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不斷健全、范疇不斷擴展、持續發展能力顯著提高,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發展景象。與此同時,農村金融仍存在諸多空白,需要借助互聯網金融平臺予以填補。綜合信息服務平臺、“三農”金融發展平臺、金融產品共享平臺、農村征信平臺等互聯網金融平臺,將成為填補農村金融空白的“主力軍”。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農村金融 “三農”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面對廣大農村地區的貧困現象,黨和政府要求互聯網金融平臺深入農村,滿足農村金融服務需求空白。互聯網金融平臺需要做到涉農信息對等、“三農”金融創新、金融產品共享、征信信息公開等金融服務,最大限度助力農村金融全面發展,促進農村經濟快速前行。
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有效彌補涉農信息不對稱
一直以來,農村金融都存在信息缺失、信息不對稱等現象。面對農村金融的信息弱勢,綜合信息服務平臺能夠有效彌補涉農信息不對稱,填補農村金融信息需求。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具有大數據思維,將雜亂的農村、農業、農戶信息進行融合匯聚,形成全面的金融綜合信息,其中既包含政務信息,比如土地政策、稅收政策等,又包含大量的市場交易信息,比如產品收購價格、電商交易數據等。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的建立實現了農村商品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高效整合,打破了傳統農村金融的信息孤島,滿足了農村金融對數據信息的強烈需求。以福建省為例,在農業部門的要求下,福建搭建了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平臺,主要是對涉農信息進行分類歸納、綜合展現,將海量的信息劃分為政策法規、實用技術、科技成果、市場供需、招商引資、專家人才等多個板塊,滿足農民對信息的需求。
同時,隨著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的不斷發展,該平臺已經成為集農業信息、遠程呼叫、無線通信以及多種配套遠程信息終端為一身、多網合一的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向廣大農民提供信息檢索、信息查詢、在線問答、定制發送等信息服務,最大限度保障信息的及時性與準確性。一旦農戶通過綜合信息平臺獲取到及時準確的涉農信息,在涉農活動中就享有了平等的地位,這樣更有利于農戶開展各項活動。
互聯網金融平臺填補涉農資金不足
隨著互聯網金融高速發展,城市互聯網金融市場已經被多家平臺瓜分,互聯網金融企業將目光鎖定在廣大農村地區,以快速布局的方式占領農村市場,填補“三農”發展中的資金短缺問題。以阿里巴巴集團為例,阿里巴巴在互聯網金融中具有領軍地位,最早推出“千縣萬村農村淘寶計劃”,依賴淘寶項目推廣開展農村互聯網金融服務。據阿里巴巴官方數據顯示,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金服設置了三大互聯網金融平臺,其中旺農付平臺人數接近2億,服務100余萬家農戶,提供包括支付、保險、信貸等在內的全方位服務。京東集團對于農村互聯網金融也極為重視,以獨有的京東模式為廣大農村地區提供互聯網金融服務,形成了農民、涉農企業、消費者、合作伙伴為一體的農村金融生態圈。
在阿里巴巴和京東的影響下,還有更多互聯網金融平臺進入農村互聯網金融領域,利用自身資金填補“三農”資金缺口。據農業部門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三農”資金缺口約在3萬億元左右,并且難以借助相應渠道進行填補,超過60%的農民認為在農業生產中面臨資金困難,更有近70%的農戶認為傳統的信貸渠道不暢。隨著互聯網金融進入農村,互聯網金融提供的金融信貸、保險、期貨等金融服務,讓普通農戶能夠享受到豐富的金融服務。未來,隨著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互聯網金融在廣大農村地區將迎來新的發展高峰,并將成為“三農”資金的重要來源。
