從1981年起,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中國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決定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不是數量,而是質量。這需要進一步從純粹的投資和出口驅動的增長轉向創新驅動的增長,即環境可持續、節能和謹慎管理自然資源的增長。這將是指導中國從現在到本世紀中葉的基本國策,是徹底實現中國發展方式的根本變革。
科學與創新。科學技術是關鍵的增長因素。中國培養了大批的科學家和技術人員。成千上萬的學生參加海外課程,西方的大學也在中國建立了分校。中國現在擁有理工科大學畢業生總數排名世界第一。2012年,在全球600萬大學理工科第一學位中,中國學生占據大約23%的份額,歐盟學生約占12%,美國約占9%。從2003年到2013年,中國的研發投資每年增長19.5%。按購買力平價計算,2015年中國研發支出超過3000億美元,僅次于美國,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1%。預計到2020年這一比例將提高至2.5%。全球最大的1000家公共創新公司中,130家為中國企業,2016年的研發支出總額為468億美元,較2015年(394億美元)增長了18.7%。
綠色增長。由于中國經濟依賴碳基燃料,尤其是嚴重依賴煤炭,中國過去40年迅猛的工業化造成了巨大的環境破壞。然而,現在中國國家能源局已經制定了減少煤炭消耗的強制性目標,同時還設定了清潔能源目標,即到2030年滿足中國20%的能源需求。綠色和平組織估計,如果達到這個目標,中國每年將節約300噸煤。研究還發現:到2030年,風能和太陽能預計每年節約36億立方米的水,相當于2億人每年的基本需求。從2015年到2030年,中國的風能和太陽能產業預計將增長五倍。到2030年,它們將價值1.57萬億元人民幣(合1770億英鎊),占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1%。在2013年至2015年之間,離網太陽能為中國幾乎一半未能接入電網的人群提供了電力。僅在2030年,風能和太陽能產業將獲得4560億元人民幣(合510億英鎊)的外部環境效益。盡管在一段時間內中國將不可避免地依賴化石燃料和核能,但可再生能源的增長是一個主要的經濟目標。中國風電裝機容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以上,2010年已超過德國和美國,全球前十家風力渦輪機制造商中有四家來自中國。中國擁有世界上四分之一以上的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容量,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光伏技術制造商。國際可再生能源署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太陽能行業從業者人數超過了250萬,而美國該行業從業者人數為26萬。
結語
《中國新時代及其意蘊》報告指出,大約30年前,蘇聯解體和柏林墻倒塌宣告了“共產主義之死”。用右翼評論員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被廣為引用的話來說,這是“歷史的終結”;它標志著“人類意識形態演變的終點和西方自由民主普遍成為人類政府的最終形式”。現在看來,正如偉大的反帝國主義作家馬克·吐溫(Mark Twain)所言,關于共產主義滅亡的報道確實被過分夸大了。馬克思主義在21世紀中國彰顯出巨大的偉力,這一點已經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證明。西方的評論家們常常把中國說得很糟糕,因為他們無法理解為什么馬克思主義能夠在世界東方的中國生根、發芽和茁壯成長。他們一直錯誤地堅信資本主義才是唯一可以想象的社會制度。
英國共產黨分析指出,盡管中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等諸多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但是中國在未來發展仍面臨著巨大挑戰,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性,這些都考驗著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智慧和能力。報告認為,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發展,已經困擾了西方資本主義世界近30年。然而,中國在過去40年改革開放取得豐碩成果的同時,已經向世界宣布: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仍然是具有吸引力的行動指南和科學理論。中國通過無數事實證明了一個簡單的真理:將馬克思主義與本國具體實踐相結合,才是發展政治經濟、實現文化現代化的最有效的指導思想。盡管如此,世界上一些其他社會主義者和反帝國主義者仍然不同程度地持有對中國低估和質疑的態度,或者將中國誤解為與美國一樣的國家,他們不僅無法理解這其中復雜的歷史進程,而且也可能無法意識到中國崛起對世界左翼所形成的戰術和戰略上的優勢。隨著中國的迅猛發展,國際力量格局已經悄然改變。對此,英國左翼需要認真關注并積極應對這種潛在的歷史性轉變。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和南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青年教師研究啟動項目“當代西方發達國家主流價值觀教育途徑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分別為:18JD710056、2017001)
參考文獻
英國共產黨官方網站,https://www.communist-party.org.uk/international/2409-chinas-new-era-and-what-it-means.html。
責 編/馬冰瑩
China Entering the New Era and Its Insight to World Socialism
Kenny Coyle
Abstract: The official website of the British Communist Party published an article "China's New Era and What It Means" which provides a panoramic review of China's entire development process from standing up to becoming rich and to getting strong, and highly appraises the glorious achievements of China's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It also objectively analyzes the major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China's entry into the new era, and comprehensively demonstrates the British Communist Party's judgments and statements on topics such a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China's new era.
Keywords: British Communist Party,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hina's New Era and What It Means", new era
肯尼·科伊爾,英國共產黨國際委員會委員、英國共產黨前國際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