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核心技術,飯碗才算端在自己手上”“只有贏得了國際高端市場競爭,才真正稱得上是世界一流品牌”“品牌是有生命的,是人心對產品和服務的認知”……
2018中國品牌論壇,再一次就建設品牌強國進行深入探討。
這是人民日報社連續第四年舉辦中國品牌界的盛會。圍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國內百家知名企業負責人和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商品牌建設新路徑,共繪品牌發展新未來。
共識,在交流中凝聚;信心,因共識而堅定。
讓“品牌強國”成為全民共識
■抓好品牌建設,要把“品牌興企”化為行動自覺
■抓好品牌建設,要讓“品牌強國”成為全民共識
■抓好品牌建設,要將“品牌為民”形成責任擔當
“品牌的價值是影響交換價值的重要因素。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產品和服務的品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鄭新立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在一家襯衫廠,同種面料、同樣工藝的襯衫,貼一個外國品牌比貼國產品牌價格貴上10倍以上,中國品牌還有很大提升空間。”論壇現場的這筆“品牌經濟賬”引發了與會嘉賓共鳴。
“品牌建設事關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事關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事關中國的國際形象和國際競爭力,是一項戰略性、全局性、系統性工程。抓好品牌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既是經濟要求,也是政治任務。”人民日報社社長李寶善說。
抓好品牌建設,要把“品牌興企”化為行動自覺。“品牌,反映著市場的溫度、消費者的態度,是企業基業長青永續發展的命脈。”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主任毛一翔在會上透露,目前,90%的中央企業開展了品牌戰略規劃工作,通過優化品牌運營模式與頂層設計,不斷提升中國品牌的國際影響力。
抓好品牌建設,要讓“品牌強國”成為全民共識。今年開始,拼多多發起“新品牌計劃”,分3期培育1000家中小微制造企業品牌,提升產品品質。拼多多高級副總裁許丹丹認為,打造培育優質品牌,不僅能為消費者創造價值,也能大大加快企業轉型升級的腳步。
抓好品牌建設,要將“品牌為民”形成責任擔當。“我們作為中國社會經濟細胞的一分子,沒有能力給消費者發工資,但是可以用更好的產品,讓所有消費者的勞動更有價值。這是優秀企業必須要履行的職責。”格蘭仕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梁昭賢一番樸實的“表態”,道出了在場所有企業家心聲。
為推動品牌建設,人民日報社積極發揮媒體優勢,搭建交流平臺,凝聚社會共識,助力品牌發展。4年來,人民日報在重要版面開辟“中國品牌中國故事”專欄,累計刊發報道近200篇;組織百余名記者,開展“中國品牌調研行”;推出“新時代品牌強國計劃”,組建“中國知名品牌聯盟”,推動互幫互助,促進互鑒互學,共同促進了中國品牌發展邁出新步伐、跨上新臺階。
用創新為品牌建設賦能
■持續的創新能力,就是品牌不斷提升的原動力
■創新,就要瞄準行業薄弱環節精準發力
■新技術升級為企業之間的融合創新創造無限可能
從完全依靠國外技術引進,到自主研發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中廣核從“學徒”變“專家”;依托領先的技術投入和創新的運營模式,移動內容平臺趣頭條短短27個月實現赴美上市;近5年科技投入近700億人民幣,發布現行有效國際標準89項,中車讓高鐵成為“國家名片”……中國品牌“跑”起來的背后,有一條共通的“秘訣”:持續的創新能力,就是品牌不斷提升的原動力。
