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是意識形態斗爭的新陣地、新戰場,對國家政治安全的影響力日益增強。先進的網絡思想、文明的網絡氛圍、清朗的網絡空間是互聯網黨建工作的最終目標。讓黨的聲音成為互聯網上的最強音,應在互聯網空間中確立黨的領導地位、工作方向,構建黨建工作體系,營造良好的傳播環境,落實輿論引導。
【關鍵詞】互聯網空間 政治建設 黨建工作 輿論引導 【中圖分類號】D82 【文獻標識碼】A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國網民規模達到8.02億人,互聯網普及率為57.7%,互聯網話語體系對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進一步增強。由此,互聯網意識形態掌控能力提升成為國家治理能力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的互聯網意識形態工作,必須樹立寬廣視野,強化戰略思維和擔當意識,加強思想政治引領,讓黨的聲音成為互聯網上的最強音。
加強互聯網黨建工作,夯實黨在互聯網空間的領導地位
統籌規劃,協調推進。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中提出,“要加強黨中央對網信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確保網信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應將互聯網黨建融入到基層黨建工作布局當中,各地方網信部門行業管理和黨建指導雙管齊下,力求明確互聯網空間的政治站位。同時,針對互聯網黨建工作制定完善的行動計劃,進一步確定互聯網黨建工作的目標與任務,確定各黨建聯系點,拉近互聯網與黨建工作之間的距離,實現黨的直接領導。
健全機制,完善體系。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要構建“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應充分認識到互聯網企業黨建工作的重要性與緊迫性。我國各地方應探索建立市委組織部引領黨建模式,與市委宣傳部、市網信辦形成協調統籌態勢,構建以黨的領導為核心的互聯網行業黨建工作體系,由此健全機制,完善體系,全面兜底,對互聯網及互聯網企業實施全方位的黨建管理工作。
優化思路,創新管理。一方面,充分把握媒體融合的本質內涵,強化以新媒體為核心的互聯網黨建,讓黨的聲音擁有更高的到達率和作用率;對突發事件及時發布事實和權威調查結果,深度、正確解讀;對輕松話題加大傳遞,深耕細作,增強互聯網空間正能量。另一方面,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強化組織建設,用黨的建設維護互聯網空間的健康發展,促進黨建工作與行業管理融合。
強化政治建設,把握黨在互聯網空間的工作方向
黨的政治建設,是黨建工作的第一位。將網絡意識形態斗爭主動權始終掌握在黨的手中,能夠有效引導互聯網及互聯網企業健康發展。
緊抓關鍵人。加強互聯網黨建隊伍的規范化管理,各互聯網單位應建立相應的人員引進、管理、培訓、考核、激勵等制度,提高黨建工作人員業務能力與素質。開展網絡媒體紅色活動,如百度、網易、搜狐等知名互聯網企業參與的“網絡媒體紅色故土行”,重走革命道路,感受先烈精神,開展高管教育培訓,強化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提高“關鍵人”的政治素養。
緊抓要害崗位。互聯網企業要實現黨組織崗位人員與互聯網企業高管交叉任職,促進黨建工作與企業日常管理工作相互融合。互聯網企業中內容編輯、產品研發、內容審核等部分負責人應由黨員擔任,實現黨組織在企業內部決策與審核過程中的定向作用。例如在百度公司,黨委書記擔任公司副總裁;在新浪微博,由黨委班子構建輿情研判小組,承擔公司網絡輿情的定向責任。
最后,緊抓重點單位。以大中型規模的互聯網企業為重點單位,強化此類企業的黨建工作。各地方網信辦、協會黨委等部門協同合作,構建日常監管小組,推動互聯網行業自律發展,將大中型規模互聯網企業作為重點考察對象,將其黨建工作融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通過例會、述職會、行政約談等方式,引導互聯網及互聯網企業黨建工作方向。
