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發現】
◆男性對“女人味”的評價仍然集中在溫柔、顧家、美麗等傳統價值觀念中,而女性認為“獨立自主”應是其最突出的特質,在對不同類型的女性評價中,公眾對“女強人”的美譽度最高。
◆公眾普遍認為“照顧家庭”是“男人味”的核心特質,“暖男”“奶爸”最受女性歡迎。女性對男性“力量陽剛”這一傳統優勢的評價已不明顯,兩性對于男人“責任擔當”的認知評價差異最大。
◆在兩性觀念上,我國公眾表現出多元化特征,開始呈現出從傳統價值觀向現代價值觀過渡的趨勢。
◆公眾普遍認為“性別模糊”趨勢明顯,對其接受程度因不同的情境而有所不同。公眾基本接受在市場環境中出現的性別模糊形象,而當其與國家形象發生關聯時,接受程度較低。
【調查時間】2019年1月31日—2月6日
【調查方式】通過人民智庫微信公眾號、《國家治理》周刊微信公眾號“理事長”發放電子問卷。
【樣本情況】此次調查共回收有效調查問卷1666份。從性別上看,男性占65.32%;從戶籍情況看,農業戶籍人口占68.17%。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我國需要經歷由傳統國家向現代國家的轉型,其中,文化轉型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作為與社會變遷、文化轉型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兩性觀念在新時代呈現出了新的發展態勢。那么,當前我國公眾的兩性觀念發生了哪些變化?兩性觀念的傳統性與現代性出現了哪些新特征?圍繞這些問題,人民智庫展開了大型調查,形成了本次報告。
“獨立自主”成為最具女人味的新標簽,顧家的男性最受歡迎
關于“女人味”的核心特質,男女兩性對于這一問題的認知存在一定的差異。超六成的女性認為“獨立自主”應是女性的核心特質,而只有一半的男性對此表示認同。男性對“美麗大方”“溫柔體貼”“照顧家庭”等傳統女性價值觀念的認同度較高,而女性對“勇敢堅強”“責任擔當”的認同度較高。由此可見,女性意識的崛起已經成為一種不可忽視的社會現象。
本次調查選取了11個社會中廣泛流傳的女性性別標簽。結果發現,公眾對絕大部分的(10個)女性性別標簽的好感度高于反感度。有一半的公眾對于“女強人”(52.4%)和“白富美”(50.0%)持有積極印象。此外,公眾對于“傻白甜”(42.6%)、“鳳凰女”(41.1%)、“女漢子”(39.6%)、“假小子”(39.2%)、“中華田園女權”(38.6%)、“剩女”(36.6%)、“宅女”(31.7%)、“干物女”(27.2%)等女性性別標簽的好感度均高于反感度。只有對“綠茶婊”的反感度(34.5%)高于好感度(28.1%)。
關于“男人味”的核心特質,男女兩性對于男人“責任擔當”的認知差異最大,女性(46.3%)對其的認同度要顯著高于男性(30.3%)。此外,兩性對于男性“力量陽剛”這一傳統優勢的評價出現差異,近一半的男性(49.0%)仍認同這一特質,而認同這一特質的女性只有不到四成(37.70%)。調查顯示,“暖男”(60.1%)和“奶爸”(59.2%)是最受女性歡迎的男性形象。此外,“經濟適用男”(45.5%)、“妻管嚴”(45.2%)、“高富帥”(42.8%)的美譽度也較高。
我國公眾的兩性價值觀念呈現從傳統價值觀向現代價值觀過渡的趨勢
我國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文明的國家,從傳統到現代,中國人的兩性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本次調查,我們通過五點量表對公眾兩性觀念的傳統性與現代性進行了分析。總體而言,我國公眾的兩性現代價值觀念顯著高于傳統價值觀念。從性別來看,男性更認同傳統性別觀念,而女性更認同現代性別觀念。從出生年代來看,傳統性別觀念更容易獲得年齡較大群體的認同。從戶籍來看,農業戶籍人口傳統性別觀念更強,非農業戶籍人口現代性別觀念更強。
本次調查以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第二期(2000年)和第三期(2010年)相關數據為依據,以“男主外女主內”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兩個指標為例,展示了近20年間中國人的性別觀念變化。結果顯示,從2000年到2010年,我國傳統性別觀念出現回潮;從2011年到當前,傳統性別觀念又出現了式微趨勢。這可能與女性現代性別觀念的覺醒有關。
對于中西方在性別觀念上的差異,調查顯示,公眾普遍認為中西方存在差異,但他們對差異的認知判斷并不一致。其中,41.9%的公眾認為“中國更現代,西方更傳統”,而34.8%的公眾持相反意見。
公眾基本接受在市場環境中出現的性別模糊形象,而當其與國家形象發生關聯時,接受度較低
公眾對于“性別模糊”現象感受明顯。調查顯示,公眾普遍認為男性行為表現越來越“女性化”(44.3%)與“多樣化”(40.7%)。對于男性的女性化形象,超一半受訪者認為是“無力的”和“讓人瞧不起的”。與此同時,公眾普遍認為女性行為表現越來越“男性化”(48.0%)和“多樣化”(37.4%)。而對于女性的男性化形象,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認為是“能干的”。
對于“性別模糊”現象產生的原因,受訪者認為獨生子女政策(73.72%)、機器換人(73.57%)、精神生活的追求(66.52%)、物質生活的滿足(56.31%)、外來文化(52.55%)等都有一定的影響。
本次調查通過五點量表考察了公眾對于不同職業出現“女性化的男性”的接受程度,分數越高表明接受程度越高。結果顯示,接受度較低的三個職業分別是“國家公務員”(3.06分)、“醫生”(3.08分)、“中小學教師”(3.09分),而接受度較高的兩個職業是“形象設計師”(3.19分)、“模特”(3.14分)(如圖)。可見,當性別模糊現象出現在市場行為中,特別是與時尚行業相關聯時,公眾接受度較高,而當其與國家形象發生關聯時,接受度則較低。
公眾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物化女性的意識,其中,男性的物化女性意識更強
現實生活中,我們不乏看到“天價分手費”“農村結婚高價聘禮”“美女配富豪”等新聞,“二奶”“小三”等現象也越來越多。這些行為背后似乎都隱藏著一個邏輯,即女性是有價值的,可以被定義成商品與男性進行交易。本次調查考察了公眾對于“高價聘禮”“性交易”的態度。結果顯示,超四成的受訪者對此表示認同,其中男性(54.5%、57.5%)對其的認同度顯著高于女性(25.4%、29.6%)。由此可見,物化女性的意識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中還存在著一定空間。
(執筆:人民智庫高級研究員 石晶)
責編/孫渴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