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我國農村社區管理建設存在價值理念不清、管理主體單一、激勵機制不健全、訴求渠道不通暢、考核機制不完善等問題。為了實現新型農村社區管理的優化,應重塑農村社區管理的價值理念,培育和發展農村社區管理的多元主體,完善農村社區管理的激勵體制,暢通農村社區管理需求的表達渠道,改革農村社區管理的政績考核體制。
【關鍵詞】農村社區 政績考核 時代價值 【中圖分類號】D422 【文獻標識碼】A
提升農村社區管理水平、抓好農村社區建設工作,是夯實黨的執政基礎、鞏固基層政權的重要舉措。研究農村社區管理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對策,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當前,我國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經過多年的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涌現出了很多的全國示范典型。但是,由于國土廣袤,不同地區的農村社區又有自身的特點,新型農村社區管理依然面臨諸多問題。
新型農村社區管理存在的問題
價值理念不清晰。雖然鄉鎮政府體制改革在不斷深入發展,農村社區委員會也吸納了新力量,但其思想理念仍然相對落后。一些村級領導干部對農村社區管理的實質理解不到位,在管理過程中過多運用行政化手段。同時,由于缺乏對先進的、科學的管理理念和價值的理解與運用,一些領導干部存在著重管理輕服務、重事后管理輕事前控制等不良傾向。
管理主體單一。從整體來看,在當前農村社區管理的過程中,居民的參與度仍然有待提升。隨著新型農民的涌現,農村居民自治的主體意識、民主意識以及權利意識不斷加強。但是由于壓力型管理體制尚未顯著改變,農村居民的自治能力和水平仍有不足。比如,農村居民參與公共事務管理的制度不完善、渠道不暢通等。
激勵機制不健全。主要體現在農村居民參與管理的激勵機制不健全和社區工作者激勵機制不健全兩方面。一方面,農村居民對于社區管理事務沒有太大興趣。一些農民只關心土地,不關心其他。同時,由于缺乏合理的激勵機制,農村居民對于參與新型農村社區管理的意義理解不夠,不愿積極主動參與。另一方面,社區工作者激勵機制不健全,導致工作人員消極怠工。新型農村社區管理的最主要特征就是為居民服務,但由于缺少相應的激勵機制,工作人員容易產生倦怠,加之社區諸多的復雜問題和矛盾,致使新型農村社區管理面臨諸多挑戰。
訴求渠道不暢。鄉村治理應注重對農村居民社會心理的引導以及文化素養的培養,但是在新型農村社區管理中,傳統的管理方式依然占據主導地位。由于政策宣傳的不到位以及農民理解的不到位,可能會產生訴求表達不暢等問題。比如,一些農村社區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方式,簡單粗暴,損害了居民的利益。
考核機制不完善。考核機制是行政機關的一種績效動力機制,其通過良性競爭機制的構建,達到提升管理水平的目的。然而,當前我國一些農村社區缺乏明確的行政管理目標,無法對工作人員的行為進行定期考評。同時,由于缺乏相應的獎懲制度,一些地區無法有效督促工作人員改進自身行為、創造工作佳績。這些問題不僅導致了農村社區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低下,也不利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的完成。
優化新型農村社區管理,應重塑社區管理的價值理念,培育和發展社區管理的多元主體
自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任務提出以來,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以此為指導,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要順利推進,必須要實現管理理念的更新和重塑。一是要重視居民的價值。居民是社區的主人,社區建設是為居民服務的。因此,應充分發揮居民在社區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尊重居民主體性。二是要重視工作方式和管理理念。新型農村社區管理不同于傳統行政村管理,必須要重視新時代賦予新型農村社區的新特征。隨著社會的發展,居民的素質也在不斷提升,一些原有的管理方式已經不合時宜,需要學習新的管理知識,更新管理理念。三是要堅持服務與管理相結合的宗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大背景下,要深刻認識到為人民服務的豐富內涵,并在社區管理中貫徹始終。
要培育和發展農村社區管理的多元主體,在堅持社區居委會主體地位的基礎上,吸納居民以及社會組織參與社區管理。一方面,要積極鼓勵農村居民參與社區管理,提升其管理意識,調動其管理積極性。另一方面,要加大對農村社會組織的培育力度,大力發展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的社會組織,支持和鼓勵農村居民成立形式多樣的公益慈善組織、群眾性文體組織等。此外,社區建設要與居民自治協調發展,從而促進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
優化新型農村社區管理,應完善激勵體制,疏通訴求表達渠道
優化新型農村社區管理,必須要完善農村社區管理的激勵機制。一是對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的激勵。對于一些高學歷、年輕化的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而言,他們有著較高的夢想和期許,但是農村工作具體而繁雜,與其理想有著較大反差,由此產生了倦怠的心理。因此,我們要建立針對工作人員的激勵機制,給予其必要的榮譽獎勵、獎金激勵等。二是對農村居民的激勵。農村社區治理不僅要激勵農村居民主動進行學習,提升個人修養,而且還要引導其積極為農村社區管理建言獻策。三是對社會組織的激勵。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社會組織的認知、開發、運用都更加深入,農村社區管理也要充分認識并積極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各地應鼓勵不同類型的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社區事務,減輕政府負擔,服務社區居民。
要激發居民參與農村社區管理的熱情,就要暢通農村社區管理的需求表達渠道。在農村社區建設中,必須明確居民的各項權利,切實保障居民的利益。同時,應通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自我發展能力的提高,提升居民權利意識和維權意識。應建立訴求表達渠道,讓居民合理、及時地表達對社區管理的意見和建議,切實參與社區管理。社區可探索每周一次的居民座談會,設置意見箱并及時解決意見箱中的意見和建議。應逐步建立完善政府、社區、社會組織以及居民之間的民主對話機制,共同解決公共事務。應進一步完善村務公開制度,規范、細化村務公開內容,提高村務公開的制度化、規范化水平。
應圍繞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需求,著力推進農村社區管理規范化建設,建立基層政績考核體制機制。只有實現農村社區管理政績考核體制機制的規范化,才能讓農村居民享受到與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務。因此,各地應不斷完善農村社區衛生、社會保障、綜合治理等服務體系的考核指標構建,建立醫療衛生、社區環衛、文教體育、計劃生育、社會保障等服務內容及質量的考核指標體系,構建政府公共服務、村民自我服務與市場化商業服務有機結合、相互促進的社區服務體系。
(作者分別為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①謝汶兵:《農村社區建設國內外研究綜述》,《西部經濟管理論壇》,2018年第3期。
②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責編/孫渴 周小梨(見習)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