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非公有制經濟、社會組織、公民個人等社會力量逐漸發展壯大,社會扶貧資源不斷增多,成為我國扶貧開發事業的重要支撐。然而,社會扶貧資源如何提升其扶貧效益,如何配置到最需要的人群身上,一直以來并沒有得到很好解決。
近年來,全國各地大力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和中央決策部署,深入探索社會資源精準扶貧的有效途徑,開創了社會扶貧事業的新局面,探索出一些很有制度創新意義和借鑒推廣價值的典型經驗,湖南省株洲市的“三個一”模式(“一張網”“一個聯盟”“一支基金”)就是突出例子。
“一張網”:脫貧需求與社會供給的對接平臺。中國社會扶貧網由國務院扶貧辦指導創辦,是一個以建檔立卡貧困戶大數據為基礎的交互式信息平臺,創始于2016年10月。其中,株洲市被列為首批上線試點城市。管理體系方面,該網站以采集審定貧困人口脫貧需求信息和社會力量扶貧資源作為主要供給信息源,能夠精準把握當地貧困狀況和精準對接扶貧資源供求狀況;運行終端方面,株洲市通過社會眾籌途徑募集智能手機4萬多臺,安裝嵌入株洲幫扶干部、簽約醫生等“電話號碼”的中國社會扶貧網APP后,免費將這些手機贈送給貧困戶;互動規則方面,株洲市明確貧困戶需求信息發布“七要素”等規章制度,規范信息發布行為,使得中國社會扶貧網成為具有公信力、深得供求雙方信賴的互動平臺。
“一個聯盟”:為線上資源提供堅實可靠的線下支撐。株洲社會扶貧聯盟堅持發揮聯盟會員單位這個關鍵少數的作用,帶動全社會愛心單位和愛心人士共同投身社會扶貧工作中,構建聯盟先動與外圍聯動的格局。2017年9月的統計數據顯示,株洲市社會扶貧聯盟共有429個會員單位,包含行業協會、異地商會、慈善機構、企業單位等。會員單位在聯盟指導下,注冊“社會愛心人士”,發揮行業優勢,發布捐款捐物和志愿服務信息,還免費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提供就業崗位。不僅如此,會員單位的積極參與還帶動株洲在外商會、在外知名企業家等更大范圍內社會資源投向株洲市扶貧開發事業,匯聚形成社會扶貧的滔滔洪流。
“一支基金”:引導市場主體投身產業扶貧的新路子。株洲市產業扶貧投資基金由若干國有企業發起設立,規模為30億元。基金由專業基金公司管理,采取“股權”“債權”投資形式,投資項目分為“小而優”和“直投”兩類,扶持對象為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株洲市以設立產業扶貧投資基金為抓手,走出了一條引導企業、合作社帶動貧困戶脫貧的新路子。截至2018年8月底,株洲市產業扶貧投資基金已安排8.67億元投資27家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安排4950萬元投資112個“小而優”項目,帶動貧困戶建設特色產業發展基地2.3萬畝,實現新增就業2600多名,全市共2.35萬戶8.17萬貧困人口由此實現穩定脫貧。
株洲依托“三個一”模式凝聚愛心、托舉希望,吹響了社會扶貧“集結號”。株洲的社會扶貧模式啟示我們:首先,政府是建立社會扶貧長效機制的關鍵。基于扶貧開發建檔立卡信息系統的脫貧需求表達與審核認定、社會組織和民營企業參與精準扶貧的動員及組織協調等,都離不開政府的巨大能量。其次,協同治理是提升社會扶貧實效的基本途徑。在株洲市的“三個一”模式中,政府建好基礎信息平臺、引導成立株洲社會扶貧聯盟和產業扶貧投資基金,株洲社會扶貧聯盟動員和凝聚社會扶貧資源,產業扶貧投資基金來源于社會,按照市場機制運作,接受政府的指導。政府、社會、市場構成一種協同治理的大扶貧格局,株洲市的扶貧工作既注重多點發力、各方出力、共同給力,也激發了貧困戶的內生動力,營造“人人愿為、人人可為”的生動場景。再次,制度創新和技術應用是實現精準扶貧的重要支撐。株洲市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關鍵是在制度創新和技術應用上下功夫。一方面,株洲市建立的四級管理體系和分級管理機制,對信息嚴格審核以保障其真實性,極大提升了社會扶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中國社會扶貧網APP中嵌入的“電話號碼”,開辟了社會幫扶力量與貧困戶直接溝通的渠道。最后,建立健全公益市場生態體系是進一步完善社會扶貧體制機制的方向。路漫漫其修遠兮。脫貧之路沒有終點,唯有以一以貫之的毅力、一往無前的干勁,全身心投入鞏固脫貧的全新戰斗,奮力奪取鞏固脫貧的新勝利,實現貧困群眾幸福指數的新攀升。
(作者為華中師范大學中部地區減貧與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
責編/賈娜 美編/宋揚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