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不會有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而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必將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大力推進我國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不僅能夠實現經濟效益的提升,更重要的還可以增強全體人民對于中華文化的認同與自覺,這種文化的認同與自覺能夠進一步增強全體人民的文化自信。
【關鍵詞】文化自信 文化產業 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G124 【文獻標識碼】A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根脈與靈魂,是民族精神與民族品質的高度凝練,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的共同生活與實踐中,產生與創造出來的能夠體現其民族特點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堅定文化自信對于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不僅具有重大的現實價值,更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文化產業的發展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文化自信的程度,增強文化自信則亟需推進新時代文化產業繁榮發展。
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中的問題與不足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突飛猛進,無論是速度還是規模都呈現出了強勁的發展勢頭,并且對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的滿足程度也都有顯著的提升。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不僅進一步增強了全體人民的文化認同與文化自覺,更進一步堅定了廣大人民的文化自信。但是在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其中的問題還是比較突出的。保持清醒的頭腦并科學認識新時代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不僅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更是順應時代發展要求、進一步推動我國文化產業健康發展的必要前提。客觀審視我國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既有利于我們進一步推進我國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更有利于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
規模較小是目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中的一大短板。這種局面的形成既有觀念上的原因,也有體制和機制上的不足。將比較發展的視角引入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之中,進一步更新觀念并引導思維變革,推動新時代我國文化產業發展走出一條創新之路勢在必行。綜觀我國整個國民經濟結構,文化產業在其中所占據的份額還很小。與歐美等西方文化產業發達的國家相比,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十三五”期間要實現“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目標。因此,進入新時代,我國文化產業的提質增速與發展繁榮不僅需要改變固有的思維方式、常規性的發展思路,更需要精準聚焦目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突出問題以及薄弱環節,并努力找出超常發展的科學路徑,增大體量以便實現彎道超車,從而實現我國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比例失衡也是一個突出的問題。比例失衡意味著在過去的發展過程中,我國文化產業結構配置不夠合理而難以實現均衡的、全面的發展。不均衡不協調的發展必然會進一步導致發展中的跛腳和短板。因此,我們必須要通盤審視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中的比例失衡問題,運用創新發展和長遠發展的理念進一步補齊短板。在我國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文化制造業比重一直偏高,而文化服務業尤其是高層次的文化服務業相對來說占比長期偏低。這意味著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優勢不足,難以與文化產業相對發達的西方國家進行有力的競爭。在全球化的今天,厚植發展優勢不僅是一個戰術問題,更是一個戰略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想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不僅需要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更需要從自身的獨特潛質出發走出一條具有獨特比較優勢的均衡發展之路。唯有均衡發展才能搶占先機,也唯有均衡發展才能取得文化產業在國際發展中的話語權和競爭優勢。
創新能力不足是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繁榮的一大瓶頸。創新能力不足便難以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和鮮明的比較發展優勢,而缺乏強勁的發展勢頭和鮮明的比較發展優勢必然要走向衰落。因此,無論從觀念上還是從體制機制創新上,都需要進一步提升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意味著在文化產業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另辟蹊徑,而不是走同質化、趨同化的發展道路。將創新理念應用于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就意味著需要打造一批具有市場前瞻性的骨干企業,而且需要這些骨干企業多出精品佳作。同時,創新能力不足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還在于對文化資源特別是中華傳統文化資源、地方特色文化資源挖掘不夠。這種深挖能力的不足不僅使得文化產業發展難以融入民族文化,更易使得文化產品因不接地氣而難以走向市場。
增強文化自信必須推進文化產業不斷繁榮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堅定不移地下大力氣推進我國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不僅具有重大的現實價值,更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根脈與靈魂,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因此,充分認識文化產業繁榮發展的意義和價值,不斷增強文化自信,對于我們凝心聚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都具有重要意義。
促進新時代我國文化產業不斷走向繁榮發展是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增進民族自豪的重要內容。文化產業不僅具有經濟效益屬性,更具有社會效益屬性。大力推進我國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不僅能夠實現經濟效益的提升,更重要的還可以增強全體人民對于中華文化的認同與自覺,這種文化的認同與自覺能夠進一步增強全體人民的文化自信。而擁有了文化自信的國家必將在全面振興的道路上越走越寬。
