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永順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有貧困村190個(深度貧困村57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7847戶145088人。近年來,永順縣委縣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精準扶貧的重要論述,認真落實中央、省委、州委的決策部署,對標對表“兩不愁、三保障”標準和“五個一批”要求,切實提高脫貧質量。目前全縣累計145個貧困村(深度貧困村14個)出列,30979戶122446人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31.2%下降到2018年的4.83%,特別是在工作推進中,堅持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因地制宜發展脫貧當家產業,做好做活興產業、置家業、增就業“三業”文章,構建制定一個產業規劃、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建設一批產業基地、發展一批專業合作社、完善一套服務體系、建立一套利益聯結機制“六個一”產業扶貧體系,帶動全縣90%以上貧困人口實現增收,產業扶貧工作進入貧困群眾增收最快、最有獲得感的時期。2018年9月14日,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在視察產業扶貧工作時,對永順縣脫貧攻堅的成效給予充分肯定;同年10月,全省產業扶貧現場會在永順縣勝利召開,永順作為唯一的貧困縣代表,在全國扶貧產業論壇上作典型發言;2019年2月13日,永順代表湖南省參加了全國深度貧困縣座談會,書面匯報了脫貧攻堅工作。
堅持科學規劃布局,以好的藍圖愿景牽引群眾脫貧致富
立足自身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堅持“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宜商則商、宜游則游”的原則,永順縣因地制宜,制定出臺了《永順縣農業產業發展規劃(2015-2020年)》《永順縣山地特色生態農業發展總體規劃(2015-2020)》《永順縣產業精準扶貧規劃(2016-2020)》等等,精心描繪了“一軸五綜四帶兩區一園”產業布局藍圖,實施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改革,激活貧困村的土地、勞力、資產、自然風光、文化資源等要素,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同時還注重抓好規劃的宣傳、培訓、組織工作,用藍圖愿景凝聚人心,引導貧困群眾心熱起來、手動起來,增強貧困群眾和干部隊伍戰勝貧困的主動性、創造性。目前,全縣建成油茶、優質稻、柑橘、獼猴桃、商品蔬菜、烤煙、中藥材、茶葉、特色養殖等9大特色產業扶貧基地109.4萬畝,產業建設已覆蓋所有貧困村、貧困戶,年產值實現25.385億元,帶動3.14萬戶13.05萬人增收,初步形成了“一鄉一業”“一村一品”“一戶一策”的產業扶貧開發格局,產業扶貧之路越走越寬。
提高產業發展質量,以好的經濟效益支撐群眾脫貧致富
永順縣認真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注重產品、管理、模式創新,延伸產業鏈、打造供應鏈、提高附加值,讓脫貧致富的產品既產得出、產得優,又賣得出、賣得好。一是充分挖掘綠色、生態、有機、富硒優勢和土司文化特色,大力開展農業“兩區”劃定工作,著力推進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標準化生產,以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為龍頭,打造萬畝精品園4個、千畝標準園69個、百畝示范園380個,發展農民合作社646家、家庭農場297家。二是依托芙蓉鎮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園、靈溪石堤首車片油茶產業園、松柏芙蓉高坪片獼猴桃示范園、小溪片優質柑橘示范園、澤家列夕片萬畝柚類產業園、毛壩萬坪片莓茶產業園、塔臥砂壩片茶葉精品園、小溪片稻田綜合種養示范區、高坪石堤片湘西黑豬示范區等現代農業園區,實施農業特色產業“接二連三”戰略。三是引進北京上康林、北京資源集團、老爹集團、偉佳柑橘、凱碩生態、松柏米業等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16家,推進三產融合,培育中高端產品,打響了沃康山茶油、松柏大米、溪洲莓茶、湘西椪柑等知名品牌,新增“三品一標”認證產品8個和中國馳名商標3件、地理標志商標4件,同時通過開展電商扶貧,2016年以來線上特色農產品銷售額達8億多元,帶動1.68萬貧困人口增收。
