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潯古鎮至今已有760多年歷史,在“古鎮保護與文化傳承”實踐中先后獲得“中國十大魅力名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并成為國內被首個整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古鎮。近年來,南潯區委區政府通過“家園復興”“人文復興”“產業復興”等舉措不斷擦亮南潯古鎮這張“金名片”,在“古鎮保護與文化傳承”上成就了獨特形態和示范性價值的“南潯樣本”。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非常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及其與當代因素的結合,各地方政府在傳統文化的創造性保護和創新性發展中涌現了諸多鮮活的實踐,使傳統文化作為重要資源成為提高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活躍因素,不斷提升區域影響力和美譽度,南潯就是諸多生動實踐中的典型“樣本”。南潯人始終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在踐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走出了一條遺產整體性保護、文化活態性傳承、產業創新性發展的古鎮保護發展新路子,成就了在古城保護及其城鄉一體化發展中具有示范性作用的“南潯樣本”。“南潯樣本”作為文化和文明的結晶,對它的深刻性理解和奧秘的解讀,仍然要回到文化的視角,由此才能探尋其文化復興與文明振興的根脈。
文化是生成性的,是人化與化人的統一,嚴格意義上講,文化是動詞,重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化成天下”,以其文明結晶引導人朝著一種應當的價值指向不斷提升人的生存境界,這就是一種文明的積淀和價值的弘揚。南潯在民國初期和改革開放的20世紀80年代都曾有過輝煌的表現,為南潯留下了豐富的文化歷史遺跡,成就了今天作為資源形態的“名人故居”、嘉業藏書樓、小蓮莊以及那悠長的青石板路,還有運河兩岸煙雨朦朧中彰顯江南風韻的百間樓,徜徉其中那江南水鄉的意蘊便蕩漾開來。在對“南潯樣本”的深刻洞察中,我們深刻感受到作為南潯首富的“四象”們留下的不僅是百年老屋、中西合璧的名人故居、輯里生絲博物館,以及迄今仍在暢銷的湖筆、蠶花等有形的顯性的物質文明,更有著以興辦教育、顧家獎學金等形式為載體所傳達的社會主流價值觀,特別是那種“敢為天下先”的勇闖精神,已成為當地文化的一種基因。這些南潯的財富創造者以其文明積淀創造出繁榮的南潯文化,如第一份電報、中國第一所體操學校、舉辦第一屆運動會、最早舉辦舞會、最早開通南潯至上海的蒸汽機輪、最早在全鎮普及電燈等等。文化的包容性發展帶來的興盛,不僅創造了南潯經濟的活力和無限生機,還以其文化創新引領了一種時尚化的生活方式,使得南潯在民國初年迎來了自己的輝煌,并積淀為一種新思想新文化的傳播,在南潯人的心中播撒下了現代文明的種子,在古今中西文明匯聚中形成了隱形的獨特人文品質,即崇商重教信義向善開放包容開拓進取的社會主流價值觀,一直滋潤著當代南潯人,成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土壤與環境養成,從而醇化了當地的世俗風情與社會時尚,并最終積淀為“南潯樣本”的價值底蘊。
今天,南潯能夠成為“古鎮保護與文化傳承”的樣本,其鮮活生動的實踐仍然啟示著我們文化的力量要不斷彰顯!習近平總書記對南潯的期待,絕不是對南潯古鎮“花瓶式”的那種博物館般的靜態保護,而是充分展示當地人自豪感的活態化呈現,使其在舉手投足的日常生活中張揚文化自信。對此,南潯在深刻理解文化內涵及其生成性中通過文化價值傳播的載體建設,以家庭為載體開展了“最美家風+”的家風家訓活動,在機關開展了政風清廉的政風建設,在企業開展企信企風建設,在校園開展醇厚好學堂的校風建設,在鄉村開展鄉風和諧的好村莊建設等,積極傳播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及其社會主流價值觀,在不斷激發民眾的文化理想中使“南潯樣本”的價值底蘊得到最大程度的弘揚和傳播,在不斷激勵年輕人創業創新中為今天南潯振興的文化興盛和經濟繁榮提供精神支撐。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南潯樣本”給我們多方面啟示,尤其是在文化生成性上,它使我們深刻理解了文化是如何生成和弘揚的?回到文化的根本,它就是一種生產、生活方式,就是一種契合這種“活法”的某種“說法”,“南潯樣本”貢獻的就是一種生活方式,為現代化進程中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提供一種啟示和借鑒:產業強、生態美、文化興、人民安居富裕,精神上有追求,以“古鎮保護與文化傳承”書寫新時代的宏偉篇章!
責編/常嫦 美編/宋揚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