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各地發展很不平衡的發展中大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始終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建設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是現代化經濟體系在空間布局方面的體現。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全面建設現代化區域發展體系。
完善城鄉布局結構。培育發展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中心城市,建設通勤高效、一體發展的大都市圈,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城市群帶動區域發展新模式。堅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比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體相當的方向,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增強城鎮對鄉村的帶動能力,加快發展中小城市,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鮮明、產城融合、富有魅力的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探索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模式。
建設集約緊湊、疏密有致的可持續國土開發體系。將國土空間劃分為優化開發區、重點開發區、限制開發區、禁止開發區的目的在于,通過引導土地開發區位選擇來控制開發強度、調節經濟密度、降低國土開發成本,避免隨意開發對自然和人文環境造成破壞,使人口分布與經濟布局相協調、人口和經濟分布與生態環境相協調,形成集約緊湊、疏密有致的可持續國土空間開發格局。要按照經濟高效、社會包容、民族團結、國防安全、文化多樣性保護和生態永續發展的要求,合理引導人口和經濟活動向重點開發區集聚,緩解優化開發區、限制開發區、禁止開發區人口過密、開發過度的問題。
形成高效、包容、可持續的產業布局。適應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需要,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提高財政、產業、土地、環保、人才等政策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因地制宜培育和激發區域發展動能。以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跨省合作園區等為平臺,支持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共建產業合作基地和資源深加工基地。把化解過剩產能、培育發展新興產業與優化生產力空間布局結合起來,優化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綠色低碳、生物醫藥、數字經濟、新材料、海洋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空間布局,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
建立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在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建設中的主導作用,更好發揮政府在區域協調發展方面的引導作用。堅持區別對待與公平競爭相結合,進一步細化區域政策尺度,針對不同地區實際制定差別化政策,同時更加注重區域一體化發展,維護全國統一市場的公平競爭。瞄準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目標要求,破解區域協調發展機制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增強區域發展的協同性、聯動性、整體性,努力在建立區域戰略統籌機制、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機制、區域政策調控機制、區域發展保障機制等方面取得突破,在完善市場一體化發展機制、深化區域合作機制、優化區域互助機制、健全區際利益補償機制等方面取得新進展,讓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在有效遏制區域分化、規范區域開發秩序、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