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愛與尊重是我們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根本。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激發學生創新潛力、鼓勵學生奮斗進取,應該在細節教育、良心教育、幸福教育上全情投入,用愛與尊重打造細節教育的航標、凝聚良心教育的力量,為幸福教育導航。
【關鍵詞】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愛與尊重 幸福教育
【中圖分類號】D60 【文獻標識碼】A
“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內不愧心。”一顆有愛與尊重的心,乃是我們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根與本。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看了不少優秀教師的事跡,很多老師一生中忘了自己、把全部身心撲在學生身上,有的老師把自己有限的工資用來資助貧困學生、深恐學生失學,有的老師把自己的收入用來購買教學用具,有的老師背著學生上學、牽著學生的手過急流、走險路,有的老師拖著殘疾之軀堅守在崗位上,很多事跡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習近平總書記認為這就是人間大愛。如何愛學生?如何尊重學生?如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我們應該在細枝末節處打磨,在細節教育、良心教育、幸福教育上全情投入。
用愛與尊重打造細節教育的航標
好老師用細節傳遞愛與善的自覺。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對學生,不妨細些再細些;對學生,不妨慢些再慢些。“小”既是切口,也是載體,“落小”的關鍵在于喚起從點滴開始的行動。從具體行為入手,發掘堅守正道、敬業奉獻、虔誠勤勉、孝老愛親的典型人物;創新傳播方式、豐富教育載體、辦實各類活動,在潛移默化中傳揚崇德向善的感人事跡。惟其如此,方能讓人們真切體悟到真善美就在身邊,逐漸傳遞愛與善的自覺,激發見賢思齊、明德惟馨的正能量。
好老師用愛培育愛、激發愛、傳播愛。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師范大學調研時談到,做好老師,要有扎實學識。好老師應該是智慧型的老師,具備學習、處世、生活、育人的智慧,能夠在各個方面給學生以幫助和指導。做好老師,要有仁愛之心,有扎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度、科學的教學方法,應該聚焦在培育愛、激發愛、傳播愛上下功夫,真心真誠拉近和學生的距離,做到潤物細無聲。用心用愛溫暖和感動每一位學生,用欣賞的眼光去賞識每一位學生,更要教授他們關于仁愛的知識,使他們逐漸具備自強自信自立自尊的人格魅力,讓每一位學生都享受成功、成長、成才的喜悅。教育均衡不是創造整齊劃一的“人工林”,要及時檢視細枝末節,防范小積弊拖成大問題。
用愛與尊重凝聚良心教育的力量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小中見大是樸素的方法論。辦好人民滿意的良心教育同樣如此。什么是良心?良心是人與生俱來的道德感,是人辨別是非對錯的能力。良心是人的本質特征,是被社會普遍認可和認同的規范的價值標準。人格道德的內核是良心。一個人如果具備了良心,即便沒有外在的約束和監督,也會“從心所欲不逾矩”。
良心教育要求,好教師以德為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人無德不立,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才是人才培養,而育人是本。所以,好老師是學生道德修養的鏡子;做好老師,理想信念的堅定是首要的品格。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老師的學識能力分不開,好老師為人處世、為國為民、于公于私的價值觀要用在講壇、校園陣地上,取法乎上、見賢思齊,不斷提高人格品質,傳授給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教師要勝任立德樹人的光榮使命,身教重于言教,教育學生熱愛學習,自己先要“學而不厭”;要學生學會關心他人,自己先要“誨人不倦”。
良心教育要求,好教師始終“以學生為本”。“育人為本”是學校教育的根本使命,以學生為本也是現代教育的根本特征。良心教育要求教師著眼學生的長遠發展、終身幸福,體現對每一個學生的愛與尊重,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耐心幫助每一個學生成長進步,不能存太多的功利心,以分數為尺度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要克服應試教育、唯分數、唯升學的傾向,真正著眼于學生全面素質教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不能只為稻粱謀”,要充分認識教師職業的崇高意義與價值,耐得住清貧,守得住寂寞;要發揮紅燭精神,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為培養千千萬萬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與可靠接班人服務。
良心教育要求,好教師每日每時慎獨。所謂“慎獨”,就是要人前人后一個樣,時時叩問自己良心是否有愧。教師職業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個體勞動,即能否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做到“慎獨”,不馬虎、不茍且對待每個學生、每次教學行為。教師職業的另一個重要特征是教育效果評價的復雜性。家庭、學校與教師、學生個人等因素都在學生成績與行為表現中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學生表現好壞不是教師能夠完全左右的。這就要求教師本著教育者的良心,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做好自己的工作。
良心教育要求,學校成為社會一方凈土。秉持教育者的良心,就要努力維護學校成為社會的一方凈土,成為社會遵紀守法、文明進步的高地。既要使教育聯系社會實際,又要堅決摒棄講人情、拉關系、消極腐敗等社會不良現象對學校的影響與滲透,努力克服師生關系的功利化、庸俗化。
用愛與尊重為幸福教育導航
全黨全社會要更加關心教師、尊師重教,使教師享受教育幸福。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以及實施城鄉教育一體化,推行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辦好繼續教育,加快學習型社會建設,提高國民素質,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等方面取得了看得見可感知的成就。全黨全社會要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努力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讓廣大教師享有應有的社會聲望,在教書育人崗位上為黨和人民事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要加強教師教育體系建設,加大對師范院校的支持力度,不斷提高教師培養培訓的質量。要讓全社會廣泛了解教師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讓尊師重教蔚然成風。
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相結合,踐行幸福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特別是多次深刻指出要“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是指人的勞動能力,即人的體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諧、充分發展,還包括人的道德發展。人的發展同其所處的社會生活條件是相聯系的,舊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發展,機器大工業生產提供了人的全面發展的基礎和可能,社會主義制度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條件。教育與生產勞動的結合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途徑。從德育來看,人無德不立,所以要立德樹人。從勞動教育來看,沒有兒童勞動的幸福,就沒有教育。當今社會,物質初步繁榮富裕,兒童青少年容易坐享其成,滋生享樂主義甚至消極頹廢,這是學校教育要努力去糾正與克服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條途徑就是勞動教育,讓學生體會到勞動者最快樂、勞動者最光榮的人生真諦。
以愛與尊重激發學生創新潛力、鼓勵學生奮斗精神,踐行幸福教育。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創新的重大意義,他指出:“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要教育引導學生創新,教師自己首先要能夠不斷更新自己的觀念、知識與教育方法,踐行教育創新,成為研究型老師。同時,習近平總書記也在多個場合指出,幸福是要靠奮斗得來的。所以,幸福生活等不來,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幸福教育等不來,要靠愛與尊重去創造。要鼓勵學生的奮斗拼搏精神,將其打造成一支中華民族“夢之隊”。
(作者分別為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華東交通大學宣傳部副部長、副教授)
【參考文獻】
①人民日報評論部:《習近平講故事(少年版)》,北京: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2018年。
責編/張忠華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