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進出口總值超30萬億元
中國外貿再次領跑全球
1月14日,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李魁文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18年,中國對外貿易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進出口規模創歷史新高,超過30萬億元,有望繼續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2019年,預計我國外貿發展有望穩中提質,質量和效益將進一步提高。
有進出口實績企業達47萬家
海關總署1月1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30.51萬億元人民幣,比2017年增長9.7%。其中,出口16.42萬億元,增長7.1%;進口14.09萬億元,增長12.9%;貿易順差2.33萬億元,收窄18.3%。
“2018年,我國外貿實現了穩定增長,并帶動了進出口規模達到新的歷史高點,質量效益進一步提高。”李魁文介紹。
具體來看,去年我國外貿發展呈現5大亮點。
營商環境“好”。去年,我國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減稅降費、優化口岸營商環境的政策措施,貿易便利化水平顯著提升。據世界銀行發布的《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我國營商環境整體提升了32位。
外貿企業“多”。2018年,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由2017年43.6萬家提升到47萬家,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提升。
貿易伙伴“廣”。2018年我國外貿市場多元化取得了積極進展,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洲、拉丁美洲進出口增速分別高出了整體3.6、6.7和6個百分點。
增長動力“強”。據海關初步測算,我國進口數量指數為106.4,出口數量指數為103.6,數量對進口、出口的貢獻程度均超過了5成,外貿進出口增長動力更為扎實。
質量效益“優”。主要體現在進出口更加均衡、區域發展更加協調、產品結構更加優化等方面。從產品來看,部分高附加值機電產品和裝備制造產品出口保持良好增勢,如金屬加工機床增長19.2%,手機增長9.8%,汽車增長8.3%;部分重要設備和關鍵零部件優質消費品進口也保持了較快增長,如集成電路增長16.9%,消費品增長10.9%,其中水海產品增長了39.9%。
民企對外貿增長貢獻度超50%
外貿穩定增長,民營企業的貢獻不容忽視。李魁文介紹,2018年我國有進出口實績的民營企業37.2萬家,比2017年增加了10.7%,有更多的民營企業參與到進出口活動當中。從規模上看,民營企業對當年我國外貿增長的貢獻度超過了50%,對外貿發展的拉動作用更加突出。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12.1萬億元,增長12.9%,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39.7%,比2017年提升1.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7.87萬億元,增長10.4%,占出口總值的48%,比重提升1.4個百分點,繼續保持第一大出口主體地位;進口4.23萬億元,增長18.1%。
區域分布方面,民營企業實現了梯次發展。2018年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的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速分別達到了20.3%、18.9%和16.7%,高于東部的12.1%,呈現了梯次發展的態勢,并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李魁文表示,在支持民營企業方面,海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一是開展了關稅保證保險試點。鼓勵中小企業創新,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進口有關科研和科技開發用品免征進口稅收。二是推進“多報合一”改革。三是服務民營企業“走出去”。目前,中國海關已與36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了“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支持民營企業享受當地海關提供的各項便利措施。
今年外貿發展有望穩中提質
2019年,外貿當中的隱憂是什么?我國進出口走勢如何?
李魁文認為,2019年我國外貿發展最大的隱憂還是:外部環境復雜嚴峻,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依然較多,一些國家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世界經濟增長可能有所放緩,跨國貿易和投資可能受到拖累。
“總的看,當前我國國內經濟長期穩中向好的發展勢頭沒有改變,中央圍繞穩外資穩外貿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效果正在逐步顯現,為今年外貿發展打下了堅實的政策基礎。與此同時,外部環境還是復雜嚴峻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依然較多,加上基數抬高等客觀因素,外貿增長速度可能有所放緩。”李魁文表示。
商務部部長鐘山日前指出,今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我們要認真落實貿易強國行動計劃,推動外貿“穩中提質”:一是深入推進“五個優化”。優化國際市場布局、國內區域布局、商品結構、經營主體及貿易方式。二是抓好“三項建設”,建好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支持國際營銷服務網絡建設,推進境外品牌展等貿易促進平臺建設。三是發展服務貿易,推廣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29條經驗,建設數字服務、中醫藥等特色服務出口基地,提升服務貿易發展水平。
“我們相信,隨著我國進一步擴大開放,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預計今年我國外貿發展有望穩中提質,質量和效益將進一步提高。”李魁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