金融產品共享平臺積極促進普惠金融開展
普惠金融是我國農村金融改革的重要內容。一直以來,黨和政府都在推行普惠金融服務,力求讓每個貧困農村都能享受金融服務。在網絡金融時代,構建金融產品共享平臺能夠積極促進普惠金融開展,讓更多人享受普惠金融帶來的福利。
首先,金融產品共享平臺要積極宣傳普惠金融相關知識,讓貧困農民進一步了解普惠金融,增強農戶普惠金融知識,降低信貸行為偏差,通過普惠金融服務獲益。金融產品共享平臺應當廣泛開展普惠金融知識講堂、普惠金融案例分析,讓農村百姓能夠全面了解普惠金融。
其次,建立互聯網金融顧問制度。金融產品共享平臺應提供金融顧問服務,結合不同農戶的需求提供相應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引導農戶進行分散投資,逐步養成正確的金融投資觀念,提高農戶對互聯網金融產品的甄別能力。
再次,創設“猶豫期”制度。一些農戶在購買互聯網金融產品時,由于了解不夠全面,往往容易產生“后悔”心理,因此,金融產品共享平臺應創設“猶豫期”制度,在規定期限內允許農戶“退貨”。這樣不僅能夠提高互聯網金融產品質量,更能夠全面保障農戶的合法權益,降低農戶的維權成本。
最后,多渠道進行普惠金融產品宣傳。金融產品共享平臺應廣泛與金融機構開展合作,各個金融機構的普惠金融產品都可以放置在金融產品共享平臺中,讓農戶自由選擇,通過對比不同金融機構產品優勢,最終確定選擇結果。金融產品共享平臺需要承載金融產品信息宣傳功能,將各金融產品集中進行展示,有助于提高金融機構金融產品的質量,讓農戶選擇到最優質的金融服務。
農村征信平臺營造長期健康信貸服務體系
長期以來,很多大型金融機構都不愿意為貧困農戶提供信貸服務,擔心針對農戶的信貸難以收回,導致農戶信貸服務體驗不佳,更影響了農村經濟發展。利用農村征信平臺營造健康的信貸服務體系,有助于了解不同農戶的信貸信息,徹底解決農村信貸難、信貸貴的現象。
首先,農村征信平臺與社交網站、電商平臺對接,通過對接獲取充分的農戶數據信息,通過大數據技術分析農戶的貸款能力、還款意愿等,并對農戶進行綜合評分,依照評分設置信貸金額。同時,農村征信平臺可以與工商、稅務、公安、法院等政府部門建立合作,了解貸款用戶是否存在違約行為,擁有的資產是否存在凍結現象,依照相應的結果進行評分,選擇適宜的農戶給予信貸服務。通過數據的獲取,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信貸服務更加準確,既能夠為誠信農戶提供信貸服務,又能確保信貸部門減少壞賬,實現雙贏。
其次,構建農戶數據信息庫。農村征信平臺應當以大數據技術為核心,推進農村征信數據建設,積極對農戶進行信用評價,以量化分數確定農戶信用程度。同時,各地政府也應積極鼓勵農戶提升信用程度,通過開展“信用村”“信用戶”等活動,告知農戶信用度與信貸服務的密切關聯,提高農戶對信用的重視度。
最后,加大懲治失信的力度。農村地區信用機制不健全、頻繁出現失信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懲治力度不足。為此,應加大懲治失信的力度,讓失信懲治進入常態化。各地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建立失信人員黑名單,并在村、鄉、縣等地張貼失信人員名單,并將失信人員納入農村征信平臺黑名單,讓廣大農戶能夠了解到失信人員,并能夠隨時查詢失信人員,以此督促農戶在信貸過程中遵守信用。
(作者為山東管理學院會計學院講師)
【注:本文系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山東縣域農村金融的開放、效率與相互影響機制研究”(項目編號:18CGLJ27)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①何登錄:《新一輪農村金融改革背景下廣西農村信用社支農服務探析》,《廣西社會科學》,2015年第2期。
②劉洋:《我國農村互聯網金融運作模式、問題及轉型》,《管理現代化》,2018年第6期。
③趙燕妮、馮志勇:《中國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問題與戰略對策》,《世界農業》,2018年第2期。
責編/張寒 美編/宋揚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