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二〇一八年進出口總值逾三十萬億
全球經濟舞臺上的“優等生”
圖為在山東青島港外貿集裝箱碼頭,貨輪在裝卸集裝箱。
少月攝(人民視覺)
日前,中國海關總署發布信息稱,2018年中國進出口規模創歷史新高,首超30萬億元人民幣。中國商務部發言人表示,2019年中國外貿發展仍具有強有力的支撐,有信心推動今年對外貿易穩中提質。
2018年,面臨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中國外貿展現的優異表現和傳遞的積極信號,引起外媒關注。從“大進大出”到“優進優出”,中國加速外貿轉型升級,正向貿易強國的目標大步邁近。
創下7年來最強勁表現
剛剛過去的2018年,對于中國和全球經濟而言,都非輕松的一年。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逆流甚囂塵上,經貿摩擦陰霾持續不散,世界對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貿易表現不免擔憂。
不過,作為全球經濟舞臺上的“優等生”,中國一向不吝為世界制造驚喜。日前,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2018年中國進出口成績單,如同一劑強心針,讓世界再次對中國經濟刮目相看。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引述中國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李魁文的話稱,2018年,中國積極貫徹落實一系列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政策措施,有效應對外部環境深刻變化,對外貿易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進出口規模創歷史新高,有望繼續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以人民幣計價,中國2018年全年外貿進出口總值達30.51萬億元,同比增長9.7%。其中,出口16.42萬億元,增長7.1%;進口14.09萬億元,增長12.9%;貿易順差2.33萬億元,收窄18.3%。
對此,英國路透社評價稱,“中國展現了7年來最強勁的貿易表現。”日本丸紅(中國)有限公司經濟調查總監鈴木貴元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中國貿易收支正朝著更加平衡的方向發展。”
英國廣播公司還注意到,雖然中美在2018年貿易摩擦不斷,但中國對美貿易出口額同比增長11.3%。專家分析認為,對中國商品的強勁需求,反映出中國商品在價格和質量上相比其他國家的商品更具競爭力,美國乃至全球對中國出口商品的需求沒有在實質上發生改變。
意大利《晚郵報》此前也指出,在現階段貿易摩擦中,“中國經濟已顯現出極佳的適應能力”。
價值鏈位置不斷上移
外媒認為,身處充滿不確定性的大環境中,中國2018年外貿勢頭依然強勁,難能可貴,且有因可循。
中國外貿結構持續優化是一個關鍵因素。英國《金融時報》刊文分析稱,2018年金融危機后,中國外貿出口結構的多元化得到長足發展,對傳統歐美日國家的出口占比有所下降,對“一帶一路”主要國家和其他地區的出口占比有所上升。隨著出口結構的升級、出口范圍的拓展,中國的出口增長愈發取決于全球整體需求。
美國《福布斯》網站注意到,中國經濟正經歷嚴肅的結構性變革。中國正在推進工廠自動化,是機器人設備的最大買家。同時,中國在價值鏈上的位置不斷上移,高科技元素增加。這都有助于推動中國進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質量效益進一步提高。
日益改善的營商環境則為中國外貿增長提供了更多動能。
2018年10月,世界銀行發布《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指出中國過去一年在開辦企業、辦理施工許可證、獲得電力、納稅、跨境貿易等7個類別的改革中取得了突出進展,營商環境在全球的排名從上期的第78位躍升至第46位。其中,跨境貿易便利化指標排名同樣躍升32位,提前3年完成中國國務院提出的目標。
鈴木貴元對媒體分析稱,隨著降低關稅等推進開放的政策出臺,未來中國進口規模有望繼續擴大,貿易收支結構有望更加優化。
李魁文在日前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還指出,2018年中國有進出口實績的民營企業37.2萬家,比2017年增加10.7%。從規模上看,民營企業對2018年中國外貿增長的貢獻度超過50%,對外貿發展的拉動作用更加突出。
《金融時報》刊文指出,中國出口企業的韌性和調適能力不容低估。調研顯示,在中美貿易沖突的不確定背景下,不少出口企業看好轉口貿易的前景,部分在積極尋求以第三國作為“通道”的迂回出口方式,部分加快了對外轉移生產線的步伐。
文章認為,中國出口的多元化發展、全球貿易鏈的適應性調整、中國企業逆境生長和應對競爭的能力,都對中美貿易摩擦的沖擊起到了承托作用。
市場更大朋友更多
梳理2018年中國進出口各項相關數據,不難發現,中國的經貿朋友圈正在不斷鞏固且擴大。
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對前三大貿易伙伴歐盟、美國和東盟進出口分別增長7.9%、5.7%和11.2%,三者合計占中國進出口總值的41.2%。
西班牙《世界報》發現,近年來,中國與俄羅斯等不少新興市場國家也加強了貿易往來。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援引數據稱,2018年中俄雙邊貿易額達到1070.6億美元,首次超過10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增幅達到27.1%,增速在中國前十大貿易伙伴中位列第一位。
與此同時,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另一項數據引起外媒關注:2018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合計進出口8.37萬億元,增長13.3%,高出全國整體增速3.6個百分點,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合作潛力正在持續釋放,成為拉動中國外貿發展的新動力。
2018年9月發布的《“一帶一路”貿易合作大數據報告(2018)》也顯示,近年來,中國整體出口與對“一帶一路”主要國家和地區出口的增速相關性明顯增強。
新加坡亞洲新聞臺網站刊發評論文章稱,通過將物流和供應鏈嵌入由碼頭和貨場組成的更大運輸網絡,“一帶一路”倡議優化中歐之間的貿易路線,實現更高水平的互聯互通。
2018年,中國主動擴大進口的開放姿態同樣給世界各國留下深刻印象,也成為中國實現對外貿易平衡發展的重要手段。
路透社認為,全球貿易形勢正在悄然變化,從“中國制造”變為“為中國制造”。
今日白俄羅斯網站也曾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舉辦期間報道稱,在貿易保護主義加強的當下,中國舉辦進口展覽,展示與外國伙伴合作的意愿和態度,這樣的活動是獨一無二的,也是白俄羅斯朝著增加對華出口這一目標邁出的一大步。
2019年,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增大,貿易保護主義威脅全球貿易穩定增長,這讓一些外媒對于中國外貿走勢有些悲觀。不過,更多外媒認為,2019年中國外貿表現依然值得期待。
2018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就2019年經濟工作做出部署,再次提出進一步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中國發出信號,要為經濟提供更多支持。”法新社在報道中指出,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是中國2019年七大重點工作任務之一。
日本富士電視臺也稱,相信2019年中國能夠克服阻礙,保持領先很多國家的經濟增長率。這也將為中國外貿提供更多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