踐行依法監管,營造互聯網空間良好的傳播環境
讓黨的聲音成為互聯網上的最強音,做到依法監管至關重要,黨和政府應強化對互聯網空間的傳播監管工作,營造良好的傳播環境,讓民眾與企業共同享受互聯網發展帶來的紅利。
實互聯網監管。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實施網絡強國戰略”,黨的十九大又再次提出要“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互聯網空間治理和內容建設成為重中之重,互聯網依法監管勢在必行。一方面,將“網信”納入到《反恐怖主義法》中,對《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進一步完善,構建完善的互聯網空間法治體系,推進互聯網監管體制改革與創新;另一方面,充分貫徹落實《互聯網管理法律法規》和《中國互聯網管理條例》,實現互聯網信息傳播有序發展。
提高法律遵從度。提高黨在互聯網空間中的有效監管地位,不僅需要法律法規保駕護航,還需要網民知法守法。因此,提高網民素養,強化網民責任意識和法律遵從度,也是推進黨的聲音不斷融入的有效方式。與此同時,可構建黨組織互聯網服務平臺,由黨員工作者科學引導,鼓勵網民參與到互聯網治理、文明建設的進程中來,積極熱心為其他網民服務,弘揚正氣,樹立良好的互聯網榜樣形象。
嚴格履行審查義務。近年來,隨著國家對互聯網突出問題治理力度的不斷加大,相關專項整治活動日益增多。為了使黨的聲音更能響徹網絡,應進一步增強網絡整治活動。積極開展各類“凈網行動”“護苗行動”等,發布“約談十條”“賬號十條”等,明確互聯網正向主旋律。另外,由政府構建專門的互聯網監管部門,互聯網企業強化導向意識,齊心協力嚴格履行審查義務,分別從管理層面、技術層面、人員層面構建互聯網清朗空間“保護傘”,對網絡謠言和不良信息及時“斬斷”。
落實輿論引導,增強黨的聲音在互聯網空間的感染力
黨要在互聯網空間中鞏固自身政治地位、獲得廣大網民認可,必須要有強大的輿論導向,通過強有力的語言感染力,對互聯網意識形態及時“撥亂反正”。
尊重受眾,科學引導。黨在互聯網空間中的輿論引導應充分把握傳播規律,對信息內容不應只是單一的傳播而不考慮傳播效果,也不應一味地迎合受眾趣味而忽視社會效益。作為黨辦主流媒體,應轉變傳統的新聞宣傳方式,關注受眾的接受情況,促使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一元導向”和多樣化社會思潮的“多元取向”均衡統一,將真正的“清流”切實傳遞給受眾,對受眾實現科學合理的輿論引導。
注重時效,搶占先機。為了進一步提高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力,搶占話語先機至關重要。尤其是在突發公共事件或者是不良輿論產生時,主流媒體應迅速搶占互聯網輿論引導先機,構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形成“先入為主”的第一印象,從而更好地發揮輿論引導作用。對于互聯網中多樣化輿論的引導,不應只是事后的報道與糾正錯誤,應強化預防工作,將事件過程第一時間展現出來,從而占領輿論引導制高點。
貼近民眾,轉換表達。任何輿論引導都應以民眾為核心,解決民眾所關心的問題。拉近與民眾之間的關系,更有利于將黨的聲音在互聯網空間傳播。互聯網空間盡管是虛擬的,但其依然與民眾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意識形態的宣傳與教育要避免高高在上,應與民眾關注的熱點問題緊密結合,及時掌握、主動回應,以人文關懷、情感感染的方式,贏得黨在互聯網空間的話語權,讓黨的聲音成為互聯網上的最強音。
(作者為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博士后)
【參考文獻】
①薛小榮、陸旸:《黨要提高在網絡空間領域的凝聚能力》,《黨政論壇》,2014 第17期。
②范明志:《讓黨的旗幟在互聯網上高高飄揚》,《人民論壇》,2016年第33期。
③呂百利:《怎樣提升黨的網絡執政能力》,《人民論壇》,2017年第23期。
責編/周素麗 美編/史航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