“變則通,通則久,越是老字號企業,就越要具備創新能力,做到‘久’而不‘舊’。”近年來,稻香村的糕點產品實現了從高糖高油到低糖低脂的轉變,受到年輕人歡迎。集團總裁周廣軍說,傳統產品一定要跟上時代的潮流,不斷通過創新轉型實現自我革新,迎合消費升級。
從擔保交易、快捷支付再到掃碼支付、刷臉支付,14年來,螞蟻金服、支付寶引領了一系列移動支付創新,成為用戶離不開的“國民品牌”。螞蟻金融服務集團董事長兼CEO井賢棟堅信,創新也是有溫度的。“我們從不標榜‘黑科技’,我們希望自己是‘暖科技’,創新,就要致力于用技術解決社會實際問題、創造真實價值,用技術溫暖更多的人。”
創新,就要瞄準行業薄弱環節精準發力。為了讓傳統茶飲品形象更時尚,質量標準更統一,2018年,小罐茶成立“中國茶葉工業化研究中心”和“中國茶葉再研發中心”,并投資15億元建成茶業領域全球首個工業4.0智慧工廠,發力茶葉工業化、智能化。北京小罐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杜國楹深有感觸:“小罐茶品牌獲得年輕人的青睞,正是因為我們在中國茶標準化、年輕化的這片‘無人區’勇拓新路。”
互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飛速發展,為企業之間的融合創新創造無限可能。2017年10月,由伊利與電商企業共同創建的協同倉正式開始運營。現在,伊利在電商渠道的最快收貨速度已縮短為下單后3小時。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張軼鵬說,這樣的融合創新,讓頭一天在張北牧場擠出的牛奶,第二天就送達消費者手里成為可能。
營造品牌成長的良好環境
■品牌強國建設,離不開高質量發展的制度環境
■蓬勃發展的市場主體,激發了品牌建設新動能,同時也帶來了新挑戰
■為中國企業品牌評估提供“看得見”的標準
改革開放40年,我國市場主體數量增長200多倍;2018年全國日均新設企業1.84萬戶;世界銀行《2019年營商環境評估報告》顯示,我國營商環境總體評價已經躍居世界第四十六位,其中開辦企業便利度位居第二十八位,五年累計上升130位……
品牌強國建設,離不開高質量發展的制度環境。近年來,依靠壓減企業開辦時間、推動產品許可瘦身、提高知識產權注冊便利化水平等方式,新企業、新產品得以更快進入市場,讓品牌成長的土壤愈加肥沃。
“加快打造世界一流品牌,我們還需進一步建立健全品牌創造、創建、保護和發展的體制機制,推動品牌建設工作向加速提升和全面引領階段邁進。”國資委原副主任、黨委委員徐福順說。
蓬勃發展的市場主體,激發了品牌建設新動能,同時也帶來了新挑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總結了當前品牌建設面臨的幾大突出問題:一是對創新驅動重視還不夠;二是監管機制有待完善,品牌保護亟待加強;三是對品牌的認識仍有待提高;四是品牌的價值評價體系仍有待完善。
“近年來,涉及品牌的侵權糾紛呈上升趨勢,企業維權難度較大、成本較高,挫傷了一些企業創建自主品牌的積極性。”王一鳴認為,一方面要加強市場監管,強化品牌的知識產權保護與違法侵權的追責,為企業創造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和法治環境,另一方面要發揮考評機制的積極作用,引導企業形成正確的品牌觀。
國產家電品牌的銷售額年均增長超過70%,其中部分知名品牌銷售額同比增長均超過110%……從2016年開始,京東在國家監管部門指導下,在家電、童裝等多個品類,與海爾、創維等優秀品牌合作,攜手推進質量承諾項目,著力向消費者推薦優質商品、優秀品牌,摒棄低端假冒偽劣商品,成效顯著。
京東集團黨委書記、副總裁龍寶正認為,為品牌建設保駕護航,平臺性企業責任重大。“只有堅持‘嚴進嚴管’‘正道經營’的理念與模式,才能推動上下游產業鏈形成良幣驅逐劣幣的‘正向選擇’,形成有利于品牌企業發展的良性商業生態。”
本次論壇上,人民日報社宣布啟動“中國品牌發展指數”編制發布工作,借助全媒體傳播力量,聚合國內外專家資源,建立綜合、立體、系統、科學、具有前瞻性和包容性的品牌發展指標體系,為中國企業品牌評估提供“看得見”的標準,進一步壯大知名品牌陣營,提升中國品牌質量,提高中國品牌國際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