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以產業扶貧為抓手,不斷提升社會能力

核心提示: 株洲市依托產業扶貧促進脫貧增收,因地制宜、不斷創新,以發展特色產業提升競爭力、完善扶貧投入機制、鼓勵產業網聯式移民搬遷、創新體制機制等扶貧方式,積極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為株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效手段。

【摘要】株洲市依托產業扶貧促進脫貧增收,因地制宜、不斷創新,以發展特色產業提升競爭力、完善扶貧投入機制、鼓勵產業網聯式移民搬遷、創新體制機制等扶貧方式,積極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為株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效手段。

【關鍵詞】產業扶貧  扶貧技能培訓  扶貧特色產業    【中圖分類號】C916    【文獻標識碼】A

炎陵縣、茶陵縣屬于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主板塊,作為國家重點扶貧開發縣,如何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近幾年株洲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工作內容。該市進行頂層設計、大膽創新,探索出了以人民為中心、以產業為抓手、以提升社會能力為目標的率先脫貧的脫貧致富新道路,不僅解決了絕對貧困的難題,也為不斷擺脫相對貧困提供了新路徑。

激發潛能,提升倫理結構競爭力

株洲市破除“等靠要”思想,積極開展扶貧技能培訓,著力提升脫貧能力,對有發展產業意愿的貧困農戶,按照2000元/人的標準下發財政扶貧資金,代替以往幫扶干部、駐村幫扶工作隊簡單地發錢給物扶貧方式。激發貧困農戶牢固樹立“扶產業才能挖窮根”“只有努力干,才能真脫貧”的思想,積極參與到產業扶貧的大潮中來。同時,利用株洲市教育培訓優勢資源,組織湖南工貿技師學院、株洲市職工大學、湖南商業技師學院等16家職業培訓學校,為有意愿的貧困農戶勞動力提供服裝廠工、機器人焊接等熱門專業中短期強化培訓。據統計,2017年共計開展培訓7期21班次,培訓貧困勞動力763人。結合“主題月”活動,每兩月組織召開一次現場會,為五縣市搭建相互學習的平臺,總結推廣縣市脫貧攻堅重點工作的典型經驗和成功模式。如在茶陵縣召開“基礎管理”和“幫扶工作”主題月現場會,全面推廣茶陵基礎管理和幫扶工作的經驗。在炎陵縣召開產業扶貧現場會,重點推介炎陵縣發展黃桃、白鵝等特色農業產業的經驗。在醴陵市召開“社會扶貧”主題月現場會,推廣醴陵社會扶貧的典型經驗,在株洲縣召開健康扶貧現場會等。

發展特色產業,提升產業結構競爭力

按照“特、大、強、熟、小”五個原則科學選擇扶貧特色產業。“特”是指產品有特色,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大”是指規模大,已形成規模優勢;“熟”是指技術、管理、銷售、配套政策比較成熟;“強”是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集群效應較強;“小”是指有銷售渠道和訂單,市場風險相對較小。炎陵縣將種植高山水果、茶葉、油茶,飼養白鵝,觀光旅游業等確定為扶貧產業;茶陵縣將種植煙葉、油茶、食用菌、花卉苗木,飼養黃牛、生豬等確定為扶貧產業;各級各部門圍繞扶貧產業出臺并落實產業扶持政策,使扶貧特色產業得到不斷壯大。

針對貧困戶多在山區,各村分散建設光伏電站存在成本高、后續管理難、征地矛盾多、光照時間不足等問題,株洲市采取利用工業園區廠房房頂建設光伏扶貧產業園的辦法,按照“統建分售、資產收益”方式,按貧困村、貧困戶購買股份分配收益。目前,全市已有47個貧困村在白關光伏扶貧產業園購買光伏電站,總數達3120千瓦。開創了縣有特色產業、鄉有產業園區、村有企業帶動、戶有增收項目的“四有”產業扶貧新局面。按照株洲市確定的產業扶貧統計口徑,全市產業扶貧和就近就業惠及貧困人口11.45萬人,占全部貧困人口的65.1%。貧困縣退出國家專項評估檢查組對株洲市的產業扶貧給予了高度評價。

完善扶貧投入機制,提升利益結構競爭力

充分整合各類扶貧資金,形成資本催化產業新機制。建立了財政專項資金投入、整合涉農資金投入、整合行業扶貧資金投入、幫扶單位籌集資金投入、金融扶貧信貸投入、社會公開募捐等多途徑的扶貧投入機制。全市共投入資金23.7億元,為脫貧攻堅提供了有力保障。讓廣大干部群眾認識到,有勞動力的貧困農戶可以發展生產、就近就業,沒有勞動力的貧困農戶可以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方式參加產業扶貧。