推進新時代我國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有利于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提升我國的綜合競爭力。綜合競爭力是一個系統概念,不僅包括硬實力,更包括軟實力。經濟、科技、軍事實力都屬于硬實力,而文化無疑屬于軟實力的范疇。文化軟實力已經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中的重要內容。文化軟實力越強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文化話語權也就越大,而文化話語權的運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為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貢獻重大力量。因此,推進我國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不斷創新,進一步增強中華文化自信,提升綜合競爭力勢在必行。
推進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推動新時代我國文化產業不斷提升內涵質量,不斷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必將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同時這種文化自信無疑將會轉化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推進新時代我國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是構建全體人民對于中華文化認知、認同的必然路徑選擇。隨著我國文化產業競爭力的提升,隨著中華文化不斷走向世界,人民對于中華文化的自信必將進一步提升,而文化自信的增強必將匯聚成為中國人民為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的磅薄力量。
推動文化產品質量提升,加大文化產業“走出去”的步伐
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我國文化產業越來越成為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重要手段。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不會有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而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必將進一步促進文化自覺與文化認知,從而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而要增強社會主義文化自信,離不開廣大受眾對文化產品的需求。為人民所認同和贊譽的文化產品越多,人民的文化自信程度便會越高。多措并舉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產業無疑成為新時代增強人民文化自信的當務之急。因此,推進我國文化產業向著高質量、內涵式、富有國際競爭力的方向發展不僅迫在眉睫,而且更勢在必行。
內容質量的提升是推進新時代我國文化產業科學發展的基礎。內容質量關系到文化產業發展的效度。在文化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內容生產更具有基礎性,是文化產業的核心,更是文化產業發展的源頭,是第一位的。內容質量的提升需要在深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上下足功夫。只有深挖本民族的獨特潛質和民族精神,文化產業發展才能保持自身的獨特性和比較發展優勢。離開了本民族的民族品質和民族精神,文化產業的發展必然失去健康發展的給養。在內容質量的提升方面,必須要統籌兼顧,既兼顧文化產業的經濟效益,更要兼顧其社會效益,而且需要將社會效益始終放在第一位。在做到統籌兼顧的基礎上還需要國家層面的支持與引導。堅持正確的發展導向,深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并給予戰略以及政策方面的支持,使具有深刻內涵、精湛制作技藝、具有明顯市場競爭力的精品佳作在新時代不斷呈現。
進一步優化文化產業發展結構是推進新時代我國文化產業科學發展的關鍵。文化產業的發展結構體現的是不同的文化板塊在發展中所占的比例。比例不同直接影響文化產業發展的態勢。新時代我國文化產業科學發展過程中,需要著重發展文化產業的核心領域,特別是文化產業中具有服務屬性的文化服務業。通過文化服務業的發展,以點帶面擴展至文化制造業以及其他板塊,形成科學發展的合力。同時,在推進我國文化產業科學發展的過程中,要特別關注最新科技成果的支撐與驅動作用。努力推動文化產業與科學技術的深度融合,以形成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業態。結構性問題歸根結底影響著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后續競爭力。沒有均衡和健康的發展,必然難以實現長遠發展,必然失去國際競爭中的比較優勢。因此,進一步優化文化產業發展結構,不僅是我國文化產業健康發展的需要,更是進一步參與文化國際競爭的客觀要求。
統籌協調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是推進我國文化產業健康發展的制勝一環。所謂統籌協調推進文化產業發展,是指要加強區域之間、城鄉之間以及戰略規劃之間的協調性,使得文化產業不僅能夠得到均衡發展,更使得文化產業與國家的戰略規劃相結合。區域之間的統籌協調意味著要加大對西部文化產業發展薄弱地區的支持與投入力度,促進西部地區在文化產業發展中跟上中東部文化產業發展的步伐;城鄉之間的統籌協調意味著要加強農村地區文化產業的發展,在滿足廣大農民對于文化產業的需求上做足文章、下足功夫;加強文化產業與國家戰略規劃的統籌協調意味著要將文化產業的發展與鄉村振興戰略、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國家頂層設計相結合,充分發揮文化產業對于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
加大文化產業“走出去”的步伐是新時代我國文化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步驟。“走出去”意味著深度參與到文化的國際競爭中去,并在激烈的文化國際競爭中交流碰撞、取長補短。只有交流才能產生碰撞,也只有在相互的文化碰撞中才能進一步彰顯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和獨有精神。隨著民族文化影響力的逐步提升,民族的文化自信也必將隨之提升。因此,加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產業“走出去”的步伐和力度,是進一步增強文化產業健康發展后勁、進一步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徑。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不僅需要放眼國內,更需要加大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學習歐美等文化產業發達國家的經驗,下大力氣逐步提升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與發展內驅力,進一步彰顯我國民族文化的獨有特色與優秀品質,促使展現中華民族精神的高質量佳作不斷走向世界。
(作者為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博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①楊梅:《文化產業與文化核心競爭力培育》,《東岳論叢》,2015年第5期。
②潘思柳:《新時代如何提升文化自信》,《人民論壇》,2018年第11期。
責編/孫垚 周小梨(見習)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