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黃山市黟縣宏村鎮被發改委、財政部及住建部共同認定為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有“畫里鄉村”之稱。
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只有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獨特產業生態,才能防止特色小鎮“千鎮一面”
地方政府要引導不要主導,可以“選苗助長”,但不能“自種自養”
一些房地產企業以建設特色小鎮之名變相搞房地產開發,要謹防建設特色小鎮變味
近年來,特色小鎮快速發展,成為一些地方新的經濟增長點,但在小鎮建設中,定位不準、盲目發展、房地產化等苗頭時有冒出,特色小鎮如何才能高質量發展?
日前,全國政協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圍繞“妥善解決特色小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主題,12位委員、2位專家學者和國家相關部委負責人齊聚一堂,為特色小鎮的發展獻良策、出實招。
培育特色產業是關鍵
發展特色小鎮,產業是根基。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此前發布《關于建立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高質量發展機制的通知》,《通知》指出,將逐年淘汰產業特色不鮮明、產鎮不融合的問題小鎮。
“現在很多小鎮都以旅游、養老為主題,缺乏創意,未能形成獨特的產業優勢,也沒有高端要素的集聚和產業鏈的延伸。”全國政協副主席邵鴻在實地調研中發現,特色小鎮是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和新型城鎮化的新抓手,具有較高的發展門檻,而簡單效仿成功經驗會導致特色小鎮低端化、同質化。
在座談會上,委員和專家們一致認為,只有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獨特產業生態,才能防止特色小鎮“千鎮一面”。
“打造特色產業要做好產業選擇、生態構建、品牌培育和尊重規律四項工作。”高亞光委員結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說,產業選擇是開發特色小鎮的前提,在規劃建鎮時,應盡量選擇具有鮮明地域特征和比較優勢的產業。產業品牌的培育工作也不能忽視,統一管理小鎮產品商標、原產地標識和產品溯源系統,可以有效增強小鎮的不可復制性。
作為先行者,浙江省的特色小鎮是各地學習借鑒的范本。專家馮飛在分享經驗時,把“產業特而強”放在了第一位。“‘特’是指浙江的每個小鎮既聚焦數字經濟、環保、健康等萬億產業,也涵蓋茶葉、絲綢、黃酒等歷史經典產業中的一個產業。‘強’是指小鎮全力瞄準產業高端,集聚高端要素,打造創新生態系統。”馮飛說。
成功的小鎮靠的是特色產業,發展緩慢的小鎮往往是尚未找到特色。
何曉勇委員來自寧夏,在他看來,西部一些地區不善于保護和開發利用本地特色資源。何曉勇說,有的小鎮以“新”為美、見“舊”就拆,人為造景,缺乏內涵;有的小鎮照搬照抄浙江經驗,盲目跟風,群眾參與度不夠高,造成特色小鎮活力和吸引力不足。
“特色小鎮美在特色、貴在特色、難在特色。”何曉勇建議,特色小鎮的開發者建立產業立鎮的思路,精準聚焦優勢主導產業,深挖最有基礎、最具潛力、最能成長又可持續發展的特色產業。
地方要“引導”不要“主導”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2月,全國特色小鎮試點403個,加上地方創建的省級特色小鎮,數量超過2000個。這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政企合作發展的特色小鎮,但也出現了地方政府大包大攬,政府與市場邊界模糊,市場機制被扭曲的情況。
“政府要‘引導’不要‘主導’,可以‘選苗助長’,但不能‘自種自養’。”郭庚茂委員在調研中發現,一些小鎮在尋找特色產業時,以領導偏好替代市場規律;在融資時,以政府包攬替代市場化運作。
“促進特色小鎮健康發展,必須堅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基本路徑。”郭庚茂說。
談到政府在建設特色小鎮中扮演的角色,委員們普遍認為,政府可以多組織學習培訓,用新發展理念武裝干部頭腦、指導特色小鎮建設實踐;也可以在規劃理念、創建目標、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利用等方面把關定向;還可以運用標桿引導,制定共性評價標準,遴選成功典型實例示范,及時總結交流經驗。
“希望政府可以重點扶持農業類特色小鎮。”和“三農”打了一輩子交道的陳萌山委員說:“目前,農業類特色小鎮數量偏少,遠低于市場需求,有一些特色小鎮甚至掛著農業的牌子辦著工業的事。”陳萌山呼吁,建立特色小鎮發展基金,重點扶植農業類特色小鎮的建設,同時適當放寬農業類特色小鎮建設用地的限制,出臺優惠政策措施,鼓勵年輕人返鄉就業、城里人入鄉創業。
陳萌山的發言得到了委員們的認同,大家一致認為,特色小鎮一端連著城市,一端連著鄉村,是城鄉一體化重要的節點,也是鄉村振興、農村城鎮化、農民市民化的重要載體,國家應在財力和政策方面給予重點幫助。
特色小鎮需要特色產業,更需要特別的建設方式,政府在更好地發揮引導作用的時候,企業該如何做?
參加座談會的中國石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寧高寧委員認為,企業建設特色小鎮需要“產城人文”并重,統籌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分布,聚焦民生改善,完善社會公共服務設施,營造宜居環境。
謹防建設特色小鎮變味
如何管好用好土地,促進小鎮高質量發展,是委員們關心的問題。
“有些地方建設特色小鎮,一方面過度依賴新增建設用地,另一方面農村有大量零散、粗放的土地,沒有得到統籌規劃和有效利用。”劉聰委員說,各地應該通過盤活農村存量用地和城鎮原有的建設存量用地,解決特色小鎮空間不足、計劃不足、項目落地難等問題。
劉聰還建議,將特色小鎮發展規劃納入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科學劃定特色小鎮的發展邊界,控制建設規模,優化空間布局。避免以發展特色小鎮的名義盲目擴張,突破規劃空間,嚴防特色小鎮建設觸碰永久基本農田紅線和生態保護紅線。
會上,部分委員認為,特色小鎮種類繁多,土地供應會涉及很多不同性質的土地,尤其是農村土地的流轉市場還處于不太成熟的階段,完善土地出讓機制、確保產業用地很重要。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趙龍,現場回應了委員們的問題。趙龍說,首先要利用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農村集體經營性用地和宅基地再利用等政策,大力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其次要采取先租后讓、租讓結合等方式供應土地,鼓勵創業者先以較低的成本拿到土地,等做大、做強后再取得完整產權。
“一些房地產企業以建設特色小鎮之名變相搞房地產開發,導致特色小鎮的房地產用地過多,產業和配套用地明顯不足,盈利前景堪憂。”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胡祖才說。委員和專家們也紛紛表示,要謹防建設特色小鎮變了味道。
趙龍說,解決特色小鎮地產化,主要有三條措施:一是優化用地結構,嚴格控制房地產開發用地比例;二是合理安排產業用地和房地產用地的供應時序和開發節奏,堅持先發展產業,再建設住宅和商業設施的順序,避免在產業支撐不足的情況下,大量進行房地產開發;三是嚴格執行土地出讓有關規定,不得將特色小鎮用地低價、打包出讓給房地產開發企業。
產業、規劃、布局、土地……在座談會上,委員們列出了特色小鎮建設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和看法,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等部委負責同志坦誠回應。
委員和專家們期待,特色小鎮的發展能不偏不倚,真正釋放出城鄉融合發展和內需增長新空間,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