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得以判定的標準,并非在于衡量其歷史重要性和發明排序性,而是側重在對西方近代文明的影響。“新四大發明”并非中國排序最靠前的科技成就,它們的重要意義在于擴展了整個人類的可能性和邊界。“新四大發明”在生活方式上既基于現實,又憧憬未來,是當下“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品牌意義的公共產品。
【關鍵詞】“新四大發明” “一帶一路” 生活方式 【中圖分類號】G09 【文獻標識碼】A
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網購,并非中國首創,卻被稱為中國“新四大發明”
2017年5月,北京外國語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就“一帶一路”倡議主要內容“五通”中的“民心相通”主題發起調研,并制作專題視頻。針對“最希望把中國哪種生活方式帶回所在國家”這一問題,來自“一帶一路”沿線20個國家的青年留學生各抒己見,投票選出了他們最想帶回母國的四種生活方式: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網購,并將其總結為中國“新四大發明”。在社交媒體作用下,“新四大發明”的概念得以廣泛傳播,并引起國內外輿論的關注和討論。此間討論的焦點在于:“新四大發明”是否由中國最早發明或創造?
各國普遍認為世界上第一條高鐵是1964年正式運營的日本東京到大阪的東海道新干線。相對于新干線,中國的高鐵是后來者。2008年8月1日,中國首條高鐵——京津城際高鐵正式運營,速度達到每小時350公里。2017年6月,具備世界先進水平的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在京滬高鐵正式運行,其整體設計和車體、牽引、制動、網絡等關鍵技術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截至2018年3月,中國已投入運營的高速鐵路營業里程從9000多公里增加至2.5萬公里,占世界三分之二。
世界首個第三方移動支付平臺于1998年在美國正式出現,Apple Pay等大量同類型第三方支付平臺繼之而起。但因民眾偏好更傾向于信用卡消費,移動支付并沒有在國外真正得到廣泛應用。相反,支付寶在擔保交易平臺的基礎上,不斷更新移動支付技術,打造更為便捷、安全的支付體系和交易環境,在促進生活便利化的同時,也推動了電子商務的發展,得到海內外消費者的廣泛認可。支付寶已經超越了支付本身,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生活方式的代表。
1965年荷蘭阿姆斯特丹出現了無押金、無租金、無固定還車點的全球第一代公共自行車系統,但這只是說明了“共享”的理念在20世紀60年代的公共自行車系統建設當中得以體現。而在“互聯網+”技術體系支持下,中國共享單車的出現賦予了共享經濟全新的內容。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商業模式的創新,以摩拜單車等為代表的中國互聯網共享單車企業應運而生,更加便捷的無樁單車全面取代有樁單車,使得單車經濟從公共單車飛躍為共享單車。
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晚于美國,但并沒有落伍,仍然在同一時代起舞,甚至具備一定程度的“后發優勢”。互聯網技術在中國電子商務行業的廣泛應用,促成了網絡購物的自主創新發展模式。高效、便捷、智能化的物流體系及物聯網的發展,更為中國電商行業發展提供了重要平臺。近年來,中國已躍升成為全球第一大網絡零售國,快遞業務規模連續四年位居世界第一。在龐大的訂單業務量和電子商務運行規模的背后,是整合式物流體系與智能物聯網平臺的高效運轉。作為流通的支撐性產業——物流,依靠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逐漸變得更為智能。
“世界是平的”,“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經濟全球化的車輪推動歷史洪流滾滾向前。縱覽全球范圍的科技革命和創新經濟,中國“新四大發明”的形式或雛形,在其他技術發達國家也或多或少、或先或后地出現,但就整體性而言,中國充分發育的市場、激勵創新的土壤、創業者的聰明才智、勞動者的工匠精神和超一流的整合能力等元素聚合激蕩,起到了“歷史合力”的作用,完成了將“新四大發明”更新迭代、轉型升級的工作。
“四大發明”的提法源自西方學者,著眼點在于這四項發明對于近代西方文明乃至人類歷史進程的影響
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被稱作中國“四大發明”。從思想史的角度,我們有必要回溯“四大發明”這一概念的源起和流布。
1620年,英國學者培根指出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這三種發明“在世界范圍內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況都改變了:第一種是在學術方面,第二種是在戰事方面,第三種是在航行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難以數計的變化來;竟至任何帝國、任何教派、任何星辰對人類事務的力量和影響都仿佛無過于這些機械性的發現了。”①馬克思也對此給予高度肯定:“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了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了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②
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史的權威學者李約瑟博士1946年10月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演講中延續了培根、馬克思“三大發明”的提法,他說“中國人最偉大的三項發明無疑是造紙和印刷術、磁羅盤和黑火藥”。③或許因為同屬紙質載體的緣故,李約瑟將造紙和印刷術合稱一項發明,在內涵上突破了培根、馬克思范式“三大發明”的范疇,第一次在國際學術界提出“四大發明”的概念。李約瑟認識到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的卓越地位,更看重“四大發明”在西傳之后對世界歷史的重大影響:“如果沒有火藥、紙、印刷術和磁針,歐洲封建主義的消失就是一件難以想象的事。”④
“四大發明”的概念提出之后被國際學術界所接受,但也引起一些批評和質疑。這些批評和質疑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其一,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成就汗牛充棟,“四大發明”未必是中國最重要、排序也最靠前的發明;其二,就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這四項大發明本身,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也或多或少先后出現,也在爭奪對這四項發明的“發明權”。