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以好的幫扶模式帶動群眾脫貧致富
以市場為紐帶、雙贏為目標,永順縣采取入股、合作、訂單、勞務、租賃等多種形式,提高產業扶貧組織化程度,突出完善“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等利益聯結機制,讓貧困群眾在產業發展、土地流轉、利潤返還、務工就業、股份合作的共享產業鏈上的收益增值,得到更多實惠。首先,重點探索推行油茶“3311”發展模式,通過實施3種差異化扶持政策(政策扶持、利益分配、收益保障)和采取3種幫扶模式(直接幫扶、委托幫扶、股份合作),爭取達到1人1畝油茶目標。目前發展油茶38萬畝,產值3億元,帶動6.7萬貧困人口增收。其次,探索湘西黑豬“131”誠信扶貧模式,即1戶貧困戶1批次養3頭湘西黑豬,助推1個家庭脫貧。2018年帶動100個貧困村 6611戶貧困戶養殖湘西黑豬1.52萬頭,增收2280萬元。第三,發展土家探源生態文化村鎮游,探索“景區帶村、能人帶戶”旅游扶貧模式,打造美麗鄉村示范村86個、精品村32個,帶動1.44萬人脫貧。最后,通過開展勞務培訓、發布就業信息、加強勞務協作等方式,每年保持3.7萬左右貧困勞動力在外穩定務工,帶動2.2萬戶貧困家庭增收。
有效激發內生動力,以好的活動載體促進群眾脫貧致富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永順縣深入開展“抓黨建促脫貧”“互助五興”“感黨恩、勇奮進、促攻堅”等活動,充分發揮貧困群眾的主體作用,調動和激勵貧困群眾發展產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特別是在全縣穩步推廣“五樹五建”扶志扶智行動,通過樹崇德向善、移風易俗、遵紀守法、誠實感恩、勤勞致富等五種新風,建鄉村夜校(幫助群眾每家每戶培養明白人)、創業協會(帶領群眾拓寬增收致富路)、產業基地(發動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創業)、互助組織(推行“村兩委+扶貧互助合作社+農戶”模式,引導群眾加強自我教育管理)、公益超市(采用“愛心積分”兌換生產生活產品的方式,引導群眾實踐推動自助式幫扶)等五大載體,進一步引導貧困群眾增強自我發展能力,有效激發內生動力。通過這一系列的扶志扶智舉措,貧困群眾的脫貧“造血”功能得到增強,涌現出在病床上開網店的土家姑娘向笑梅、身殘志堅發展特色產業的農民網紅張遠龍、自力更生脫貧致富的殘疾夫妻向承友、王競春等一批脫貧典型代表。
加強資金資源整合,以好的投入機制保障群眾脫貧致富
在資金投入上,永順縣以規劃為引領、以項目為載體,整合涉農資金13.1億元用于產業扶貧;縣農商行放貸款905筆3852.7萬元,累計放貸款5648筆23955.2萬元、貼息1151.5萬元。同時建立小額信貸風險防控體系,為貧困戶購買了產業發展商業保險,有效幫助貧困群眾發展當家產業。在力量投入上,堅持精銳出戰,駐村扶貧、結對幫扶,11318名干部結對37847戶貧困戶,做細做實利益協調工作,“一戶一策”制定個性化、針對性的扶貧方案,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都能依靠發展產業實現脫貧;此外,抓住國家農業農村部定點扶貧、湘潭市對口扶持、歷下區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發展機遇,引進一批大企業好企業,開展“千企幫千村”活動,帶動貧困戶1860戶6520人增收。在技術投入上,率先在全國解放和釋放科技惠農生產力的做法上得到了科技部肯定,通過選派190名科技特派員、組建10個專家服務團開展科技扶貧,引導傳統農民向新型職業農民轉變,為發展生態高效農業提供人才支撐。
迎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曙光,永順縣各族群眾深刻感受到:只有在精準扶貧方略的指引下,擺脫千百年來的貧困面貌才有希望和力量。戰勝貧困、奔向小康,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永順縣委縣政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信心和能力拔窮根、摘窮帽,一定不辱使命,打好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不讓一個貧困群眾在小康路上掉隊,讓黨中央放心,讓百姓滿意。
【本文作者為中共永順縣委書記】
責編:賀勝蘭 / 楊 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