株洲市全市共有8675戶貧困農戶貸款3.13億元發展產業,小額信貸的覆蓋面之廣、戶均貸款額之高、風險率之低等各項考核指標顯示優良。在投資管理上,由專業的基金公司進行管理;在基金投向上,以貧困地區的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為重點;在投資方式上,采取“股權”“債權”兩種形式,由企業自主選擇;在投資決策上,成立投資決策專家委員會,由專家根據基金公司盡職調查結果進行票決,確保產業扶貧投資基金安全、高效。

株洲市把貧困戶收益作為貧困戶優先受益的第一要求,規定基金所投項目必須具備帶動貧困戶發展增收的能力。通過產業扶貧投資基金的投放使用,新增土地流轉4萬多畝,新增貧困勞動力就業2600多名,新增貧困戶特色產業發展基地2.3萬畝。全市有2.35萬戶、8.17萬貧困人口通過產業幫扶實現穩定脫貧,實現了企業發展與貧困戶增收雙贏的局面。龍頭企業每帶動1戶貧困戶可獲得10萬元的投資額度。產業扶貧投資基金有效解決了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融資難、融資貴、期限短”的難題。

鼓勵產業網聯式的移民搬遷,提升區域結構競爭力

株洲市通過產業、人口、土地的三元互動,來提升區域結構競爭力。以土地流轉、人口教育、產業構建為抓手,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土地流轉要從荒山、宅基地、 承包地流轉入手;人才教育要通過在城市建設教育培訓基地,提升貧困人口轉移就業技能水平;產業構建則依托轉移就業基地,實現貧困人口穩定就業增收。株洲市通過建立培訓園、創業園、安居園,逐步實現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工業化。株洲市鼓勵企業招聘優先選用貧困勞動力,對吸納當地貧困勞動力就業、簽訂勞動合同且實際在崗12個月以上的用人單位提供崗位補貼。株洲市還與中國中車、聯誠集團、北汽控股、白關服飾產業園等22家服飾、機械加工企業合作,為貧困農戶勞動力提供轉移就業崗位。在住房保障方面,以炎陵縣為重點,在充分利用好國家易地扶貧搬遷和危房改造政策的基礎上,針對農村危舊土坯房多的問題,探索開展農村“土坯房改造”工程,全市改造農村土坯房22824戶,其中貧困戶6030戶;以茶陵縣為重點,針對農村特困貧困戶無能力建房戶多的問題,探索實施“幸福安居”工程,新建“幸福安居”房1922套,讓3534名無房戶、無能力建房戶免費住上安居房。全市通過土坯房改造工程、幸福安居工程和易地扶貧搬遷、危房改造,讓64734名貧困人口圓了安居夢。

創新體制機制,提升制度結構競爭力

株洲市通過制度創新,探索出了一條“政府重在兜底、企業重在創新、社會重在活躍資源”的激活社會能力的新制度。株洲通過注冊成立株洲社會扶貧聯盟,發揮聯盟會員單位這個關鍵少數的作用,帶動全社會愛心單位和愛心人士共同投身社會扶貧工作中,形成了聯盟先動與上下聯動的良好局面。

探索“一張網、一個聯盟、一支基金”的“三個一”社會扶貧株洲模式。“一張網”即中國社會扶貧網;“一個聯盟”即株洲社會扶貧聯盟;“一支基金”即株洲產業扶貧投資基金。通過做實“一張網”這個載體,用活“一個聯盟”這個抓手,強化“一支基金”這個支撐,實現中國社會扶貧網全覆蓋、愛心力量全動員、產業扶貧全帶動“三大目標”,開創了株洲扶貧的生動實踐。株洲“三個一”社會扶貧的模式獲得了全國“2017精準扶貧10佳典型經驗”和“‘互聯網+’社會扶貧卓越貢獻獎”。

同時,株洲市積極構建反饋整改機制。暗訪組將發現的問題一天一登記,一周一匯總,層層向上報送;實行問題及時交辦制度,對發現的問題,能現場交辦整改的,及時下發“問題整改交辦單”,合理限定整改時間,具體明確整改責任;明確回訪問責制度,由暗訪組定期回訪核查整改落實情況。對在規定時間整改不到位的,按照《株洲市脫貧攻堅工作問責辦法(試行)》進行嚴格問責。通過脫貧攻堅暗訪督查,全市各級各部門干部共被約談94人、誡勉談話72人、黨內警告65人、黨內嚴重警告38人、開除黨籍14人,這在全市脫貧攻堅戰線產生了極大的震懾力,有力促進了全市脫貧攻堅工作。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參考文獻】

①《湖南株洲:166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茶陵縣、炎陵縣脫貧摘帽》,新浪網,2018年11月9日。

責編/賈娜    美編/宋揚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賈娜]
標簽: 抓手   扶貧   不斷   能力   產業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