對“四大發明”的“發明權”或“優先權”不屬于中國的質疑,科技史學者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古埃及人即發明使用莎草紙,并將其傳播到地中海沿岸,但莎草紙并非真正意義上的紙:“在造紙工藝中,重要的步驟是將原料在水中浸軟(將原料的纖維打碎并在水中浸泡),而不是莎草那樣只是經過纏結和捶打便可加工成莎草紙。”⑤莎草紙脆弱易碎,無法折疊裝訂,無法制作讀寫便宜、存儲便利的大篇幅圖書,在傳播上終將讓位于真正的紙。李約瑟明確指出:“磁針的吸鐵特性既是羅馬人也是漢代中國人發現的,但能夠指向的磁針卻出現在宋朝的中國”。江曉原的考察證明:對于黑火藥(“四大發明”中的火藥即黑火藥)的發明權歸于中國人,證據充足;“中國人在雕版印刷術和活字印刷術上的發明權都是不可動搖的,韓國充其量只能奪得‘銅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權”。⑥
拋卻對這些批評和質疑的辯駁不論,為什么“四大發明”的概念被國際學術界所接受并廣為傳播?在中國科技史學者看來,認為“四大發明”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排序也最靠前的發明,那是未必妥當的。但“四大發明”的提法源自西方學者,著眼點也是考察這四項大發明對于近代西方文明乃至人類歷史進程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來看,“四大發明”的提法當之無愧。
“新四大發明”擴展了整個人類的可能性和邊界
我們考察“新四大發明”的概念,并非全然從科技史層面,而需要從思想史角度迂回,從“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來理解。
“新四大發明”的概念因“把中國哪種生活方式帶回‘一帶一路’國家”的問題而生。誠如前述,“四大發明”得以判定的標準,并非在于衡量其歷史重要性和發明排序性,而是側重在對西方近代文明的影響。甚至,科技史學者評定此前上古、中古時期發明的級別,更秉持影響力原則,“以其重要性和對本國及周邊地區所產生的影響來衡量”。發明的時間也服從于影響力的原則——“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發明可或早或遲,或同時在某些地區出現,科技史上從古代到當代都不乏這樣的事例”。⑦
中國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總結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創新領域的重點成就時,從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等“三個面向”角度,歷數科技創新成就,包括量子通信與計算機、高溫超導、中微子振蕩等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領域的重大原創成果,移動通信領域實現“5G引領”,C919大型客機首飛成功,載人航天和探月工程、載人深潛、深地鉆探、超級計算,等等。⑧“新四大發明”在其中付之闕如。從這個角度而言,“新四大發明”并非排序最為優先的科技成就。那么,“新四大發明”的魅力究竟何在?
學者高宇寧從生活方式的角度作了這樣的回答:“新四大發明”擴展了整個人類的可能性和邊界。共享單車和高鐵,正如當年的火藥和司南一樣,是對于人類能力的擴展,高鐵就像我們交通的主動脈,共享單車就像我們交通的毛細血管,它帶來的是我們整個交通能力的擴展;淘寶和支付寶,就像當年的紙和印刷術一樣,當年紙張的發明擴展了文明的邊界,今天淘寶的發明擴展了我們的消費,擴展了我們和世界連接的邊界,而支付平臺擴展了我們去體驗這個世界的能力。⑨
再者,“新四大發明”業已走出國門,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發揮愈加重要的影響。高鐵成為中國產品“走出去”的一張最靚麗的名片。安伊高鐵(土耳其安卡拉至伊斯坦布爾)、亞吉鐵路(埃塞俄比亞至吉布提)、蒙內鐵路(肯尼亞蒙巴薩至內羅畢)已開通運營,麥麥高鐵(沙特麥地那至麥加)、匈塞鐵路(匈牙利至塞爾維亞)、中老鐵路(中國至老撾)已開工建設,雅萬高鐵(印尼雅加達至萬隆)、中泰鐵路(中國至泰國)、莫斯科—喀山高鐵等一批按照“中國標準”設計、施工、監理、運營的鐵路項目也在加快推進。截至2018年3月,支付寶在40個國家和地區接入數十萬家海外線下商戶門店,幾乎涵蓋所有生活消費場景。支付寶還采用對外技術輸出的方式,幫助國外企業在當地建立安全可靠的移動支付系統,打造各國“本地版支付寶”。雖然共享單車明星企業ofo在商業模式、資本運營等方面遭遇重大挫折,但共享單車這一創新產品并未走入寒冬,共享單車仍然在中國各地普惠民生,共享單車理念被全球許多企業廣泛借鑒和運用。網購方面,手機淘寶在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均為適用,近年來在東南亞、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等地業務量增長迅猛。
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新四大發明”在生活方式上既基于現實,又憧憬未來,是當下“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品牌意義的公共產品。“新四大發明”以生活方式的維度,凝聚了中國倡導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發揮愈加重要的影響,真正體現了“一帶一路”倡議中民心相通的意義。
(作者為北京外國語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執行院長、副研究員)
【注釋】
①[英]培根著、許寶骙譯:《新工具》,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年,第103頁。
②《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427頁。
③④潘吉星主編:《李約瑟文集——李約瑟博士有關中國科學技術史的論文和演講集》(一九四四—一九八四),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年,第118頁、第123頁。
⑤[英]亞歷山大·門羅著、史先濤譯:《紙影尋蹤:曠世發明的傳奇之旅》,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8年,第22頁。
⑥江曉原:《中國古代技術文化》,北京:中華書局,2017年,第23-27頁,第46頁。
⑦華覺明:《中國三十大發明之分說》,引自華覺明、馮立昇主編《中國三十大發明》,鄭州:大象出版社,2017年,第2頁。
⑧王志剛:《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人民日報》,2017年12月7日。
⑨據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對話》欄目2017年7月30日期“當外國人遇到中國創新”視頻整理而得,具體可參見http://tv.cctv.com/2017/07/31/VIDEILJCdOlOEzXdyFQu0m2U170731.shtml.
責編/周素麗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